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彌律儀毗尼日用合參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
四。
酥。
五。
淳灰。
六。
楊枝。
七。
内衣。
何謂除七病。
一。
四大安穩。
二。
除風。
三。
除濕瘴。
四除寒。
五。
除熱。
六。
除垢。
七身輕明目。
何謂七福。
一。
四大不和。
而得調和。
二。
除風。
所生清淨。
三。
除濕。
身體常香。
四。
除寒。
體潤威光。
五。
除熱。
清涼自在。
六。
除垢。
宿命皆通。
七。
身輕。
見者欽敬。
福田經。
有比丘名阿難。
白佛。
我念宿命。
生羅閱祗國。
為庶民時。
生惡瘡。
治之不瘥。
有曰。
當浴衆僧。
其水洗瘡可愈。
我即到寺。
設浴供僧。
如法洗瘡。
乃愈從此所生。
端正。
金色晃昱。
九十一劫。
常得淨福。
楞嚴。
跋陀婆羅。
同伴十六開士。
即從座起。
我等先於威音王佛。
聞法出家。
於浴僧時。
随例入浴。
忽悟水因。
既不洗塵。
亦不洗體。
中間安然。
得無所有。
宿習無忘。
乃至今時。
從佛出家。
令得無學。
彼佛名我跋陀婆羅。
妙觸宣明。
成佛子住。
佛問圓通。
如我所證。
觸因為上。
譬喻經。
佛以臘月八日。
神通降伏六師。
六師雲。
佛以法水。
洗我心垢。
不如沒水死。
佛仍廣說法。
度諸外道。
外道複化白佛言。
佛以法水洗我心垢。
我今請僧洗浴。
以除身垢。
今臘月八日。
浴僧準此。
賢愚經。
首陀會天。
下閻浮提。
請佛及僧洗浴。
設甘美之食。
阿難白佛。
此天。
往昔作何功德。
相好奇特。
佛言。
昔毗盧屍佛時。
彼為貧家子。
恒傭作自給。
聞佛洗僧之德乃勤施少錢。
設洗具。
設食。
請佛僧。
由此生首陀會天。
此光相。
七佛以來。
千佛出世。
亦皆如是。
故号淨身。
一号具足。
珠林。
泥連河裡。
非有垢而見除。
毗藍園内。
實無塵而示蕩。
故知洗浴是清升之本。
淨澡為澄潔之原。
可謂垂香範於前修。
振芳猷於後業。
五燈。
有一院主。
名無垢淨光。
造浴室。
有人問。
既是無垢淨光。
為甚麼卻造浴室。
僧無語。
後請山幽代曰。
三秋明月夜。
不是騁團圓。
◎石梯和尚。
因侍者請浴。
師曰。
既不洗塵。
亦不洗體。
汝作麼生。
者曰。
和尚先去。
某甲将皂角來。
師呵呵大笑。
◎福州古靈神贊。
本州大中寺受業。
後行腳。
遇百丈開悟。
回省授業。
師問曰。
汝離吾。
在外得何事業。
曰。
并無事業。
遂遣執役。
一日因澡身。
師命去垢。
靈乃拊背曰。
好所佛堂。
而佛不聖。
師回首視之。
靈曰。
佛雖不聖。
且能放光。
◎南嶽西園昙藏。
一日自燒浴次。
僧問何不使沙彌。
師撫掌三下。
◎雪窦顯問僧。
甚處來。
曰。
浴來。
師曰。
三身中。
那一身浴。
曰。
或鼓聲前。
或鼓聲後。
師曰。
飽叢林。
又一日問僧。
你浴也未。
曰。
某此生不浴。
師曰。
你不浴。
圖個甚麼。
曰。
今日被和尚勘破。
師曰。
賊不打貧兒家。
◎空室道人智通。
龍圖範珣女。
幼聰慧。
長歸蘇頌之孫悌。
未幾。
厭世相還家。
求祝發。
父難之。
遂清修。
看法界觀有省。
政五間。
居金陵。
嘗設浴於保甯。
揭榜於門曰。
一物也無。
洗個甚麼。
纖塵若有。
起自何來。
道取一句子玄。
乃可大家入浴。
古靈秪解揩背。
開士何曾明心。
欲證離垢地時。
須是通身汗出。
盡道水能洗垢。
焉知水亦是塵。
直饒水垢頓除。
到此亦須洗卻。
後為尼。
挂錫姑蘇西竺示寂。
筆餐。
晉司馬桓溫末年頗奉佛法。
飯馔僧尼。
有一比丘尼。
失其名。
來自遠方。
投溫為檀越。
尼才行不恒。
溫甚敬待居之門内。
尼每浴。
必至移時。
溫疑而窺之。
見尼裸身。
揮刀破腹出髒。
斷截身首。
支分脔切。
溫怪駭而還。
及至尼出浴堂。
身形如常。
溫以實問。
尼答雲。
若遂淩君上刑當如之。
時溫方謀問鼎。
聞之怅然。
故以戒懼。
終守臣節。
尼後辭去。
不知所在。
◎唐京師律藏寺。
釋通達。
以木打磈。
磈破形銷。
大悟。
晚住律藏。
遊聽大乘。
一裙一帔。
布衲重縫。
爾後稍改。
專顯變應。
其行多僻。
常欲入内。
将軍弟性粗武。
不識密行。
大怒。
打之幾死。
曰。
卿已打我。
身肉都毀。
血肉不淨須作洗。
待湯沸。
脫衣入鍋。
身不傷爛。
狀如冷池。
旁人怖之。
猶催加火。
合宅驚奉。
恣其寝宿。
自後見有病苦者。
令煮湧沸。
先入浴。
後使病人入浴。
即愈。
周武王盥盤銘。
與其溺於人也。
甯溺於淵。
溺於淵猶可遊也。
溺於人不可救也。
浴佛偈。
【箋】西域記。
浴室制度。
用複磚疊成。
形積如谷。
上尖下寬。
中高丈許。
下闊七八尺。
一半開門。
須扇掩灰泥。
表裡勿令薄漏。
於中置小龛。
内供石像。
或銅像。
彼面宜空庭。
開小窦。
勿令障佛光明。
凡浴時。
用一磁盆。
或銅缶先置香湯。
或藥湯。
請佛像浴。
後即将此湯。
傾於浴池。
然後請大僧。
及衆僧。
次第而浴。
今叢林凡造浴室。
當效此。
庶不忘先佛遺式也。
可使将來一隊赤膊漢子。
於中親證一回。
其去古佛不遠。
我今灌沐諸如來。
淨智莊嚴功德聚。
五濁衆生令離垢。
同證如來淨法身。
【箋】瑞應經。
摩耶夫人胎月将滿。
思遊藍毗尼園。
到已即舉右手攀無憂樹枝。
從右脅而生太子。
天帝。
以天妙衣。
裹手承接。
天人持金柄傘蓋。
諸天龍神。
散香花。
鼓樂。
十方大地。
六種震動。
有三十二種瑞事。
普曜經。
菩薩生時。
九龍在空。
降微細雨。
不冷不熱。
浴菩薩身我今灌沐句者。
