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集續傳燈錄卷第四

關燈
徑山興聖萬壽禅寺前住持比丘吳郡文琇集 大鑒下二十一世 天童天目禮禅師法嗣 四明育王橫川如珙禅師 永嘉大姓林氏,有叔父為禅沙門者,曰正則。

    視師幼不肉食,愛之,乃度其祝發,預戒於廣慈院。

    初見石田於靈隐,及癡絕至,猶留從之。

    然終疑礙無入。

     聞天目居大白,往,投以疑。

    目舉:"南山筀筍,東海烏蠈",師拟對,目打之,師忽有省,遂留執侍。

    國清斷橋延師典藏,橋遷淨慈,命為第二座,尋又為第一座。

    丞相以師有行解可師,表以鷹山靈岩,命出世繼遷能仁。

    既歸放牧寮,辭病不應外。

    至元十年有旨授師育王。

     僧問:“如何是教外别傳底句?” 師雲:“不落玄妙。

    ” 僧雲:“恁麼則直入如來地?” 師雲:“且緩緩。

    ” 僧問:“如何是學人行履處?” 師雲:“你适間從甚麼上來!” 僧雲:“如何報得四恩去?” 師雲:“但從适間路下去。

    ” 僧問:“虎逼臨崖時如何?” 師雲:“命若懸絲。

    ” 僧雲:“相救!相救!”師拈拄杖擲與之。

     僧問:“如何是聞複翳根除?” 師雲:“一不成,二不是。

    ” 僧雲:“如何是塵消覺圓淨?” 師雲:“漏木杓,破笊籬!” 僧問:“有問趙州如何是西來意,雲庭前柏樹子;有問慶雲,雲庭前無柏樹。

    一等是問西來意,為甚答不同?” 師雲:“不是阇梨問,老僧也不知。

    ” 上堂:“地大、水大、火大、風大。

    若一念無疑,地不能礙;若一念無愛,水不能溺;若一念無嗔,火不能燒;若一念無喜,風不能飄。

    如此即是無依道人,佛從無依生。

    若悟無依,佛亦無得。

     中秋上堂:“馬祖、百丈、智藏、南泉玩月,各呈自己見解,於月有甚交涉!月輪有圓有缺,孤光透徹,謂之月光菩薩,照破山河大地昏暗,開一切衆生心地昏暗.老僧出母胎時,正當今夜。

