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家業卷下(本)

關燈


    無兼通義。

    非此中論也。

    問。

    記釋此文雲。

    二持即心用雙持。

    二犯即教行雙持。

    其義如何。

    答。

    此記家考文不細也。

    鈔中二持論通。

    亦非全據心用。

    且如止持。

    止殺盜等。

    乃即犯戒教上止持慈悲少欲。

    方屬心用。

    又如作持。

    說戒羯磨。

    乃屬教行。

    止外緣等。

    方為心用。

    豈可一槩。

    雲二持據心用耶。

    斯蓋凡持戒淨。

    必假對治。

    故以止不犯戒與對治。

    心用論通。

    欲行衆法。

    須止外緣。

    故以教行作持。

    與心用止持論通也。

    二犯中。

    若作犯翻上心持。

    文理極順。

    如前可見。

    記雲作惡論犯戒。

    不學據制科此釋義迂。

    學者難曉。

    餘注會元雖且順記。

    心實未安又止犯中。

    雖非翻前作持。

    於義兼通。

    亦如前示。

    問。

    此止犯與殺盜等作犯。

    論通得否。

    答。

    此事法止犯。

    與殺盜等作犯。

    無相成義。

    不可論通。

    所以此位。

    獨約畜長造房等論通。

    蓋有相成之義故也。

    由此等事法。

    持則雙持。

    犯具兩犯。

    不相舍也。

    嘉熙己亥。

    日山出。

     重答欽師境想問 行宗殺戒境想句欽依止。

    立問作圖。

    刊以易之。

    後因宗師答而辟之。

    複闆如舊。

    今於講次。

    略考諸說。

    欽老之作。

    固無可取。

    因師之答。

    亦多不明。

    世雖傳寫。

    莫詳是非。

    或依文讀句。

    意趣冥然。

    故不得已。

    又如答釋。

    并決彼圖。

    激發學者。

    小留心哉。

    并境想通相。

    亦出於後。

    幸為一覽。

    嘉熙己亥。

    台州日山叙。

     欽師問 因師答 日山又答 一問。

    直疑為涉幾境。

    若唯一境。

    疑起無從。

    且如張作王疑。

    祇由張起王疑。

    心不涉張。

    如何得疑。

    若雲涉張。

    則兼二境。

    與後互疑。

    為張為非。

    如何分異。

     答。

    言直疑者。

    謂於一境。

    猶預莫分。

    心不異緣。

    故言直也。

    如雲為張人耶。

    非張人耶。

    乃至杌木。

    作句例同。

    是以圖中。

    但雲。

    張疑非疑畜疑杌疑。

    斯言謂矣。

    由此而知。

    則與互疑。

    逈然天别。

     又答。

    直疑唯專一境。

    略如前答。

    或於本境起疑。

    或直於異境起疑。

    須知此圖。

    諸直疑句。

    并就異境。

    起疑作句。

    問家不曉。

    舊答不明。

    轉添昏暗。

    且如圖中。

    單缺張是本境。

    故有王疑等句。

    雙缺。

    王是本境。

    故有張疑等句。

    大漫雙缺。

    人非畜三。

    皆是本境。

    故有杌疑一句。

    并就異境。

    此義最明。

    若於本境起疑。

    如諸戒境想。

    第二句。

    事義分曉。

    不勞具出。

    問。

    單缺直疑。

    着張作字。

    雙缺直疑。

    何無王作非作等語。

    答。

    着無不着。

    皆亦無在。

    但單缺直疑。

    着張作者。

    為顯境定心差故。

    雙缺直疑。

    不着王作等語。

    為表心境俱差故。

    必竟此疑。

    皆就異作。

    在文可見。

     二問。

    單缺直疑中。

    何故不立張。

    作張疑句者。

    若既不立互疑中。

    何立張疑句互疑。

    既得立直疑。

    何不立又單缺直疑。

    既不立雙缺。

    直疑何以立耶。

     答。

    單缺張作王疑。

    心差境定。

    若标張姓。

    不應本題。

    由是張疑。

    逈不可立。

    雙缺疑之語。

    正是俱差。

    若改從王即為當境。

    故於二處。

    不可混同。

    又互疑作句。

    非獨互張。

    三趣當心。

    應須減半。

    豈得卻将為張之語。

    例同張疑句耶。

