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道歌注(永盛述)
關燈
小
中
大
元永盛述 德弘編
竺原禅師注證道歌序
神光見達磨。
三拜起立付以衣法。
真覺參曹溪。
繞床振錫而定宗旨。
盍心法之精微非言所及。
後來諸祖行棒行喝。
輥球作舞。
打鼓振铎。
以大機大用發揚為己為人之妙。
而所謂東土有大乘根器傳佛心宗者。
正謂是也。
惟大乘菩薩能為己為人。
獨覺.聲聞則不能之。
是知吾宗授受豈細事哉。
近時叢林不古。
或少有見解而無真履實踐。
失其體也。
或有靜工而不能提唱綱要以利生接物。
失其用也。
若體用兼資行解俱備。
江淮之間惟竺源禅師而已。
師蚤徧參名宿。
佛祖教典無不探赜。
而卓然以己躬大事為任。
末見無能教公。
機語契合遂嗣其法。
兩住鄱之妙果寺。
倦於涉世。
謝歸南巢。
海内學者大至。
室無所容。
有以真覺證道歌請注。
師随問析之。
學者筆錄成帙。
姑熟陳善會願刻諸梓以惠來學。
而征序於予。
予謂理之悟則一。
事之修則無窮。
故華嚴四法界終之以事事無礙者。
謂其不舍一法而無一物不得其當也。
真覺始由教觀修行。
如人之治田園居室既富。
且有特契劵未之明允。
及見六祖。
猶持券入官一印印定。
永保家業。
與馬祖.百丈.黃檗.臨濟.南陽.大珠如契經說法。
莫不由斯。
而雛道人烏足語此哉。
吾又聞無能公益通經教儒老百家。
而師則辯博過之。
故其發揮真覺之蘊特應酬餘事耳。
若夫室中征诘機迅雷電。
揭示衲僧向上巴鼻。
當逢作者别為拈出。
至元六年庚辰歲秋八月龍翔比丘(大欣)拜書 永嘉真覺大師證道歌 南巢竺源蘭若法慧宏德禅師注頌 參學門人 德弘 編 君不見(最初一着觌面相呈。
又雲甚處去也)。
絕學無為閑道人(元來隻在者裡)。
不除妄想不求真(且信一半)。
無明實性即佛性(依稀越國)。
幻化空身即法身(彷佛揚州)。
法身覺了無一物(喚作一物即不中)。
本源自性天真佛(佛之一字吾不喜聞)。
五蘊浮雲空去來(平地起土堆)。
三毒水泡虛出沒(虛空裡揣骨)。
絕學者學無所學也。
學無所學。
學之絕矣。
無為者為無所為也。
為無所為。
為之無矣。
非世之絕學無為。
乃世出世間之絕學無為也。
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三身圓顯十号俱彰者。
諸佛之絕學無為也。
十聖三賢六度萬行。
衆生度盡方證菩提者。
菩薩之絕學無為也。
斷三界塵勞出分段生死。
諸漏已盡不受後有者。
二乘之絕學無為也。
洞悟諸佛心宗。
透徹衲僧巴鼻。
行解相應智眼圓明者。
衲僧之絕學無為也。
三際平等一道清虛。
盡十方世界是個沙門全身。
萬象森羅是個金剛正體。
無壞無雜無欠無餘。
上無諸佛之可成。
下無衆生之可度。
平帖帖地。
閑落落地。
身心一如身外無餘。
可謂絕學無為閑道人也。
到這田地。
更無第二人。
亦無第二念。
聖凡情泯。
真妄見空。
返觀無明實性即是佛性。
幻化空身即是法身。
大包無外。
細入無内。
蕩蕩無為。
兀兀自化。
無名無字無去無來。
亘古亘今湛然常住。
故雲法身覺了無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
了知五蘊三毒如浮雲水泡虛出沒耳。
五陰者即色受想行識。
三毒者即貪瞋癡也。
又雲餓鬼畜生地獄也。
雖然猶是教乘邊事。
臨濟門下正在半途。
到家一句作麼生道。