    拈卻門前大案山,放你諸人東去西去。

    ” 上堂:“魯祖三昧最省力,才見僧來便面壁;育王三昧又省力,才見僧來便合掌。

    南山北山,如牛拽磨。

    腳瘦草鞋寬,地肥茄子大。

    ” 上堂:“妙明心印印佛,則一手指天一手指地。

    印法則狗銜赦書,諸侯避道;印僧則個個缽,盂口向天。

    還有自印者麼!自印,則行住坐卧一一明了靈山會上傳此心印,少室峰前傳此心印。

     為藏穴寺側曰:“此庵乃自為。

    ”銘曰:“病叟今年六十六,死日将至,火化好?土化好?。

    西堂唯庵貫和尚雲:“古鄮山中有片荒地,因疊石為塔焉。

    ”銘曰:“天生一穴藏吾枯骨,骨朽成土,土能生物;結個葫蘆,挂趙州壁,永脫輪回,超三世佛。

    ”将沒,書,訣衆,記而化。

    年六十八,至元二十六年三月十八日也,門人禀遺誡,窆全體於塔。

     杭州淨慈石林行鞏禅師 初住安吉上方,升思溪,法寶隆興黃龍,吳郡承天至淨慈。

     上堂:“橫眸碧漢,萬國風清,垂手紅塵,千峰日出。

    才恁麼便不恁麼。

    所以道我此法印,為欲利益世間故說,在所遊方勿妄宣傳。

    ”橫按拄杖雲:“佛滅二千二百單六載,沙門行鞏今於苕霅盡頭鼓鐘,清處顯示此印,絲毫無有妄者。

    ”卓拄杖雲:“謹白” 上堂:“山靜課花蜂股重,林空含箨筍肌明,倚欄不覺成癡兀,又得黃鹂喚一聲。

    思溪恁麼道,好吃拄杖三十。

    何故?為他不合随聲逐色。

    ” 上堂:“水鄉水闊地多濕,六月花蚊觜如鐵,夜半起來笑不徹,煩惱不徹作什麼?床頭一柄扇,無端又打折。

    ” 上堂:“三家村裡牛,動尾巴乃搖拂子雲:‘與這個相去多少’?”擲拂子雲:“洎合停囚長智。

    ” 上堂:“雪峰輥球、禾山打鼓、秘魔擎叉、道吾作舞。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别。

    ”喝一喝!下座。

     師室中垂示雲:“盡大地是個金剛正體,上座者皮袋向甚處着!芭蕉聞雷而抽,且道是有情是無情?南屏山下壁立三關,透不過者一錯百錯;透得過者千難萬難。

    ”忽有不甘底出來道:“既透得過,因甚麼也難?”(師雲:)“去!明日來與你子細相看。

    ” 嘉興天甯氷谷衍禅師 上堂:“朔風何蕭蕭,吹彼岩下衣,家業久荒蕪,遊子胡不歸!人生百歲豈長保?昨日少年今已老。

    翻憶寒山子,十年歸不得.--忘卻來時道。

    ” 上堂:“劫石可消,恩情難斷。

    ”拍膝雲:“壞冢青松下,年年挂紙錢。

    ” 上堂:“冷風踈雨作新年,寂寞寒泉古澗邊,暖合地爐煨榾柮,送窮不用更燒錢。

    ” 聖節上堂:“心王安,六國通;天地闊,車書同。

    風從虎,雲從龍;深惟海,高惟嵩。

    萬靈無處參化工,俱知一氣複鴻蒙。

    ”擊拂子一下。

     蘇州虎丘雲耕靖禅師 上堂:“我若不說破,恐汝不回頭。

    我若說破,又恐後日罵我去。

    ” 上堂:“山僧若真正舉揚,河步亭無汝着腳分。

    且抑下威光,随汝根器,未說超宗,異日若知得虎丘山高一百三十尺,舍利塔是隋朝建立,也許汝有個入處。

    甘心下劣,又争怪得老僧。

    ” 上堂:“龍門無客,個個無退步底道理,矮踈山三千裡外賣布單,跛雲門被拶腳折,汝輩隻管悠悠過日。

    ” 佛生日上堂:“我觀如來,前際不來,後際不去,今亦不住。

    且道,大殿裡香湯沐浴個什麼?若也會得,手中杓子拈放自由。

    其或未然,明年今日依舊胡潑亂潑。

    ” 上堂:“冷如氷霜,細如米末,水不能漂,火不能熱。

    王母晝下雲旗翻,子規夜啼山竹裂。

    ” 上堂:“古人道,依經解義三世佛冤,離經一字還同魔說。

    依與離既不可得,畢竟如何?”卓拄杖雲:“漁人隻看絲綸上,不見蘆花對蓼紅。

    ” 上堂拈拄杖雲:“雲岩看山玩水,拄杖子亦乃看山玩水。

    雲岩渾身病苦,拄杖子亦乃渾身病苦。

    雲岩脫體輕安,拄杖子亦乃脫體輕安。

    ”卓拄杖雲:“擘開河嶽易,除卻愛憎難。

    ” 道場運庵岩禅師法嗣 杭州徑山虛堂智愚禅師 四明人,出世嘉禾興聖。

    遷光孝,(複遷)明之顯孝、延福、瑞岩,(複遷)婺之寶林、四明、育王、柏嚴,(繼遷)杭之淨慈、徑山,凡曆住十剎。

     師室中垂語。

    曰:“己眼未明底,因甚将虛空作布袴着?畫地為牢,因甚透者個不過?入海算沙底,因甚向針鋒頭上翹足?” 僧問:“聲前一句,不堕常機,轉位就功如何相見?” 師雲:“問訊不出手。

