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金湯編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能生之。
今可得效乎。
澄取楊枝沾水灑之。
執斌手曰可起矣。
斌遂蘇(晉書)。
石虎 虎。
字季龍。
勒之從子。
【标】遷都于邺。
奉澄尤謹。
衣以绫錦乘以雕辇。
朝會引見太子。
公卿扶翼升殿。
使司空李農旦夕問起居。
五日一朝。
澄之所在。
無敢向其處涕唾便旋者。
國人化之。
争造寺宇。
削發出家率多事佛。
澄知石氏将滅。
先從化矣。
虎為鑿圹營墳。
澄将卒。
謂虎曰。
國家存心佛法。
當蒙福祉。
布政猛虐。
終無福佑。
乃安坐而逝(晉史)。
前燕 慕容廆據遼東大棘城。
五主。
三十九年。
後燕 據中山。
四主。
二十六年。
慕容垂 垂。
皝第五子。
【标】與泰山朗和尚書。
略曰。
澄神靈緒。
慈蔭百國。
凡在含生。
孰不蒙潤。
朕承籍纂統。
元戎克興。
征掃暴亂。
至人通靈。
随權指化。
願不血刃。
四海混伏。
今遣使送官絹百疋。
袈裟三領。
綿五十斤。
幸為咒願(弘明集)。
南燕 據廣固。
二主。
十三年。
慕容德 德。
皝之少子。
【标】與泰山朗和尚書。
略曰。
遭家多難。
災禍屢臻。
朕以無德。
生在亂兵。
和尚大恩。
神祗蓋護。
今遣使送絹百疋。
并假東齊王俸高山荏二縣封給。
書不盡意。
稱朕心焉(弘明集)。
北燕 慕容盛馮跋據龍城。
二主。
二十八年。
前秦 據平陽。
七主。
四十五年。
苻堅 堅。
字永固。
雄之子。
洪之孫。
攻拔襄陽。
獲道安.習鑿齒。
迎至長安。
堅出東苑命安同載。
仆射權翼谏曰。
道安毀形。
不可參乘。
堅曰。
安公道德所尊。
乃令翼扶安登辇。
時藍田得古鼎。
腹有篆文。
朝無識之者。
以問安。
安曰。
魯襄公所鑄也。
堅勑三館學士有所疑皆以問安。
國人語曰。
學不師安。
義不禁難。
安貌侻而姿黑。
喜談論。
故諺曰。
漆道人。
驚四鄰。
左臂有肉方寸。
隆起如印。
世号印手菩薩。
【标】堅與泰山朗和尚書。
略曰。
大聖應期。
靈權超轶。
蔭蓋十方。
化融無外。
若山海之養群生。
等天地之育萬物。
今遣使安車相。
請并送紫金數斤。
奴子三人。
可備灑掃。
幸望納受。
【标】堅聞鸠摩羅什居龜茲國。
遣呂光等率兵西伐龜茲。
謂光曰。
若獲羅什。
即馳驿送之。
光破龜茲。
乃獲羅什。
還至涼州。
聞堅為姚苌所害。
光留什於涼(晉史并弘明集)。
後秦 姚苌據長安。
凡三主。
三十四年。
苌。
弋仲第二十四子也。
姚興 興。
字子略。
苌之長子。
少崇三寶。
銳志講習。
【标】及呂光父子敗。
興伐呂隆。
隆降。
乃迎羅什歸秦。
什雅好大乘。
志在敷演。
歎曰。
吾若着筆作大乘阿毗昙。
非迦旃子比也。
今深識者寡。
将何所論。
惟為姚興着實相論二卷。
興奉之若神。
嘗講經於草堂寺。
興及朝臣大德沙門千餘人肅容觀聽。
興如逍遙園。
引諸沙門聽什演說佛經。
由是公卿以下皆奉佛法。
州郡化之。
事佛者十室而九(北史)。
什弟子道[(豐*力)/石]。