君不見。
為渠通一線。
井底起紅塵。
山頭生白練。
丈二眉毛颔下生。
八角磨盤空裡轉。
證實相(虛空吃鐵棒)。
無人法(王宮生悉陀)。
剎那滅卻阿鼻業(甚處得消息來)。
若将妄語诳衆生(着甚死急)。
自招拔舌塵沙劫(林深藏猛虎艹淺露群蛇)。
一相無相謂之實相。
即一切衆生本有靈覺之心也。
此心自無量劫來至于今日。
本自清淨。
本自圓滿。
本自具足。
本自靈妙。
廓若太虛明如皎月。
與他三世諸佛同體無異。
良由二儀初分。
三才始立。
最初不覺托識受生。
瞽智眼於昏衢匍匐九居之内。
鎖真覺於夢夜沈迷三界之中。
因師指教方覺前非。
回光返照洞徹真源。
故謂之證到此田地。
無人無法。
無佛無衆生。
無去無來。
無生無死。
曠劫無明業識應念頓消。
故雲剎那滅卻阿鼻業。
梵語阿鼻。
此雲無間。
乃極苦之地獄也。
永嘉恐世人信之不及。
故立誓雲。
我若将此語诳惑於人。
自招拔舌塵沙劫數也。
此是深慈痛悲故能爾矣。
劫者。
時分也。
還信得及麼。
更聽一頌。
證實相。
無人法。
無明荒艹連根拔。
三千剎海冷沈沈。
一切聖賢阿剌剌。
頓覺了(猶是鈍漢)。
如來禅(誰為安名)。
六度萬行體中圓(可知禮也。
又雲為蛇畫足)。
夢裡明明有六趣(又有這個在)。
覺後空空無大千(猶較些子)。
頓覺者非次第方便而證也。
乃上根利智一聞千悟一了百當之人也。
如斷一縷絲。
一斷一切斷。
一證一切證。
如來禅者即諸法如義。
來無所來也。
非四禅八定之禅。
乃達磨大師不立文字單傳直指如來心印之禅也。
既悟此心諸緣悉舍。
即檀波羅蜜也。
本來清淨即戒波羅蜜也。
不以贊而喜不以謗而瞋即忍波羅蜜也。
念念無妄即精進波羅蜜也。
内寂不搖即禅波羅蜜也。
智照如日即般若波羅蜜也。
到此田地。
三千威儀八萬細行步步皆如。
無一理而不圓。
無一事而不備。
故雲六度萬行體中圓也。
迷時諸境亦然。
悟後萬法俱息。
故雲夢裡明明有六趣。
覺後空空無大千。
大千者。
釋迦如來之化境也。
化境尚空。
況有六趣。
隻如覺後一句作麼生道。
頓覺了。
如來禅。
打破虛空無兩邊。
一段風光藏不得。
分明獨露劫空前。
無罪福(風吹不入)。
無損益(雨打不濕)。
寂滅性中莫問覓(天晴依舊日頭出)。
比來塵鏡未曾磨(平地起幹戈)。
今日分明須剖柝(試舉似看)。
誰無念(空中掣閃電)。
誰無生(古路鐵蛇橫)。
若是無生無不生(将逐符行)。
喚取機關木人問(拈主丈便打)。
求佛施功早晚成(再犯不容)。
我心本空。
罪福無主。
罪福既無主。
安有損益乎。
身心寂滅平等一如。
離文字相。
離緣慮相。
離一切想。
離一切執着。
故雲莫問覓也。
大師憫彼來學推己及人。
良由勞生自信不及。
背覺合塵棄本逐末。
随業漂流蕩而忘返。
被見聞覺知恩愛習氣籠罩。
自己不得現前。
神通光明不得發露。
譬如古鏡久埋塵垢不能照物。
所以今日分明為他剖開分析。
那裡有個天生彌勒自然釋迦。
故雲誰無念誰無生。
信得及緻力切。
打開自己寶藏。
見徹本來面目。
内心外境廓爾虛融。
彼聖此凡平等超越。
故雲若是無生無不生。
治生産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
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又慮世人以無念無生成斷滅見解。
自謂百了千當。
譬如機關木人亦無心念。
欲求成佛無有是處。
故雲早晚成。