    ” 僧雲:“且道天子萬年,作麼生?” 師雲:“瑞草生嘉運,林花結早春。

    ” 僧雲:“直得九州四海,雷動風飛。

    ” 師雲:“出門惟恐不先到。

    ” 上堂:“春風如刃,春雨如膏,衲僧門下,何用忉忉?” 上堂:“言而足,終日言而盡道;言而不足,終日言而盡物。

    且道,道與物是一,是二?若道是一,為甚麼案山高,主山低?若道是二,為甚麼天地一指,萬物一馬?個裡缁素得出,還你草鞋錢。

    不然,但願來年蠶麥熟,羅睺羅兒與一文。

    ” 結夏上堂:“有一人日銷萬兩黃金,同此聖制。

    隻是無人認得,若有人認得,許伊日銷萬兩黃金。

    ” 上堂:“二林初無門戶與人近傍,亦不置之於無何有之鄉。

    隻要諸人如鐵入土,與土俱化,然後可以發越,其如運糞入者,吾末如之何?” 上堂,舉松源師祖,臨示寂告衆雲:“久參兄弟,正路上行者有,隻不能用黑豆法,臨濟之道将泯絕無聞。

    傷哉!”拈雲:“鹫峰老大,似倚杖騎馬,雖無僵仆之患,未免傍觀者醜。

    ” 師在淨慈入院日問答絕,忽天使踵門傳旨,問:“趙州因甚八十行腳?虛堂因甚八十住山?”師舉趙州行腳到臨濟話頌,曰:“趙州八十方行腳,虛堂八十再住山;别有一機恢佛祖,九重城裡動龍顔。

    ”使以頌回奏,上大悅,特賜米伍伯石,絹一百缣,開堂安衆,再住育王徑山,亦賜赉優渥。

     四明天童石帆衍禅師 上堂,舉大颠和尚,因韓文公問:“春秋多少?” 大颠提起數珠曰:“會麼!” 公曰:“不會。

    ” 大颠曰:“晝夜一百八。

    ”師頌曰:“一串摩尼,觌面當機,賺卻首座,疑殺昌黎,弄盡許多窮伎倆,春秋元自不曾知。

    ” 金山掩室開禅師法嗣 杭州徑山石溪心月禅師 西蜀眉州人,上堂,舉僧問九峰和尚:“如何是學人自己?” 峰曰:“更問阿誰!” 僧雲:“便恁麼承當時如何?” 峰曰:“須彌還更戴須彌。

    ”師頌曰:“自家冷暖自家知,祖意西來更問誰!全體承當全體是,須彌頂上戴須彌。

    ”送僧偈曰:未到雙林見舊遊,眉橫新月眼橫秋;寒暄未舉宜先問,因甚橋流水不流? 華藏無得通禅師法嗣] 杭州徑山虛舟普度禅師 維揚江都人,姓史氏,稍長,雖習世書,絕無處俗意。

