增集續傳燈錄卷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徑山興聖萬壽禅寺前住持比丘吳郡文琇集
大鑒下第二十二世
育王橫川珙禅師法嗣
○台州紫箨竺原妙道禅師
台之甯海人,俗姓陳,父曰原卿,母何氏。
幼嗜學,偶患右目。
母攜以禱觀音像前,仰見像之右目有蛛窠,為揭去之,患随愈。
父以為於佛有緣,合俾出家,依杭之六和寺正嚴得度。
嚴令學《百法論》,師乃曰:"一法不學,學百法乎?"乃徧參禅門知識。
至育王谒橫川,與語契合,遂居侍司川。
一日,問曰:"僧問雲門'如何是佛門'?雲:'乾屎橛'!汝作麼生會?"師累日快快不能答。
遂再詣質問。
川雲:"汝不會耶?"展開兩手雲:"那那!"師豁然大悟,即呈偈曰:"雲門乾屎橛,光明照十方。
鄮峰才發足,五日到錢塘。
"川颔之,謂左右曰:"道侍者再來人也!"由是名動叢林。
至元己醜,釋教都統,起師出世,邑之慈源,遷仙居紫箨。
有以師名聞于仁宗,特旨住黃岩鴻福,号"定慧圓明"禅師。
繼而蘇之諸山諷大府請住昆山薦嚴,法席鼎盛。
僧問:"陸亘大夫問南泉雲:'弟子家中有一片石,也曾坐,也曾卧,欲镌作佛,得麼?'泉雲'得',亘雲'莫不得麼'?泉雲'不得',意作麼生?"師雲:"如人向十字街頭開個飯店,隻是不許人吃。
"僧問:"和尚教看柏樹子話,并無入路。
"師雲:"河裡失錢河裡摭。
"一僧夜上方丈,請益'狗子無佛性'話。
師雲:"試舉看。
"僧拟開口,師厲聲雲:"夜深,下去!"僧不會,歸堂中,怨詈不已。
或者以告,師雲:"他向後會去。
"在僧聞之,釋然。
台之監郡也都公問:"如何是佛?"師雲:"牛背上老鴉。
"問:"如何是法師?"雲:"蘸雪吃冬瓜。
"公欣然領旨。
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雲:"石馬不生毛。
"僧雲:"莫隻這便是麼?"師雲:"一字無兩畫。
"僧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師雲:"乾三連,坤六斷。
"僧問:"前三三、後三三,意作麼生?"師雲:"猢狲倒上樹。
"上堂:"胡盧得雨方浮甲,匾豆新栽未上笆。
日日後園行一轉,住山何事不幹懷?"上堂:"靈台不磨而自瑩(萦定切玉色又潔也),靈源不決而自流。
妙花不植而自生,妙輪不撥而自轉。
碧兔水中懸寶鏡,烏龜火裡輥金球。
"上堂:"今時禅和子不肯參自己,要解會古人言句。
古人言句不從解會來,從自己流出。
你若踏着正脈,言句即是自己,自己即是言句,别有纖毫,并同流浪!"上堂:"虛空無變動之相,日月自上自下;寶鏡無鑒照之心,物象自去自來。
須菩提宴坐岩中,帝釋雨花贊歎。
"喝一喝:"不覺日又夜,争教人少年!"上堂:"鹄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
六塵為自己之雠,稊稗乃嘉禾之賊。
莊周夢蝶,庖丁解牛。
虛空放紙鹞,線斷一時休。
"師晚年歸休于紫箨,不出山十有四年,乃自号"東海暮翁"。
正至甲申師年八十又八,門人散處他山者,期以九十會慶。
師聞之曰:"我不過明年正月半。
"明年正月十二日,忽誡參徒曰:"從朝至暮,行住坐卧,起心動念,但能與道相應,自然無媿佛祖。
吾明日行矣,宜各努力。
"十三日趺坐,叙平生始末,以别衆。
衆乞留偈,師曰:"諸方到此,作盡伎倆,我隻如常。
"乃書偈曰:"佛壽八十,我多九年。
世間情盡,寂滅現前。
"阇維目睛不壞,門人收遺骨藏山中。
○金陵保甯古林清茂禅師 别号休居叟,溫州林氏。
十歲聞人誦《法華經妙莊嚴王品》,感而出家,事天台國清孤岩啟公,試經得度,從律師溫容受具。
啟公嘗勵衆曰:"爾等持父母所生之身,從師入佛,無饑寒,無徭役,不於此時究竟出家,果何為乎?"師聞之,流涕憤悱,遂往參石林于淨慈。
林問:"甚處人?"師曰:"溫州。
"林雲:"永嘉到曹溪,因甚打失鼻孔?"師良久,呈偈雲:"永嘉到曹溪,鼻孔何曾失?振錫繞禅床,九九八十一。
"林雲:"善則善,隻恐汝錯會。
"師拟進語,林喝雲:"果然錯會!參堂去!"繼而室中聞舉'南山筀筍,東海烏蠈'有省。
俄林化去,往依橫川,於雁山能仁放牧寮。
即呈所作一編,川火之曰:"佛法不如此,作此見解,非吾種草。
