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道歌注(知讷述)

關燈


     直截根源佛所印。

    摘葉尋枝我不能。

     直下明心。

    見性成佛。

    此乃從上諸聖。

    遞相印授。

    若窮經讨論。

    摘葉尋枝。

    則吾不能為也。

     摩尼珠人不識。

    如來藏裡親收得。

     梵語摩尼珠。

    此雲無垢光。

    即喻一真之性也。

    如來藏性。

    即第八識。

    含藏識。

    能生一切善惡種子。

    悟之則聖。

    迷之則凡。

    而一切衆生。

    具此一珠。

    良由無始劫來。

    因緣雜深。

    故不能現。

    而如來。

    以性空智。

    身含十方。

    徧虛空界。

    而此珠瑩然。

    如淨瑠璃内含寶月。

    雖然如此。

    諸世間人。

    各有一珠。

    問諸人。

    祇今在什麼處。

     六般神用空不空。

    一顆圓光色不色。

     本是一精明。

    分為六和合。

    在眼曰見。

    在耳曰聞。

    在手執捉。

    在足運奔。

    悟之則為神用。

    迷之則為六賊。

    是以得道者。

    六根門頭。

    常了空寂。

    當處出生。

    随處滅盡。

    而本體圓光。

    靈明廓徹。

    不可顯示。

    蓋不可以聲色求。

    不可以有無會。

    故曰。

    空不空。

    色不色。

     淨五根得五力。

    唯證乃知難可測。

     肉天慧佛法。

    謂之五眼。

    信進念定慧。

    謂之五力。

    淨其五眼。

    得其五力。

    此乃大□境界。

    故當親證親悟。

    然後乃知。

    豈可於中。

    妄加測度哉。

     鏡裡看形見不難。

    水中捉月争拈得。

     若以小根小乘。

    測度如來圓覺境界。

    則如鏡裡看影。

    終非無見。

    但非甚實。

    又如衆猿。

    水中認月。

    而捉之。

    終無實效也。

     常獨行常獨步。

    達者同遊涅盤路。

     涅盤路。

    即不生不滅之路也。

    此雲一路。

    吾今得之。

    獨行獨步。

    高出世間。

    唯達者同途。

    而小根小乘。

    以測度之心。

    而能遊哉。

     調古神清風自高。

    貌悴骨剛人不顧。

     祇為大高。

    人難顧仰。

     窮釋子口稱貧。

    實是身貧道不貧。

     喚作貧得麼。

     貧則身常被縷褐。

    道則心藏無價珍。

     外緣雖缺。

    内道實富。

    誰能酬價。

     無價珍用無盡。

    利物應緣終不吝。

     觌面相呈。

    何曾蓋覆。

    應用無盡。

    何法之有。

     三身四智體中圓。

    八解六通心地印。

     三身四智。

    八解六通。

    并是如來。

    無心而證。

    參玄士。

    若能離念。

    即同如來。

     上士一決一切了。

    中下多聞多不信。

     上士聞道。

    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

    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

    抃掌大笑。

     但自懷中解垢衣。

    誰能向外誇精進。

     但自内滅情塵。

    何假外誇精進。

     從他謗任他非。

    把火燒天徒自疲。

     道火不燒口。

    道水無涓滴。

    诽謗甚處着。

     我聞恰似飲甘露。

    銷融頓入不思議。

     粗言細語。

    皆歸第一義。

     觀惡言是功德。

    此則成吾善知識。

     達惡為善。

    了逆則順。

    觀茲惡言。

    真善知識。

     不因讪謗起怨親。

    何表無生慈忍力。

     毀譽不動。

    是如來行。

     宗亦通說亦通。

     宗通說不通。

    如日在雲中。

    說通宗不通。

    如蛇入竹筒。

     定慧圓明不滞空。

     定慧圓備。

    事理圓融。

    不落斷空。

    名為不滞。

     非但我今獨達了。

    恒沙諸佛體皆同。

     河沙諸佛。

    曆代祖師。

    與今所證。

    曾無間然。

     師子吼無畏說。

    百獸聞之皆腦裂。

     宗說皆通。

    定慧兼濟。

    如師子王。

    出入無畏。

    解行偏枯。

    見處不明。

    如諸小獸。

    聞師子吼。

    非以但伏遠避。

    亦乃腦裂心摧。

     香象奔波失卻威。

    天龍寂聽生欣悅。

     香象。

    喻小乘知解之人。

    於此大乘。

    未能證入。

    乍聞真說。

    怕怖慞惶。

    猶如香象。

    雖有威力。

    一聞師子之音。

    則回顧奔走。

    莫知所措。

    天龍。

    乃喻大乘菩薩之人。

    聞茲真說。

    則寂然欣聽。

    身心安樂也。

     遊江海涉山川。

    尋師訪道為參禅。

     師自述尋訪之意也。

     自從認得曹溪路。

    了知生死不相關。

     師蒙曹溪印可。

    生死路頭。

    了無滞。

     行亦禅坐亦禅。

    語默動靜體安然。

     既無生死。

    動靜一如。

    左右逢源。

    無不中的。

     縱遇鋒刀常坦坦。

    假饒毒藥也閑閑。

     四大本空。

    五陰非我。

    毒藥鋒刀。

    何所畏恨。

     我師得見然燈佛。

    多劫曾為忍辱仙。

     此乃引釋迦。

    昔為忍辱仙。

    被歌利王所害。

    曾無怨色。

    蓋已無人無我。

    故然燈佛。

    與我授記。

    此欲明師之所證。

    亦如是。

     幾回生幾回死。

     此乃師感悟。

    而自歎之辭。

    從來不悟涅盤已前。

    虛生浪死。

    莫知其劫數幾何。

    生死悠悠。

    無定止。

     自從頓悟入無生。

    於諸榮辱何憂喜。

     内所主有。

    不被物轉。

     入深山住蘭若。

     梵語蘭若。

    此雲無诤訟處。

     岑崟幽邃長松下。

    優遊靜坐野僧家。

    阒寂安居實蕭灑。

     白雲為蓋。

    流水作琴。

    蕭灑出塵。

    軒昂拔俗。

     覺即了不施功。

    一切有為法不同。

     有作有為。

    皆外邊走。

    無功之功。

    不在施焉。

     住相布施生天福。

    猶如仰箭射虛空。

    勢力盡箭還墜。

    招得當來不如意。

     望報行施。

    名為住相。

    得生天報。

    未免淪墜。

    如箭射空。

    徒爾自困。

     争似無為實相門。

    一超直入如來地。

     實相門。

    不假功行。

    一念回光。

    至如來地。

     但得本莫愁末。

    如淨瑠璃含寶月。

     本立而道生。

    本者心也。

    心生則種種法生。

    心滅則種種法滅。

    如淨瑠璃含寶月。

    内外瑩徹。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