奉律精苦。
興重之。
自什入關僧尼以萬數。
以[契-大+石]為僧正。
诏曰。
大法東流。
於今為盛。
僧尼寝多。
宜設綱領。
[契-大+石]法師早有學義。
晚以德稱。
可為僧正。
給輿吏力。
秩比侍中。
又以僧遷.禅慧為悅衆。
以法欽.慧斌為僧錄。
班秩有差。
什尋覽舊經多所舛謬。
皆厘正之。
乃譯出金剛.仁王.大品般若.法華等經。
興着通三世論以示因果。
王公欽贊(僧史.高僧傳)。
西秦 乞伏國仁據隴右。
四主。
二十七年。
南涼 秃發烏孤據廣武。
三主。
十八年。
後涼 呂光據姑臧。
四主。
十八年。
北涼 假業據張掖。
三主。
四十三年。
沮渠蒙遜 蒙遜。
丐奴之種。
殺假業。
自立後徙姑臧。
龜茲沙門昙無谶至。
蒙遜留之。
譯大涅盤及悲華.光明等經。
遜初於涼州之南百裡許設五佛像。
或以石刻或以土塑。
千變萬化。
又為母造一石像。
甚靈。
遜因子亡。
而有毀寺逐僧之心。
像則淚下如泉。
遜稽首禮謝。
倍複精虔(感通錄)。
時拓跋珪王中山。
聞谶。
思一瞻禮。
遣使來迎。
遜不許。
珪再遣高平公李順策拜遜涼王。
加九錫。
谕之曰。
昙無谶道德廣大。
朕思一見。
可馳驿送至。
遜曰。
臣奉事朝廷無所負也。
前表乞留。
今複來追。
此臣師也。
有死則已。
欲往則不可。
順曰。
朝廷欽王忠義。
故顯加殊禮。
今以一道人虧損大功。
不忍一朝之忿。
吐所不當言。
失朝廷待遇之意。
切為大王不取。
遜竟不遣。
谶西歸而逝(統紀)。
西涼 李暠據敦煌。
三主。
二十二年。
夏 赫連勃勃據朔方。
三主。
二十五年。
佛法金湯編卷第二 天台釋如惺重校
今可得效乎。
澄取楊枝沾水灑之。
執斌手曰可起矣。
斌遂蘇(晉書)。
石虎 虎。
字季龍。
勒之從子。
【标】遷都于邺。
奉澄尤謹。
衣以绫錦乘以雕辇。
朝會引見太子。
公卿扶翼升殿。
使司空李農旦夕問起居。
五日一朝。
澄之所在。
無敢向其處涕唾便旋者。
國人化之。
争造寺宇。
削發出家率多事佛。
澄知石氏将滅。
先從化矣。
虎為鑿圹營墳。
澄将卒。
謂虎曰。
國家存心佛法。
當蒙福祉。
布政猛虐。
終無福佑。
乃安坐而逝(晉史)。
前燕 慕容廆據遼東大棘城。
五主。
三十九年。
後燕 據中山。
四主。
二十六年。
慕容垂 垂。
皝第五子。
【标】與泰山朗和尚書。
略曰。
澄神靈緒。
慈蔭百國。
凡在含生。
孰不蒙潤。
朕承籍纂統。
元戎克興。
征掃暴亂。
至人通靈。
随權指化。
願不血刃。
四海混伏。
今遣使送官絹百疋。
袈裟三領。
綿五十斤。
幸為咒願(弘明集)。
南燕 據廣固。
二主。
十三年。
慕容德 德。
皝之少子。
【标】與泰山朗和尚書。
略曰。
遭家多難。
災禍屢臻。
朕以無德。
生在亂兵。
和尚大恩。
神祗蓋護。
今遣使送絹百疋。
并假東齊王俸高山荏二縣封給。
書不盡意。
稱朕心焉(弘明集)。
北燕 慕容盛馮跋據龍城。
二主。
二十八年。
前秦 據平陽。
七主。
四十五年。
苻堅 堅。
字永固。
雄之子。
洪之孫。
攻拔襄陽。
獲道安.習鑿齒。
迎至長安。
堅出東苑命安同載。
仆射權翼谏曰。
道安毀形。
