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集續傳燈錄卷第四

關燈
報恩無方智普禅師 桂陽人,俗姓龍。

    住後上堂:“六月行人口吐煙,區區隻為利名牽。

    争如林下無心客,一覺和衣到曉眠。

    ”拍禅床起來:“乾明不惜口業,為你說破。

    臘月三十日,閻老子要問你索飯錢在。

    ” 上堂:“春色濃,春日融;園林暖,野桃紅。

    昔日靈雲一見,透脫色空而今諸人總見,因甚不悟?若也不悟,眼被色籠。

    天甯未免開示,令得悟入。

    ”擊拂子:“錯教人恨五更風。

    ” 南康雲居小隐師大禅師 終日方丈危坐,澹如也。

    剃餘須發,侍者鑷生争取藏之,信次即生舍利。

    嘗送信禅人偈曰:“信是道無[源]功德母,藥如有驗不消多。

    上人直下承當得,佛祖安能奈爾何?” 徑山雲峰高禅師法嗣 江州東林古智哲禅師 都昌人,俗姓巢氏。

    初住興國、興聖,遷東林。

     上堂:“過去諸佛已說,未來諸佛當說,現在諸佛今說,且畢竟說個什麼?”卓拄杖,下座。

     上堂:“明來暗謝,智起惑亡。

    黑牛卧死水,癞馬系枯樁。

    何似東村黑王老,黃昏伸腳睡,一覺到天光。

    山僧與麼道,切忌錯承當!” 上堂:“盡令提綱,聖凡罔測。

    放開線道,普請同參。

    熏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

    ” 上堂:“諸禅德、祖師道:‘圓同太虛,無欠無餘。

    ’三條椽下,七尺單前,切忌依他作解,莫有向天外出頭底麼?”乃雲:“巡堂吃茶,禮暹道者塔。

    ” 偈雲:“髑髅元自有靈光,雪窦何曾抖屎腸。

    截斷婆婆三寸舌,至今雙劍倚天長。

    ” 送萬禅人,參徑山虛谷和尚。

    偈曰:“萬轍千途同一車,參方眼正不曾差;一千七百人中主,元是仰山小釋迦。

    ” 杭州中天竺一溪自如禅師 福建人。

    元兵下江南,師年少,被遊兵虜至臨安,遺之而去。

    富民胡氏收養之,令伴其子弟讀書鄉塾。

    師隅立,凝神靜聽默識,無所失。

    胡氏喜,因子之既長,命隸裡中無相寺為僧。

     參雲峰於徑山,得旨。

    戒檢精嚴,法服應器不離體。

    初住浙江萬壽寺,後有大家黃氏重師道行,常供以伊蒲塞馔。

    一日請歸其家,進供逾勤。

    乃開私帑所藏金玉示師,欲動其心。

    師歸,謂左右曰:“彼黃氏以帑中寶示我,欲誘我死去為其子耳。

    殊不知我視金玉如瓦礫。

    古人堕此轍者頗衆。

    非但為其子,為其牛馬者,有之。

    我自此其疎黃氏矣。

    ” 天曆初,中天竺笑隐奉诏開山大龍翔寺。

    因舉代住中竺者三人,禦筆點師名,宣政院具疏敦請。

    久之,化去。

    茶維靈異頗多。

     杭州徑山本源善達禅師 仙居柴氏。

    早年與及庵信行腳,誓不曆職。

    往江西見雪岩于仰山,随衆入室,無所省發。

    後歸仙居,裡人請主多福。

    棄去,遊湖南主福嚴。

    尋還浙西,見徑山雲峰。

    入室有省。

    峰印可之。

    适慧雲虛席,命師補處。

    後住保甯、淨慈、徑山,皆有成績可紀。

    師凡住處,不設卧榻,夜則焚香然燭,安坐至旦,率以為常。

    又體所禀與人異,遇嚴寒則衣絺绤,大熱則大缯絮。

