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集續傳燈錄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未免勞心費力。
或有人問金山:‘萬境來侵時如何?’隻向他道:‘我既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
’” 上堂:“我若與你說破,将後必須罵我。
我若不與你說破,又恐你因循蹉過。
忽有個漢出來道:‘長老話堕了也’隻向他道:‘老僧罪過’。
” 悼雲巢和尚偈雲:人傳師死已多時,我獨躊蹰未決疑。
既是巢空雲又散,春深猶有子規啼。
寄鐵鞭和尚偈雲:思量四句寄承天,卷得完全缺半邊;頌又不成詩不是,如何拈出向人前。
寄無準和尚偈雲:猿與鼋交割不開,兄呼弟應似忘懷;及乎說到誵訛處,又卻心肝不帶來。
蘇州虎丘清溪義禅師 送僧偈雲:台山萬疊入眉青,途路同行各奔程;清曉雞啼茅店月,是誰先起喚師兄。
淨慈谷源道禅師法嗣 ○萬壽高峰嶽禅師 贊達磨偈曰:開旗展陣入梁邦,未睹天顔早已降;縱有神通難展欵,翩翩一葦渡長江。
徑山無準範禅師法嗣 袁州仰山雪岩祖欽禅師 婺州人,初見無準於徑山,因鑄鐘,令作疏語。
師成偈,曰:“通身隻是一張口,百煉爐中輥出來;斷送夕陽歸去後,又催明月上樓台。
”準即,俾居侍司,自是聲動叢林。
出世潭州龍興,遷湘西道林,處州佛日,台州護聖,湖州光孝,逮屍仰山,道遂大顯。
上堂:“純清絕點,正是真常流注;打破鏡來,未免一場狼藉。
不若遇飯吃飯,遇茶吃茶。
曉來獨立空庭外,閑對寒梅幾樹花。
” 上堂:“海水不可鬥量,虛空不可尺度;淨地不可撒沙,爛泥不可着腳。
這四轉語,轉轉有落處。
且道,落在什麼處!東京大相國寺裡,有樹芭蕉,風吹雨打,一似破袈裟。
” 上堂:“有句無句,如藤倚樹;白鹭下田千點雪,黃鹂上樹一枝花。
三千裡外賣卻布單,不遠而來因甚放下泥盤?”呵呵大笑:“毗婆屍佛早留心,直至如今不得妙。
” 上堂:“禅樹上,叫喧喧;道門前,風浩浩。
冷地思量真可笑,笑什麼?等閑拾得蘇州梨,看來卻是青州棗。
” 上堂:“個事本成現,覓則不可見;白珪本無瑕,琢磨乃成玷。
執之以實法,空中生閃電;視之似等閑,腳下添紅線。
若是學道人,好好看方便;作麼生莫看,仙人手中扇。
” 杭州淨慈斷橋妙倫禅師 天台黃岩徐氏子,母劉夢月而孕,十八落發于永嘉廣慈院,見谷源道。
於瑞岩聞三斤麻之話,疑之。
徧叩諸方,機終未湊。
自謂吾口讷耳聩,不若把本修行,日以誦經為業。
忽閱楞伽於雲居,見山堂至蚊蟲蝼蟻無有言說而能辨事,頓然有省。
曰:“趙州柏樹子話,可煞直截,然不以語人。
”還谒無準於雪窦,準以狗子因何有業,識令師下語。
凡三十轉,不契。
師曰:“可無方便乎?”準以真淨所頌答之。
即竦然,良久,忽聞闆聲,通身汗下,於是始脫然矣。
準移育王雙徑,皆以師從俾,分座。
出世祇園,遷瑞岩,國清,至淨慈。
上堂:“荊山有玉,獲得者,不在荊山;赤水有珠,拾得者,不在赤水;衲僧有無位真人,證得者,出入不在面門。
”蓦拈拄杖橫按雲:“會麼!----幽州江口石人蹲。
” 上堂,舉:“慈明室中安一盆水,盆上橫一柄劍,劍上安一緉草鞋,凡見僧來便指,拟議便打”。
師頌曰:“百花叢裡躍鞭過,俊逸風流有許多;末第儒生偷眼觑,滿懷無奈舊愁何?” 上堂:“德山低頭,夾山點頭,俱胝豎起手指頭,玄沙築破腳指頭。
”提起拄杖雲:“都來不出山僧拄杖頭,何以見得?”卓拄杖雲:“一葉落天下秋。
” 上堂,舉達觀颕禅師示衆曰:“七佛是性隸,萬法是心奴。
且道,主人翁在甚麼處!”自喝雲:“七佛已下出頭。
”又自諾雲:“各自祗候。
”師雲:“喚七佛為性隸,指萬法是心奴。