即何時成也。
無罪福。
無損益。
一句了然超百億。
夜夜月向西邊沈。
日日日從東畔出。
放四大(休捏怪)。
莫把捉(總是錯)。
寂滅性中随飲啄(五色麒麟一隻角)。
諸行無常一切空(爺死哭麼)。
即是如來大圓覺(白日青天星鬥落)。
執之失度必入邪路。
放之自然體無去住。
得底人既知四大本空五蘊非有。
卓卓巍巍孤孤迥迥。
自由自如無拘無束。
放曠喻如太虛。
清淨同於皎月。
水邊林下任意逍遙。
粝食粗衣随緣飲啄。
返觀諸行皆是無常。
一切諸法本來空寂。
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
不生法相即是如來大圓覺也。
放四大。
莫把捉。
烈焰那許蚊蚋泊。
一條主丈兩人扶。
萬裡虛空飛一鹗。
決定說(炎天飛片雪)。
表真僧(鼻直眼橫)。
有人不肯任情征(用肯作麼)。
直截根源佛所印。
摘葉尋枝我不能(直得分疎不下)。
智鑒圓明妍媸自現。
或是或非或邪或正。
一言決定終無異說。
内懷菩薩行。
外現聲聞身。
作人天之領袖。
為苦海之慈航。
故雲表真僧也。
或有邪解異見之人。
心不信受任情征問。
假饒盡艹木叢林稻麻竹葦悉為舌頭。
一一舌頭發如上之問難。
不消一彈指并乃高低普應前後無差。
所以道直截根源佛所印。
摘葉尋枝我不能也。
決定說。
表真僧。
曹溪六祖嶺南能。
自從馬師胡亂後。
續焰聯芳繼祖燈。
摩尼珠(一舉四十九)。
人不識(蹉過了也)。
如來藏裡親收得(元來隻在者裡)。
六般神用空不空(銀山隻是銀山)。
一顆圓光色非色(鐵壁隻是鐵壁)。
梵語摩尼。
唐言如意。
或雲金翅鳥王之心珠也。
在人分上即是自己本有靈明真覺之性。
一切神通三昧本自具足。
隻為勞生自信不及。
背覺合塵迷不自知。
故雲人不識。
獨有諸佛如來妙性圓明湛然空寂。
百千三昧随意現前。
故雲如來藏裡親收得。
此摩尼珠能應五色。
或雲有六竅。
喻人元為一精明。
分為六和合。
一根既返源六用成休伏。
所以道六般神用空不空。
一顆圓光色非色也。
摩尼珠。
人不識。
明曆曆地黑似漆。
森羅萬象悉含融。
四聖六凡從此出。
淨五眼(東家點燈)。
得五力(西家暗坐)。
唯證乃知難可測(人平不語。
水平不流)。
鏡裡看形見不難(切忌動着)。
水中捉月争拈得(弄光影漢)。
五眼者。
天眼徹見一切。
肉眼不被物惑。
法眼見性本空。
慧眼智照洞明。
佛眼物我等觀。
五眼既淨。
則信力.進力.念力.定力.慧力自得現前。
心地法門唯證乃知。
非凡情所能測度也。
若人回光返照。
見徹本來面目則不難矣。
若妄認前塵光影為自己者。
譬如猕猴水中捉月。
争拈得也。
故雲鏡裡看形見不難。
水中捉月争拈得。
淨五眼。
得五力。
秤錘頭上捏出汁。
渾侖好個解脫門。
八字打開拖不入。
常獨行(眼上兩眉橫)。
常獨步(腳底通霄路)。
達者同遊涅盤路(且道路頭在什麼處)。
調古神清風自高(雲居尊者)。
貌悴骨剛人不顧(方有少分相應)。
龐居士問馬祖雲。
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
祖雲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者裡見得徹去。
便可橫行海上獨步丹霄。
與他從上諸祖把手共行不為分外。
隻如僧問乾峰雲。
十方薄伽梵。
一路涅盤門。
必竟路頭在甚麼處。
峰以主丈畫一畫雲在這裡。
又作麼生。