他日何足出而為人師?"不覺通身流汗。
一日,侍次,川顧師雲:"僧問'雲門不起一念還有過也無?'門雲'須彌山聲未絕'。
"師豁然大徹,勵聲曰:"和尚教壞人家男女了也!"川下床擒住雲:"你向甚處見雲門?"師托開雲:"張公吃酒李公醉。
"川喜於得人,每示衆必曰:"惟茂侍者知我語落處。
"出世蘇之天平,遷開原饒之永福,晚居保甯。
在處缁白蟻慕,嘗垂三關,語曰:"舌是斬身之本。
須菩提岩中宴坐,因甚天雨四華?明知四大五陰是生死根本,因甚入者皮袋?吃粥了也,洗缽盂去。
衲僧家因甚口挂壁上?"師問僧:"國師三喚侍者,你作麼生會?"僧拟議,師便打出。
僧不甘,再至,師雲:"你适來既道不得,如今更是道不得也。
"僧拟議,師又打出。
僧問:"一言道盡時如何?"師雲:"驷不及舌。
"僧雲:"學人不會。
"師雲:"頭長三尺。
"僧雲:"便與麼去時如何?"師雲:"猢狲系露柱。
"師一日坐次,僧才入,師雲:"适來上座亂統,打出了也。
你因甚麼也亂統?"僧拟議,即喝出。
次有僧入師雲:"适來那僧不曾開口,因甚麼道他亂統?"僧雲:"某甲是某州某縣人民。
"師雲:"卻是你亂統。
"便打出。
上堂:"一大藏教隻說者個有底,道不說坐深井者,不知太虛之寬廣,忘偏見者,方明至理之圓融。
豈不見僧問五祖雲'一大藏教是個切腳',未審切個甚麼?祖雲'缽羅狼'。
"卓拄杖雲:"野色更無山,隔斷天光,直與水相連。
"上堂,舉雪窦雲'春力不到處,枯樹亦開花。
九年人不識,幾度過流沙。
'師雲:"日不待火而熱,月不待風而涼。
雖然,志士苦日短,愁人知夜長。
"其退開原居隆祖塔所時,有旨特賜佛性号,侍者承宣以雪窦拈古請益,師雲:"出據欵結案耳。
今諸方以密庵傳授,豈祖師意?得吾海印三昧,又何疑者?"宣記所聞,别為一編。
附語錄宗門統要之書,止於楊岐會禅師。
師在永福時續之,凡十二卷。
其居保甯,文宗亦潛邸金陵,常延師譚玄要深契旨。
意造《佛頂心經》刻本,特命叙其首。
入踐大位,遣使赍白金緻褒問。
居開原時,侍講袁公伯長亦嘗作偈以寄,其為聖君賢臣所知如此。
将入滅,衆請留偈。
師雲:"猶少這一解在。
"乃援筆書雲:"來亦不遲,去亦不早。
打破虛空,紅日杲杲。
"擲筆問雲:"甚時?"衆雲:"戌時。
"遂逝。
○四明保福斷江覺恩禅師 慈溪顧氏,形模修瘠,操履清峻,依雲門廣孝寺落發。
從明之延慶聞法師受四教儀,七日通之,莫不驚訝。
時橫川住育王,師往入室,機契,命典内記,德業日彰,名振遐迩。
所制詩頌,典雅高古,嘗有偈寄紫箨道公,雲:"茶塘茶與水井水,此味由來屬老饕。
鐵鹞春風吹不起,兒童争放紙鸢高。
"若袁文清公、趙文敏公、鄧康莊公,皆相友善。
出世蘇之太平,遷開原明之保福,而至越之天衣。
一日坐次,扶杖而言曰:"老僧嵌空倚杖藜,分明畫出須菩提。
"顧侍者曰:"會麼?"曰:"不會。
"即擲杖倚蒲團而逝。
○四明開壽商隐予禅師 上堂:"見聞覺知,路絕一切,諸法現前,僧堂佛殿穿過汝髑髅,四大海水灌注汝心田。
汝等諸人,還覺麼?若也覺去,頭上火起,腳下煙生。
"上堂:"諸兄弟!且歇卻狂心與你。
若能履踐得純熟,心花發明照十方剎。
" ○侍講學士袁文清公 伯長嘗作數偈寄吳中諸山。
其寄開原古林茂公偈曰:"玉幾峰頭第一枝,老禅吃吃我心知。
曾将鐵杵敲氷骨,自怪鉛刀割蜜脾。
法外無心猶涉解,句中有眼即成疑。
袈裟不展蒲團穩,此是開原妙總持。
"在朝與内翰虞文靖公伯生為同僚,伯生每見其辯博奇奧,浩然莫窮其津涯。
意其所得非一學能名,因詢其所以,伯長乃謂曰:"橫川在吾郡說法時,往咨決得。
其激發之益古林,乃吾同參也。
"伯生自是愈信佛學。
淨慈石林鞏禅師法嗣 ○蘇州虎丘東州壽永禅師 上堂:"青蘿夤緣,直上寒松之頂;白雲淡濘,出沒太虛之中。
須菩提無說而顯道,天帝釋絕聽而雨花。
"拍禅床一下,雲:"善财去後無消息,樓閣門開竟日閑。
"上堂:"昨日朔風生八極,昨日籬頭吹觱篥。
今朝起來看曆日,又是十一月初一。
天色嚴寒,無事不須久立。
”上堂:“頻頻喚汝不歸家,何處是家?貧向門前弄土沙!争怪得他每看年年二三月,不寒不熱;滿城開盡牡丹花,佛手難遮。
"拈拄杖畫一畫。
上堂:"經台劍石,的的全彰;古木寒泉,重重顯露。
南歌北唱,時時聞解脫之音;漢阮秦筝,一一奏無生之曲。
聲來耳邊,色到眼中。
不落見聞,歸家穩坐。
