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金湯編卷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破薛舉於幽州。
立昭仁寺。
世南撰碑。
褚遂良 李百藥 顔師古 許敬宗 朱子奢 岑文本 遂良。
字登善。
亮之子。
貞觀中累遷起居郎。
又遷谏議大夫兼知起居事。
太宗破宋金剛於晉州。
立慈雲寺。
命遂良撰碑。
李百藥。
字重規。
定州人。
正觀元年為中書舍人。
上封建論。
大宗納其言。
授太子右庶子。
太宗破劉武周於汾州。
立弘濟寺。
命百藥撰碑。
又嘗撰大乘莊嚴論序。
略曰。
大小乘學悉以此論為本。
於此不通。
未可弘法(本傳并大典錄)。
顔師古。
字籀先。
琅琊人。
太宗嘗歎五經寝訛。
師古考定厘正。
帝因班所定書於天下。
俄拜秘書少監。
大宗破窦建德於鄭州。
立等慈寺。
命師古撰碑。
許敬宗。
不知何處人。
太宗破霍老生於呂州。
立普濟寺。
命敬宗撰碑。
朱子奢。
蘇州人。
貞觀間累遷弘文館學士。
太宗破王世充於洛州。
立昭覺寺。
命子奢撰碑。
岑文本。
字景仁。
鄧州人。
貞觀元年除秘書郎遷中書令。
太宗破劉黑闼於洺州(今廣平府)。
立昭福寺。
命文本撰碑。
文本少時常念法華普門品。
曾乘舟吳江。
舟覆人盡死。
文本沒水中。
若有人曰。
但念佛。
必不死。
既随波湧出。
至岸獲免。
後於家設齋。
一僧後去。
謂曰。
天下方亂。
君幸不預災。
終逢太平緻富貴。
言訖不見。
及文本就齋。
複於椀得舍利二(舊唐史并統紀)。
闾丘胤 胤。
貞觀間為台州刺史。
将之任。
俄病頭風。
醫治不瘥。
豐幹因遊方偶至其家。
自謂善療此疾。
胤令治之。
師噀以水即愈。
胤問師何來。
曰天台國清來。
又問天台有何賢士。
曰見之不識。
識之不見。
若欲見之。
不得取相。
寒山文殊遁迹國清。
拾得普賢狀如貧子。
胤至郡即詣國清。
問豐幹所居院。
僧道翹引至空房。
多見虎迹。
雲禅師在。
日惟舂米供衆。
夜則唱歌自樂。
【标】又問寒山拾得。
翹引至竈前。
見二人向火大笑。
胤前禮拜。
二人喝曰。
豐幹饒舌。
彌陀不識。
禮我何為。
二人即把手而笑。
走向寒岩。
更不反寺。
胤乃令道翹於村墅人家屋壁竹石之上錄歌詩三百首。
輯之成編。
胤為作序并贊行世(寒拾詩序)。
孫思邈 思邈。
京兆人。
上元元年高宗召見。
拜谏議大夫。
固辭。
帝問佛經以何為大。
邈曰無若華嚴。
上曰近奘法師譯般若經六百卷。
何不為大。
邈曰。
華嚴法界是一切門。
於一門中可演出大千經卷。
般若乃華嚴中一門耳。
於是帝始持華嚴。
【标】是歲。
思邈求還山。
乃入終南隐居。
笃志佛典。
手寫華嚴。
盧照鄰稱思邈雲。
高談正一則古之蒙莊子。
深入不二則今之維摩诘(華嚴經感應傳及本傳)。
思邈居終南山。
與宣律師善。
時大旱。
西域僧於昆明池結壇祈雨。
七日水縮數尺。
有老人夜詣師求救。
自稱池中龍神。
師曰可往求孫先生。
老人至其室。
思邈曰。
吾聞昆明龍宮有仙方三十首。
汝能傳之。
吾當救汝。
老人曰。
此方上帝不許妄傳。
今事急矣。
俄捧方至。
思邈曰。
汝還無慮。
自是池漲溢。
思邈着千金方三十卷。
每卷置一方。
世不得而别(酉陽雜爼)。
杜行顗 行顗。
京兆人。
為鴻胪寺典客署令。
【标】罽賓國沙門佛陀波利(此雲覺護)至五台禮文殊。
逢一老叟問波利曰。
爾何為來。
曰欲禮文。
殊叟曰曾持佛頂尊勝咒來否。
曰未也。
叟曰此土衆生犯罪者多。