言今而稽古。
所以遵佛佛灌頂之浴式也。
功德聚者。
所以見像教之法。
俨然三世一時。
光潔嚴好。
世間無比也。
珠林。
五濁。
謂衆生濁。
見濁。
煩惱濁。
命濁。
劫濁也。
衆生濁者。
謂衆生多諸斃惡。
不孝父母。
不敬尊長。
不畏惡業果報。
不作功德。
不修齋法。
故名衆生濁。
見濁者。
謂正法已滅。
像法漸起。
邪法轉生。
邪見增盛。
不修善道。
是名見濁。
煩惱濁者。
謂衆生多諸愛欲。
悭貪鬥诤。
谄曲虛诳。
攝受邪法。
惱亂心神。
是名煩惱濁。
命濁者。
謂往古世時。
人壽八萬四千歲。
今時人壽。
轉減。
百歲者稀。
以惡業增故。
壽數短促。
是名命濁。
劫濁者。
具雲劫波。
華言分别時節。
謂減劫中。
人壽至三十歲時。
饑馑災起。
減至二十歲時。
疾疫災起。
減至十歲時。
刀兵災起。
世界衆生。
無不被害。
是名劫濁也。
此下二句。
謂衆生之本源。
與諸佛本源。
無二無别。
秪為一念緣起。
相應五濁境界。
與諸佛境界少異。
究竟諸佛衆生。
悉是強名。
即今設浴。
不啻為灌沐諸佛之像。
亦複能令衆生。
滌除五濁之垢。
同證如來清淨法身也。
浴身偈 洗浴身體。
當願衆生。
身心無垢。
内外光潔。
唵跋折啰惱迦咤莎诃 【箋】可以水洗者。
以其有身垢也。
心本無生。
垢從何有。
究竟覓心了不可得。
雲何受滌。
於無受滌處。
方好道個内外光潔。
浴前先洗淨。
須細行。
不得以洗淨水入浴釜。
【箋】此條。
雲凄附後。
謂入浴當預知。
故置前也。
先以湯洗面。
從上至下徐徐洗之。
【箋】面門真人出入處。
為一身最尊。
浴堂。
當别置盆水洗面。
洗浴水雜沉下垢故。
不得粗躁。
以湯水濺鄰人 不得浴堂小遺。
【箋】入浴。
為潔其身。
小遺浴堂。
則求潔而反污。
既污自身。
複污大衆。
以緻登殿禮佛誦經成不淨法。
莫大之罪。
其将誰歸。
不得共人語笑。
人天寶鑒雲。
一沙彌入浴戲笑。
遂感沸湯地獄之報。
【箋】浴堂禁語。
不得以水互相澆。
不得以水澆火。
不得調語。
不得用水太費。
不得止中浣衣。
不得先師入。
不得在上座前先浴。
入浴戲笑。
報感沸湯。
今不自嚴。
後亦當爾。
冷熱繇己。
瘡疥先人。
勿謂裸形。
神在汝側。
沐浴。
非祗去其身垢。
當使心垢淨盡。
彼沙彌入浴戲笑。
非惟身垢未除。
而心垢已如山嶽。
所以感報。
為千古鑒戒。
萬峰浴室銘。
山巍路遠。
緻其柴薪。
瀹斧燃火。
效其勞勤。
一月六浴。
叢林罕聞。
沙彌戲笑。
沸湯澆淋。
洗心滌慮。
日新又新。
何以報德。
忽悟水因。
不得洗僻處。
【箋】僻處。
盆中先洗淨故。
凡有瘡癬。
宜在後浴。
或有可畏瘡。
尤宜回避。
免刺人眼。
【箋】十誦律。
佛在舍衛國。
有比丘癞病。
求治藥師耆域。
域告比丘。
汝可洗浴得瘥。
比丘言。
佛未聽入浴堂。
諸比丘白佛。
佛許僧後浴故說此五利。
一。
除垢身清淨。
二。
除寒泠。
三。
除煩熱。
四。
除身中風。
五。
得安穩。
不得恣意久洗妨礙後人 脫衣着衣。
安祥自在。
【箋】衣之於身。
能知寒暑。
要着便着。
要脫便脫。
直見大用現前。
故得安祥自在。
湯泠熱。
依例擊梆。
不得大喚。
【箋】浴堂設闆。
若湯冷。
鳴二下。
湯熱鳴三下。
行者。
即會添減調和。
若大喚失威儀故。
禮。
履席。
謂浴後。
履前席也。
衣布飾身及履進飲以盈氣。
今知浴。
設果窳茶湯於浴室。
皆本溫室福田二經。
與禮大同。
洗足偈 若洗足時。
當願衆生。
神力具足。
所行無礙。
【箋】前偈内外光潔。
支體百骸。
無不淨極。
今此偈為尋常洗足說也。
或臨浴洗足。
默念是偈。
亦可。
也三十二相。
足為第一相。
當知如來之道。
不出行解二門。
若但解無行。
猶弗解也。
若但行無解。
猶弗行也。
行解雙兼。
滿足六度。
則神力無不具足。
所行無有障礙。
是故行一波羅蜜。
具足無量波羅蜜。
無量波羅蜜。
不出此一波羅蜜。
故曰所行無礙。
五燈。
臨濟問趙州。
如何是西來意。
州雲。
适遇老僧洗腳。
濟作聽勢。
州雲。
會即會。
啖啄作麼。
睡卧第十四 【箋】法句譬喻經。
一比丘飽食。
入室閉房靜眠。
佛告比丘。
汝宿命維衛佛時。
曾得出家。
貪身利養。
不念經戒。
飽食卻眠。
不惟非常命終。
魂神生螉蟲中。
積五萬歲。
壽盡。
複為螺蚌之蟲樹中蠧蟲。
各五百歲。
此四品蟲。
生将五百歲。
乃覺連綿羅網。
不取出要。
今始罪畢。
得為沙門。
如何睡眠不知厭足。
離睡經。
時佛在鹿野苑。
為大目連曰。
雲何而欲睡。
莫行想。
莫分别想。
如欲睡當離。
若睡不離者。
如所聞法所誦法。
當廣為他說。
乃至當行。
當以泠水洗眼。
及洗身。
當以兩手挑兩耳。
當起出講堂。
四方視星宿。
當護諸根。
善是律。
臨睡時。
應先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無常。
於六念衆。
随一一念。
珠林。
摩偷羅國。
有一男子。
從優婆笈多出家。
睡眠。
笈多化一鬼。
有七頸。
手捉樹枝。
身懸空中。
比丘見已。
即便驚覺。
生大怖畏。
歸白笈多雲。
見彼林有一鬼。
七頭。
當我前。
手捉樹枝。
身懸空中。
甚可怖畏。
笈多言。
此鬼不足畏。
睡眠最可畏。
若汝為此鬼所殺。
必不入生死。
若為睡眠所殺。
則生死無窮。
比丘即還坐禅。
畏此鬼故。
不敢睡眠。
精進思惟。
得羅漢果。
攝論。
處夢謂經年。
寤乃須臾頃。
故時雖無量。
攝在一剎那。
困來一覺睡。
睡足又爬起。
爬起如睡時。
睡時非小死。
老僧若不睡。
何以到如此。
老僧若不睡。
阿誰相舉似。
起中睡。