所以古德道:'君若随緣得似風,飛沙走石不乖空。
但於事上通無事,見色聞聲不用聾。
’"上堂:"一二三四五六七,無角鐵牛眠少室。
七六五四三二一,波斯鼻孔黑如漆。
空中木馬舞三台,眼裡瞳人吹觱篥。
千重關鎖一齊開,萬兩黃金亦銷得。
" ○杭州靈隐東嶼德海禅師 台州臨海陳氏子。
其母舅智益為蘇州寒山寺僧,挈與俱從蜀僧安石山落發。
及受大戒,即谒石林於承天。
林問:"如何是汝自己?"師拟議,林即推出師:"自是疑情,莫決如仇。
"同處一日,為病僧市藥,路忘所向。
及歸值林,開室問曰:"盡大地是金剛正體,何處着上座這皮袋?"拟對,林便打。
師當下豁然,即呈頌自通。
林遷淨慈命師為侍者。
一日林問:"雲國師三喚侍者,意作麼生?"師雲:"不是失卻貓兒,即是失卻狗子。
"林雲:"是孤負、不是孤負?"師雲:"瞞人自瞞。
"林休去。
橫川主育王,師往見之,川室中垂語雲:"南山筀筍,東海烏鲗。
"師遽掩其口,曰:"請師更道。
"川托開雲:"朝看東南,暮看西北。
"師拂袖便出。
川遂以藏鑰留之,開法天台寒岩,遷姑蘇寒山,升昆山薦嚴。
武宗賜玺書、金襕衣。
曆居杭之中天竺、淨慈靈隐室中。
垂語曰:"手握利刃劍,因甚猢狲子不死?"曰:"咬破鐵酸豏,因甚路上有饑人?"曰:"波斯去帽,蔗咬甜頭。
"又曰:"魚以水為命,因甚死在水中?"僧問:"如何是佛?"師雲:"牯牛背上立烏鴉。
"僧雲:"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雲:"真州望長蘆。
"僧雲:"如何是法身?"師雲:"德山卓牌。
"僧雲:"如何是法身向上事?"師雲:"劈來也好做柴燒。
"僧問:"如何是衣線下事?"師雲:"仙人禮枯骨。
"僧雲:"作麼生是仙人禮枯骨?"師雲:"六腳蜘蛛上闆床。
"僧問:"描貌不得處,如何是無位真人?"師雲:"不厭筍斜出,岸懸花倒生。
"僧雲:"提掇不起處,如何是吹毛劍?"師雲:"早地千尋浪,青天一陣雷。
"僧問:"如何是宗門極則事?"師雲:"眼裡瞳人踢繡球。
"僧雲:"學人不會。
"師雲:"人心似鐵,官法如爐。
"上堂:"白玉階前舞癞牛,虛空背上看揚州。
眼中瞳子吹長笛,紙畫仙姑踼氣球。
"上堂:"古今佛法盡知,古今機用盡會。
按下雲頭,不如無事好。
釋迦掩室,不是無事。
淨名杜口,不是無事。
達磨面壁,不是無事。
黃檗掩耳,不是無事。
佛與祖師,皆非無事底人,覓個無事底,也是臘月蓮花。
"延佑四年九月初三日,示滅。
壽七十二,臘五十七,賜号明宗慧忍。
○蘇州穹窿獨木林禅師 初參石林於黃龍,林問:"你曾參見什麼人來?"師從實吐露。
林取坐具於師面前一拜雲:"你作得我師。
"便歸方丈閉卻門。
師便歸堂坐,不覺通身是汗。
自後每見便雲:"還我一拜來"師心熱悶如是三年。
一日室中林舉"德山托缽"話,師複請問。
林将公案舉一遍師便問訊而出。
林雲:"末後句是有是無?卻來道。
”次日,師聞僧堂前鐘聲,豁然省得密啟處意,便上方丈。
林一見,便問如何是末後句。
卓上有一兩瓜,師便捧起雲:"隻這便是末後句。
"林曰:"你四五日思量得這一句子?"師應聲雲:"莫相瞞好。
"林曰:"密啟正是何意?"師曰:"賊見賊。
"林曰:"賊在什麼處?"師即指雲:"即這是。
"尋呈一偈曰:"不識岩頭密啟時,有無之句幾多疑。
風吹柳絮毛球走,雨打梨花蛱蝶飛。
"林方許可。
後到雁山能仁參橫川和尚,一見便問:"近來甚處?"師曰:"和尚試道看。
"川曰:"道不得。
"師曰:"道不得最親。
"川曰:"此是我語。
"師曰:"切忌分别。
"至明州報恩,值覺庵入室,提起竹篦雲:"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
"師把住竹篦雲:"和尚離卻這個别道!"庵豎起拳頭,師曰:"話作兩橛。
"庵打一下,雲:"諸方即得,報恩門下吃棒有分。
"師曰:"逢人但與麼舉。
"庵有頌曰:"蒺藜徧地火漫空,峭壁懸崖路不通。
不是四明林侍者,誰[拚-ㄙ+ㄊ]性命到其中。
"先主蘇城覺報,次主穹窿。
上堂:"恁麼,則五龍池畔,全彰古佛家風。
不恁麼,則花闆台中,突出衲僧巴鼻。
恁麼不恁麼,阖廬城動地雨花。
然雖如是,於少室門風一點也使不着。
何也?風定堯天闊,雲開舜日明。
"上堂,舉佛眼和尚示衆雲:‘一日日,一時時,龍門老心自知。
