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道歌注(永盛述)

關燈
於錫下。

    文繁茲不具述。

    兩股者表真俗二谛也。

    六環者表六波羅蜜也。

    中心者表中道也。

    真覺往曹溪繞床三匝振錫一下。

    蓋有所自。

    不是外現威儀虛事持耳。

    經雲。

    佛告比丘。

    汝等應受錫杖。

    所以者何。

    過去如來。

    現在諸佛。

    皆執持故。

    為聖人之标幟也。

    故雲如來寶杖親蹤迹。

     降龍缽。

    解虎錫。

    觌面當機親托出。

    三千年話不複追。

    一日還我兩度濕。

     不求真(湘之南)。

    不斷妄(潭之北)。

    了知二法空無相(中有黃金充一國)。

    無相無空無不空。

    即是如來真實相(無影樹下合同船。

    琉璃殿上無知識)。

     真妄二法本是假名。

    求斷二見亦是虛妄。

    為彼凡夫小果斷妄求真證有為涅盤。

    非究竟也。

    法華經雲。

    但離虛妄名為解脫。

    其實未得一切解脫。

    若是圓頓之機。

    了知二法本空。

    無相無名。

    永嘉恐後人滞在空無相中。

    複言無相無空無不空。

    即是如來真實相。

    蓋修證之功不齊。

    言思之路盡矣。

     不求真。

    不斷妄。

    拟欲斷求隔天壤。

    若人更欲問如何。

    劈脊連聲三十棒。

     心鏡明(靈光洞耀)。

    鑒無礙(迥脫根塵)。

    廓然瑩徹周沙界(體露真常不拘文字)。

    萬象森羅影現中(心性無染本自圓成)。

    一顆圓光非内外(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心光洞徹無物不融。

    寂照河沙了無挂礙。

    如鏡當台胡來胡現漢來漢現。

    光光相羅影影相照。

    遞相融通交相涉入。

    可謂無邊剎境自佗不隔於毫端。

    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

    四聖六凡森羅萬象皆從吾妙明中流出。

    乃至擲此方於他界。

    納須彌於芥中。

    亦此心之常分。

    非假於佗術也。

     心鏡明。

    鑒無礙。

    大中現小。

    小中現大。

    法法一如。

    塵塵三昧。

    抛向面前。

    漆桶不會。

     豁達空(不可放過)。

    撥因果(放過不可)。

    莽莽蕩蕩招殃禍(打殺有甚麼罪過)。

    棄有着空病亦然(打着南邊動北邊)。

    還如避溺而投火(看腳下)。

     永嘉既悟正見。

    愍彼邪學一向着空撥無因果。

    所以道莽莽蕩蕩無禁無制妄招殃禍。

    譬如懦夫自号帝王妄取誅戮。

    若棄有見而着無見。

    其病亦然。

    故雲還如避溺而投火。

     豁達空。

    撥因果。

    拈來一一生按過。

    若更忘身與死心。

    這個難醫病轉大。

     舍妄心(海底摸針)。

    取真理(空中索縫)。

    取舍之心成巧僞(差之毫厘失之千裡)。

    學人不了用修行(病眼見空花)。

    深成認賊将為子(空花結空果)。

     若舍虛妄之心。

    欲取真如之理。

    則取舍之心未忘。

    遂成巧僞不實之行也。

    緣學人不了此旨。

    隻認個門頭戶底見聞覺知昭昭靈靈為自己者。

    深成認賊為子也。

    古雲。

    學道之人不識真。

    隻為從前認識神。

    無量劫來生死本。

    癡人喚作本來人。

     舍妄心。

    取真理。

    如棄大海認漚體。

    隻見漚從水上生。

    不知漚滅還歸水。

     損法财(家鬼入來)。

    滅功德(着賊了也)。

    莫不由斯心意識(春風滿地成狼藉)。

    是以禅門了卻心(了了了時無可了)。

    頓入無生知見力(玄玄玄處亦須呵)。

     百千法門同歸方寸。

    河沙妙德總在心源。

    良由勞生自信不及向外馳求。

    於心意識上強作主宰。

    故法财功德皆損滅也。

    寒山子雲。

    嗟見世間人。

    永劫堕迷津。

    不省這個意。

    修行徒苦辛。

    是以禅門了卻心。

    頓入無生知見力。

    所謂還丹九轉點鐵成金。

    至理一言轉凡成聖。