    以餘資建大圓院於東路半山,接待雲侶。

    一日,自知時至。

    會衆叙平生行腳事畢,須臾,端坐而寂。

     四明天童怪石奇禅師 為衆普說其略雲:“參禅本無難易,隻要具大信根,有決烈志,萬機休罷;千聖不攜,坐斷諸緣,不存一法。

    如太虛空,了無朕迹;如須彌盧,屹然不動;無上真乘,方可希冀。

    ” 又雲:“此事如人饑渴相似,說飲說食,豈能救療?直須自飲水、自吃飯,方有實效處。

    ” 又雲:“因舉從上先德痛切為人語要開示,倘能向者裡虛卻心,不即法相,不離法相,一聞頓悟,便是涅盤會上廣額屠兒,放下刀立地成佛底時節。

    是即是,不得恁麼會。

    言多去道轉遠,且截斷葛藤。

    ”喝一喝!下座。

     龍岩真首座 諸方屢聘,不肯應世。

    嘗作《樂閑歌》曰:“即心是佛,無心是道。

    萬事但随緣,自覺身心好。

    院子從來不要住,便是佛也。

    不要做律,亦不曾持戒,亦不曾破。

    放行把住總由人,執法修行驢拽磨。

    要行便行,要坐便坐。

    也不精進,也不懶惰。

    一卷三字經,逐日為工課。

    有時深深海底行,有時高高山頂卧。

    幾生修得做間人,肯為虛名被羁鎖?我不輕汝等,從他當面唾。

    百年能得幾光陰?何必強分人與我。

    貧也不須憂,富也休莊大。

    閻王相請無親疎,盡付一堆紅焰火。

    自家作得主宰,終不随風倒柂。

    補破遮寒暖即休,淡飯粗茶随分過。

    我作樂閑歌,自歌還自和。

    不是閑人不肯閑,世上閑人能幾個?” 天童止泓鑒禅師法嗣 湖州道場玉溪思珉禅師 明之象山張氏。

    首參雲峰於徑山,次谒止泓於天童。

     泓問:“近自何來?” 師曰:“徑山。

    ” 泓曰:“未離徑山一句作麼生?道!” 師曰:“平如鏡面,險似懸崖。

    ” 泓曰:“昨夜山前,因甚虎咬大蟲?” 師拟進語,泓即掌之。

    師忽有省。

     一日侍次,泓舉: 世尊因外道問:不問有言,不問無言。

    世尊良久。

    意旨如何? 師叉手進前。

     泓曰:“外道贊歎雲:世尊大慈,開我迷雲,令我得入。

    又作麼生?” 師曰:“君子愛财,取之有道。

    ” 泓喜其類己,令典藏教。

     大德四年,出世郡之吉祥,遷金文大梅保福。

    帝師頒旨褒護,賜“佛心明妙”之号。

    至順三年,廣教府聘主婺之雙林。

    元統二年,行省選住道場。

     示衆雲:“此事如鐵壁銀山,如大火聚,湊泊不得,回避不得。

    你輩合作麼生?直饒腳不點地,通霄别有活路,也是不快漆桶。

    ” 上堂:“依經解義,三世佛冤;離經一字,即同魔說。

    ”拈拄杖,卓一下:“六月不熱,五谷不結。

    ”後至元三年四月,示微恙。

    至二十有八日,書偈而逝。

     蘇州萬壽竺田汝霖禅師 四明昌國王氏。

    從郡之慈溪永樂寺梅澗福公出家。

    既祝發受具,聞天童止泓道化,往參拜。

    泓密奇之,遂命為侍者。

    泓室中,舉趙州“狗子無佛性”話勘驗來學。

    衆皆未喻,師已豁然矣。

    已而,見悅堂誾於杭之靈隐。

    堂器之,命典記室。

    會其受業師祖方岩會公赴龍興上藍,以師侍行。

    因遊百丈,晦機素知師,遂命分座。

    師每有着述,晦機閱之,加敬。