'“山僧則不然,一日日,一時時,要與空王為弟子,莫教心病最難醫。
"上堂:"若了目前法,便會西祖意。
目前法即且置,如何是西祖意?"擊拂子雲:"晷運推移,日南長至。
"上堂:"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窦八布衫穿,風吹石臼走。
" ○溫州淨光東石契禅師 上堂:"腳絆草鞋,肩橫拄杖。
不曆所司,徑登方丈。
你有伎倆,我無伎倆。
侍者燒香,行者點茶。
你無伎倆,我有伎倆。
"上堂:"一切靜處,有湛然凝止之相。
一切鬧處,有視聽言動之勞。
蚯蚓斬為兩段,兩頭俱動。
"上堂:"燈籠拜露柱,露柱拜燈籠,與你發明過去塵沙劫邊事。
蛇吞鼈鼻,虎咬大蟲,與你顯示現行三昧。
冬瓜直儱侗,瓠子曲彎彎,無你咬嚼處,無你近傍處。
"上堂:"歇得念念馳求心,着衣吃飯,屙屎送尿,是脫生死法。
不歇得念念馳求心,着衣吃飯,屙屎送尿,是生死,無際輪轉不息。
"上堂:"自從胡亂後,三十年不少鹽醬。
舌是斬身之本。
" ○嘉興天甯竺雲昙禅師 初出世婺州治平,遷松江北禅金山昭慶,至天甯。
上堂:"俱胝豎指,秘魔擎叉。
雪峰輥球,三平駕箭。
總喚作西來祖意,三生六十劫。
"卓拄杖,下座。
上堂:"惟一堅密身,一切塵中現。
磚頭瓦礫孤逈逈地,牆壁露柱硬紏紏地。
青山綠水淨裸裸地,草木叢林赤灑灑地。
觑着則瞎,動着即錯。
切忌認驢鞍橋作阿爺下颔。
"上堂:"五五由來二十五,餘山不打禾山鼓。
等閑拈起金剛圈,當陽坐斷主中主。
明眼人,莫莽鹵,發機須是千鈞弩。
"卓拄杖下座。
徑山石溪月禅師法嗣 ○福州西禅柏堂祖森禅師 蜀重慶巴縣人,俗姓楊,年十九。
其父見師種性絕俗,俾事鄉之崇因寺紹先,越三年得度,束包出峽。
如浙一時宗匠,若癡絕、無準、石田、北澗,參谒殆徧,皆以法中龍象許之。
石溪由虎丘升靈徑,師皆依侍。
一日,室中問雲:"如何是父母未生前面目?"師答雲:"棋盤石元在淩霄峰頂。
"溪喝雲:"更須下這一着始得!"師密領其旨,遂司藏鑰。
溪歸寂,從靈叟源公於焦山國清,皆為第一座。
出世口之般若,遷杭慶,遠閩西,禅雪峰神光,晚複居西禅。
上堂:"客從遠方來,遺我徑寸璧。
中有一個字,舉世無人識。
大藏五千四十八卷,是上頭一點;傳燈千七百則,是下面一人。
般若不敢私藏也!要下個音釋!"卓拄杖雲:"會麼?類格切!"上堂:"古人道'即心即佛',又道'非心非佛',又道'不是心不是佛',庭前種莴苣,莴苣生火筯,火筯生蓮花,蓮花生木瓜,木瓜颠落地,撒出大油麻。
"上堂,舉'玄沙參次聞燕子聲',遂雲:"深譚實相善說法,要便下座尋。
"有僧出雲:"某甲不會。
"沙雲:"去!誰信你。
"師頌曰:"嬌娥羞倚玉樓妝,密把金針繡錦囊。
輕薄少年樓下過,風前遙認绮羅香。
"上堂:"佛佛禅禅,一犁春雨。
萬頃良田,遠近青秧。
漠漠往來,白烏翩翩。
畫也畫不成,舉也舉不全。
佛佛禅禅,新婦騎驢阿家牽?"上堂:"蠱毒鄉水,莫嘗皺眉。
吃橄榄吐唾,嚼槟榔待得甘回。
齒頰更須着意堤防,且堤防個什麼?飯中沙石,蜜裡砒霜。
"臨終書偈已,跏趺而逝。
壽七十二臘五十三。
○江州東林明岩徹禅師 上堂:"三日雨,兩日晴,子規苦苦勸歸人。
王孫醉眠芳草,遊子爛走江塵。
是汝諸人還猛省麼?畫角聲前孚上座,野桃花下老靈雲。
" ○蘇州虎丘無機慧禅師 上堂舉同安察禅師因僧問'新歲方來,殘年已去。
莫有不受歲者麼?'安曰:'有。
'曰:'如何是不受歲者?'安曰:'作麼生?'曰:'恁麼則不受歲也。
'安曰:'城上已吹新歲角,窗前猶點舊年燈。
'師頌曰:"樓上鳴咿角已吹,燈前蝴蝶夢猶迷。
如今要識不遷義,日出東方夜落西。
" ○福州鼓山鼎翁鼐禅師 上堂:"鼓聲未動,古佛顯露,堂堂及乎!才動鼓聲,便見釋迦走入諸人鼻孔中,彌勒跳入諸人眼睛裡,還覺頂門重麼?" ○蘇州萬壽南州珍禅師 初住常熟甘草能仁,遷廬山開先,升萬壽。
上堂:"大道隻在目前,要且目前難睹。
欲識大道真體,不離聲色言語。
踏着底土埋磚頭,撞着底燈籠露柱。
畢竟大道,真體在什麼處?"良久,下座。
上堂:"眼若不睡,諸夢自除。
心若不異,萬法一如。
大衆喚什麼作不睡底眼?喚什麼作不異底心?"良久:"缲成白雪桑重綠,割盡黃雲稻正青。
"上堂:"耕而食,蠶而衣,天地造化,萬物生於四時。
