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金湯編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人以容膝為安。
若屈志就祿何足為榮。
乃入廬山。
依遠公研窮釋典。
深有悟入(本傳)。
宗炳 炳。
字少文。
南陽人。
【标】劉裕領荊州牧。
辟為主簿。
答曰。
吾栖丘飲谷三十年矣。
豈可於王門折腰為吏耶。
乃入廬山築室。
專修淨業。
嘗着明佛論(本傳)。
孟顗 【标】顗。
平昌人。
事佛精懇。
謝靈運謂顗曰。
生天須在靈運前。
成佛必在靈運後。
義熙中顗為會稽太守。
初昙翼法師東遊會稽。
入秦望山。
誦法華經越二十年。
有女子身披彩服攜筠籠。
盛一白豕兩根大蒜至師前曰。
妾入山采薇。
日已夕矣。
豺狼當道。
歸無生理。
敢托一宿。
師卻之甚堅。
女哀鳴不已。
遂以草床居之。
夜半号呼腹疼。
告師按摩。
以布裹錫杖遙為按之。
翌日。
女以彩服化祥雲。
豕化白象。
蒜化雙蓮。
淩雲而上謂師曰。
我普賢菩薩也。
以汝不久當歸我衆。
特來相試。
觀汝心中如水中月不可染污。
既而天雨寶華地皆震動。
鄉人聞見莫不稱歎。
是日顗方晨起視事。
忽見南方祥雲光射庭際。
隐然絲竹金石之音。
訪知普賢示化。
遂以師道行聞於朝。
勑建法華寺(今天衣寺)。
師亡。
漆真身留山中(統紀)。
陶潛 潛。
字淵明。
浔陽柴桑人。
大司馬侃之曾孫。
為彭澤令之官八十餘日。
乃解印去縣。
賦歸去來辭。
及宋受禅。
居柴桑。
常往來廬山。
使一門生二兒舁以行。
時遠法師與諸賢結社。
以書招淵明。
淵明曰。
若許飲則往。
許之遂造焉。
忽攢眉而去。
【标】嘗着搜神錄。
多載佛之靈驗(本傳)。
羅含 含。
字均彰。
湘中人。
嘗晝夢彩鳥入口。
自是藻思日新。
為桓溫别駕。
征為尚書郎。
【标】緻仕。
着更生論。
略曰。
萬物有數。
天地無窮。
萬物不更生則天地有終。
天地無終則更生可知矣。
又神質冥期符契自合。
世皆悲合之必離。
而莫慰離之必合。
皆知聚之必散。
而莫識散之必聚。
今談者徒知向我非今。
而不知今我即昔我耳。
達觀者所以齊死生。
亦雲死生為寤寐。
誠哉是言(弘明集)。
顧凱之 凱之。
字長康。
小字虎頭。
工畫。
桓溫引為大司馬參軍。
時沙門慧力建瓦官寺。
朝賢施者不過十萬。
長康素貧。
諾錢百萬。
人皆笑之。
一日於殿壁畫維摩像。
将點眸子曰。
第一日見者責施十萬。
第二日見者五萬。
第三日任例責施。
及開戶。
光明照寺。
施者填塞。
果得錢百萬(金陵志)。
範甯 甯。
字武子。
累遷中書侍郎。
出補豫章大守。
嘗請慧持法師講法華經及毗昙論。
四方雲集。
王珣與甯書雲。
遠公.持公孰愈。
甯答書曰。
誠為賢兄賢弟也。
珣重答書曰。
但令如兄誠未易有。
況弟複賢耶(慧持傳)。
謝尚 尚。
字仁祖。
鲲之子。
仕晉為鎮西将軍。
尚嘗夢其父告之曰。
西南有氣至。
人當之必死。
汝宜修福建塔造寺可禳之。
若未暇建塔寺。
可於杖頭刻作塔形。
見有氣來可拟之。
尚寤。
遂刻小塔施之杖頭。
恒置左右。
後果有異氣從天而下。