    未幾,繼祖住上藍,大振法道,缁白翕如。

     久之,升明之雪窦。

    閱三載,松江澱山,缺席屈師。

    俄寺毀,師不憚劬勚,十餘年間,殿堂衆宇皆一新之。

    晚主萬壽,僅一載,示微疾,更衣書偈訣衆而逝。

    後至元五年五月二十五日也,茶毗設利五色如菽粟者,不勝數。

    人争得之,或後至者掘土而淘,亦滿其意。

    徒衆分舍利骨石為二,一塔澱山,一歸葬龍山之西岡。

    壽六十六臘五十勚(音曳勞也)。

     何山鐵鏡明禅師法嗣 恭都寺 四明人。

    廉介自持,精修梵行。

    日誦《法華經》,因聆鐵鏡上堂,遂得心要。

     嘗夜坐有偈雲:“點盡山窗一盞油,地爐無火冷啾啾。

    話頭留向明朝舉,道者敲鐘又上樓。

    ” 鐵鏡因升堂,特稱賞之。

     臨終無疾。

    更衣坐逝。

    阇維,舌根不壞,湖海人聲偈追悼。

     靈隐悅堂誾禅師法嗣 江州廬山東林無外宗廓禅師 送僧之中吳。

    偈曰:“佛是西天老比丘,何緣卧倒在蘇州?憑君此去輕扶起,問取二千年話頭。

    ” 華藏瞎驢見禅師法嗣 蘇州陽山金芝嶺鐵觜念庵主 示衆:“靈山付囑,天下葛藤樁;少室單傳,諸方是非窟。

    安心忏罪破漆桶,又要重光。

    付法傳衣滞行貨,徒勞索價。

    臨濟棒頭開正眼,拳下示生涯。

    曹洞錦帳繡鴛鴦,行人難得見。

    雲門三句可辨,一镞遼空,法眼大地山河,俱為妙用。

    沩仰團團無縫罅,壁立絕中邊。

    看來世界清平,何用強生節目?金芝今日為諸人斷這公案去也。

    看看!” 以拄杖畫一畫,雲:“四海浪平龍睡穩,九天雲淨鶴飛高。

    ” 複舉: 三聖道:“我逢人則出,出則不為人。

    ”興化道:“我逢人則不出出則便為人。

    ” 師頌雲:“誰謂家風分兩邊?一條拄杖兩人牽。

    休觀千嶂淩雲勢,好看銀河落九天。

    ”頌“舍利弗入城、月上女出城”話曰:“出城入郭兩相逢,來去誰雲路不同?回首涅盤台上望,九州四海一家風。

    ” 直翁圓藏主法嗣 無為州天甯無能教禅師 於門首懸一牌雲:“謹防惡犬。

    ” 竺源盛,初往參。

    及跨門,源便雲:“老和尚為我趕狗。

    ”師便入去。

    有長蘆智首座出接,同坐。

    須臾,師從面前過,智起禀雲:“此上人得得來見和尚。

    ” 師雲:“已相見了也。

    ” 已而,源每聞師诃蒙山,不合引兄弟禮佛、拜忏、施食之類。

     源雲:“清淨地上不受一塵,佛事門中不舍一法。

    ” 師雲:“不然。

    我宗門中合提何事?如何是佛?——麻三斤!如何是佛?——乾屎橛!當提此事始得。

     源就問雲:“蒙山和尚平昔問學者雲:‘栽松道者,不具三緣而生。

    達磨大師葬熊耳。

    三年後,隻履西歸。

    謂是神通妙用。

    謂是法爾如然。

    ” 師雲:“為是他不會我道,莫作禅會得麼?”源當下如夢忽醒。

     鼓山皖山凝禅師法嗣 松江澱山蒙山德異禅師 示陽高安盧氏。

    參蘇之承天孤蟾瑩。

     蟾問:“亡僧遷化向甚處去?”師罔措。

    悱發參究。

    因首座入堂墜香合作聲,豁然有省。

    乃成頌曰:“沒興路頭窮,踏翻波是水。

    超群老趙州,面目乃如此。

    ”武忠呂公聞之,寄頌旌美。

     登徑山谒虛堂,語契。

    然師未以此自足,往參皖山於鼓山室。

