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金湯編卷第四

關燈


    建安王感疾未瘳。

    能治剡縣石像必愈。

    鹹經年稍忘。

    俄又遇僧謂曰。

    建安王事猶能憶否。

    僧忽然不見。

    鹹大感悟。

    遂以白王。

    王即召定林寺僧佑律師。

    以金與之令任像事。

    【标】天監十五年畢功。

    座高五丈。

    佛身十丈。

    像成之後王疾即瘳。

    初晉沙門昙光至剡山石室宴坐。

    有虎蟒造前。

    光為授戒而去。

    又有山神盛飾而來。

    光為說法。

    於是光建伽藍曰隐嶽。

    同學于蘭複創寺其旁曰玄化。

    護又建剎曰石城。

    三寺鼎立(劉勰石像碑.高僧傳)。

     陸倕 倕仕至尚書吏部郎中。

    與兄僚佐并有美名。

    号三陸。

    【标】天監初。

    與劉孝綽等為龍門之遊。

    嘗撰志法師塔銘。

    略曰。

    法師自說姓朱名寶志。

    混迹亂詞。

    居無常所。

    衣服飲食舛駁不恒。

    宋泰始中出入锺山。

    往來都邑。

    未知其殊異。

    宋齊之交稍顯靈迹。

    被發徒跣負杖挾鏡。

    或征索酒肴。

    或數日不食。

    修短安危多所發擿。

    於是聲馳遠近。

    競設祀供。

    其所居地士民成群。

    齊武帝謂其诳耀。

    收付建康獄。

    防守幽固。

    而旦日仍見遊行市道。

    居肆鹹驚傳以相告。

    縣即搜求而猶在員戶。

    其夜又語獄吏。

    門外有兩輿食來。

    汝可取之。

    既而文慧太子文宣王修供食。

    事聞武帝。

    深用悔服。

    迎入内苑。

    厚加尊遇。

    中大同丙寅十二月六日中夜化於華林園之佛堂。

    銘曰。

    欲化毗城。

    金粟降靈。

    将賓踰國。

    玉女托生。

    屈體申教。

    顯用藏名。

    猗與大士。

    權迹帝京。

    緒胄莫詳。

    邑居罕見。

    譬彼湧出。

    猶如空現。

    哀茲景象。

    愍此風電。

    将導舟梁。

    假我方便。

    言無成則。

    服匪恒倫。

    或标異衆。

    乍顯同人。

    坐亡立在。

    析體分神。

    有敦有化。

    無迹無津。

    形煩心寂。

    外荒内辨。

    觀往測來。

    睹微知顯。

    動足牆立。

    發言風偃。

    徒識靈奇。

    莫究深淺。

    業窮難紹。

    因謝弗援。

    慧雲晝歇。

    慈燈夜昏。

    金棺未毀。

    合窟方存。

    籲嗟冥默。

    歸此玄門。

     傅翕 翕。

    字玄風。

    義烏人。

    以齊明帝建武四年五月八日生傅宣慈家。

    娶劉氏。

    生子曰普建.普成。

    西域沙門嵩頭陀命翕臨水觀影。

    乃見圓光寶蓋。

    翕笑而悟。

    乃至義烏松山結庵雙梼樹間。

    自号雙林當來下生善慧大士。

    令弟子奉書詣阙。

    稱武帝為國主救世菩薩。

    诏報曰。

    大士為度衆生。

    欲來随意。

    帝預勑鎖門以觀其意。

    大士袖出木槌。

    一扣諸門盡開。

    乃見帝於善言殿。

    谒者贊不拜。

    直上禦榻對語。

    設齋食竟。

    出鐘山。

    坐定林松下。

    大士東歸建寺寫經。

    三至京師。

    以度道俗不可數計。

    大士一日披衲頂冠靸履見上。

    上問曰是僧耶。

    大士以手指冠。

    是道耶。

    以手指履。

    是俗耶。

    以手指衲衣。

    大士於山中行道。

    常見七佛在前。

    維摩在後。

    唯釋迦常與大士語。

    大士示寂七日。

    縣令陳鐘耆來禮敬。

    傳香之次猶反掌衆香。

    舉衆驚異。

    勑徐陵撰碑山中。

    【标】大士嘗着心王銘行世(本傳)。

     劉勰 勰。

    字彥和。

    東菀人。

    為通事舍人。

    昭明重之。

    凡寺塔碑碣皆其所述。

    是年表求出家。

    賜名慧地。

    有文心雕龍五十篇。

    論古今文體(南史)。

     何點 胤 點。

    字子皙。

    偃之子。

    尚之之孫。

    點明目秀眉容貌方雅。

    不以門戶自矜。

    菜食不飲酒。

    宋泰始末征為太子洗馬。

    齊初累征中書侍郎。

    并不就。

    梁武帝與點有舊。

    征為侍中。

    亦不起。

    與陳郡謝淪.吳國張融.會稽孔德璋為莫逆友。

    點門世信佛。

    弟胤。

    字子季。

    仕齊為建安太中。

    遷尚書令。

    入鐘山定林寺聽講内典。

    其業皆通。

    【标】胤以會稽山多靈異。

    往遊焉。

    居若耶山雲門寺。

    二兄求點并從栖遁。

    世号點為大山。

    胤為小山。

    求為東山。

    曰何氏三高。

    胤乃移還吳。

    至虎丘西寺講經論學。

    常禁殺。

    有虞人逐鹿。

    鹿徑趨胤所伏而不動。

    又有異鳥如鶴集講堂馴狎。

    點胤并建大義。

    申明佛法(南史)。

     沈約 約。

    字休文。

    吳郡武康人。

    不飲酒。

    少嗜欲。

    居處儉素。

    立宅郊阜。

    嘗為郊居賦以序其事。

    仕至尚書仆射。

    谥曰隐。

    【标】嘗着忏悔文。

    略曰。

    弟子沈約。

    稽首上白諸佛衆聖。

    約自今生以前。

    至於無始。

    罪業參差。

    固非詞像所算。

    識昧往緣。

    莫由證舉。

    爰始成童。

    有心嗜欲。

    不識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