達觀自謂:‘有出身路及乎?’自喝自諾又是奴隸邊事,主人翁何曾夢見?在大衆要見麼!”以拂拂一拂雲:“曉來一陣春風動,開遍園林百樣花;将終與衆入室罷,索筆作書辭諸山。
” 及魏國公公饋藥,不受。
又使人問曰:“師生天台,因甚死淨慈?”師答曰:“日出東方,夜落西遂。
”書偈而化,壽六十一,臘四十四。
四明天童西岩了慧禅師 蜀之蓬州羅氏,垂髫與群兒戲,必抟泥沙為佛塔像。
一日,玉掌山祖燈與其舍,師向之合掌,父母以師資宿契,遂令出家。
燈授以般舟三昧,非其志。
辭往成都,谒壞庵照於昭覺,器許之屬,令南詢。
乃參浙翁琰於徑山,聞高原泉為人徑直,心慕之。
适原赴台之瑞岩,師與俱往。
一日,原問:“山河大地是有?是無?”師拟開口,原即喝出。
師複以偈呈,原曰:“沒交涉!”師一日偶書白楊示衆語,原閱之笑曰:“寫字與作言句盡得,争奈沒交涉何?”師憤悱莫伸,原曰:“吾方便屢矣,汝自不顧。
蓋緣不在此,其往見雪窦乎。
” 時無準主雪窦,師造席下,自陳來曆,準呵曰:“熟睡去!”繼而令充不厘務侍者,一日,謂師曰:“觑不透處,隻在鼻尖頭;道不着處,不離唇皮上。
讨之,則千裡萬裡。
”師抗聲曰:“将謂有多少?”準遷育王,師侍行。
從容承禀,乃盡其要。
逮準居徑山,往典藏教,複升第二座,自是聲動叢林。
節齋趙觀文作牧蘇州,舉師開法定慧,衆集寺治時,甚稱之。
遷東嘉能仁、江州東林,而至天童,鹹有偉績。
佛涅盤日,上堂,拈拄杖召大衆雲:“黃面瞿昙,乃竺乾猛将,以慈悲為弓矢,以智慧為戈矛,統百萬雄兵,勇不可當;布三百餘陣勢,不可歒。
如是四十九年,演出五千餘卷兵書,雖流落人間,而未嘗有一字漏洩,因與生死魔軍為冤,為對,遂於跋提河邊築一巨城,名為涅盤。
於其城中,先以紫磨金軀,犒賞諸兵,令其瞻仰取足,再三撫谕。
而又散以八斛四鬥珠珍,其謀意無他,必欲打破生死牢關,普與盡大地衆生,共行通天活路,得到大安隐、大解脫之場而後已。
豈謂二千餘載,猶未遂其志,而未奏其功。
山僧既知其力盡,計窮不免拔劍相助去也。
”以拄杖畫一畫雲:“四海浪平龍睡穩,九天雲淨鶴飛高。
” 芙蓉長老至,上堂,舉芙蓉和尚訪寔性大師,寔性上堂,右邊拈拄杖向左邊雲:“若不是芙蓉師兄,也大難委悉。
”頌曰:“陪盡老精神,杯盤越樣新;誰知村店酒,難勸禦樓人。
晚居寺之幻智塔庵,将終,戒執事已,問曰:“今何時?”對曰:“二鼓矣。
”遂放身若投,斯須視之,已逝矣。
實景定三年三月十一日也,壽六十五,夏四十七。
杭州靈隐退耕甯禅師 初住嘉興崇聖,次居蘇之報恩、承天、慧日、萬壽。
至靈隐,上堂:“目前無法,意在目前。
雨餘山色翠,風暖鳥聲喧。
”拍禅床一下,雲:“堪笑老胡無轉智,少室峰前坐九年。
” 上堂,舉“香林因僧問:‘年窮歲盡時如何?’林雲:‘東村王老夜燒錢。
’”師雲:“王老燒錢,言端語端。
錦包特石,鐵裹泥團。
” 上堂:“極目千峰鎖翠,滿空柳絮飛綿;可憐無位真人,一向草宿露眠。
啞!三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四明天童别山智禅師 上堂,舉“世尊臨入涅盤,文殊請佛再轉法輪。
世尊‘咄!’雲:‘吾四十九年,未嘗說一字。
汝請吾再轉法輪,是吾曾轉法輪耶?’”頌曰:“老漢生平大脫空,将無作有诳盲聾;臨期一語方真實,也是阇梨飯後鐘。
” 四明天童環溪一禅師 上堂,舉“經雲:‘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
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
’”頌曰:“劫初鑄就毗盧印,古篆雕蟲尚宛然;堪笑堪悲人不識,卻嫌字畫不完全。