說甚無修無證無念無為?山僧來年七十三歲,誰知道乙酉生人不屬雞?&q
幼嗜學,偶患右目。
母攜以禱觀音像前,仰見像之右目有蛛窠,為揭去之,患随愈。
父以為於佛有緣,合俾出家,依杭之六和寺正嚴得度。
嚴令學《百法論》,師乃曰:"一法不學,學百法乎?"乃徧參禅門知識。
至育王谒橫川,與語契合,遂居侍司川。
一日,問曰:"僧問雲門'如何是佛門'?雲:'乾屎橛'!汝作麼生會?"師累日快快不能答。
遂再詣質問。
川雲:"汝不會耶?"展開兩手雲:"那那!"師豁然大悟,即呈偈曰:"雲門乾屎橛,光明照十方。
鄮峰才發足,五日到錢塘。
"川颔之,謂左右曰:"道侍者再來人也!"由是名動叢林。
至元己醜,釋教都統,起師出世,邑之慈源,遷仙居紫箨。
有以師名聞于仁宗,特旨住黃岩鴻福,号"定慧圓明"禅師。
繼而蘇之諸山諷大府請住昆山薦嚴,法席鼎盛。
僧問:"陸亘大夫問南泉雲:'弟子家中有一片石,也曾坐,也曾卧,欲镌作佛,得麼?'泉雲'得',亘雲'莫不得麼'?泉雲'不得',意作麼生?"師雲:"如人向十字街頭開個飯店,隻是不許人吃。
"僧問:"和尚教看柏樹子話,并無入路。
"師雲:"河裡失錢河裡摭。
"一僧夜上方丈,請益'狗子無佛性'話。
師雲:"試舉看。
"僧拟開口,師厲聲雲:"夜深,下去!"僧不會,歸堂中,怨詈不已。
或者以告,師雲:"他向後會去。
"在僧聞之,釋然。
台之監郡也都公問:"如何是佛?"師雲:"牛背上老鴉。
"問:"如何是法師?"雲:"蘸雪吃冬瓜。
"公欣然領旨。
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雲:"石馬不生毛。
"僧雲:"莫隻這便是麼?"師雲:"一字無兩畫。
"僧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師雲:"乾三連,坤六斷。
"僧問:"前三三、後三三,意作麼生?"師雲:"猢狲倒上樹。
"上堂:"胡盧得雨方浮甲,匾豆新栽未上笆。
日日後園行一轉,住山何事不幹懷?"上堂:"靈台不磨而自瑩(萦定切玉色又潔也),靈源不決而自流。
妙花不植而自生,妙輪不撥而自轉。
碧兔水中懸寶鏡,烏龜火裡輥金球。
"上堂:"今時禅和子不肯參自己,要解會古人言句。
古人言句不從解會來,從自己流出。
你若踏着正脈,言句即是自己,自己即是言句,别有纖毫,并同流浪!"上堂:"虛空無變動之相,日月自上自下;寶鏡無鑒照之心,物象自去自來。
須菩提宴坐岩中,帝釋雨花贊歎。
"喝一喝:"不覺日又夜,争教人少年!"上堂:"鹄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
六塵為自己之雠,稊稗乃嘉禾之賊。
莊周夢蝶,庖丁解牛。
虛空放紙鹞,線斷一時休。
"師晚年歸休于紫箨,不出山十有四年,乃自号"東海暮翁"。
正至甲申師年八十又八,門人散處他山者,期以九十會慶。
師聞之曰:"我不過明年正月半。
"明年正月十二日,忽誡參徒曰:"從朝至暮,行住坐卧,起心動念,但能與道相應,自然無媿佛祖。
吾明日行矣,宜各努力。
"十三日趺坐,叙平生始末,以别衆。
衆乞留偈,師曰:"諸方到此,作盡伎倆,我隻如常。
"乃書偈曰:"佛壽八十,我多九年。
世間情盡,寂滅現前。
"阇維目睛不壞,門人收遺骨藏山中。
○金陵保甯古林清茂禅師 别号休居叟,溫州林氏。
十歲聞人誦《法華經妙莊嚴王品》,感而出家,事天台國清孤岩啟公,試經得度,從律師溫容受具。
啟公嘗勵衆曰:"爾等持父母所生之身,從師入佛,無饑寒,無徭役,不於此時究竟出家,果何為乎?"師聞之,流涕憤悱,遂往參石林于淨慈。
林問:"甚處人?"師曰:"溫州。
"林雲:"永嘉到曹溪,因甚打失鼻孔?"師良久,呈偈雲:"永嘉到曹溪,鼻孔何曾失?振錫繞禅床,九九八十一。
"林雲:"善則善,隻恐汝錯會。
"師拟進語,林喝雲:"果然錯會!參堂去!"繼而室中聞舉'南山筀筍,東海烏蠈'有省。
俄林化去,往依橫川,於雁山能仁放牧寮。
即呈所作一編,川火之曰:"佛法不如此,作此見解,非吾種草。
他日何足出而為人師?"不覺通身流汗。
一日,侍次,川顧師雲:"僧問'雲門不起一念還有過也無?'門雲'須彌山聲未絕'。
"師豁然大徹,勵聲曰:"和尚教壞人家男女了也!"川下床擒住雲:"你向甚處見雲門?"師托開雲:"張公吃酒李公醉。