始如車輪而漸彌大直沖尚家。
尚以杖頭指之。
氣即回散。
阖門獲全。
氣所經處。
數裡無複孑遺。
尚遂於永和四年舍宅造寺。
名莊嚴寺(建康錄)。
何無忌 無忌。
東海人。
義熙中遷江州刺史。
與盧循戰。
握節而死。
崇信佛法。
造枳園寺。
以安帝西還皇運凱泰。
勸帝興起釋門修營功德(辨正論)。
桓伊 伊。
字叔夏。
小字野王。
太元中以淮淝之功封永修縣侯。
惠遠法師自襄陽至廬山。
寓慧永之西林寺。
欲於山東建寺。
經營之際。
山神降靈願加資助。
信宿風雷夜作雲雨晦冥。
明發就觀。
則有良木殊材骈羅委積。
時伊為九江刺史。
驚其神異奏立寺焉曰東林。
殿曰神運(東林寺記)。
六朝僭僞十六國 漢 劉淵據平陽。
至劉曜。
國号趙。
三主。
二十六年。
後蜀 李特據成都。
五主。
四十五年。
前涼 張軌據涼州。
八主。
七十四年。
後趙 據襄國。
六主。
三十四年。
石勒 勒。
字世龍。
其先匈奴。
劉淵以勒為輔漢将軍。
劉曜署為大司馬加九錫進爵趙公。
國号後趙。
【标】永嘉四年。
天竺佛圖澄來洛陽。
妙通玄術。
常服氣自養積日不食。
善誦神咒能役鬼神。
會洛陽宼亂。
時石勒屯兵葛陂專事殺戮。
欲往化之。
勒将郭黑略素奉佛法。
澄即見之。
略受五戒。
崇弟子禮。
略随勒戰。
澄皆預記勝負。
勒以略有異。
見問之。
曰有澄也。
勒召見之。
問曰佛法何靈。
澄以缽盛水咒之。
須臾青蓮現缽中。
光色耀目。
勒由此神敬之。
及與劉曜戰以訪澄。
澄曰。
塔鈴音雲。
秀支替戾岡。
仆谷劬秃當。
言軍出捉得劉曜也。
勒出戰果生擒曜。
奉澄彌敬。
勒愛子斌暴卒。
歎曰。
吾聞虢太子死。
扁鵲
若屈志就祿何足為榮。
乃入廬山。
依遠公研窮釋典。
深有悟入(本傳)。
宗炳 炳。
字少文。
南陽人。
【标】劉裕領荊州牧。
辟為主簿。
答曰。
吾栖丘飲谷三十年矣。
豈可於王門折腰為吏耶。
乃入廬山築室。
專修淨業。
嘗着明佛論(本傳)。
孟顗 【标】顗。
平昌人。
事佛精懇。
謝靈運謂顗曰。
生天須在靈運前。
成佛必在靈運後。
義熙中顗為會稽太守。
初昙翼法師東遊會稽。
入秦望山。
誦法華經越二十年。
有女子身披彩服攜筠籠。
盛一白豕兩根大蒜至師前曰。
妾入山采薇。
日已夕矣。
豺狼當道。
歸無生理。
敢托一宿。
師卻之甚堅。
女哀鳴不已。
遂以草床居之。
夜半号呼腹疼。
告師按摩。
以布裹錫杖遙為按之。
翌日。
女以彩服化祥雲。
豕化白象。
蒜化雙蓮。
淩雲而上謂師曰。
我普賢菩薩也。
以汝不久當歸我衆。
特來相試。
觀汝心中如水中月不可染污。
既而天雨寶華地皆震動。
鄉人聞見莫不稱歎。
是日顗方晨起視事。
忽見南方祥雲光射庭際。
隐然絲竹金石之音。
訪知普賢示化。
遂以師道行聞於朝。
勑建法華寺(今天衣寺)。
師亡。
漆真身留山中(統紀)。
陶潛 潛。
字淵明。
浔陽柴桑人。
大司馬侃之曾孫。
為彭澤令之官八十餘日。
乃解印去縣。
賦歸去來辭。
及宋受禅。
居柴桑。
常往來廬山。
使一門生二兒舁以行。
時遠法師與諸賢結社。
以書招淵明。
淵明曰。
若許飲則往。
許之遂造焉。
忽攢眉而去。
【标】嘗着搜神錄。
多載佛之靈驗(本傳)。