” 四明天童月坡明禅師 上堂,舉“馬祖因僧問‘離四句、絕百非’話”。
頌曰:“離四句兮絕百非,遞相推過幾曾知?這僧擔一擔懵懂,換得兩頭淈(胡骨切濁也)腯(徒骨切肥也)歸。
” 四明雪窦希叟紹昙禅師 西蜀人,出世佛隴。
上堂,僧問:“向上宗乘事若何?”師雲:“檐頭滴滴、分明曆曆。
”師乃雲:“西子湖邊泛渺茫,一堤寒綠看垂楊。
誰知業債難逃避,開眼堂堂入镬湯。
到這裡如何即得?拟欲爛煨黃,獨不顧紫泥,未免踏古人腳迹;拟欲關空鎖夢,塞路斷橋,又恐坐在葛藤窠裡。
不如随分,納些些俯,順時宜去。
拈拄杖,豎窮三際、橫亘十方;靠拄杖,碧眼黃頭會不得,野梅風定暗香浮。
” 上堂:“二月春雲暮,韶華似酒濃;莺啼楊柳雨,蝶弄海棠風。
若作境會,過山尋蟻迹;不作境會,度水覓魚蹤。
畢竟如何?故國歸路遠,日暮泣途窮。
” 上堂:“一宿覺,三擔土,腳未跨門,手骨已露。
等閑舉一步,危徑結寒花;信彩示一機,斷崖飛瀑布。
雖然,要跨乳峰門即易,要入乳峰室即難。
何故?鴻飛冥冥,弋人何纂!” 上堂:“發得一機活,出得一言當,萬裡無片雲,青天合吃棒,不待春風着意開,暗香已在梅花上。
” 寄天目和尚偈,曰:“翁翁八十再生牙,爛嚼虛空吐出查;撒向玲珑岩畔樹,枝枝葉葉是昙華。
” 福州雪峰絕岸可湘禅師 上堂,舉“曹山因僧問:‘雪覆千山,因甚孤峰不白?’山曰:‘須知有異中異。
’曰:‘如何是異中異?’山曰:‘不堕衆山色。
’”師頌曰:“言中彼此帶幽玄,盡向言中辨正偏;孤負一條官驿路,茫茫沉在月明前。
” 漁浦接待,偈曰:“吳山那畔越山前,有飯充饑有榻眠。
到此便能休歇去,帝鄉猶隔一潮船。
” 光孝石室輝禅師 上堂,舉“城東有一老姥(莫古切),與佛同生,不欲見佛。
每見佛來,即便回避。
雖然如此,回顧東西,總皆是佛,遂以手掩面,十指掌中亦總是佛。
”師頌曰:“平生不願佛相逢,十指尖頭現绀容;夾路桃花風雨後,馬蹄無處避殘紅。
” 天台國清靈叟源禅師 上堂,舉“僧問趙州:‘真如凡聖,皆是夢言。
如何是真言?’州雲唵部臨[口*發]”師雲:“趙州禅隻在口皮邊。
看他與麼,也是喚鐘作甕。
”忽有問:“靈岩....”...“卻向他道:‘饑時但吃飯!且道與古人是同是别?’”“西天梵語,此土唐言。
” 上堂:“炎自炎,涼自涼,法無二法,不用商量。
隻如人人鼻孔在面上,則固是知有。
我更問你:‘别沼荷香,何似深村稻香?’” 示防意如城偈曰:“六門長鎖舊封疆,已是攀緣萬慮忘;昨夜貧家忽遭劫,元來禍起自蕭牆。
” 守口如瓶偈曰:“明明隻在鼻孔下,動着無非是禍門;直下放教如木[木*突],青天白日怒雷奔。
” 四明天童簡翁敬禅師 上堂,舉文殊問庵提遮女:“生以何為義”話。
頌曰:“問處分明答處端,當機觌面不相謾;死生生死元無際,月上青山玉一團。
” 廬山東林指南宜禅師 送人之成都,偈曰:“智不到處道一句,一句當機便到家;宿鹭亭前風擺柳,錦宮城裡雨催花。
” 饒州薦福無文璨禅師 嘗與其友知無聞書有雲:“住院何足道哉,近年勑差,堂除者何限?可挂齒牙者能幾人?使吾有口可以吞,三世諸佛則曲錄。
床終身不坐,又何慊無聞,以為何?如某,昔者入衆,見識字人多,不修細行,決意不作書記。
諸老不作,據位稱師者,又多看不上眼,遂無意出世。
今皆不遂其初矣。
住院十年,名為長老,隻是舊時璨,上座、飲食、起居與堂僧無異,出入時多了一轎兩仆,耳使目不眩;轎仆亦不用之,相從衲子,歲不下百數十人。
遇五日,撾鼓升堂,以平時在諸老間所得細大法門,随分東語西話,斷不敢以脫空語籠罩學者,亦不敢以過頭語欺謾學者。
說到無巴鼻無滋味處,欣然自笑,聽者不必解,笑也士大夫多相知。
然所知者。
不過謂其讀書也、能文也、解起廢也、硬脊梁也。
蓋膽毛幾莖,則知者鮮矣。
讀其書,則其所造可知。