     若将心識度吾宗。

    恰似西行卻作東。

    捩轉面皮親見徹。

    團團紅日上孤峰。

     大丈夫(露)。

    秉慧劍(險)。

    般若鋒兮金剛焰(交)。

    非但空摧外道心(破也破也)。

    早曾落卻天魔膽(堕也堕也)。

     世間大丈夫者。

    以忠孝之心秉剛烈之志。

    立身於廊廟之間。

    緻君於堯舜之上。

    俾天下蒼生皆樂和平之治者是也。

    出世間大丈夫即大心衆生也。

    秉智慧劍摧五陰魔恢。

    複威音那畔空劫已前一片無陰陽地。

    起鼻祖墜地之頹綱。

    大濟北潑天之家世者是也。

    般若鋒者空一切諸有也。

    金剛焰者剿諸生死魔軍也。

    故雲非但空摧外道心。

    早曾落卻天魔膽。

    諸人還見麼。

    良久雲。

    劍去久矣汝方刻舟。

    不見五祖演和尚道。

     趙州露刃劍。

    寒霜光焰焰。

    更拟問如何。

    分身作兩段。

     震法雷。

    擊法鼓。

    布慈雲兮灑甘露。

    龍象蹴踏潤無邊。

    三乘五性皆醒悟。

    雪山肥膩更無雜。

    純出醍醐我常納。

    一性圓通一切性。

    一法徧含一切法。

    一月普現一切水。

    一切水月一月攝。

    諸佛法身入我性。

    我性同共如來合。

    一地具足一切地。

    非色非心非行業。

    彈指圓成八萬門。

    剎那滅卻三祇劫。

    一切數句非數句。

    與吾靈覺何交涉(上來所供并皆詣實)。

     諸佛菩薩曆代祖師天下善知識。

    說法利生之模範也。

    先以法雷而警悟之。

    次以法鼓而溥集之。

    然後以慈雲普覆一雨所潤。

    三艹二木各得滋長。

    故雲龍象蹴踏潤無邊。

    三乘五性皆醒悟。

    雪山有艹名曰肥膩。

    更無雜異。

    白牛食之純出醍醐。

    雪山喻一真境界。

    香艹喻圓修正道。

    白牛喻智照真理。

    醍醐喻一乘上味。

    以明上乘菩薩最初發心便成正覺。

    圓頓之機念念相應。

    故言常納也。

    隻如沩山雲。

    不如随分納些些。

    又作麼生。

    一性通時則圓通一切性也。

    一法徹時則徧含一切法也。

    始知衆生本來成佛。

    同居常寂光土。

    俱号毗盧遮那。

    譬如一月普現一切水。

    一切水月一月攝。

    遞相融通交相涉入。

    重重無盡無盡重重。

    此非表法。

    唯證乃知。

    故雲一地具足一切地。

    非色非心非行業。

    地者自證之地。

    非解會之所能及也。

    非色者非窒礙之色也。

    非心者非覺知之心也。

    非行者非造作之行也。

    非業者非所作之業也。

    乃上根利智一了一切了一明一切明。

    即阿難所謂不曆僧祇獲法身。

    到者田地。

    一切性相百千法門無量妙義。

    皆是權機非究竟法。

    故雲一切數句非數句。

    與吾靈覺何交涉。

     震法雷。

    擊法鼓。

    海水奔騰須彌舞。

    一毫頭上定乾坤。

    大千沙界無塵土。

     不可毀。

    不可贊(兩頭俱坐斷。

    一劍倚天寒)。

    體若虛空沒涯岸(心不負人面無慚色)。

    不離當處常湛然(壺中别有天)。

    覓即知君不可見(劍去久矣汝方刻舟)。

    取不得(晝見日)。

    舍不得(夜見星)。

    不可得中隻麼得(人平不語水平不流。

    又雲切)。

     達道之人心如虛空。

    大包無外細入無内。

    非世間毀贊語言之能搖動也。

    不離當處湛然凝寂。

    拟欲尋覓蹉過久矣。

    古雲。

    有心用處還應錯。

    無意求時卻宛然。

    無依無欲無名無字。

    取不得舍不得。

    騰騰任運任運騰騰。

    不可得中隻麼得。

    已是八字打開兩手分付了也。

    隻為分明極。

    翻令所得遲。

     不可毀。

    不可贊。

    五色麒麟步天岸。

    若於言下錯承當。

    無為猶被金鎖難。

     默時說(上是天)。

    說時默(下是地)。

    大施門開無壅塞(天傾西北地陷東南)。

    有人問我解何宗(日高樹影重)。

    報道摩诃般若力(雨落地下濕)。

    或是或非人不識(識得不為冤)。

    逆行順行天莫測(賊是小人智過君子)。