    中舉狗子話,反覆征诘,箭拄亟合。

    山又拶以張拙寂照之語,師拟議。

    山震威一喝,師當下意消心廢。

     一日,山舉:“卧雲深處不朝天,因甚到這裡?” 師雲:“邦有道則現。

    ”山深肯之。

     已而,複如吳萬壽,石樓明命典藏。

    至元間丞相伯顔破吳武,暇詢決禅要,機契确,請出世于澱山。

    既退承天覺庵,遂處以第一座。

    素軒蔡公施蓮湖橋庵請居之,曰:“休休。

    ” 僧問:“保壽開堂,三聖推出一僧。

    其意如何?” 師雲:“兩彩一賽。

    ” 僧雲:“保壽便打又作麼生?” 師雲:“為人須為徹。

    ” 僧雲:“三聖道,恁麼為人,非但瞎卻這僧眼,瞎卻鎮州一城人眼去在,是何的意?” 師雲:“兜率陀天一日,人間四百年。

    ” 僧雲:“保壽歸方丈,有利害也無?” 師雲:“疑殺憨癡佛祖,慶快靈利男兒。

    ” 師以虛中十妙,示學者曰:“位中功中,動中靜中,體中用中,意中句中,要中妙中,各演以偈。

    ” 上堂:“昨日十四,今日十五。

    靈利衲僧吞卻佛祖。

    從教謝三郎,月下自搖舻。

    阿呵呵,莫莽鹵。

    甜瓜徹蒂甜,苦瓠連根苦。

    ” 上堂:“奪人不奪境,九月菊花新;奪境不奪人,當陽撲破鏡。

    人境兩俱奪,古井浸乾坤;人境俱不奪,撼樹摘來香。

    便恁麼去。

    在人背後叉手,不行此道。

    八十四種圓相如何收拾?靈利漢更進一步,拂卻行蹤。

    瞥轉一機,平常無偶;自然境智,乾淨自然;父慈子孝,雖然兩口無一舌,是何宗旨?” 良久(雲):“暗機猶未動,義海已全彰。

    ” 淳拙才禅師法嗣 河南府嵩山少林竹庵子忍禅師 鄧之内鄉,王氏。

     上堂,舉: 法燈開堂,謂衆曰:“本欲栖藏岩窦,又緣清涼老人有不了底公案,今日出來為他了卻。

    ” 僧雲:“如何是不了公案?” 燈便打,雲:“祖祢不了,殃及兒孫。

    ” 僧雲:“過在什麼處?” 燈雲:“過在我殃及你。

    ” 天童宏智拈雲:“這僧若是個漢,出來便與掀倒禅床。

    不唯自己有出身之路,亦免見祖祢不了,殃及兒孫。

    ” 師雲:“山僧則不然。

    今日若有人問‘如何是不了底公案’,拈拄杖打,雲‘獅子咬人,韓盧逐塊。

    ’” 中竺空岩有禅師法嗣 嘉興石門真覺元翁信禅師 真覺肇興。

    衆請開山。

     上堂:“向上一機,末後一訣,佛祖不傳,千聖結舌。

    莫有轉身吐氣者麼?出來,通個消息看!” 僧問:“鈯斧開山從古有,師今新啟石門關。

    借路經過,不妨一問。

    ” 師雲:“公驗快将來。

    ” 僧雲:“如何是關中主?” 師雲:“太平不舉令。

    ” 進雲:“意旨如何?” 師雲:“镆铘橫在手,未肯斬癡頑。

    ” 僧拟議,師便喝。

    僧禮拜。

     師雲:“癡頑漢。

    ” 僧歸衆,師乃雲:“滿目溪山絕點埃,無邊剎海自周回。

    毗盧樓閣重重現,誰睹門門有善财?”卓拄杖,石門關啟,以杖畫一畫:“真覺場開,橫按拄杖,一任南來與北來。

    ” 複雲:“昔日靈山會上,世尊拈花,迦葉微笑。

    世尊雲:‘吾有正法眼藏,付囑摩诃迦葉,傳授将來,無令斷絕。

    ’大衆且道,如何是正法眼聻?适來已為重拈出,金色頭陀笑未休。

    ” 小參:“‘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勑曹溪是。