” 靈隐石田熏禅師法嗣 杭州淨慈愚極慧禅師 參石田於靈隐。
田室中,舉“雲門念七話”,連舉十數過,無人下語。
忽有一僧才跨門,田曰:“雪峰輥球!”師在侍傍聳耳而聽,蓦然領悟,沖口呈偈雲:“雲門念七,雪峰輥球;白蘋紅蓼,明月孤舟。
”田颔之。
住北禅日,謝劍南儒藏主、雲谷慶藏主、無則珍藏主。
上堂,舉“白雲師祖開堂”,拈香有雲:“衆中衣缽道友,有一言半句利益我者,同伸報謝!山僧乍住,二三故人遠來相賀,又非一言半句者比。
豈無片香以為供養?燒楓香是着菩提邊事,燒黃熟是說佛說祖邊事。
而今猛焫一爐,也要盡大地人知道:浙西管内嘉興府川原道地。
且道燒底是什麼香?”良久,雲:“不下閣送甯禅人。
” 偈曰“心未甯時為汝安,落花小雨釀春寒;斷橋流水孤山路,楊柳絲絲拂畫闌。
” 杭州中竺雪屋珂禅師 上堂:“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且道衲僧知個什麼?知道飯是米做。
直饒恁麼,閻羅老子索飯錢有日在。
” 師以宋鼎既遷,即謝寺,事金山賢默庵雅知。
師且尊其道行。
時元兵下江南,默庵被總兵伯顔脅而置之幕中,從至武林。
默庵言於伯顔,請師升住靈隐,親持請疏叩師門。
師抽關露半面問雲:“汝為誰?”默庵雲:“和尚故人,某甲也!”師落關雲:“我不識你!”蓋師雖處世外,而以忠節自持,故不屑靈隐之命。
後斷江恩有詩雲:“雪屋今亡四十年,高風凜凜尚依然;伯顔丞相拜床下,不肯為渠來冷泉。
” 徑山癡絕沖禅師法嗣 福州神光北山隆禅師 禮鏡清塔,偈曰:“慣問門前什麼聲,池蛙笑汝自蛙鳴。
年來荒卻天華寺,正令方才一半行。
” 高台此山應禅師 上堂,舉“大隋庵側有一龜,僧問:‘一切衆生皮裹骨,這個衆生因甚骨裹皮?’隋拈草履覆龜背上,僧無語。
”師頌曰:“休将皮骨強分張,得六藏時且六藏;隻履盡情都蓋了,這僧無事可思量。
” 育王寂窗照禅師法嗣 湖州道場龍源介清禅師 王氏,世居福州長溪。
得度於義興、法藏、齊禅。
師過育王,谒寂窗,入室有契。
俾為侍者,複掌藏鑰。
出世四明壽國,遷開壽,升道場。
上堂:“三春雲暮,綠暗紅稀;動為境轉,靜為法迷;不以色蓋,不以聲騎,風前閑聽杜鵑啼。
” 上堂:“終日忙忙,那事無妨;顯而不靈,隐而不藏。
如何是隐而不藏底事?玉梅結子浮青樹,石筍抽條上綠窗。
” 徑山晦機熙禅師法嗣 金陵龍翔笑隐大欣禅師 族姓陳,九江羲門。
唐尚書操諸孫。
從郡之水陸院出家。
初至廬山,谒開先、一山、萬公,既而遣詣百丈、參晦機。
機一見器重,由内記升記室。
一日問曰:“黃龍得旨,泐潭領徒遊方,及見慈明,氣索汗下。
過在什麼處?”師抗聲曰:“千年桃核裡,覓甚舊時仁?” 又一日,舉“百丈野狐”話,诘曰:“且道不落因果,便堕野狐身;不昧因果,便脫野狐身。
利害在什麼處?”師拟答,機遽喝之。
平生凝滞,渙然氷釋。
因同參者告問,師頌曰:“百丈野狐,野狐百丈,埋作一坑,伏惟尚享。
” 機遷淨慈,複延掌記。
出世湖之烏回,遷杭之報國、中天竺。
天曆元年,文宗以金陵潛邸為大龍翔集慶寺。
妙東名德開山首膺其選,号曰“廣智全悟大禅師”,為開山第一代住持。
厥後驿召赴阙,入見奎章閣,賜坐咨問法要,對揚稱旨,賜貂裘、金衲衣。
及順帝禦極,待遇益隆。
有旨,命百丈山東陽德輝,重編《禅林清規》。
仍命師校正,遂定為九章。
四方鹹取以為法。
以老病求退,禦史大夫撒迪公以聞優诏,不許加号釋教宗主,兼領五山寺。
勑外台護視,使安居終老。
師因僧侍立,展手雲:“八字打開了也,為什麼不肯承當?”僧雲:“恐鈍置和尚!”師雲:“許多時沒一點氣息!”便打。
一日,問僧:“甚處來?”僧雲:“遊山來。
”師雲:“笠子下拶破洛浦,徧參底作麼生?”僧雲:“未入門時已呈似和尚了也!”師雲:“即今為甚不拈出?”僧拟議,師便打。