所以道調古神清風自高。
貌悴骨剛人不顧。
三十年後
三拜起立付以衣法。
真覺參曹溪。
繞床振錫而定宗旨。
盍心法之精微非言所及。
後來諸祖行棒行喝。
輥球作舞。
打鼓振铎。
以大機大用發揚為己為人之妙。
而所謂東土有大乘根器傳佛心宗者。
正謂是也。
惟大乘菩薩能為己為人。
獨覺.聲聞則不能之。
是知吾宗授受豈細事哉。
近時叢林不古。
或少有見解而無真履實踐。
失其體也。
或有靜工而不能提唱綱要以利生接物。
失其用也。
若體用兼資行解俱備。
江淮之間惟竺源禅師而已。
師蚤徧參名宿。
佛祖教典無不探赜。
而卓然以己躬大事為任。
末見無能教公。
機語契合遂嗣其法。
兩住鄱之妙果寺。
倦於涉世。
謝歸南巢。
海内學者大至。
室無所容。
有以真覺證道歌請注。
師随問析之。
學者筆錄成帙。
姑熟陳善會願刻諸梓以惠來學。
而征序於予。
予謂理之悟則一。
事之修則無窮。
故華嚴四法界終之以事事無礙者。
謂其不舍一法而無一物不得其當也。
真覺始由教觀修行。
如人之治田園居室既富。
且有特契劵未之明允。
及見六祖。
猶持券入官一印印定。
永保家業。
與馬祖.百丈.黃檗.臨濟.南陽.大珠如契經說法。
莫不由斯。
而雛道人烏足語此哉。
吾又聞無能公益通經教儒老百家。
而師則辯博過之。
故其發揮真覺之蘊特應酬餘事耳。
若夫室中征诘機迅雷電。
揭示衲僧向上巴鼻。
當逢作者别為拈出。
至元六年庚辰歲秋八月龍翔比丘(大欣)拜書 永嘉真覺大師證道歌 南巢竺源蘭若法慧宏德禅師注頌 參學門人 德弘 編 君不見(最初一着觌面相呈。
又雲甚處去也)。
絕學無為閑道人(元來隻在者裡)。
不除妄想不求真(且信一半)。
無明實性即佛性(依稀越國)。
幻化空身即法身(彷佛揚州)。
法身覺了無一物(喚作一物即不中)。
本源自性天真佛(佛之一字吾不喜聞)。
五蘊浮雲空去來(平地起土堆)。
三毒水泡虛出沒(虛空裡揣骨)。
絕學者學無所學也。
學無所學。
學之絕矣。
無為者為無所為也。
為無所為。
為之無矣。
非世之絕學無為。
乃世出世間之絕學無為也。
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三身圓顯十号俱彰者。
諸佛之絕學無為也。
十聖三賢六度萬行。
衆生度盡方證菩提者。
菩薩之絕學無為也。
斷三界塵勞出分段生死。
諸漏已盡不受後有者。
二乘之絕學無為也。
洞悟諸佛心宗。
透徹衲僧巴鼻。
行解相應智眼圓明者。
衲僧之絕學無為也。
三際平等一道清虛。
盡十方世界是個沙門全身。
萬象森羅是個金剛正體。
無壞無雜無欠無餘。
上無諸佛之可成。
下無衆生之可度。
平帖帖地。
閑落落地。
身心一如身外無餘。
可謂絕學無為閑道人也。
到這田地。
更無第二人。
亦無第二念。
聖凡情泯。
真妄見空。
返觀無明實性即是佛性。
幻化空身即是法身。
大包無外。
細入無内。
蕩蕩無為。
兀兀自化。
無名無字無去無來。
亘古亘今湛然常住。
故雲法身覺了無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
了知五蘊三毒如浮雲水泡虛出沒耳。
五陰者即色受想行識。
三毒者即貪瞋癡也。
又雲餓鬼畜生地獄也。
雖然猶是教乘邊事。
臨濟門下正在半途。
到家一句作麼生道。
君不見。
為渠通一線。
井底起紅塵。
山頭生白練。
丈二眉毛颔下生。
八角磨盤空裡轉。
證實相(虛空吃鐵棒)。
無人法(王宮生悉陀)。