能回取咒以流此土作大利益。
弟子當示師文殊所在。
言已忽不見。
波利乃還本國取咒。
調露元年至長安。
高宗命行顗及日照三藏同譯尊勝經。
遇國諱皆避之。
以世尊為聖尊。
救治為救除。
高宗曰。
佛經之言豈當避諱。
乃勑令改正。
弘道元年波利又将梵本與西明寺僧順貞共譯。
與行顗譯者大同小異(高僧傳.釋監)。
房融 管 融。
清河人。
仕至中書門下平章事。
神龍元年貶高州。
【标】至廣州遇中印度沙門般剌密帝譯楞嚴經於制止寺。
融為筆受。
管。
字次律。
融之子。
宰桐廬縣。
道士邢和璞與之遊。
過夏口村入廢寺坐古松下。
使人掘地得甕中所藏婁師德與永師書。
謂管曰。
頗憶此耶。
管恍然悟前身為永禅師也(唐史)。
神會禅師令畫工圖達磨至六祖。
管作六葉圖序(通論)。
張說 說。
字道濟。
或字說之。
洛陽人。
武後策賢良方正。
說對策第一。
遷左補阙。
開元中為中書令。
封燕國公。
谥文貞。
說為文精壯。
尤善釋典。
着般若心經序。
略曰。
萬行起於心。
心者人之主。
三乘歸於一。
一者法之宗。
知心無所得。
是真得。
見一無不通。
是圓通。
又制法地院法堂贊曰。
是佛虛空相。
是法微妙光。
定慧不相離。
是僧和合衆。
人空法亦空。
二空亦複空。
住心三空寶。
是名三歸處。
見若不染色。
知若不取識。
是名真實見。
亦名解脫知。
佛觀離生滅。
諸法等如是。
說嘗寄香十觔附武平一至曹溪禮六祖。
有詩曰。
大師捐世去。
空留法身在。
願寄無礙香。
随心到南海(本傳并高僧傳)。
宋璟 璟。
邢州南和人。
耿介有大節。
好學工文辭。
舉進士第。
開元中與張說同日拜相。
封廣平公。
谥文正。
為廣州節度日。
【标】入曹溪禮六祖塔。
誓曰。
弟子願畢世外護大法。
祈一祥瑞表信。
言訖微香襲人。
甘雨傾注。
璟欣躍賦詩而去(本傳并通論)。
李華
立昭仁寺。
世南撰碑。
褚遂良 李百藥 顔師古 許敬宗 朱子奢 岑文本 遂良。
字登善。
亮之子。
貞觀中累遷起居郎。
又遷谏議大夫兼知起居事。
太宗破宋金剛於晉州。
立慈雲寺。
命遂良撰碑。
李百藥。
字重規。
定州人。
正觀元年為中書舍人。
上封建論。
大宗納其言。
授太子右庶子。
太宗破劉武周於汾州。
立弘濟寺。
命百藥撰碑。
又嘗撰大乘莊嚴論序。
略曰。
大小乘學悉以此論為本。
於此不通。
未可弘法(本傳并大典錄)。
顔師古。
字籀先。
琅琊人。
太宗嘗歎五經寝訛。
師古考定厘正。
帝因班所定書於天下。
俄拜秘書少監。
大宗破窦建德於鄭州。
立等慈寺。
命師古撰碑。
許敬宗。
不知何處人。
太宗破霍老生於呂州。
立普濟寺。
命敬宗撰碑。
朱子奢。
蘇州人。
貞觀間累遷弘文館學士。
太宗破王世充於洛州。
立昭覺寺。
命子奢撰碑。
岑文本。
字景仁。
鄧州人。
貞觀元年除秘書郎遷中書令。
太宗破劉黑闼於洺州(今廣平府)。
立昭福寺。
命文本撰碑。
文本少時常念法華普門品。
曾乘舟吳江。
舟覆人盡死。
文本沒水中。
若有人曰。
但念佛。
必不死。
既随波湧出。
至岸獲免。
後於家設齋。
一僧後去。
謂曰。
天下方亂。
君幸不預災。
終逢太平緻富貴。
言訖不見。
及文本就齋。
複於椀得舍利二(舊唐史并統紀)。
闾丘胤 胤。
貞觀間為台州刺史。
将之任。
俄病頭風。
醫治不瘥。
豐幹因遊方偶至其家。
自謂善療此疾。
胤令治之。
師噀以水即愈。
胤問師何來。
曰天台國清來。
又問天台有何賢士。
曰見之不識。
識之不見。
若欲見之。
不得取相。
寒山文殊遁迹國清。
拾得普賢狀如貧子。
胤至郡即詣國清。