一日雲:“青州布衫重七斤,古
或有人問金山:‘萬境來侵時如何?’隻向他道:‘我既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
’” 上堂:“我若與你說破,将後必須罵我。
我若不與你說破,又恐你因循蹉過。
忽有個漢出來道:‘長老話堕了也’隻向他道:‘老僧罪過’。
” 悼雲巢和尚偈雲:人傳師死已多時,我獨躊蹰未決疑。
既是巢空雲又散,春深猶有子規啼。
寄鐵鞭和尚偈雲:思量四句寄承天,卷得完全缺半邊;頌又不成詩不是,如何拈出向人前。
寄無準和尚偈雲:猿與鼋交割不開,兄呼弟應似忘懷;及乎說到誵訛處,又卻心肝不帶來。
蘇州虎丘清溪義禅師 送僧偈雲:台山萬疊入眉青,途路同行各奔程;清曉雞啼茅店月,是誰先起喚師兄。
淨慈谷源道禅師法嗣 ○萬壽高峰嶽禅師 贊達磨偈曰:開旗展陣入梁邦,未睹天顔早已降;縱有神通難展欵,翩翩一葦渡長江。
徑山無準範禅師法嗣 袁州仰山雪岩祖欽禅師 婺州人,初見無準於徑山,因鑄鐘,令作疏語。
師成偈,曰:“通身隻是一張口,百煉爐中輥出來;斷送夕陽歸去後,又催明月上樓台。
”準即,俾居侍司,自是聲動叢林。
出世潭州龍興,遷湘西道林,處州佛日,台州護聖,湖州光孝,逮屍仰山,道遂大顯。
上堂:“純清絕點,正是真常流注;打破鏡來,未免一場狼藉。
不若遇飯吃飯,遇茶吃茶。
曉來獨立空庭外,閑對寒梅幾樹花。
” 上堂:“海水不可鬥量,虛空不可尺度;淨地不可撒沙,爛泥不可着腳。
這四轉語,轉轉有落處。
且道,落在什麼處!東京大相國寺裡,有樹芭蕉,風吹雨打,一似破袈裟。
” 上堂:“有句無句,如藤倚樹;白鹭下田千點雪,黃鹂上樹一枝花。
三千裡外賣卻布單,不遠而來因甚放下泥盤?”呵呵大笑:“毗婆屍佛早留心,直至如今不得妙。
” 上堂:“禅樹上,叫喧喧;道門前,風浩浩。
冷地思量真可笑,笑什麼?等閑拾得蘇州梨,看來卻是青州棗。
” 上堂:“個事本成現,覓則不可見;白珪本無瑕,琢磨乃成玷。
執之以實法,空中生閃電;視之似等閑,腳下添紅線。
若是學道人,好好看方便;作麼生莫看,仙人手中扇。
” 杭州淨慈斷橋妙倫禅師 天台黃岩徐氏子,母劉夢月而孕,十八落發于永嘉廣慈院,見谷源道。
於瑞岩聞三斤麻之話,疑之。
徧叩諸方,機終未湊。
自謂吾口讷耳聩,不若把本修行,日以誦經為業。
忽閱楞伽於雲居,見山堂至蚊蟲蝼蟻無有言說而能辨事,頓然有省。
曰:“趙州柏樹子話,可煞直截,然不以語人。
”還谒無準於雪窦,準以狗子因何有業,識令師下語。
凡三十轉,不契。
師曰:“可無方便乎?”準以真淨所頌答之。
即竦然,良久,忽聞闆聲,通身汗下,於是始脫然矣。
準移育王雙徑,皆以師從俾,分座。
出世祇園,遷瑞岩,國清,至淨慈。
上堂:“荊山有玉,獲得者,不在荊山;赤水有珠,拾得者,不在赤水;衲僧有無位真人,證得者,出入不在面門。
”蓦拈拄杖橫按雲:“會麼!----幽州江口石人蹲。
” 上堂,舉:“慈明室中安一盆水,盆上橫一柄劍,劍上安一緉草鞋,凡見僧來便指,拟議便打”。
師頌曰:“百花叢裡躍鞭過,俊逸風流有許多;末第儒生偷眼觑,滿懷無奈舊愁何?” 上堂:“德山低頭,夾山點頭,俱胝豎起手指頭,玄沙築破腳指頭。
”提起拄杖雲:“都來不出山僧拄杖頭,何以見得?”卓拄杖雲:“一葉落天下秋。
” 上堂,舉達觀颕禅師示衆曰:“七佛是性隸,萬法是心奴。
且道,主人翁在甚麼處!”自喝雲:“七佛已下出頭。
”又自諾雲:“各自祗候。
”師雲:“喚七佛為性隸,指萬法是心奴。
達觀自謂:‘有出身路及乎?’自喝自諾又是奴隸邊事,主人翁何曾夢見?在大衆要見麼!”以拂拂一拂雲:“曉來一陣春風動,開遍園林百樣花;将終與衆入室罷,索筆作書辭諸山。