羅含 含。
字均彰。
湘中人。
嘗晝夢彩鳥入口。
自是藻思日新。
為桓溫别駕。
征為尚書郎。
【标】緻仕。
着更生論。
略曰。
萬物有數。
天地無窮。
萬物不更生則天地有終。
天地無終則更生可知矣。
又神質冥期符契自合。
世皆悲合之必離。
而莫慰離之必合。
皆知聚之必散。
而莫識散之必聚。
今談者徒知向我非今。
而不知今我即昔我耳。
達觀者所以齊死生。
亦雲死生為寤寐。
誠哉是言(弘明集)。
顧凱之 凱之。
字長康。
小字虎頭。
工畫。
桓溫引為大司馬參軍。
時沙門慧力建瓦官寺。
朝賢施者不過十萬。
長康素貧。
諾錢百萬。
人皆笑之。
一日於殿壁畫維摩像。
将點眸子曰。
第一日見者責施十萬。
第二日見者五萬。
第三日任例責施。
及開戶。
光明照寺。
施者填塞。
果得錢百萬(金陵志)。
範甯 甯。
字武子。
累遷中書侍郎。
出補豫章大守。
嘗請慧持法師講法華經及毗昙論。
四方雲集。
王珣與甯書雲。
遠公.持公孰愈。
甯答書曰。
誠為賢兄賢弟也。
珣重答書曰。
但令如兄誠未易有。
況弟複賢耶(慧持傳)。
謝尚 尚。
字仁祖。
鲲之子。
仕晉為鎮西将軍。
尚嘗夢其父告之曰。
西南有氣至。
人當之必死。
汝宜修福建塔造寺可禳之。
若未暇建塔寺。
可於杖頭刻作塔形。
見有氣來可拟之。
尚寤。
遂刻小塔施之杖頭。
恒置左右。
後果有異氣從天而下。
始如車輪而漸彌大直沖尚家。
尚以杖頭指之。
氣即回散。
阖門獲全。
氣所經處。
數裡無複孑遺。
尚遂於永和四年舍宅造寺。
名莊嚴寺(建康錄)。
何無忌 無忌。
東海人。
義熙中遷江州刺史。
與盧循戰。
握節而死。
崇信佛法。
造枳園寺。
以安帝西還皇運凱泰。
勸帝興起釋門修營功德(辨正論)。
桓伊 伊。
字叔夏。
小字野王。
太元中以淮淝之功封永修縣侯。
惠遠法師自襄陽至廬山。
寓慧永之西林寺。
欲於山東建寺。
經營之際。
山神降靈願加資助。
信宿風雷夜作雲雨晦冥。
明發就觀。
則有良木殊材骈羅委積。
時伊為九江刺史。
驚其神異奏立寺焉曰東林。
殿曰神運(東林寺記)。
六朝僭僞十六國 漢 劉淵據平陽。
至劉曜。
國号趙。
三主。
二十六年。
後蜀 李特據成都。
五主。
四十五年。
前涼 張軌據涼州。
八主。
七十四年。
後趙 據襄國。
六主。
三十四年。
石勒 勒。
字世龍。
其先匈奴。
劉淵以勒為輔漢将軍。
劉曜署為大司馬加九錫進爵趙公。
國号後趙。
【标】永嘉四年。
天竺佛圖澄來洛陽。
妙通玄術。
常服氣自養積日不食。
善誦神咒能役鬼神。
會洛陽宼亂。
時石勒屯兵葛陂專事殺戮。
欲往化之。
勒将郭黑略素奉佛法。
澄即見之。
略受五戒。
崇弟子禮。
略随勒戰。
澄皆預記勝負。
勒以略有異。
見問之。
曰有澄也。
勒召見之。
問曰佛法何靈。
澄以缽盛水咒之。
須臾青蓮現缽中。
光色耀目。
勒由此神敬之。
及與劉曜戰以訪澄。
澄曰。
塔鈴音雲。
秀支替戾岡。
仆谷劬秃當。
言軍出捉得劉曜也。
勒出戰果生擒曜。
奉澄彌敬。
勒愛子斌暴卒。
歎曰。
吾聞虢太子死。
扁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