不可參乘。
堅曰。
安公道德所尊。
乃令翼扶安登辇。
時藍田得古鼎。
腹有篆文。
朝無識之者。
以問安。
安曰。
魯襄公所鑄也。
堅勑三館學士有所疑皆以問安。
國人語曰。
學不師安。
義不禁難。
安貌侻而姿黑。
喜談論。
故諺曰。
漆道人。
驚四鄰。
左臂有肉方寸。
隆起如印。
世号印手菩薩。
【标】堅與泰山朗和尚書。
略曰。
大聖應期。
靈權超轶。
蔭蓋十方。
化融無外。
若山海之養群生。
等天地之育萬物。
今遣使安車相。
請并送紫金數斤。
奴子三人。
可備灑掃。
幸望納受。
【标】堅聞鸠摩羅什居龜茲國。
遣呂光等率兵西伐龜茲。
謂光曰。
若獲羅什。
即馳驿送之。
光破龜茲。
乃獲羅什。
還至涼州。
聞堅為姚苌所害。
光留什於涼(晉史并弘明集)。
後秦 姚苌據長安。
凡三主。
三十四年。
苌。
弋仲第二十四子也。
姚興 興。
字子略。
苌之長子。
少崇三寶。
銳志講習。
【标】及呂光父子敗。
興伐呂隆。
隆降。
乃迎羅什歸秦。
什雅好大乘。
志在敷演。
歎曰。
吾若着筆作大乘阿毗昙。
非迦旃子比也。
今深識者寡。
将何所論。
惟為姚興着實相論二卷。
興奉之若神。
嘗講經於草堂寺。
興及朝臣大德沙門千餘人肅容觀聽。
興如逍遙園。
引諸沙門聽什演說佛經。
由是公卿以下皆奉佛法。
州郡化之。
事佛者十室而九(北史)。
什弟子道[(豐*力)/石]。
奉律精苦。
興重之。
自什入關僧尼以萬數。
以[契-大+石]為僧正。
诏曰。
大法東流。
於今為盛。
僧尼寝多。
宜設綱領。
[契-大+石]法師早有學義。
晚以德稱。
可為僧正。
給輿吏力。
秩比侍中。
又以僧遷.禅慧為悅衆。
以法欽.慧斌為僧錄。
班秩有差。
什尋覽舊經多所舛謬。
皆厘正之。
乃譯出金剛.仁王.大品般若.法華等經。
興着通三世論以示因果。
王公欽贊(僧史.高僧傳)。
西秦 乞伏國仁據隴右。
四主。
二十七年。
南涼 秃發烏孤據廣武。
三主。
十八年。
後涼 呂光據姑臧。
四主。
十八年。
北涼 假業據張掖。
三主。
四十三年。
沮渠蒙遜 蒙遜。
丐奴之種。
殺假業。
自立後徙姑臧。
龜茲沙門昙無谶至。
蒙遜留之。
譯大涅盤及悲華.光明等經。
遜初於涼州之南百裡許設五佛像。
或以石刻或以土塑。
千變萬化。
又為母造一石像。
甚靈。
遜因子亡。
而有毀寺逐僧之心。
像則淚下如泉。
遜稽首禮謝。
倍複精虔(感通錄)。
時拓跋珪王中山。
聞谶。
思一瞻禮。
遣使來迎。
遜不許。
珪再遣高平公李順策拜遜涼王。
加九錫。
谕之曰。
昙無谶道德廣大。
朕思一見。
可馳驿送至。
遜曰。
臣奉事朝廷無所負也。
前表乞留。
今複來追。
此臣師也。
有死則已。
欲往則不可。
順曰。
朝廷欽王忠義。
故顯加殊禮。
今以一道人虧損大功。
不忍一朝之忿。
吐所不當言。
失朝廷待遇之意。
切為大王不取。
遜竟不遣。
谶西歸而逝(統紀)。
西涼 李暠據敦煌。
三主。
二十二年。
夏 赫連勃勃據朔方。
三主。
二十五年。
佛法金湯編卷第二 天台釋如惺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