剎那滅卻阿鼻業(甚處得消息來)。
若将妄語诳衆生(着甚死急)。
自招拔舌塵沙劫(林深藏猛虎艹淺露群蛇)。
一相無相謂之實相。
即一切衆生本有靈覺之心也。
此心自無量劫來至于今日。
本自清淨。
本自圓滿。
本自具足。
本自靈妙。
廓若太虛明如皎月。
與他三世諸佛同體無異。
良由二儀初分。
三才始立。
最初不覺托識受生。
瞽智眼於昏衢匍匐九居之内。
鎖真覺於夢夜沈迷三界之中。
因師指教方覺前非。
回光返照洞徹真源。
故謂之證到此田地。
無人無法。
無佛無衆生。
無去無來。
無生無死。
曠劫無明業識應念頓消。
故雲剎那滅卻阿鼻業。
梵語阿鼻。
此雲無間。
乃極苦之地獄也。
永嘉恐世人信之不及。
故立誓雲。
我若将此語诳惑於人。
自招拔舌塵沙劫數也。
此是深慈痛悲故能爾矣。
劫者。
時分也。
還信得及麼。
更聽一頌。
證實相。
無人法。
無明荒艹連根拔。
三千剎海冷沈沈。
一切聖賢阿剌剌。
頓覺了(猶是鈍漢)。
如來禅(誰為安名)。
六度萬行體中圓(可知禮也。
又雲為蛇畫足)。
夢裡明明有六趣(又有這個在)。
覺後空空無大千(猶較些子)。
頓覺者非次第方便而證也。
乃上根利智一聞千悟一了百當之人也。
如斷一縷絲。
一斷一切斷。
一證一切證。
如來禅者即諸法如義。
來無所來也。
非四禅八定之禅。
乃達磨大師不立文字單傳直指如來心印之禅也。
既悟此心諸緣悉舍。
即檀波羅蜜也。
本來清淨即戒波羅蜜也。
不以贊而喜不以謗而瞋即忍波羅蜜也。
念念無妄即精進波羅蜜也。
内寂不搖即禅波羅蜜也。
智照如日即般若波羅蜜也。
到此田地。
三千威儀八萬細行步步皆如。
無一理而不圓。
無一事而不備。
故雲六度萬行體中圓也。
迷時諸境亦然。
悟後萬法俱息。
故雲夢裡明明有六趣。
覺後空空無大千。
大千者。
釋迦如來之化境也。
化境尚空。
況有六趣。
隻如覺後一句作麼生道。
頓覺了。
如來禅。
打破虛空無兩邊。
一段風光藏不得。
分明獨露劫空前。
無罪福(風吹不入)。
無損益(雨打不濕)。
寂滅性中莫問覓(天晴依舊日頭出)。
比來塵鏡未曾磨(平地起幹戈)。
今日分明須剖柝(試舉似看)。
誰無念(空中掣閃電)。
誰無生(古路鐵蛇橫)。
若是無生無不生(将逐符行)。
喚取機關木人問(拈主丈便打)。
求佛施功早晚成(再犯不容)。
我心本空。
罪福無主。
罪福既無主。
安有損益乎。
身心寂滅平等一如。
離文字相。
離緣慮相。
離一切想。
離一切執着。
故雲莫問覓也。
大師憫彼來學推己及人。
良由勞生自信不及。
背覺合塵棄本逐末。
随業漂流蕩而忘返。
被見聞覺知恩愛習氣籠罩。
自己不得現前。
神通光明不得發露。
譬如古鏡久埋塵垢不能照物。
所以今日分明為他剖開分析。
那裡有個天生彌勒自然釋迦。
故雲誰無念誰無生。
信得及緻力切。
打開自己寶藏。
見徹本來面目。
内心外境廓爾虛融。
彼聖此凡平等超越。
故雲若是無生無不生。
治生産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
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
又慮世人以無念無生成斷滅見解。
自謂百了千當。
譬如機關木人亦無心念。
欲求成佛無有是處。
故雲早晚成。
即何時成也。
無罪福。
無損益。
一句了然超百億。
夜夜月向西邊沈。
日日日從東畔出。
放四大(休捏怪)。
莫把捉(總是錯)。