睡中起。
你是我。
我是你。
黃梅晴處家家雨。
良久雲。
向曉惬孤坐。
高憑繡石苔。
雲随雲共起。
暗與日俱回。
果熟驕黃墜。
香分小白開。
目前看不足。
攜杖複歸來。
五燈。
沩山睡次。
仰山來問。
師便面向壁。
仰曰。
和尚何得如此。
師起曰。
我适來得一夢。
你試為我原看。
仰取一盆水。
與師洗面。
少頃。
香嚴亦來問訊。
師曰。
我适來得一夢。
寂子為我原了。
汝更與我原看。
嚴。
點一碗茶來。
師曰。
二子見解。
過於鹙子。
◎仰山卧次。
僧問。
法身還解說法也無。
仰曰。
我說不得。
有一人說得。
曰。
說得的人在甚麼處。
仰推出枕子。
沩山聞曰。
寂子用劍刃上事。
◎忠國師。
因丹霞來訪。
值睡次。
乃問侍者耽源雲。
國師在否。
者曰。
在即在。
秪是不見客。
霞雲。
太深遠生。
者雲。
莫道上座佛眼也觑不見。
霞雲。
龍生龍子。
鳳生鳳兒。
師睡起。
侍者舉似師。
師打二十棒趁出。
丹霞聞雲。
不謬為南陽國師。
徑山杲雲。
國師幸自高眠。
侍者播揚家醜。
不因多口丹霞。
争見國師哮吼。
敢問大衆。
國師既在。
為甚麼不見客。
若者裡見得破。
非惟知耽源落節。
亦見自己有出身之路。
雖然如是。
莫将閑學解理沒祖師心。
◎台州師彥。
居睡岩坐盤石。
終日如愚。
每日喚主人公。
複應。
乃曰。
惺惺着。
他後莫受瞞。
◎洪覺範。
為隆慶閑傳贊曰。
潛庵為予言。
閑為人氣。
剛而語急。
嘗聞宿。
見其坐而假寐。
夢語滾滾。
領略識之。
皆古老機緣。
初以适然。
已而每每連榻。
於般若熏聞不一。
而沉伫自起現行閑之去留。
踐履之驗。
非聞熏不一者也。
◎圓悟和靈源。
瞌睡歌。
懵懵懂懂無巴鼻。
兀兀陶陶絕忌諱。
任信流光動地遷。
不論冬夏惟瞌睡。
個中滋味佛不知。
空咄蚌蛤與螺蛳。
放身不管卧水底。
興發長挨布袋兒。
鼻息如雷誰顧得。
尋常少見有醒時。
沒醒時。
良有以。
要明瞌睡中宗旨。
從來一覺到天明。
佛來不解擡身起。
縱使舒光徧大千。
終難換我無憂底。
校疎親兮渾打失。
瞌睡根靈真窮诘。
有人契會便同參。
睡着須知更綿密。
◎圓照本。
谒天衣。
衣舉天親從彌勒内宮而下。
無着問。
人間四百年。
彼天為一晝夜。
彌勒於一時中。
成就五百億天子。
證無生法忍。
未審說甚麼法。
天親曰。
秪說這個法。
如何是這個法。
師久而開悟。
而喜寝。
鼻息鼾齁。
聞者厭之。
白於衣。
衣曰。
此子。
我家精進幢也。
汝輩他日當依賴之。
無多談。
一日室中問師。
即心即佛時如何。
師曰。
殺人放火。
有甚麼難。
名遂藉。
寝息偈。
【箋】此偈。
當與睡眠始卧偈合看。
詳見第五篇。
以時寝息。
當願衆生。
身得安穩。
心無動念。
【箋】當觀自心如月輪圓滿清淨。
於月輪中。
觀梵書卍字。
光明朗耀。
經律。
通制出家弟子。
初夜精勤佛道。
勿貪睡眠。
懶惰放逸。
故醒覺時。
當誦此偈 時寝息者。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故曰以時。
若宰予當晝而寝。
非時也。
釋子大事未明。
所作未辦。
馳求心未歇。
非時也。
亦有身安。
而心未安。
亦曰非時。
若大事已明。
所作已辦。
馳求已歇。
身心俱安。
故曰安穩。
乃相應以時也。
今世人但知晝以日為恩。
而不知夜以月為德也。
月為德者。
如華嚴婆珊婆演底主夜神。
為一切衆生。
臨於昏夜。
若無主夜神衛護。
則為野幹魑魅擾亂。
不得安隐眠息。
以得夜神衛護之恩。
能令衆生。
安隐不動之地。
安息無夢之鄉。
華嚴。
以得菩薩。
破一切衆生癡暗法光明解故。
善男子。
我於夜暗人靜時。
鬼神盜賊。
諸惡衆生。
所遊行時。
密雲重霧。
惡風暴雨。
日月星辰。
并皆昏散。
不見色時。
即以種種方便。
而救濟之。
一切衆生。
於夜暗中。
遭恐怖者。
現作日月。
夜諸星宿。
種種光明。
而度脫之。
華嚴要解。
初位以婆珊表者。
婆珊演底。
此雲主當春生。
即經雲。
趣入菩薩諸地。
行一切佛法。
所從主也。
二。
普德淨光。
乃婆珊塵劫之師。
以表覺體。
示登地之行。
與覺體一也 睡魔。
為障道之鋒先。
昏沉。
乃無記之殿後。
蓦然覆蓋将來。
風吹石擊。
喚之不醒。
電閃雷轟。
驅之不去幻哉。
無情而生情。
無畏而生畏。
皆由背覺合塵。
迷真逐妄故也。
若乃至人無夢。
大聖絕情。
洞見晝夜之理如一。
明暗之色不二。
如隆慶閑熟睡寐語。
潛庵聽之。
皆古老機緣。
圓照本。
鼻息鼾齁。
天衣贊之為精進道助。
乃至睡晤醒寂。
無出無入。
無去無來。
是名那伽大定。
卧須右脅。
名吉祥睡。
不得仰卧覆卧。
及左脅卧。
【箋】右脅卧者。
釋迦佛之遺式也。
故曰吉祥。
吉祥卧者。
右手曲肱而枕也。
不仰卧者。
不屍寝也。
覆卧者。
偃卧也。
寶梁經。
仰卧。
是修羅卧。
覆卧。
是餓鬼卧。
左脅卧。
是貪欲人卧。
右脅卧。
是出家人卧也。
黃庭經。
上有黃庭。
下有關元。
前有幽阙。
後有命門。
若仰卧覆卧。
則命門與丹田之氣不伸。
故有亂夢颠倒之境。
靈樞經。
天不滿西北。
故右耳目。
不如左耳目聰明。
地不滿東南。
故左手足不如右手足強徤。
故曲肱而枕者。
虛左以實右也。
不得脫裡衣卧。
【箋】志於道者。
睡眠時少。
經行時多。
或勞倦至極。
暫卧少時。
古人圓木為枕。
所以自警。
常令醒寂。
若脫衣卧。
則放意恣睡。
志氣昏堕。
差如小死。
與道遠矣。
唐張志和。
學仙。
一生卧不脫衣。
其嫂為制衣。
通身密縫。
遂其志也。
餘參天童密老人。
時行後架。
曆堂舍十餘進方到。
适當寒時。
夜起怕冷。
遂不脫衣卧。