” 及魏國公公饋藥,不受。
又使人問曰:“師生天台,因甚死淨慈?”師答曰:“日出東方,夜落西遂。
”書偈而化,壽六十一,臘四十四。
四明天童西岩了慧禅師 蜀之蓬州羅氏,垂髫與群兒戲,必抟泥沙為佛塔像。
一日,玉掌山祖燈與其舍,師向之合掌,父母以師資宿契,遂令出家。
燈授以般舟三昧,非其志。
辭往成都,谒壞庵照於昭覺,器許之屬,令南詢。
乃參浙翁琰於徑山,聞高原泉為人徑直,心慕之。
适原赴台之瑞岩,師與俱往。
一日,原問:“山河大地是有?是無?”師拟開口,原即喝出。
師複以偈呈,原曰:“沒交涉!”師一日偶書白楊示衆語,原閱之笑曰:“寫字與作言句盡得,争奈沒交涉何?”師憤悱莫伸,原曰:“吾方便屢矣,汝自不顧。
蓋緣不在此,其往見雪窦乎。
” 時無準主雪窦,師造席下,自陳來曆,準呵曰:“熟睡去!”繼而令充不厘務侍者,一日,謂師曰:“觑不透處,隻在鼻尖頭;道不着處,不離唇皮上。
讨之,則千裡萬裡。
”師抗聲曰:“将謂有多少?”準遷育王,師侍行。
從容承禀,乃盡其要。
逮準居徑山,往典藏教,複升第二座,自是聲動叢林。
節齋趙觀文作牧蘇州,舉師開法定慧,衆集寺治時,甚稱之。
遷東嘉能仁、江州東林,而至天童,鹹有偉績。
佛涅盤日,上堂,拈拄杖召大衆雲:“黃面瞿昙,乃竺乾猛将,以慈悲為弓矢,以智慧為戈矛,統百萬雄兵,勇不可當;布三百餘陣勢,不可歒。
如是四十九年,演出五千餘卷兵書,雖流落人間,而未嘗有一字漏洩,因與生死魔軍為冤,為對,遂於跋提河邊築一巨城,名為涅盤。
於其城中,先以紫磨金軀,犒賞諸兵,令其瞻仰取足,再三撫谕。
而又散以八斛四鬥珠珍,其謀意無他,必欲打破生死牢關,普與盡大地衆生,共行通天活路,得到大安隐、大解脫之場而後已。
豈謂二千餘載,猶未遂其志,而未奏其功。
山僧既知其力盡,計窮不免拔劍相助去也。
”以拄杖畫一畫雲:“四海浪平龍睡穩,九天雲淨鶴飛高。
” 芙蓉長老至,上堂,舉芙蓉和尚訪寔性大師,寔性上堂,右邊拈拄杖向左邊雲:“若不是芙蓉師兄,也大難委悉。
”頌曰:“陪盡老精神,杯盤越樣新;誰知村店酒,難勸禦樓人。
晚居寺之幻智塔庵,将終,戒執事已,問曰:“今何時?”對曰:“二鼓矣。
”遂放身若投,斯須視之,已逝矣。
實景定三年三月十一日也,壽六十五,夏四十七。
杭州靈隐退耕甯禅師 初住嘉興崇聖,次居蘇之報恩、承天、慧日、萬壽。
至靈隐,上堂:“目前無法,意在目前。
雨餘山色翠,風暖鳥聲喧。
”拍禅床一下,雲:“堪笑老胡無轉智,少室峰前坐九年。
” 上堂,舉“香林因僧問:‘年窮歲盡時如何?’林雲:‘東村王老夜燒錢。
’”師雲:“王老燒錢,言端語端。
錦包特石,鐵裹泥團。
” 上堂:“極目千峰鎖翠,滿空柳絮飛綿;可憐無位真人,一向草宿露眠。
啞!三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四明天童别山智禅師 上堂,舉“世尊臨入涅盤,文殊請佛再轉法輪。
世尊‘咄!’雲:‘吾四十九年,未嘗說一字。
汝請吾再轉法輪,是吾曾轉法輪耶?’”頌曰:“老漢生平大脫空,将無作有诳盲聾;臨期一語方真實,也是阇梨飯後鐘。
” 四明天童環溪一禅師 上堂,舉“經雲:‘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
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
’”頌曰:“劫初鑄就毗盧印,古篆雕蟲尚宛然;堪笑堪悲人不識,卻嫌字畫不完全。
” 四明天童月坡明禅師 上堂,舉“馬祖因僧問‘離四句、絕百非’話”。
頌曰:“離四句兮絕百非,遞相推過幾曾知?這僧擔一擔懵懂,換得兩頭淈(胡骨切濁也)腯(徒骨切肥也)歸。