    ’大衆,建法幢則故,然如何是立宗旨?莫是二轉五轉豎拳下喝麼?莫是默然據座拂袖便行麼?莫是語言文字确古論今麼?莫是灰頭土面長坐不卧麼?切須子細。

    若是正眼不明,盡堕偏邪執滞。

    所以道醍醐上味,為世所珍,遇斯等人翻成毒藥。

    據我祖師門下,盡十方世界是個無縫鐵壁。

    達磨不識,盡十方世界,是個無孔鐵槌;迦葉不知,無汝拟議時,無汝承當處。

    旋天轉地,換鬥移星。

    雙放雙收,透頂透底。

    還會麼?龍袖拂開全體現,象王行處絕狐蹤。

    ” 風旛空山中禅師法嗣 呂鐵船居士 其母秦國夫人。

    妊時,夢公安二聖住持福岩佑公至而生。

    故居士雖在富貴中,每以欲透徹祖關為要。

    當未弱冠時,日夕參空山。

     一日,空山問雲:“曾見趙州麼?”居士厲聲雲:“無!”空山休。

    雲稱於人曰:“再來人也。

    ” 居士嘗任江淮都府總管,於蘇之嘉定建佛寺,曰“永壽”。

    以延雲水。

    赓和永明壽禅師山居詩六十九首,甚得山林旨趣。

    及他偈言皆超邁絕俗。

    誠有所得者也!有達磨忌,拈香雲:“西來不稱梁王旨,西去空攜一隻履。

    若言妙用與神通,真正衲僧誰數你。

    九年面壁尋出場,接得一人又無臂。

    衣盂連累到盧能,從此葛藤生不已。

    罪過有彌天,源流無滴水。

    今朝七百八十六,年逢忌辰,那個兒孫痛徹髓?一爐香篆一瓯茶,報恩卻是孤恩底。

    欲把鼻頭舉似伊,憐梁已沒當門齒。

    ” 慶壽中和璋禅師法嗣 廣陽慶壽海雲印簡禅師 山西人,姓宋,世業儒。

    父靜虛先生有隐德,母王氏。

    師七齡,父授以《孝經.開宗明義章》。

    師問:“雲開者何宗?明者何義?”父異之,攜見傳戒顔公。

     戒欲觀其根器,以石頭和尚《草庵歌》俾讀之,至“壞與不壞,主元在處”,乃問: “雲主在什麼處?” 戒雲:“什麼主?” 師雲:“離壞與不壞者。

    ” 戒雲:“此正是客也。

    ” 師雲:“主聻。

    ” 戒吟吟而已。

     即往禮中觀沼觀為師,剃發受具。

    一夕,聞空中有聲召師名曰:“印簡大事将成行矣!毋滞。

    ”遂挾策之京。

    過松鋪嶺,值雨,宿岩下。

    因同行者擊火,師見火星迸散,遂大悟。

    以手扪面曰:“今日始知眉橫鼻直。

    信道天下老和尚不寐語。

    ”遂谒慶壽中和。

     先一夕,和夢一異僧策杖徑趨方丈,踞獅子座。

    明日,和以所夢語左右,且曰:“今日有暫,到即引見。

    ”迨日晡,師至。

    和笑曰:“此衲子即夜來所夢者。

    ”往複征诘,師機語捷,出無滞語見中和。

    傳,中和喜,命典記室,智證益深。

    乃以衣頌授師曰:“天地同根無異殊,家山何處不逢渠?吾今付與空王印,萬法光輝總一如。

    ”曆住名剎,晚兩主慶壽。

     自元太祖至世祖,屢朝師奉之。

    位至僧統,寵遇優渥,不可備述。

    年五十六,忽患風痹。

    一日說偈辭衆,畢顧侍僧:“毋喧!吾欲偃息。

    ”侍僧忽呼主事人至,師已吉祥卧逝。

    茶維設利無算。

    奉勑葬慶壽寺側,建石塔于其上。

    谥“佛日圓明大師”。

     增集續傳燈錄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