至今三十餘年。
習以為常。
而舟居着衣夜卧。
殊覺快便。
不得卧床上笑語高聲。
【箋】日作夜息。
所以體察天地陰陽之理。
乾動而坤靜也。
若陰陽失位。
理必乖違。
是以臨卧。
當寂然無聲。
若靜夜笑語高聲。
則為鬼神所呵。
論語寝不言。
蓋有自也。
不得聖像及法堂前。
攜溺器過。
【箋】周禮。
天官曰。
太尉掌王燕服。
凡亵器。
鄭司農雲。
亵。
溺器也。
名虎子。
亦名伏虎 此言便利穢亵不淨之器。
不可在尊長前攜過。
況巍巍聖像前。
敢亵慢哉。
圍爐第十五 【箋】古尊宿開堂說法。
煅煉衲子。
謂之開爐。
或以禅堂作地爐。
為禅衆禦寒也。
五燈。
趙州示衆雲。
老僧三十年在方丈。
火爐頭有個無賓主話。
直至如今無人舉着。
◎臨濟。
與河陽木塔長老。
同在僧堂地燼邊坐。
因說普化。
每日在街市。
掣風掣颠。
知他是凡是聖。
言未了。
普化入來。
師便問。
汝是凡是聖。
化雲。
汝且道我是凡是聖。
濟便喝。
化雲。
河陽新婦子。
木塔老婆禅。
臨濟小厮兒。
卻具一隻眼。
師曰。
賊。
化雲。
賊賊便出去。
◎明招謙。
與僧擁爐。
僧問。
目前無法。
意在目前。
不是目前法。
非耳目之所到。
那句是主。
那句是賓。
謙指火曰。
與我向此中拈出一莖眉毛得麼。
僧曰。
非但學人。
盡大地人。
喪身失命。
謙曰。
汝因甚把髻投衙。
徑山杲曰。
這僧有頭無尾。
明招有尾無頭。
若人道得頭尾圓全句。
雲門與你柱杖。
◎法昌在分甯之北千峰萬壑。
古屋數間。
師力耕火種。
殊安樂之。
衲子至。
不堪其枯淡。
多棄去。
開爐日。
以一力撾鼓。
升座雲。
法昌今日開爐。
行腳僧無一個。
惟有十八高賢。
緘口圍爐打坐。
不是規矩嚴難。
免見諸人話堕。
直饒口似枰錘。
未免燈籠看破。
不知道絕功勳。
安用修因證果。
喝一喝雲。
但能一念回心。
即脫二乘羁鎖。
◎右霜楚圓慈明。
與永首座同到汾陽。
永未盡其妙。
從師二十年。
終不脫灑。
一夕圍爐。
深夜師以火筯敲炭曰。
永首座。
永首座。
永咄曰。
野狐精。
師指永曰。
訝郎當漢。
又甚麼去也。
永乃豁然。
◎丹霞天然。
過慧林寺。
遇大寒。
取木佛燒火向。
院主呵曰。
何得燒我木佛。
師以杖子撥灰曰。
我燒取舍利。
主曰。
木佛何有舍利。
師曰。
既無舍利。
更取兩尊燒。
主眉須堕落。
◎龍門清遠佛眼。
寒夜孤坐。
撥爐見火一豆許。
恍然自喜曰。
深深撥。
有些子。
平生事。
隻如此。
遽起閱幾上傳燈錄。
至破竈堕因緣。
忽大悟。
偈曰。
刀刀林鳥啼。
披衣終夜坐。
撥火悟平生。
窮神歸破堕。
事皎人自迷。
曲淡誰能和。
念之永不忘。
開門少人過。
圓悟因詣其寮。
舉青林搬三轉柴話驗之。
雪岩上堂。
火炙胸前暖。
風吹背後寒。
西來端的意。
親切不相幹。
既是親切。
為甚不相幹。
德山見龍潭石屋上堂。
十月初一開爐諸方說寒道冷。
福源一味尋常。
不會安排施設。
深深埋兩個炭團。
滿滿堆一爐黃葉。
莫嫌火種無多。
隻要暖氣相接。
放下重簾。
密糊窗紙。
又誰管屋上濃霜。
庭前深雪。
但得自家一團和氣。
外邊冷言冷語不須聽。
由他歇好。
諸禅德。
本色住山人。
且無刀斧痕。
不得交頭接話耳說話。
【箋】冷便向火。
是衲僧本分。
柴頭橫三豎四。
火聚通紅。
為衲子發大機用。
慶快平生。
若是無意緻阿師。
這邊那邊。
喧喧雜話。
過了一冬。
於己何益。
不得彈垢膩火中 不得烘焙鞋襪。
【箋】開爐。
原為大衆禦寒。
不為一人烘焙。
正當潔火通紅。
正好薦取個事。
若投之以垢膩。
烘之以鞋襪。
熏蒸穢氣。
觸忤火神。
兼之得罪大衆。
亦非所以自愛。
故制。
不得向火太久。
恐妨後人。
稍暖。
便宜歸位。
【箋】天寒滴水滴凍。
阿誰化炭供衆。
地爐生發通紅。
一星爆出火鳳。
大家照顧褲裈。
莫教燒個大洞。
得暖須讓後人。
坐久自然放縱。
工夫妙在經行。
話頭得力照用。
一任屋角寒風吼似雷。
鐵壁銀山吹不動。
在房中住第十六 【箋】寮舍全備。
乃成叢林。
惟道德功行者居焉。
古人一機相契。
或着槽廠。
或明窗下安排。
或衆公舉司執其事。
或住禅堂。
或東廊下閑住。
其間抽爻換象。
悉聽方丈裁之。
五燈。
仰山偉。
律身甚嚴。
燕坐忘夜旦。
占一室。
謝絕交道。
有過者。
虛己座以延之。
躬起炷香叉手而立。
南公聞之。
以為太絕物。
非和光同塵義。
面誡之。
偉曰。
道業未辦。
歲月如流。
大根器。
如雲門。
趙州。
猶曰。
我惟粥飯二時。
是雜用心。
又曰。
豈有工夫閑處用。
矧行偉。
根器日劫相倍者。
甯暇囿世情。
事清談。
谀悅人。
增我相乎。
南賢之。
石屋結制小參。
佛祖門風将委地。
說着令人心膽碎。
扶持全在我兒孫。
不料兒孫先作弊。
紛紛走北向奔南。
昧卻正因營雜事。
滿目風埃滿目塵。
業識茫茫本無據。
縱饒挂搭在僧堂。
直待闆鳴歸本位。
聚頭寮舍鼓是非。
收足蒲團便瞌睡。
癡雲叆叇性天昏。
石火交煎心鼎沸。
暫時寂寂滞輕安。
一向冥冥堕無記。
百丈清規不肯行。
外道經書勤講議。
因果分明當等閑。
罪福昭然渾不懼。
或遷一榻一間房。
放逸縱由身口意。
頭上瓦。
腳下磚。
身上衣。
口中味。
一一皆從信心檀越人家施。
未成道業若為消。
扪心幾個知慚愧。
今日三。
明日四。
閑處光陰盡虛棄。
一朝老病來相尋。
閻羅催請死符至。
從前所作業不忘。
三途七趣從茲堕。
袈裟失卻複再難。
鱗甲羽毛披則易。
看他古之學道流。
直忘人世輕名利。
煮黃精。
煨紫芋。
飯一團。
水一器。
為療形枯聊接氣。
石爛松枯竟不知。
洗心更作累生計。
物外清間一未高。
世上黃金何足貴。
劫空田地佛花開。