    母識其志,俾依郡之天甯出家,會與畢将軍,再遇,共語,大奇之。

    曰:“此兒短小精悍,音吐如鐘,他日法中向上爪牙也。

    ”攜歸武林,禮東堂院祖信為受業師,侍信左右五年,奮志參方。

    初,見鐵牛印於靈隐,已而,江東、西湖、南北悉徧曆焉,時無得。

    唱道饒州薦福,師決志叩請。

    其遷福嚴、華藏,亦與俱。

     偶入室,次,得問:“不與萬法為侶者,是甚麼人!” 師曰:“金香爐下鐵嵬侖。

    ” 得曰:“将謂這矮子有長處見解,隻如此!” 師曲躬作禮曰:“謝和尚證明,若天童晦谷,光大慈石。

    ” 岩琏虎丘石室迪一見器異,留典法務。

    淳佑初,制府趙信庵以金陵半山請出世,繼遷潤之金山,潭之鹿苑,撫之踈山,蘇之承天。

    景定間,大傳賈魏公奏補,中天竺複請旨,升靈隐。

    至元丁醜,被命徑山。

     上堂:“邪人說正法,正法悉皆邪。

    正人說邪法,邪法悉皆正。

    ”卓拄杖一下:“邪耶!正耶!”又卓拄杖一下:“說耶!不說耶!向這裡揀辨得出,黃金為屋未為貴,玉食錦衣何足榮。

    ” 上堂:“萬法是心光,諸緣惟性曉;本無迷悟人,隻要今日了;既無迷悟人,了個什麼?”卓拄杖一下:“千言萬語無人會,又逐流莺過短牆。

    ” 上堂,舉雲門和尚示衆雲:“汝等諸人在此過夏,山僧深不欲向你道,惜取眉毛好?”師雲:“雲門靈龜曳尾,拂迹迹生。

    靈隐即不然--汝等諸人在此過夏,山僧直截向你說,口是禍門。

    ” 上堂,舉臨濟和尚道:“有一人,論劫在途中不離家舍。

    有一人,離家舍不在途中。

    那個合受人天供養?”師雲:“兔馬有角,牛羊無角;寸毫尺厘,天地寥廓;潘阆倒騎驢,颠殺黃番綽。

    ” 師住徑山,值火餘,志圖興複,将有緒,俄示微恙,索筆,大書。

    曰:“八十二年,駕無底船,踏翻歸去,明月一天。

    ”全身塔,寺東十裡,挂罳塢之陽。

     雪窦大歇謙禅師法嗣 蘇州承天覺庵夢真禅師 宣州人,八歲為僧,十九受具,二十便行腳,凡見尊宿七八員,師意不能了此事。

    聞無準手段惡辣,遂登徑山,每到室中,戰怖,話頭也不記得,自此不去入室,晝夜隻是坐禅。

     一日廊下行,聞火闆鳴,有省,私自歡喜,知得本命元辰落處,於是又去入室。

    準問:“你是吃粥吃飯僧?參禅學道僧?” 師抗聲雲:“吃粥吃飯僧。

    ” 準雲:“更須飽吃始得。

    ” 師雲:“謝和尚供養!” 自此得一條路行,隻是看狗子無佛性話,無入作處,乃過雪窦見大歇,歇問:“作麼生是生死底事?” 師雲:“眉毛安眼上。

    ” 歇雲:“眉毛因甚安眼上?” 師雲:“說着令人轉不堪。

    ” 歇又問:“汝甚處來?” 師雲:“徑山來。

    ” 歇雲:“火後事作麼生!” 師雲:“五峰依舊插天高” 歇雲:“那事還曾壞麼!” 師叉手向前,雲:“幸喜不曾動着。

    ” 遂挂塔歸堂。

    師自知未得透脫,心下常熱閧閧地,一夜更深,行至僧堂,前見瑠璃燈,豁然大悟,從前所得,一時氷消瓦解。

    次日,入室。

    歇舉:“如何是佛?三腳驢子弄蹄行。

    ”聲未絕,師雲:“一任[跳-兆+孛]跳。

    ”歇拟議,師當中間,問訊。

    歇雲:“甚麼與楊岐相見?”師雲:“當面蹉過。

    ”歇又拟議,師過東邊與僧對面,問訊。

    歇雲:“猶隔海在!”師拍手呵呵大笑而出。

     久之,開法永慶,遷連雲,升何山,至承天。

     上堂:“将心學佛,攝入魔宮;拟心參禅,堕在陰界。

    直饒嫌佛不肯做,被拄杖子穿過髑髅,若恁麼看來,直是無用心處。

    ”卓拄杖雲:“攜取舊書歸舊隐,野花啼鳥一般春。