"川喜於得人,每示衆必曰:"惟茂侍者知我語落處。
"出世蘇之天平,遷開原饒之永福,晚居保甯。
在處缁白蟻慕,嘗垂三關,語曰:"舌是斬身之本。
須菩提岩中宴坐,因甚天雨四華?明知四大五陰是生死根本,因甚入者皮袋?吃粥了也,洗缽盂去。
衲僧家因甚口挂壁上?"師問僧:"國師三喚侍者,你作麼生會?"僧拟議,師便打出。
僧不甘,再至,師雲:"你适來既道不得,如今更是道不得也。
"僧拟議,師又打出。
僧問:"一言道盡時如何?"師雲:"驷不及舌。
"僧雲:"學人不會。
"師雲:"頭長三尺。
"僧雲:"便與麼去時如何?"師雲:"猢狲系露柱。
"師一日坐次,僧才入,師雲:"适來上座亂統,打出了也。
你因甚麼也亂統?"僧拟議,即喝出。
次有僧入師雲:"适來那僧不曾開口,因甚麼道他亂統?"僧雲:"某甲是某州某縣人民。
"師雲:"卻是你亂統。
"便打出。
上堂:"一大藏教隻說者個有底,道不說坐深井者,不知太虛之寬廣,忘偏見者,方明至理之圓融。
豈不見僧問五祖雲'一大藏教是個切腳',未審切個甚麼?祖雲'缽羅狼'。
"卓拄杖雲:"野色更無山,隔斷天光,直與水相連。
"上堂,舉雪窦雲'春力不到處,枯樹亦開花。
九年人不識,幾度過流沙。
'師雲:"日不待火而熱,月不待風而涼。
雖然,志士苦日短,愁人知夜長。
"其退開原居隆祖塔所時,有旨特賜佛性号,侍者承宣以雪窦拈古請益,師雲:"出據欵結案耳。
今諸方以密庵傳授,豈祖師意?得吾海印三昧,又何疑者?"宣記所聞,别為一編。
附語錄宗門統要之書,止於楊岐會禅師。
師在永福時續之,凡十二卷。
其居保甯,文宗亦潛邸金陵,常延師譚玄要深契旨。
意造《佛頂心經》刻本,特命叙其首。
入踐大位,遣使赍白金緻褒問。
居開原時,侍講袁公伯長亦嘗作偈以寄,其為聖君賢臣所知如此。
将入滅,衆請留偈。
師雲:"猶少這一解在。
"乃援筆書雲:"來亦不遲,去亦不早。
打破虛空,紅日杲杲。
"擲筆問雲:"甚時?"衆雲:"戌時。
"遂逝。
○四明保福斷江覺恩禅師 慈溪顧氏,形模修瘠,操履清峻,依雲門廣孝寺落發。
從明之延慶聞法師受四教儀,七日通之,莫不驚訝。
時橫川住育王,師往入室,機契,命典内記,德業日彰,名振遐迩。
所制詩頌,典雅高古,嘗有偈寄紫箨道公,雲:"茶塘茶與水井水,此味由來屬老饕。
鐵鹞春風吹不起,兒童争放紙鸢高。
"若袁文清公、趙文敏公、鄧康莊公,皆相友善。
出世蘇之太平,遷開原明之保福,而至越之天衣。
一日坐次,扶杖而言曰:"老僧嵌空倚杖藜,分明畫出須菩提。
"顧侍者曰:"會麼?"曰:"不會。
"即擲杖倚蒲團而逝。
○四明開壽商隐予禅師 上堂:"見聞覺知,路絕一切,諸法現前,僧堂佛殿穿過汝髑髅,四大海水灌注汝心田。
汝等諸人,還覺麼?若也覺去,頭上火起,腳下煙生。
"上堂:"諸兄弟!且歇卻狂心與你。
若能履踐得純熟,心花發明照十方剎。
" ○侍講學士袁文清公 伯長嘗作數偈寄吳中諸山。
其寄開原古林茂公偈曰:"玉幾峰頭第一枝,老禅吃吃我心知。
曾将鐵杵敲氷骨,自怪鉛刀割蜜脾。
法外無心猶涉解,句中有眼即成疑。
袈裟不展蒲團穩,此是開原妙總持。
"在朝與内翰虞文靖公伯生為同僚,伯生每見其辯博奇奧,浩然莫窮其津涯。
意其所得非一學能名,因詢其所以,伯長乃謂曰:"橫川在吾郡說法時,往咨決得。
其激發之益古林,乃吾同參也。
"伯生自是愈信佛學。
淨慈石林鞏禅師法嗣 ○蘇州虎丘東州壽永禅師 上堂:"青蘿夤緣,直上寒松之頂;白雲淡濘,出沒太虛之中。
須菩提無說而顯道,天帝釋絕聽而雨花。
"拍禅床一下,雲:"善财去後無消息,樓閣門開竟日閑。
"上堂:"昨日朔風生八極,昨日籬頭吹觱篥。
今朝起來看曆日,又是十一月初一。
天色嚴寒,無事不須久立。
”上堂:“頻頻喚汝不歸家,何處是家?貧向門前弄土沙!争怪得他每看年年二三月,不寒不熱;滿城開盡牡丹花,佛手難遮。
"拈拄杖畫一畫。
上堂:"經台劍石,的的全彰;古木寒泉,重重顯露。
南歌北唱,時時聞解脫之音;漢阮秦筝,一一奏無生之曲。
聲來耳邊,色到眼中。
不落見聞,歸家穩坐。
所以古德道:'君若随緣得似風,飛沙走石不乖空。
但於事上通無事,見色聞聲不用聾。
’"上堂:"一二三四五六七,無角鐵牛眠少室。
七六五四三二一,波斯鼻孔黑如漆。