香風觸破娘生鼻。
選佛傷中及第歸。
圓覺伽藍恣遊戲。
茲因結制夜小
四。
酥。
五。
淳灰。
六。
楊枝。
七。
内衣。
何謂除七病。
一。
四大安穩。
二。
除風。
三。
除濕瘴。
四除寒。
五。
除熱。
六。
除垢。
七身輕明目。
何謂七福。
一。
四大不和。
而得調和。
二。
除風。
所生清淨。
三。
除濕。
身體常香。
四。
除寒。
體潤威光。
五。
除熱。
清涼自在。
六。
除垢。
宿命皆通。
七。
身輕。
見者欽敬。
福田經。
有比丘名阿難。
白佛。
我念宿命。
生羅閱祗國。
為庶民時。
生惡瘡。
治之不瘥。
有曰。
當浴衆僧。
其水洗瘡可愈。
我即到寺。
設浴供僧。
如法洗瘡。
乃愈從此所生。
端正。
金色晃昱。
九十一劫。
常得淨福。
楞嚴。
跋陀婆羅。
同伴十六開士。
即從座起。
我等先於威音王佛。
聞法出家。
於浴僧時。
随例入浴。
忽悟水因。
既不洗塵。
亦不洗體。
中間安然。
得無所有。
宿習無忘。
乃至今時。
從佛出家。
令得無學。
彼佛名我跋陀婆羅。
妙觸宣明。
成佛子住。
佛問圓通。
如我所證。
觸因為上。
譬喻經。
佛以臘月八日。
神通降伏六師。
六師雲。
佛以法水。
洗我心垢。
不如沒水死。
佛仍廣說法。
度諸外道。
外道複化白佛言。
佛以法水洗我心垢。
我今請僧洗浴。
以除身垢。
今臘月八日。
浴僧準此。
賢愚經。
首陀會天。
下閻浮提。
請佛及僧洗浴。
設甘美之食。
阿難白佛。
此天。
往昔作何功德。
相好奇特。
佛言。
昔毗盧屍佛時。
彼為貧家子。
恒傭作自給。
聞佛洗僧之德乃勤施少錢。
設洗具。
設食。
請佛僧。
由此生首陀會天。
此光相。
七佛以來。
千佛出世。
亦皆如是。
故号淨身。
一号具足。
珠林。
泥連河裡。
非有垢而見除。
毗藍園内。
實無塵而示蕩。
故知洗浴是清升之本。
淨澡為澄潔之原。
可謂垂香範於前修。
振芳猷於後業。
五燈。
有一院主。
名無垢淨光。
造浴室。
有人問。
既是無垢淨光。
為甚麼卻造浴室。
僧無語。
後請山幽代曰。
三秋明月夜。
不是騁團圓。
◎石梯和尚。
因侍者請浴。
師曰。
既不洗塵。
亦不洗體。
汝作麼生。
者曰。
和尚先去。
某甲将皂角來。
師呵呵大笑。
◎福州古靈神贊。
本州大中寺受業。
後行腳。
遇百丈開悟。
回省授業。
師問曰。
汝離吾。
在外得何事業。
曰。
并無事業。
遂遣執役。
一日因澡身。
師命去垢。
靈乃拊背曰。
好所佛堂。
而佛不聖。
師回首視之。
靈曰。
佛雖不聖。
且能放光。
◎南嶽西園昙藏。
一日自燒浴次。
僧問何不使沙彌。
師撫掌三下。
◎雪窦顯問僧。
甚處來。
曰。
浴來。
師曰。
三身中。
那一身浴。
曰。
或鼓聲前。
或鼓聲後。
師曰。
飽叢林。
又一日問僧。
你浴也未。
曰。
某此生不浴。
師曰。
你不浴。
圖個甚麼。
曰。
今日被和尚勘破。
師曰。
賊不打貧兒家。
◎空室道人智通。
龍圖範珣女。
幼聰慧。
長歸蘇頌之孫悌。
未幾。
厭世相還家。
求祝發。
父難之。
遂清修。
看法界觀有省。
政五間。
居金陵。
嘗設浴於保甯。
揭榜於門曰。
一物也無。
洗個甚麼。
纖塵若有。
起自何來。
道取一句子玄。
乃可大家入浴。
古靈秪解揩背。
開士何曾明心。
欲證離垢地時。
須是通身汗出。
盡道水能洗垢。
焉知水亦是塵。
直饒水垢頓除。
到此亦須洗卻。
後為尼。
挂錫姑蘇西竺示寂。
筆餐。
晉司馬桓溫末年頗奉佛法。
飯馔僧尼。
有一比丘尼。
失其名。
來自遠方。
投溫為檀越。
尼才行不恒。
溫甚敬待居之門内。
尼每浴。
必至移時。
溫疑而窺之。
見尼裸身。
揮刀破腹出髒。
斷截身首。
支分脔切。
溫怪駭而還。
及至尼出浴堂。
身形如常。
溫以實問。
尼答雲。
若遂淩君上刑當如之。
時溫方謀問鼎。
聞之怅然。
故以戒懼。
終守臣節。
尼後辭去。
不知所在。
◎唐京師律藏寺。
釋通達。
以木打磈。
磈破形銷。
大悟。
晚住律藏。
遊聽大乘。
一裙一帔。
布衲重縫。
爾後稍改。
專顯變應。
其行多僻。
常欲入内。
将軍弟性粗武。
不識密行。
大怒。
打之幾死。
曰。
卿已打我。
身肉都毀。
血肉不淨須作洗。
待湯沸。
脫衣入鍋。
身不傷爛。
狀如冷池。
旁人怖之。
猶催加火。
合宅驚奉。
恣其寝宿。
自後見有病苦者。
令煮湧沸。
先入浴。
後使病人入浴。
即愈。
周武王盥盤銘。
與其溺於人也。
甯溺於淵。
溺於淵猶可遊也。
溺於人不可救也。
浴佛偈。
【箋】西域記。
浴室制度。
用複磚疊成。
形積如谷。
上尖下寬。
中高丈許。
下闊七八尺。
一半開門。
須扇掩灰泥。
表裡勿令薄漏。
於中置小龛。
内供石像。
或銅像。
彼面宜空庭。
開小窦。
勿令障佛光明。
凡浴時。
用一磁盆。
或銅缶先置香湯。
或藥湯。
請佛像浴。
後即将此湯。
傾於浴池。
然後請大僧。
及衆僧。
次第而浴。
今叢林凡造浴室。
當效此。
庶不忘先佛遺式也。
可使将來一隊赤膊漢子。
於中親證一回。
其去古佛不遠。
我今灌沐諸如來。
淨智莊嚴功德聚。
五濁衆生令離垢。
同證如來淨法身。
【箋】瑞應經。
摩耶夫人胎月将滿。
思遊藍毗尼園。
到已即舉右手攀無憂樹枝。
從右脅而生太子。
天帝。
以天妙衣。
裹手承接。
天人持金柄傘蓋。
諸天龍神。
散香花。
鼓樂。
十方大地。
六種震動。
有三十二種瑞事。
普曜經。
菩薩生時。
九龍在空。
降微細雨。
不冷不熱。
浴菩薩身我今灌沐句者。
言今而稽古。
所以遵佛佛灌頂之浴式也。
功德聚者。
所以見像教之法。
俨然三世一時。
光潔嚴好。
世間無比也。
珠林。
五濁。
謂衆生濁。
見濁。
煩惱濁。
