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道歌注(知讷述)

關燈
辭至再三。

    比丘不得已。

    從命。

    因成荏冉。

    女雖病平。

    女之夫知。

    欲殺其妻。

    比丘聞而不敢往。

    女既懼夫殺。

    又懷想比丘。

    遂緻毒於夫。

    夫死。

    比丘聞之。

    大悔。

    且曰。

    緻是淫殺。

    良由我也。

    若死堕阿鼻如箭。

    雖三事衣。

    不敢着。

    挂於錫上。

    勵聲唱言。

    我犯根本重罪。

    誰為我忏。

    至一精舍。

    遇鼻鞠多羅尊者。

    警之曰。

    推罪性。

    了不可得。

    遂說偈雲。

    諸法同鏡像。

    亦如水中月。

    凡夫愚惑心。

    分别癡恚愛。

    比丘豁然大悟。

    應時十号具足。

    往西方世界。

    成等正覺。

    号寶月如來。

    既得無生。

    則知非滅。

    故曰于今在。

     獅子吼。

    無畏說。

    深嗟蒙懂頑皮靻。

     音哲。

    我為法王。

    於法自在。

    如獅子吼。

    一切無畏。

    小乘可嗟。

    專執持犯。

    而自拘系。

    懵懂。

    乃昏鈍也。

    靻乃牛領上極粗皮也。

     隻知犯重障菩提。

    不見如來開秘訣。

     頭在下文。

     有二比丘犯淫殺。

    波離螢光增罪結。

    維摩大士頓除疑。

    還同赫日銷霜雪。

     有二比丘。

    結庵山中修行。

    偶一比丘出。

    一比丘庵中睡熟。

    樵女乘睡。

    竊淫之。

    比丘寤。

    心不悅。

    失聲大呼。

    會同庵師。

    疾趁樵女。

    女因堕崖而死。

    二比丘相謂曰。

    一犯淫。

    一犯殺。

    雖各無心。

    佛弟子恥不問佛。

    遂詣優波離。

    求忏。

    波離持戒者。

    結二人罪。

    會維摩诘至。

    謂言。

    無重增二比丘罪。

    當直除滅。

    勿擾其心。

    所以者何。

    彼罪性。

    不在内。

    不在外。

    不在中間。

    如佛所說。

    故知。

    小乘如螢光。

    大乘如赫日。

    罪性本空。

    猶如曉氷春雪也。

     不思議解脫力。

    妙用恒沙也無極。

     此解脫之力。

    不可以智測。

    不可以情識。

    大用現前。

    窮劫莫盡。

     四事供養敢辭勞。

    萬兩黃金亦銷得。

     心珠無價。

    自利利他。

    世寶縱多。

    難酬重施。

     粉骨碎身未足酬。

    一句了然超百億。

     恩大難酬。

     法中王。

    最高勝。

    河沙諸佛同共證。

     楞嚴經雲。

    過去諸如來。

    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通。

    未來修學人。

    當依如是法。

     我今解此如意珠。

    信受之者皆相應。

     人人具足。

    各各圓成。

    祇為離家日久。

    不敢信受。

    猶如窮子背父。

    不認家珍。

     了了見。

    無一物。

    亦無人亦無佛。

     凡聖情盡。

    物我兩亡。

     大千沙界海中漚。

    一切聖賢如電拂。

     楞嚴經雲。

    一人發真歸源。

    此十方空。

    悉皆消殒。

    況諸法界。

    在虛空耶。

    又雲。

    空生大覺中。

    如海一漚發。

    世界不實。

    賢聖豈真。

    掣電浮漚。

    皆幻相耳。

     假使鐵輪頂上旋。

    定慧圓明終不失。

     祇為信得及。

    作得主。

     日可冷。

    月可熱。

    衆魔不能壞真說。

     是真難滅。

    是假易除。

     象駕峥嵘謾進途。

    誰見螗螂能拒轍。

     此結上句義。

    言大乘菩薩。

    處於世間。

    如大象之車。

    進於通途。

    彼衆魔。

    欲生阻壞。

    如蟷螂怒臂。

    以當車轍。

    徒自取滅耳。

     大象不遊於兔徑。

    大悟不拘於小節。

     大乘上士。

    於法自在。

    豈忉忉於時地哉。

    而彼小乘所證之果。

    端如兔徑。

    非大象所遊地。

     莫将管見謗蒼蒼。

    未了吾今為君決。

     蒼蒼。

    其天正色。

    握管窺其天耶。

    此道不可以思惟知。

    不可以思度會。

    豈可以小根小器。

    測度如來大圓覺境界。

    終無有是處。

    如以管窺天。

    彼器自小。

    天何私哉。

    安可言天之小耶。

    吾今所決者。

    蓋為衆生未了故。

    然雖如是。

    永嘉不免老婆心切。

    若遇靈岩。

    棒故出。

     靈岩注證道歌(畢) 後序 餘束發從師。

    以語孟發蒙。

    求之訓釋。

    語必宗陳用之。

    孟必宗許允成。

    二家雖文采。

    道理或隐晦。

    及觀舒王介甫訓釋。

    則言簡而理足。

    是知陳許。

    欲人知者也。

    舒王。

    欲人思者也。

    古之教者。

    惟恐人之不思。

    今之教者。

    惟恐人之不知。

     昔觀諸家。

    解證道歌。

    皆類陳許。

    及觀靈岩老師讷公所注。

    正如介甫。

    異於陳許也。

     此歌乃永嘉真覺禅師所述。

    真覺本習止觀。

    一日開大般若經。

    豁然大悟。

    遂往見六祖。

    繞床三匝。

    振錫立。

    祖呵之曰。

    夫比丘者。

    具三千威儀。

    八萬細行。

    大德從何方來。

    生大我慢。

    師雲。

    生死事大。

    無常迅速。

    祖曰。

    何不體取無生。

    了無速乎。

    師雲。

    體即無生。

    了本無速。

    祖曰。

    如是如是。

    須臾辭歸。

    祖雲。

    返太速乎。

    師雲。

    本非動靜。

    豈有速耶。

    祖曰。

    誰知非動靜。

    師雲。

    仁者自生分别。

    祖曰。

    汝甚得無生意也。

    師雲。

    無生豈有意。

    祖曰。

    若非意。

    誰生分别。

    師曰。

    分别亦非意。

    祖曰。

    善哉善哉。

    舉此。

    真覺所造可知矣。

    遂留一宿。

    作此歌以證道。

    盛行於世。

    後有梵僧。

    傳歸西天。

    謂之證道經。

    人人受持。

    如中國之持金剛經也。

     餘晚年。

    栖心此道。

    甚切。

    偶其徒最公慧然。

    見訪。

    出示斯文。

    開味三反。

    不覺渙然水釋。

    精爽飛越。

    得其旨趣。

    雖去永嘉百餘年。

    如與同席語。

    豈非靈岩老師。

    緻我至是耶。

    大似臨濟參黃檗。

    三遭毒手。

    初未知痛癢。

    及指見大愚。

    知老婆心切。

    便道佛法無多子。

    再參黃檗。

    檗知其故。

    遂語之曰。

    安得業風吹。

    大愚至。

    與爛打一頓。

    言猶未已。

    反遭臨濟一掌。

    餘若到靈岩。

    不免亦效臨濟之作。

    且如靈岩面皮。

    闊千丈。

    厚百尺。

    諸仁還敢下手麼。

    若谛當分明。

    便與一掌。

    紹興丙寅。

    孟朔。

    參學弟子。

    右修職郎。

    特差蘇州南嶽梅汝能謹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