” 四明雪窦希叟紹昙禅師 西蜀人,出世佛隴。
上堂,僧問:“向上宗乘事若何?”師雲:“檐頭滴滴、分明曆曆。
”師乃雲:“西子湖邊泛渺茫,一堤寒綠看垂楊。
誰知業債難逃避,開眼堂堂入镬湯。
到這裡如何即得?拟欲爛煨黃,獨不顧紫泥,未免踏古人腳迹;拟欲關空鎖夢,塞路斷橋,又恐坐在葛藤窠裡。
不如随分,納些些俯,順時宜去。
拈拄杖,豎窮三際、橫亘十方;靠拄杖,碧眼黃頭會不得,野梅風定暗香浮。
” 上堂:“二月春雲暮,韶華似酒濃;莺啼楊柳雨,蝶弄海棠風。
若作境會,過山尋蟻迹;不作境會,度水覓魚蹤。
畢竟如何?故國歸路遠,日暮泣途窮。
” 上堂:“一宿覺,三擔土,腳未跨門,手骨已露。
等閑舉一步,危徑結寒花;信彩示一機,斷崖飛瀑布。
雖然,要跨乳峰門即易,要入乳峰室即難。
何故?鴻飛冥冥,弋人何纂!” 上堂:“發得一機活,出得一言當,萬裡無片雲,青天合吃棒,不待春風着意開,暗香已在梅花上。
” 寄天目和尚偈,曰:“翁翁八十再生牙,爛嚼虛空吐出查;撒向玲珑岩畔樹,枝枝葉葉是昙華。
” 福州雪峰絕岸可湘禅師 上堂,舉“曹山因僧問:‘雪覆千山,因甚孤峰不白?’山曰:‘須知有異中異。
’曰:‘如何是異中異?’山曰:‘不堕衆山色。
’”師頌曰:“言中彼此帶幽玄,盡向言中辨正偏;孤負一條官驿路,茫茫沉在月明前。
” 漁浦接待,偈曰:“吳山那畔越山前,有飯充饑有榻眠。
到此便能休歇去,帝鄉猶隔一潮船。
” 光孝石室輝禅師 上堂,舉“城東有一老姥(莫古切),與佛同生,不欲見佛。
每見佛來,即便回避。
雖然如此,回顧東西,總皆是佛,遂以手掩面,十指掌中亦總是佛。
”師頌曰:“平生不願佛相逢,十指尖頭現绀容;夾路桃花風雨後,馬蹄無處避殘紅。
” 天台國清靈叟源禅師 上堂,舉“僧問趙州:‘真如凡聖,皆是夢言。
如何是真言?’州雲唵部臨[口*發]”師雲:“趙州禅隻在口皮邊。
看他與麼,也是喚鐘作甕。
”忽有問:“靈岩....”...“卻向他道:‘饑時但吃飯!且道與古人是同是别?’”“西天梵語,此土唐言。
” 上堂:“炎自炎,涼自涼,法無二法,不用商量。
隻如人人鼻孔在面上,則固是知有。
我更問你:‘别沼荷香,何似深村稻香?’” 示防意如城偈曰:“六門長鎖舊封疆,已是攀緣萬慮忘;昨夜貧家忽遭劫,元來禍起自蕭牆。
” 守口如瓶偈曰:“明明隻在鼻孔下,動着無非是禍門;直下放教如木[木*突],青天白日怒雷奔。
” 四明天童簡翁敬禅師 上堂,舉文殊問庵提遮女:“生以何為義”話。
頌曰:“問處分明答處端,當機觌面不相謾;死生生死元無際,月上青山玉一團。
” 廬山東林指南宜禅師 送人之成都,偈曰:“智不到處道一句,一句當機便到家;宿鹭亭前風擺柳,錦宮城裡雨催花。
” 饒州薦福無文璨禅師 嘗與其友知無聞書有雲:“住院何足道哉,近年勑差,堂除者何限?可挂齒牙者能幾人?使吾有口可以吞,三世諸佛則曲錄。
床終身不坐,又何慊無聞,以為何?如某,昔者入衆,見識字人多,不修細行,決意不作書記。
諸老不作,據位稱師者,又多看不上眼,遂無意出世。
今皆不遂其初矣。
住院十年,名為長老,隻是舊時璨,上座、飲食、起居與堂僧無異,出入時多了一轎兩仆,耳使目不眩;轎仆亦不用之,相從衲子,歲不下百數十人。
遇五日,撾鼓升堂,以平時在諸老間所得細大法門,随分東語西話,斷不敢以脫空語籠罩學者,亦不敢以過頭語欺謾學者。
說到無巴鼻無滋味處,欣然自笑,聽者不必解,笑也士大夫多相知。
然所知者。
不過謂其讀書也、能文也、解起廢也、硬脊梁也。
蓋膽毛幾莖,則知者鮮矣。
讀其書,則其所造可知。
” 靈隐石田熏禅師法嗣 杭州淨慈愚極慧禅師 參石田於靈隐。
田室中,舉“雲門念七話”,連舉十數過,無人下語。
忽有一僧才跨門,田曰:“雪峰輥球!”師在侍傍聳耳而聽,蓦然領悟,沖口呈偈雲:“雲門念七,雪峰輥球;白蘋紅蓼,明月孤舟。