命濁。
劫濁也。
衆生濁者。
謂衆生多諸斃惡。
不孝父母。
不敬尊長。
不畏惡業果報。
不作功德。
不修齋法。
故名衆生濁。
見濁者。
謂正法已滅。
像法漸起。
邪法轉生。
邪見增盛。
不修善道。
是名見濁。
煩惱濁者。
謂衆生多諸愛欲。
悭貪鬥诤。
谄曲虛诳。
攝受邪法。
惱亂心神。
是名煩惱濁。
命濁者。
謂往古世時。
人壽八萬四千歲。
今時人壽。
轉減。
百歲者稀。
以惡業增故。
壽數短促。
是名命濁。
劫濁者。
具雲劫波。
華言分别時節。
謂減劫中。
人壽至三十歲時。
饑馑災起。
減至二十歲時。
疾疫災起。
減至十歲時。
刀兵災起。
世界衆生。
無不被害。
是名劫濁也。
此下二句。
謂衆生之本源。
與諸佛本源。
無二無别。
秪為一念緣起。
相應五濁境界。
與諸佛境界少異。
究竟諸佛衆生。
悉是強名。
即今設浴。
不啻為灌沐諸佛之像。
亦複能令衆生。
滌除五濁之垢。
同證如來清淨法身也。
浴身偈 洗浴身體。
當願衆生。
身心無垢。
内外光潔。
唵跋折啰惱迦咤莎诃 【箋】可以水洗者。
以其有身垢也。
心本無生。
垢從何有。
究竟覓心了不可得。
雲何受滌。
於無受滌處。
方好道個内外光潔。
浴前先洗淨。
須細行。
不得以洗淨水入浴釜。
【箋】此條。
雲凄附後。
謂入浴當預知。
故置前也。
先以湯洗面。
從上至下徐徐洗之。
【箋】面門真人出入處。
為一身最尊。
浴堂。
當别置盆水洗面。
洗浴水雜沉下垢故。
不得粗躁。
以湯水濺鄰人 不得浴堂小遺。
【箋】入浴。
為潔其身。
小遺浴堂。
則求潔而反污。
既污自身。
複污大衆。
以緻登殿禮佛誦經成不淨法。
莫大之罪。
其将誰歸。
不得共人語笑。
人天寶鑒雲。
一沙彌入浴戲笑。
遂感沸湯地獄之報。
【箋】浴堂禁語。
不得以水互相澆。
不得以水澆火。
不得調語。
不得用水太費。
不得止中浣衣。
不得先師入。
不得在上座前先浴。
入浴戲笑。
報感沸湯。
今不自嚴。
後亦當爾。
冷熱繇己。
瘡疥先人。
勿謂裸形。
神在汝側。
沐浴。
非祗去其身垢。
當使心垢淨盡。
彼沙彌入浴戲笑。
非惟身垢未除。
而心垢已如山嶽。
所以感報。
為千古鑒戒。
萬峰浴室銘。
山巍路遠。
緻其柴薪。
瀹斧燃火。
效其勞勤。
一月六浴。
叢林罕聞。
沙彌戲笑。
沸湯澆淋。
洗心滌慮。
日新又新。
何以報德。
忽悟水因。
不得洗僻處。
【箋】僻處。
盆中先洗淨故。
凡有瘡癬。
宜在後浴。
或有可畏瘡。
尤宜回避。
免刺人眼。
【箋】十誦律。
佛在舍衛國。
有比丘癞病。
求治藥師耆域。
域告比丘。
汝可洗浴得瘥。
比丘言。
佛未聽入浴堂。
諸比丘白佛。
佛許僧後浴故說此五利。
一。
除垢身清淨。
二。
除寒泠。
三。
除煩熱。
四。
除身中風。
五。
得安穩。
不得恣意久洗妨礙後人 脫衣着衣。
安祥自在。
【箋】衣之於身。
能知寒暑。
要着便着。
要脫便脫。
直見大用現前。
故得安祥自在。
湯泠熱。
依例擊梆。
不得大喚。
【箋】浴堂設闆。
若湯冷。
鳴二下。
湯熱鳴三下。
行者。
即會添減調和。
若大喚失威儀故。
禮。
履席。
謂浴後。
履前席也。
衣布飾身及履進飲以盈氣。
今知浴。
設果窳茶湯於浴室。
皆本溫室福田二經。
與禮大同。
洗足偈 若洗足時。
當願衆生。
神力具足。
所行無礙。
【箋】前偈内外光潔。
支體百骸。
無不淨極。
今此偈為尋常洗足說也。
或臨浴洗足。
默念是偈。
亦可。
也三十二相。
足為第一相。
當知如來之道。
不出行解二門。
若但解無行。
猶弗解也。
若但行無解。
猶弗行也。
行解雙兼。
滿足六度。
則神力無不具足。
所行無有障礙。
是故行一波羅蜜。
具足無量波羅蜜。
無量波羅蜜。
不出此一波羅蜜。
故曰所行無礙。
五燈。
臨濟問趙州。
如何是西來意。
州雲。
适遇老僧洗腳。
濟作聽勢。
州雲。
會即會。
啖啄作麼。
睡卧第十四 【箋】法句譬喻經。
一比丘飽食。
入室閉房靜眠。
佛告比丘。
汝宿命維衛佛時。
曾得出家。
貪身利養。
不念經戒。
飽食卻眠。
不惟非常命終。
魂神生螉蟲中。
積五萬歲。
壽盡。
複為螺蚌之蟲樹中蠧蟲。
各五百歲。
此四品蟲。
生将五百歲。
乃覺連綿羅網。
不取出要。
今始罪畢。
得為沙門。
如何睡眠不知厭足。
離睡經。
時佛在鹿野苑。
為大目連曰。
雲何而欲睡。
莫行想。
莫分别想。
如欲睡當離。
若睡不離者。
如所聞法所誦法。
當廣為他說。
乃至當行。
當以泠水洗眼。
及洗身。
當以兩手挑兩耳。
當起出講堂。
四方視星宿。
當護諸根。
善是律。
臨睡時。
應先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無常。
於六念衆。
随一一念。
珠林。
摩偷羅國。
有一男子。
從優婆笈多出家。
睡眠。
笈多化一鬼。
有七頸。
手捉樹枝。
身懸空中。
比丘見已。
即便驚覺。
生大怖畏。
歸白笈多雲。
見彼林有一鬼。
七頭。
當我前。
手捉樹枝。
身懸空中。
甚可怖畏。
笈多言。
此鬼不足畏。
睡眠最可畏。
若汝為此鬼所殺。
必不入生死。
若為睡眠所殺。
則生死無窮。
比丘即還坐禅。
畏此鬼故。
不敢睡眠。
精進思惟。
得羅漢果。
攝論。
處夢謂經年。
寤乃須臾頃。
故時雖無量。
攝在一剎那。
困來一覺睡。
睡足又爬起。
爬起如睡時。
睡時非小死。
老僧若不睡。
何以到如此。
老僧若不睡。
阿誰相舉似。
起中睡。
睡中起。
你是我。
我是你。
黃梅晴處家家雨。
良久雲。
向曉惬孤坐。
高憑繡石苔。
雲随雲共起。
暗與日俱回。
果熟驕黃墜。
香分小白開。
目前看不足。
攜杖複歸來。