寂滅性中随飲啄(五色麒麟一隻角)。
諸行無常一切空(爺死哭麼)。
即是如來大圓覺(白日青天星鬥落)。
執之失度必入邪路。
放之自然體無去住。
得底人既知四大本空五蘊非有。
卓卓巍巍孤孤迥迥。
自由自如無拘無束。
放曠喻如太虛。
清淨同於皎月。
水邊林下任意逍遙。
粝食粗衣随緣飲啄。
返觀諸行皆是無常。
一切諸法本來空寂。
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
不生法相即是如來大圓覺也。
放四大。
莫把捉。
烈焰那許蚊蚋泊。
一條主丈兩人扶。
萬裡虛空飛一鹗。
決定說(炎天飛片雪)。
表真僧(鼻直眼橫)。
有人不肯任情征(用肯作麼)。
直截根源佛所印。
摘葉尋枝我不能(直得分疎不下)。
智鑒圓明妍媸自現。
或是或非或邪或正。
一言決定終無異說。
内懷菩薩行。
外現聲聞身。
作人天之領袖。
為苦海之慈航。
故雲表真僧也。
或有邪解異見之人。
心不信受任情征問。
假饒盡艹木叢林稻麻竹葦悉為舌頭。
一一舌頭發如上之問難。
不消一彈指并乃高低普應前後無差。
所以道直截根源佛所印。
摘葉尋枝我不能也。
決定說。
表真僧。
曹溪六祖嶺南能。
自從馬師胡亂後。
續焰聯芳繼祖燈。
摩尼珠(一舉四十九)。
人不識(蹉過了也)。
如來藏裡親收得(元來隻在者裡)。
六般神用空不空(銀山隻是銀山)。
一顆圓光色非色(鐵壁隻是鐵壁)。
梵語摩尼。
唐言如意。
或雲金翅鳥王之心珠也。
在人分上即是自己本有靈明真覺之性。
一切神通三昧本自具足。
隻為勞生自信不及。
背覺合塵迷不自知。
故雲人不識。
獨有諸佛如來妙性圓明湛然空寂。
百千三昧随意現前。
故雲如來藏裡親收得。
此摩尼珠能應五色。
或雲有六竅。
喻人元為一精明。
分為六和合。
一根既返源六用成休伏。
所以道六般神用空不空。
一顆圓光色非色也。
摩尼珠。
人不識。
明曆曆地黑似漆。
森羅萬象悉含融。
四聖六凡從此出。
淨五眼(東家點燈)。
得五力(西家暗坐)。
唯證乃知難可測(人平不語。
水平不流)。
鏡裡看形見不難(切忌動着)。
水中捉月争拈得(弄光影漢)。
五眼者。
天眼徹見一切。
肉眼不被物惑。
法眼見性本空。
慧眼智照洞明。
佛眼物我等觀。
五眼既淨。
則信力.進力.念力.定力.慧力自得現前。
心地法門唯證乃知。
非凡情所能測度也。
若人回光返照。
見徹本來面目則不難矣。
若妄認前塵光影為自己者。
譬如猕猴水中捉月。
争拈得也。
故雲鏡裡看形見不難。
水中捉月争拈得。
淨五眼。
得五力。
秤錘頭上捏出汁。
渾侖好個解脫門。
八字打開拖不入。
常獨行(眼上兩眉橫)。
常獨步(腳底通霄路)。
達者同遊涅盤路(且道路頭在什麼處)。
調古神清風自高(雲居尊者)。
貌悴骨剛人不顧(方有少分相應)。
龐居士問馬祖雲。
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
祖雲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者裡見得徹去。
便可橫行海上獨步丹霄。
與他從上諸祖把手共行不為分外。
隻如僧問乾峰雲。
十方薄伽梵。
一路涅盤門。
必竟路頭在甚麼處。
峰以主丈畫一畫雲在這裡。
又作麼生。
所以道調古神清風自高。
貌悴骨剛人不顧。
三十年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