     又答。

    單缺直疑。

    不立張疑句者。

    蓋問家不曉。

    圖中直疑。

    盡就異境作句。

    故有此疑也。

    互疑心涉二境。

    為張等語。

    有何不可。

    雙缺直疑。

    張是異境。

    作句當然。

    問。

    單缺直疑。

    若立張作張疑句。

    有何過耶。

    答。

    此即境想第二句。

    立有何過。

    舊答不思。

    謂不可立者。

    非也。

    蓋此中直就異論。

    故無此句。

    如前已示。

    後當更說。

     三問。

    單缺直疑中。

    既有王疑句。

    雙缺直疑中。

    何無王疑句耶。

     答。

    單缺心差境定。

    王疑人類無殊。

    乃結重夷。

    自成根本。

    雙缺境差心轉。

    王疑又是相當。

    若起王疑。

    不成雙缺。

    是則前為心轉。

    可立王疑。

    後是雙差。

    不應稱境。

     又答。

    單缺直疑。

    王是異境。

    故可以立雙缺直疑。

    王是本境。

    故不可立。

    餘如前說。

    舊答不明。

    未克再示。

    若爾非畜杌中。

    何得立耶。

    答如後可見。

     四問。

    互疑中。

    何以不立為張為王句耶。

    若不立者。

    則攝境不盡。

    又若立者。

    句法則多。

    如何會通耶。

     答。

    直疑則四境各辨。

    互疑乃四趣疊論。

    各辨須立。

    於王四境。

    方足疊論。

    四趣參作。

    方得互名。

    若更加王。

    則同人類。

    既非交雜。

    互義安成。

    是知直立互除。

    其義方顯。

    若或更加王句。

    又是心境相當。

    不唯句法仍多。

    抑亦不成於互。

    若雲張王境别。

    殺戒悞犯錯開。

    既成重夷。

    豈不參雜。

    即知此句。

    定不可加。

     又答。

    互疑。

    中為張為王。

    義亦可立。

    但疏中列句局(疏雲疑有十句)。

    判罪定(疏雲。

    一夷。

    九蘭)。

    若立為張為王。

    人境不殊。

    罪合是夷。

    應改疏雲。

    二夷八蘭耶。

    若更添一句。

    應雲十一句耶。

    二途有妨。

    故不可立。

    克心論境。

    張王自别。

    心緣二境。

    猶豫不決。

    豈非互義。

    但疏家别有深意。

    是故不立此句。

    記依疏出。

    不敢妄加。

    問。

    何為互疑。

    答。

    切詳互義。

    必緣二境。

    交互不決。

    故雲互疑。

    如圖中諸互。

    皆立六句。

    前三就本異生疑。

    後三於異境起互。

    後三句中。

    若通本境。

    即涉三境。

    又究前後諸文。

    及思世間事。

    義多於一事不決。

    或緣二事不決。

    少有緣三而起疑者。

    設或有者。

    自歸後三句攝。

    問家列句。

    於互疑中。

    牒境重重。

    太成穿鑿。

    又無所據。

    複乃直疑與互相濫。

    并非可取。

    問。

    單雙二缺。

    互疑列句。

    上下一同。

    未審何意。

    答。

    缺心單雙雖殊。

    至於論互。

    無非四境交雜。

    且約本異互涉作句。

    故得上下一同。

    無别所以。

     五問。

    雙缺中。

    王境來差。

    不立王疑句者。

    何以非畜杌來差。

    乃立非畜杌句耶。

     答。

    若立王疑句。

    不成心境差。

    人類随相應。

    還成究竟罪。

    三趣非人類。

    三境正未差。

    前心既緣人。

    後轉為非畜。

    不妨心境轉。

    方便結偷蘭。

    以故不立王。

    三趣應須列。

     又答。

    雙缺王差。

    直疑不立。

    王是本境。

    作句起異。

    故不可立。

    互疑不立。

    句不可多。

    罪不可改。

    如前已示。

    非畜杌差。

    非疑等句。

    雖有與本相當。

    句法須爾。

    不可不立。

    若不立者。

    何應疏中四十之數。

    又且無妨雙缺之義。

    非等來差。

    即境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