五燈。
沩山睡次。
仰山來問。
師便面向壁。
仰曰。
和尚何得如此。
師起曰。
我适來得一夢。
你試為我原看。
仰取一盆水。
與師洗面。
少頃。
香嚴亦來問訊。
師曰。
我适來得一夢。
寂子為我原了。
汝更與我原看。
嚴。
點一碗茶來。
師曰。
二子見解。
過於鹙子。
◎仰山卧次。
僧問。
法身還解說法也無。
仰曰。
我說不得。
有一人說得。
曰。
說得的人在甚麼處。
仰推出枕子。
沩山聞曰。
寂子用劍刃上事。
◎忠國師。
因丹霞來訪。
值睡次。
乃問侍者耽源雲。
國師在否。
者曰。
在即在。
秪是不見客。
霞雲。
太深遠生。
者雲。
莫道上座佛眼也觑不見。
霞雲。
龍生龍子。
鳳生鳳兒。
師睡起。
侍者舉似師。
師打二十棒趁出。
丹霞聞雲。
不謬為南陽國師。
徑山杲雲。
國師幸自高眠。
侍者播揚家醜。
不因多口丹霞。
争見國師哮吼。
敢問大衆。
國師既在。
為甚麼不見客。
若者裡見得破。
非惟知耽源落節。
亦見自己有出身之路。
雖然如是。
莫将閑學解理沒祖師心。
◎台州師彥。
居睡岩坐盤石。
終日如愚。
每日喚主人公。
複應。
乃曰。
惺惺着。
他後莫受瞞。
◎洪覺範。
為隆慶閑傳贊曰。
潛庵為予言。
閑為人氣。
剛而語急。
嘗聞宿。
見其坐而假寐。
夢語滾滾。
領略識之。
皆古老機緣。
初以适然。
已而每每連榻。
於般若熏聞不一。
而沉伫自起現行閑之去留。
踐履之驗。
非聞熏不一者也。
◎圓悟和靈源。
瞌睡歌。
懵懵懂懂無巴鼻。
兀兀陶陶絕忌諱。
任信流光動地遷。
不論冬夏惟瞌睡。
個中滋味佛不知。
空咄蚌蛤與螺蛳。
放身不管卧水底。
興發長挨布袋兒。
鼻息如雷誰顧得。
尋常少見有醒時。
沒醒時。
良有以。
要明瞌睡中宗旨。
從來一覺到天明。
佛來不解擡身起。
縱使舒光徧大千。
終難換我無憂底。
校疎親兮渾打失。
瞌睡根靈真窮诘。
有人契會便同參。
睡着須知更綿密。
◎圓照本。
谒天衣。
衣舉天親從彌勒内宮而下。
無着問。
人間四百年。
彼天為一晝夜。
彌勒於一時中。
成就五百億天子。
證無生法忍。
未審說甚麼法。
天親曰。
秪說這個法。
如何是這個法。
師久而開悟。
而喜寝。
鼻息鼾齁。
聞者厭之。
白於衣。
衣曰。
此子。
我家精進幢也。
汝輩他日當依賴之。
無多談。
一日室中問師。
即心即佛時如何。
師曰。
殺人放火。
有甚麼難。
名遂藉。
寝息偈。
【箋】此偈。
當與睡眠始卧偈合看。
詳見第五篇。
以時寝息。
當願衆生。
身得安穩。
心無動念。
【箋】當觀自心如月輪圓滿清淨。
於月輪中。
觀梵書卍字。
光明朗耀。
經律。
通制出家弟子。
初夜精勤佛道。
勿貪睡眠。
懶惰放逸。
故醒覺時。
當誦此偈 時寝息者。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故曰以時。
若宰予當晝而寝。
非時也。
釋子大事未明。
所作未辦。
馳求心未歇。
非時也。
亦有身安。
而心未安。
亦曰非時。
若大事已明。
所作已辦。
馳求已歇。
身心俱安。
故曰安穩。
乃相應以時也。
今世人但知晝以日為恩。
而不知夜以月為德也。
月為德者。
如華嚴婆珊婆演底主夜神。
為一切衆生。
臨於昏夜。
若無主夜神衛護。
則為野幹魑魅擾亂。
不得安隐眠息。
以得夜神衛護之恩。
能令衆生。
安隐不動之地。
安息無夢之鄉。
華嚴。
以得菩薩。
破一切衆生癡暗法光明解故。
善男子。
我於夜暗人靜時。
鬼神盜賊。
諸惡衆生。
所遊行時。
密雲重霧。
惡風暴雨。
日月星辰。
并皆昏散。
不見色時。
即以種種方便。
而救濟之。
一切衆生。
於夜暗中。
遭恐怖者。
現作日月。
夜諸星宿。
種種光明。
而度脫之。
華嚴要解。
初位以婆珊表者。
婆珊演底。
此雲主當春生。
即經雲。
趣入菩薩諸地。
行一切佛法。
所從主也。
二。
普德淨光。
乃婆珊塵劫之師。
以表覺體。
示登地之行。
與覺體一也 睡魔。
為障道之鋒先。
昏沉。
乃無記之殿後。
蓦然覆蓋将來。
風吹石擊。
喚之不醒。
電閃雷轟。
驅之不去幻哉。
無情而生情。
無畏而生畏。
皆由背覺合塵。
迷真逐妄故也。
若乃至人無夢。
大聖絕情。
洞見晝夜之理如一。
明暗之色不二。
如隆慶閑熟睡寐語。
潛庵聽之。
皆古老機緣。
圓照本。
鼻息鼾齁。
天衣贊之為精進道助。
乃至睡晤醒寂。
無出無入。
無去無來。
是名那伽大定。
卧須右脅。
名吉祥睡。
不得仰卧覆卧。
及左脅卧。
【箋】右脅卧者。
釋迦佛之遺式也。
故曰吉祥。
吉祥卧者。
右手曲肱而枕也。
不仰卧者。
不屍寝也。
覆卧者。
偃卧也。
寶梁經。
仰卧。
是修羅卧。
覆卧。
是餓鬼卧。
左脅卧。
是貪欲人卧。
右脅卧。
是出家人卧也。
黃庭經。
上有黃庭。
下有關元。
前有幽阙。
後有命門。
若仰卧覆卧。
則命門與丹田之氣不伸。
故有亂夢颠倒之境。
靈樞經。
天不滿西北。
故右耳目。
不如左耳目聰明。
地不滿東南。
故左手足不如右手足強徤。
故曲肱而枕者。
虛左以實右也。
不得脫裡衣卧。
【箋】志於道者。
睡眠時少。
經行時多。
或勞倦至極。
暫卧少時。
古人圓木為枕。
所以自警。
常令醒寂。
若脫衣卧。
則放意恣睡。
志氣昏堕。
差如小死。
與道遠矣。
唐張志和。
學仙。
一生卧不脫衣。
其嫂為制衣。
通身密縫。
遂其志也。
餘參天童密老人。
時行後架。
曆堂舍十餘進方到。
适當寒時。
夜起怕冷。
遂不脫衣卧。
至今三十餘年。
習以為常。
而舟居着衣夜卧。
殊覺快便。
不得卧床上笑語高聲。
【箋】日作夜息。
所以體察天地陰陽之理。
乾動而坤靜也。
若陰陽失位。
理必乖違。