問豐幹所居院。
僧道翹引至空房。
多見虎迹。
雲禅師在。
日惟舂米供衆。
夜則唱歌自樂。
【标】又問寒山拾得。
翹引至竈前。
見二人向火大笑。
胤前禮拜。
二人喝曰。
豐幹饒舌。
彌陀不識。
禮我何為。
二人即把手而笑。
走向寒岩。
更不反寺。
胤乃令道翹於村墅人家屋壁竹石之上錄歌詩三百首。
輯之成編。
胤為作序并贊行世(寒拾詩序)。
孫思邈 思邈。
京兆人。
上元元年高宗召見。
拜谏議大夫。
固辭。
帝問佛經以何為大。
邈曰無若華嚴。
上曰近奘法師譯般若經六百卷。
何不為大。
邈曰。
華嚴法界是一切門。
於一門中可演出大千經卷。
般若乃華嚴中一門耳。
於是帝始持華嚴。
【标】是歲。
思邈求還山。
乃入終南隐居。
笃志佛典。
手寫華嚴。
盧照鄰稱思邈雲。
高談正一則古之蒙莊子。
深入不二則今之維摩诘(華嚴經感應傳及本傳)。
思邈居終南山。
與宣律師善。
時大旱。
西域僧於昆明池結壇祈雨。
七日水縮數尺。
有老人夜詣師求救。
自稱池中龍神。
師曰可往求孫先生。
老人至其室。
思邈曰。
吾聞昆明龍宮有仙方三十首。
汝能傳之。
吾當救汝。
老人曰。
此方上帝不許妄傳。
今事急矣。
俄捧方至。
思邈曰。
汝還無慮。
自是池漲溢。
思邈着千金方三十卷。
每卷置一方。
世不得而别(酉陽雜爼)。
杜行顗 行顗。
京兆人。
為鴻胪寺典客署令。
【标】罽賓國沙門佛陀波利(此雲覺護)至五台禮文殊。
逢一老叟問波利曰。
爾何為來。
曰欲禮文。
殊叟曰曾持佛頂尊勝咒來否。
曰未也。
叟曰此土衆生犯罪者多。
能回取咒以流此土作大利益。
弟子當示師文殊所在。
言已忽不見。
波利乃還本國取咒。
調露元年至長安。
高宗命行顗及日照三藏同譯尊勝經。
遇國諱皆避之。
以世尊為聖尊。
救治為救除。
高宗曰。
佛經之言豈當避諱。
乃勑令改正。
弘道元年波利又将梵本與西明寺僧順貞共譯。
與行顗譯者大同小異(高僧傳.釋監)。
房融 管 融。
清河人。
仕至中書門下平章事。
神龍元年貶高州。
【标】至廣州遇中印度沙門般剌密帝譯楞嚴經於制止寺。
融為筆受。
管。
字次律。
融之子。
宰桐廬縣。
道士邢和璞與之遊。
過夏口村入廢寺坐古松下。
使人掘地得甕中所藏婁師德與永師書。
謂管曰。
頗憶此耶。
管恍然悟前身為永禅師也(唐史)。
神會禅師令畫工圖達磨至六祖。
管作六葉圖序(通論)。
張說 說。
字道濟。
或字說之。
洛陽人。
武後策賢良方正。
說對策第一。
遷左補阙。
開元中為中書令。
封燕國公。
谥文貞。
說為文精壯。
尤善釋典。
着般若心經序。
略曰。
萬行起於心。
心者人之主。
三乘歸於一。
一者法之宗。
知心無所得。
是真得。
見一無不通。
是圓通。
又制法地院法堂贊曰。
是佛虛空相。
是法微妙光。
定慧不相離。
是僧和合衆。
人空法亦空。
二空亦複空。
住心三空寶。
是名三歸處。
見若不染色。
知若不取識。
是名真實見。
亦名解脫知。
佛觀離生滅。
諸法等如是。
說嘗寄香十觔附武平一至曹溪禮六祖。
有詩曰。
大師捐世去。
空留法身在。
願寄無礙香。
随心到南海(本傳并高僧傳)。
宋璟 璟。
邢州南和人。
耿介有大節。
好學工文辭。
舉進士第。
開元中與張說同日拜相。
封廣平公。
谥文正。
為廣州節度日。
【标】入曹溪禮六祖塔。
誓曰。
弟子願畢世外護大法。
祈一祥瑞表信。
言訖微香襲人。
甘雨傾注。
璟欣躍賦詩而去(本傳并通論)。
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