空中木馬舞三台,眼裡瞳人吹觱篥。
千重關鎖一齊開,萬兩黃金亦銷得。
" ○杭州靈隐東嶼德海禅師 台州臨海陳氏子。
其母舅智益為蘇州寒山寺僧,挈與俱從蜀僧安石山落發。
及受大戒,即谒石林於承天。
林問:"如何是汝自己?"師拟議,林即推出師:"自是疑情,莫決如仇。
"同處一日,為病僧市藥,路忘所向。
及歸值林,開室問曰:"盡大地是金剛正體,何處着上座這皮袋?"拟對,林便打。
師當下豁然,即呈頌自通。
林遷淨慈命師為侍者。
一日林問:"雲國師三喚侍者,意作麼生?"師雲:"不是失卻貓兒,即是失卻狗子。
"林雲:"是孤負、不是孤負?"師雲:"瞞人自瞞。
"林休去。
橫川主育王,師往見之,川室中垂語雲:"南山筀筍,東海烏鲗。
"師遽掩其口,曰:"請師更道。
"川托開雲:"朝看東南,暮看西北。
"師拂袖便出。
川遂以藏鑰留之,開法天台寒岩,遷姑蘇寒山,升昆山薦嚴。
武宗賜玺書、金襕衣。
曆居杭之中天竺、淨慈靈隐室中。
垂語曰:"手握利刃劍,因甚猢狲子不死?"曰:"咬破鐵酸豏,因甚路上有饑人?"曰:"波斯去帽,蔗咬甜頭。
"又曰:"魚以水為命,因甚死在水中?"僧問:"如何是佛?"師雲:"牯牛背上立烏鴉。
"僧雲:"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雲:"真州望長蘆。
"僧雲:"如何是法身?"師雲:"德山卓牌。
"僧雲:"如何是法身向上事?"師雲:"劈來也好做柴燒。
"僧問:"如何是衣線下事?"師雲:"仙人禮枯骨。
"僧雲:"作麼生是仙人禮枯骨?"師雲:"六腳蜘蛛上闆床。
"僧問:"描貌不得處,如何是無位真人?"師雲:"不厭筍斜出,岸懸花倒生。
"僧雲:"提掇不起處,如何是吹毛劍?"師雲:"早地千尋浪,青天一陣雷。
"僧問:"如何是宗門極則事?"師雲:"眼裡瞳人踢繡球。
"僧雲:"學人不會。
"師雲:"人心似鐵,官法如爐。
"上堂:"白玉階前舞癞牛,虛空背上看揚州。
眼中瞳子吹長笛,紙畫仙姑踼氣球。
"上堂:"古今佛法盡知,古今機用盡會。
按下雲頭,不如無事好。
釋迦掩室,不是無事。
淨名杜口,不是無事。
達磨面壁,不是無事。
黃檗掩耳,不是無事。
佛與祖師,皆非無事底人,覓個無事底,也是臘月蓮花。
"延佑四年九月初三日,示滅。
壽七十二,臘五十七,賜号明宗慧忍。
○蘇州穹窿獨木林禅師 初參石林於黃龍,林問:"你曾參見什麼人來?"師從實吐露。
林取坐具於師面前一拜雲:"你作得我師。
"便歸方丈閉卻門。
師便歸堂坐,不覺通身是汗。
自後每見便雲:"還我一拜來"師心熱悶如是三年。
一日室中林舉"德山托缽"話,師複請問。
林将公案舉一遍師便問訊而出。
林雲:"末後句是有是無?卻來道。
”次日,師聞僧堂前鐘聲,豁然省得密啟處意,便上方丈。
林一見,便問如何是末後句。
卓上有一兩瓜,師便捧起雲:"隻這便是末後句。
"林曰:"你四五日思量得這一句子?"師應聲雲:"莫相瞞好。
"林曰:"密啟正是何意?"師曰:"賊見賊。
"林曰:"賊在什麼處?"師即指雲:"即這是。
"尋呈一偈曰:"不識岩頭密啟時,有無之句幾多疑。
風吹柳絮毛球走,雨打梨花蛱蝶飛。
"林方許可。
後到雁山能仁參橫川和尚,一見便問:"近來甚處?"師曰:"和尚試道看。
"川曰:"道不得。
"師曰:"道不得最親。
"川曰:"此是我語。
"師曰:"切忌分别。
"至明州報恩,值覺庵入室,提起竹篦雲:"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
"師把住竹篦雲:"和尚離卻這個别道!"庵豎起拳頭,師曰:"話作兩橛。
"庵打一下,雲:"諸方即得,報恩門下吃棒有分。
"師曰:"逢人但與麼舉。
"庵有頌曰:"蒺藜徧地火漫空,峭壁懸崖路不通。
不是四明林侍者,誰[拚-ㄙ+ㄊ]性命到其中。
"先主蘇城覺報,次主穹窿。
上堂:"恁麼,則五龍池畔,全彰古佛家風。
不恁麼,則花闆台中,突出衲僧巴鼻。
恁麼不恁麼,阖廬城動地雨花。
然雖如是,於少室門風一點也使不着。
何也?風定堯天闊,雲開舜日明。
"上堂,舉佛眼和尚示衆雲:‘一日日,一時時,龍門老心自知。
'“山僧則不然,一日日,一時時,要與空王為弟子,莫教心病最難醫。
"上堂:"若了目前法,便會西祖意。
目前法即且置,如何是西祖意?"擊拂子雲:"晷運推移,日南長至。