是以臨卧。
當寂然無聲。
若靜夜笑語高聲。
則為鬼神所呵。
論語寝不言。
蓋有自也。
不得聖像及法堂前。
攜溺器過。
【箋】周禮。
天官曰。
太尉掌王燕服。
凡亵器。
鄭司農雲。
亵。
溺器也。
名虎子。
亦名伏虎 此言便利穢亵不淨之器。
不可在尊長前攜過。
況巍巍聖像前。
敢亵慢哉。
圍爐第十五 【箋】古尊宿開堂說法。
煅煉衲子。
謂之開爐。
或以禅堂作地爐。
為禅衆禦寒也。
五燈。
趙州示衆雲。
老僧三十年在方丈。
火爐頭有個無賓主話。
直至如今無人舉着。
◎臨濟。
與河陽木塔長老。
同在僧堂地燼邊坐。
因說普化。
每日在街市。
掣風掣颠。
知他是凡是聖。
言未了。
普化入來。
師便問。
汝是凡是聖。
化雲。
汝且道我是凡是聖。
濟便喝。
化雲。
河陽新婦子。
木塔老婆禅。
臨濟小厮兒。
卻具一隻眼。
師曰。
賊。
化雲。
賊賊便出去。
◎明招謙。
與僧擁爐。
僧問。
目前無法。
意在目前。
不是目前法。
非耳目之所到。
那句是主。
那句是賓。
謙指火曰。
與我向此中拈出一莖眉毛得麼。
僧曰。
非但學人。
盡大地人。
喪身失命。
謙曰。
汝因甚把髻投衙。
徑山杲曰。
這僧有頭無尾。
明招有尾無頭。
若人道得頭尾圓全句。
雲門與你柱杖。
◎法昌在分甯之北千峰萬壑。
古屋數間。
師力耕火種。
殊安樂之。
衲子至。
不堪其枯淡。
多棄去。
開爐日。
以一力撾鼓。
升座雲。
法昌今日開爐。
行腳僧無一個。
惟有十八高賢。
緘口圍爐打坐。
不是規矩嚴難。
免見諸人話堕。
直饒口似枰錘。
未免燈籠看破。
不知道絕功勳。
安用修因證果。
喝一喝雲。
但能一念回心。
即脫二乘羁鎖。
◎右霜楚圓慈明。
與永首座同到汾陽。
永未盡其妙。
從師二十年。
終不脫灑。
一夕圍爐。
深夜師以火筯敲炭曰。
永首座。
永首座。
永咄曰。
野狐精。
師指永曰。
訝郎當漢。
又甚麼去也。
永乃豁然。
◎丹霞天然。
過慧林寺。
遇大寒。
取木佛燒火向。
院主呵曰。
何得燒我木佛。
師以杖子撥灰曰。
我燒取舍利。
主曰。
木佛何有舍利。
師曰。
既無舍利。
更取兩尊燒。
主眉須堕落。
◎龍門清遠佛眼。
寒夜孤坐。
撥爐見火一豆許。
恍然自喜曰。
深深撥。
有些子。
平生事。
隻如此。
遽起閱幾上傳燈錄。
至破竈堕因緣。
忽大悟。
偈曰。
刀刀林鳥啼。
披衣終夜坐。
撥火悟平生。
窮神歸破堕。
事皎人自迷。
曲淡誰能和。
念之永不忘。
開門少人過。
圓悟因詣其寮。
舉青林搬三轉柴話驗之。
雪岩上堂。
火炙胸前暖。
風吹背後寒。
西來端的意。
親切不相幹。
既是親切。
為甚不相幹。
德山見龍潭石屋上堂。
十月初一開爐諸方說寒道冷。
福源一味尋常。
不會安排施設。
深深埋兩個炭團。
滿滿堆一爐黃葉。
莫嫌火種無多。
隻要暖氣相接。
放下重簾。
密糊窗紙。
又誰管屋上濃霜。
庭前深雪。
但得自家一團和氣。
外邊冷言冷語不須聽。
由他歇好。
諸禅德。
本色住山人。
且無刀斧痕。
不得交頭接話耳說話。
【箋】冷便向火。
是衲僧本分。
柴頭橫三豎四。
火聚通紅。
為衲子發大機用。
慶快平生。
若是無意緻阿師。
這邊那邊。
喧喧雜話。
過了一冬。
於己何益。
不得彈垢膩火中 不得烘焙鞋襪。
【箋】開爐。
原為大衆禦寒。
不為一人烘焙。
正當潔火通紅。
正好薦取個事。
若投之以垢膩。
烘之以鞋襪。
熏蒸穢氣。
觸忤火神。
兼之得罪大衆。
亦非所以自愛。
故制。
不得向火太久。
恐妨後人。
稍暖。
便宜歸位。
【箋】天寒滴水滴凍。
阿誰化炭供衆。
地爐生發通紅。
一星爆出火鳳。
大家照顧褲裈。
莫教燒個大洞。
得暖須讓後人。
坐久自然放縱。
工夫妙在經行。
話頭得力照用。
一任屋角寒風吼似雷。
鐵壁銀山吹不動。
在房中住第十六 【箋】寮舍全備。
乃成叢林。
惟道德功行者居焉。
古人一機相契。
或着槽廠。
或明窗下安排。
或衆公舉司執其事。
或住禅堂。
或東廊下閑住。
其間抽爻換象。
悉聽方丈裁之。
五燈。
仰山偉。
律身甚嚴。
燕坐忘夜旦。
占一室。
謝絕交道。
有過者。
虛己座以延之。
躬起炷香叉手而立。
南公聞之。
以為太絕物。
非和光同塵義。
面誡之。
偉曰。
道業未辦。
歲月如流。
大根器。
如雲門。
趙州。
猶曰。
我惟粥飯二時。
是雜用心。
又曰。
豈有工夫閑處用。
矧行偉。
根器日劫相倍者。
甯暇囿世情。
事清談。
谀悅人。
增我相乎。
南賢之。
石屋結制小參。
佛祖門風将委地。
說着令人心膽碎。
扶持全在我兒孫。
不料兒孫先作弊。
紛紛走北向奔南。
昧卻正因營雜事。
滿目風埃滿目塵。
業識茫茫本無據。
縱饒挂搭在僧堂。
直待闆鳴歸本位。
聚頭寮舍鼓是非。
收足蒲團便瞌睡。
癡雲叆叇性天昏。
石火交煎心鼎沸。
暫時寂寂滞輕安。
一向冥冥堕無記。
百丈清規不肯行。
外道經書勤講議。
因果分明當等閑。
罪福昭然渾不懼。
或遷一榻一間房。
放逸縱由身口意。
頭上瓦。
腳下磚。
身上衣。
口中味。
一一皆從信心檀越人家施。
未成道業若為消。
扪心幾個知慚愧。
今日三。
明日四。
閑處光陰盡虛棄。
一朝老病來相尋。
閻羅催請死符至。
從前所作業不忘。
三途七趣從茲堕。
袈裟失卻複再難。
鱗甲羽毛披則易。
看他古之學道流。
直忘人世輕名利。
煮黃精。
煨紫芋。
飯一團。
水一器。
為療形枯聊接氣。
石爛松枯竟不知。
洗心更作累生計。
物外清間一未高。
世上黃金何足貴。
劫空田地佛花開。
香風觸破娘生鼻。
選佛傷中及第歸。
圓覺伽藍恣遊戲。
茲因結制夜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