”田颔之。
住北禅日,謝劍南儒藏主、雲谷慶藏主、無則珍藏主。
上堂,舉“白雲師祖開堂”,拈香有雲:“衆中衣缽道友,有一言半句利益我者,同伸報謝!山僧乍住,二三故人遠來相賀,又非一言半句者比。
豈無片香以為供養?燒楓香是着菩提邊事,燒黃熟是說佛說祖邊事。
而今猛焫一爐,也要盡大地人知道:浙西管内嘉興府川原道地。
且道燒底是什麼香?”良久,雲:“不下閣送甯禅人。
” 偈曰“心未甯時為汝安,落花小雨釀春寒;斷橋流水孤山路,楊柳絲絲拂畫闌。
” 杭州中竺雪屋珂禅師 上堂:“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且道衲僧知個什麼?知道飯是米做。
直饒恁麼,閻羅老子索飯錢有日在。
” 師以宋鼎既遷,即謝寺,事金山賢默庵雅知。
師且尊其道行。
時元兵下江南,默庵被總兵伯顔脅而置之幕中,從至武林。
默庵言於伯顔,請師升住靈隐,親持請疏叩師門。
師抽關露半面問雲:“汝為誰?”默庵雲:“和尚故人,某甲也!”師落關雲:“我不識你!”蓋師雖處世外,而以忠節自持,故不屑靈隐之命。
後斷江恩有詩雲:“雪屋今亡四十年,高風凜凜尚依然;伯顔丞相拜床下,不肯為渠來冷泉。
” 徑山癡絕沖禅師法嗣 福州神光北山隆禅師 禮鏡清塔,偈曰:“慣問門前什麼聲,池蛙笑汝自蛙鳴。
年來荒卻天華寺,正令方才一半行。
” 高台此山應禅師 上堂,舉“大隋庵側有一龜,僧問:‘一切衆生皮裹骨,這個衆生因甚骨裹皮?’隋拈草履覆龜背上,僧無語。
”師頌曰:“休将皮骨強分張,得六藏時且六藏;隻履盡情都蓋了,這僧無事可思量。
” 育王寂窗照禅師法嗣 湖州道場龍源介清禅師 王氏,世居福州長溪。
得度於義興、法藏、齊禅。
師過育王,谒寂窗,入室有契。
俾為侍者,複掌藏鑰。
出世四明壽國,遷開壽,升道場。
上堂:“三春雲暮,綠暗紅稀;動為境轉,靜為法迷;不以色蓋,不以聲騎,風前閑聽杜鵑啼。
” 上堂:“終日忙忙,那事無妨;顯而不靈,隐而不藏。
如何是隐而不藏底事?玉梅結子浮青樹,石筍抽條上綠窗。
” 徑山晦機熙禅師法嗣 金陵龍翔笑隐大欣禅師 族姓陳,九江羲門。
唐尚書操諸孫。
從郡之水陸院出家。
初至廬山,谒開先、一山、萬公,既而遣詣百丈、參晦機。
機一見器重,由内記升記室。
一日問曰:“黃龍得旨,泐潭領徒遊方,及見慈明,氣索汗下。
過在什麼處?”師抗聲曰:“千年桃核裡,覓甚舊時仁?” 又一日,舉“百丈野狐”話,诘曰:“且道不落因果,便堕野狐身;不昧因果,便脫野狐身。
利害在什麼處?”師拟答,機遽喝之。
平生凝滞,渙然氷釋。
因同參者告問,師頌曰:“百丈野狐,野狐百丈,埋作一坑,伏惟尚享。
” 機遷淨慈,複延掌記。
出世湖之烏回,遷杭之報國、中天竺。
天曆元年,文宗以金陵潛邸為大龍翔集慶寺。
妙東名德開山首膺其選,号曰“廣智全悟大禅師”,為開山第一代住持。
厥後驿召赴阙,入見奎章閣,賜坐咨問法要,對揚稱旨,賜貂裘、金衲衣。
及順帝禦極,待遇益隆。
有旨,命百丈山東陽德輝,重編《禅林清規》。
仍命師校正,遂定為九章。
四方鹹取以為法。
以老病求退,禦史大夫撒迪公以聞優诏,不許加号釋教宗主,兼領五山寺。
勑外台護視,使安居終老。
師因僧侍立,展手雲:“八字打開了也,為什麼不肯承當?”僧雲:“恐鈍置和尚!”師雲:“許多時沒一點氣息!”便打。
一日,問僧:“甚處來?”僧雲:“遊山來。
”師雲:“笠子下拶破洛浦,徧參底作麼生?”僧雲:“未入門時已呈似和尚了也!”師雲:“即今為甚不拈出?”僧拟議,師便打。
一日雲:“青州布衫重七斤,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