    ” 上堂:“庭前翠竹青青,砌下黃花郁郁;喚作真如體,又是般若用”。

    忽有個出來道:“我見從上佛祖說了,萬千體用。

    不似承天樣,蹊跷,莫是智過佛祖耶?杜撰臆說耶!”卓拄杖雲:“好向暮天沙上望,西風驚起鷹行斜。

    ” 上堂,舉韶國師頌雲:“通玄峰頂,不是人間;心外無法,滿目青山。

    ”師召大衆雲:“韶國師好個頌子,隻是打成兩橛。

    承天亦有個頌,可惜落韻雙峨峰。

    頂上是青天,夜半捉烏雞,伸手不見掌。

    ”喝一喝! 上堂:“三伏熱不似人心熱,行路險不似人心險。

    萬斛清風碧玉盤,不知誰共倚闌幹。

    ”忽有個出來道:“長老正恁麼時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向他道:“作賊人心虛。

    ” 至元間,有賢首宗講主,奏請江南兩浙名剎,易為華嚴教寺,奉旨南來,抵承天。

    次日,師升座說法,博引華嚴旨要,縱橫放肆,剖析諸師論解,是非若指諸掌,其講主聞所未聞,大沾法益,且謂:承天長老尚如是!矧杭之巨剎大宗師耶!因回奏,遂寝前旨。

     慧嚴象潭泳禅師 上堂,舉無着和尚至五台與老翁吃茶,次,翁拈起玻璃盞問,曰:“南方還有這個麼?” 着雲:“無。

    ” 翁雲:“尋常将甚麼吃茶?”着無對。

    師頌曰:“五台凝望思遲遲,白日青天被鬼迷;最苦一般難理會,玻璃盞子吃茶時。

    ” 一關溥禅師 頌馬祖令僧問大梅曰“和尚見馬祖得個甚麼?便住此山”話。

    曰:“隻将馬祖鉛刀子,裂破漫天鐵網羅;碧沼夜敲荷葉雨,至今貧恨一身多。

    ” 天台國清溪西澤禅師 普說略雲:“參玄上士,行腳高流,撥草瞻風,到一處所,便乃供下,入門口欵,謂之‘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乃召雲:“兄弟生死若是有,從古至今無有一人能免。

    生死若是無,争奈目前!生死何生死?亦有亦無,不有不無,當恁麼時,還有漏網底麼!既是走透無門,臘月三十日撞到面前,畢竟如何支準!等是踏破草鞋,歲月飄忽,不可把玩。

    要須窮教,去處分明,與前來入門口欵相應始得。

    ”又雲:“便隻恁麼歇去!則适來說出許多絡索,甚處安着?直饒諸人一時不受,打疊得淨盡。

    山僧卻有個古話,舉似諸人,記得長慶示衆雲:‘淨潔打疊了,卻須近前來就我覓。

    有一棒到你,當生慚愧;無一棒到你,又作麼生?’雪窦雲:‘淨潔打疊了,卻須近前來就我覓,有一棒到你,則屈着你;無一棒到你,與你平出。

    '二大先好一棒,未免作得失論量。

    天封不然:‘淨潔打疊了,卻須近前來就我覓,有一棒到你,花鋪錦上;無一棒到你,霜加雪上。

    ’且道,前頭為人?後頭為人?辨明得出後,次挂牌時卻來通吐。

    ” 瑞岩雲巢岩禅師法嗣 蘇州萬壽讷堂辯禅師 上堂:“釋迦老子,降誕王宮。

    好個初生孩子,不妨令人疑着。

    及乎道,‘天上天下,唯吾獨尊。

    ’敗阙了也。

    後來,冷地羞慚四十九年,三百餘會,救搭也救搭不來,收拾也收拾不上。

    諸仁者,要見釋迦老子敗阙處麼?是非隻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 上堂:“你在這裡,我在這裡,人天交接,兩得相見,時清休唱太平歌.一貫文籴三鬥半米,二貫五百文買一個大絹。

    好諸禅德,雖然如此,廚中有剩飯,路上有饑人。

    ” 上堂,舉僧問古德:“‘萬境來侵時如何?’德雲:‘垂卻着。

    ’古德有障斷狂瀾底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