"上堂:"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窦八布衫穿,風吹石臼走。
" ○溫州淨光東石契禅師 上堂:"腳絆草鞋,肩橫拄杖。
不曆所司,徑登方丈。
你有伎倆,我無伎倆。
侍者燒香,行者點茶。
你無伎倆,我有伎倆。
"上堂:"一切靜處,有湛然凝止之相。
一切鬧處,有視聽言動之勞。
蚯蚓斬為兩段,兩頭俱動。
"上堂:"燈籠拜露柱,露柱拜燈籠,與你發明過去塵沙劫邊事。
蛇吞鼈鼻,虎咬大蟲,與你顯示現行三昧。
冬瓜直儱侗,瓠子曲彎彎,無你咬嚼處,無你近傍處。
"上堂:"歇得念念馳求心,着衣吃飯,屙屎送尿,是脫生死法。
不歇得念念馳求心,着衣吃飯,屙屎送尿,是生死,無際輪轉不息。
"上堂:"自從胡亂後,三十年不少鹽醬。
舌是斬身之本。
" ○嘉興天甯竺雲昙禅師 初出世婺州治平,遷松江北禅金山昭慶,至天甯。
上堂:"俱胝豎指,秘魔擎叉。
雪峰輥球,三平駕箭。
總喚作西來祖意,三生六十劫。
"卓拄杖,下座。
上堂:"惟一堅密身,一切塵中現。
磚頭瓦礫孤逈逈地,牆壁露柱硬紏紏地。
青山綠水淨裸裸地,草木叢林赤灑灑地。
觑着則瞎,動着即錯。
切忌認驢鞍橋作阿爺下颔。
"上堂:"五五由來二十五,餘山不打禾山鼓。
等閑拈起金剛圈,當陽坐斷主中主。
明眼人,莫莽鹵,發機須是千鈞弩。
"卓拄杖下座。
徑山石溪月禅師法嗣 ○福州西禅柏堂祖森禅師 蜀重慶巴縣人,俗姓楊,年十九。
其父見師種性絕俗,俾事鄉之崇因寺紹先,越三年得度,束包出峽。
如浙一時宗匠,若癡絕、無準、石田、北澗,參谒殆徧,皆以法中龍象許之。
石溪由虎丘升靈徑,師皆依侍。
一日,室中問雲:"如何是父母未生前面目?"師答雲:"棋盤石元在淩霄峰頂。
"溪喝雲:"更須下這一着始得!"師密領其旨,遂司藏鑰。
溪歸寂,從靈叟源公於焦山國清,皆為第一座。
出世口之般若,遷杭慶,遠閩西,禅雪峰神光,晚複居西禅。
上堂:"客從遠方來,遺我徑寸璧。
中有一個字,舉世無人識。
大藏五千四十八卷,是上頭一點;傳燈千七百則,是下面一人。
般若不敢私藏也!要下個音釋!"卓拄杖雲:"會麼?類格切!"上堂:"古人道'即心即佛',又道'非心非佛',又道'不是心不是佛',庭前種莴苣,莴苣生火筯,火筯生蓮花,蓮花生木瓜,木瓜颠落地,撒出大油麻。
"上堂,舉'玄沙參次聞燕子聲',遂雲:"深譚實相善說法,要便下座尋。
"有僧出雲:"某甲不會。
"沙雲:"去!誰信你。
"師頌曰:"嬌娥羞倚玉樓妝,密把金針繡錦囊。
輕薄少年樓下過,風前遙認绮羅香。
"上堂:"佛佛禅禅,一犁春雨。
萬頃良田,遠近青秧。
漠漠往來,白烏翩翩。
畫也畫不成,舉也舉不全。
佛佛禅禅,新婦騎驢阿家牽?"上堂:"蠱毒鄉水,莫嘗皺眉。
吃橄榄吐唾,嚼槟榔待得甘回。
齒頰更須着意堤防,且堤防個什麼?飯中沙石,蜜裡砒霜。
"臨終書偈已,跏趺而逝。
壽七十二臘五十三。
○江州東林明岩徹禅師 上堂:"三日雨,兩日晴,子規苦苦勸歸人。
王孫醉眠芳草,遊子爛走江塵。
是汝諸人還猛省麼?畫角聲前孚上座,野桃花下老靈雲。
" ○蘇州虎丘無機慧禅師 上堂舉同安察禅師因僧問'新歲方來,殘年已去。
莫有不受歲者麼?'安曰:'有。
'曰:'如何是不受歲者?'安曰:'作麼生?'曰:'恁麼則不受歲也。
'安曰:'城上已吹新歲角,窗前猶點舊年燈。
'師頌曰:"樓上鳴咿角已吹,燈前蝴蝶夢猶迷。
如今要識不遷義,日出東方夜落西。
" ○福州鼓山鼎翁鼐禅師 上堂:"鼓聲未動,古佛顯露,堂堂及乎!才動鼓聲,便見釋迦走入諸人鼻孔中,彌勒跳入諸人眼睛裡,還覺頂門重麼?" ○蘇州萬壽南州珍禅師 初住常熟甘草能仁,遷廬山開先,升萬壽。
上堂:"大道隻在目前,要且目前難睹。
欲識大道真體,不離聲色言語。
踏着底土埋磚頭,撞着底燈籠露柱。
畢竟大道,真體在什麼處?"良久,下座。
上堂:"眼若不睡,諸夢自除。
心若不異,萬法一如。
大衆喚什麼作不睡底眼?喚什麼作不異底心?"良久:"缲成白雪桑重綠,割盡黃雲稻正青。
"上堂:"耕而食,蠶而衣,天地造化,萬物生於四時。
說甚無修無證無念無為?山僧來年七十三歲,誰知道乙酉生人不屬雞?&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