    吾早曾經多劫修(不風流處也風流)。

    不是等閑相诳惑(要識一貫兩個五佰)。

     善說者無義路與人尋。

    善默者無寂滅與人守。

    南堂和尚雲。

    為宗師者須會無情說法與有情說法無異。

    有情者天人群生也。

    無情者土木瓦石也。

    作麼生見得無異底道理。

    於此着得一隻眼。

    方知塵說剎說熾然說無間歇。

    即今森羅萬象。

    情與無情浩浩地宣揚。

    汝還聞麼。

    經雲。

    十方諸佛出廣長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

    可謂大施門開無壅塞。

    或有人問是何宗旨得恁麼奇特。

    但向他道摩诃般若力。

    (咄)切忌錯舉。

    或是或非或逆或順。

    天莫測況於人乎。

    永嘉自雲。

    吾從多劫修習般若。

    不是等閑欺诳惑亂於人。

    沩山雲。

    生生若能不退。

    佛階決定可期。

    信不誣矣。

     默時說。

    說時默。

    萬象森羅同一舌。

    世出世間絕異同。

    塵說剎說熾然說。

     建法幢(好肉剜瘡)。

    立宗旨(敲骨取髓)。

    明明佛敕曹溪是(且道是個什麼)。

    第一迦葉首傳燈(謝三郎不識四字罪頭元來是你)。

    二十八代西天記(相随來也。

    又雲遞相鈍置)。

     原夫靈源湛寂法海淵深。

    本無名相之殊。

    安有聖凡之異。

    良由勞生自信不及。

    随業漂流曠劫升沈蕩而忘返。

    故我大覺世尊運同體悲作不請友。

    為此大事因緣出現于世假設種種言說種種權門。

    令諸衆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如将蜜果子換彼苦胡蘆也。

    故雲建法幢立宗旨。

    法者本有之法。

    幢者高顯為義。

    如标幟也。

    宗旨者衆多所宗。

    而悟明心地如星之拱北水之朝東也。

    明明佛敕曹溪是者。

    衣止不傳。

    法周沙界。

    第一迦葉首傳燈者。

    世尊於涅盤會上。

    因大梵天王獻金色波羅華於佛。

    舍身為床座請佛說法。

    佛拈此華普示大衆。

    百萬人皆罔措。

    唯迦葉一人領旨。

    世尊雲。

    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

    付囑於汝。

    以為教外别傳之旨。

    故雲首傳燈也。

    從此祖祖相承心心相印。

    二十八代西天記。

    初祖迦葉。

    二祖阿難。

    三祖商那和修。

    四祖優波鞠多。

    五祖提多迦。

    六祖彌遮迦。

    七祖婆須密。

    八祖佛馱難提。

    九祖伏馱密多。

    十祖脅尊者。

    十一祖富那夜奢。

    十二祖馬鳴大士。

    十三祖迦毗摩羅。

    十四祖龍樹。

    十五祖迦耶提婆。

    十六祖羅睺羅多。

    十七祖僧伽難提。

    十八祖伽耶。

    十九祖鸠摩羅多。

    二十祖奢耶多。

    二十一祖婆修盤頭。

    二十二祖摩拏羅。

    二十三祖鶴勒那。

    二十四祖師子。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

    二十七祖般若多羅。

    二十八祖菩提達磨。

    故雲二十八代西天記者是也。

     建法幢。

    立宗旨。

    東土禍根從此始。

    毒流四海浪滔天。

    何啻遇大風而止。

     法東流(禍胎生也)。

    入此土(猛虎當路)。

    菩提達磨為初祖(珊瑚枝上走玉兔)。

    六代傳衣天下聞(聞名不如見面)。

    後人得道何窮數(甜瓜徹蒂甜。

    苦瓠連根苦)。

     梵語菩提達磨。

    此雲覺法。

    西竺為二十八代祖。

    此土為初祖。

    南天竺國香至王第三太子也。

    遇二十七祖。

    知其密迹發明心要。

    乃記之曰。

    未可遠遊且止南天。

    待吾滅後六十七載當往震旦大興佛事。

    汝往南方勿住。

    彼唯好有為功業不見佛性。

    汝縱到彼不可久留。

    聽吾偈曰。

    路行跨水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