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寒。
載住當晚小參提綱 無文燦禅師載住當晚小參。
去去實不去。
是法住法位。
來來實不來。
世間相常住。
山僧屈指五載重到東湖。
荷盡已無擎雨蓋。
春風猶在柳梢頭。
無一絲毫去來相。
無一絲毫新舊相。
見則與諸人共見。
聞則與諸人共聞。
個中忽有個漢出來道。
無文将常住物作自己用。
者固有之。
你也忒煞忒煞。
啞。
元來衆中有人在。
複舉德山小參不答話。
鈎在不疑之地。
時有僧出。
着了也。
山便打。
果然。
僧雲某甲話也未問因甚打某甲。
不識痛癢漢。
山雲你是什處人。
第二下鐵錘來也。
僧雲新羅人。
和聲送出。
山雲未跨船舷好與三十棒。
雷聲浩大雨點全無。
大衆。
大小德山可惜龍頭蛇尾。
卻引者僧向草窠裡頭出頭沒。
當時待他道某甲話也未問因甚打某甲。
腳跟下痛與三十。
何故。
為人須為徹。
愚庵及禅師載住徑山小參。
僧問。
大慧和尚昔日載住此山有雲。
去是住時因。
住是去時果。
去住與果因。
無可無不可。
且如何是去是住時因。
師雲五九盡日定逢春。
進雲如何是住是去時果。
師雲飯顆山頭逢杜甫。
進雲。
去住與果因無可無不可。
還端的也無。
師雲。
者裡是甚麼所在。
說去說住說因說果。
乃雲。
去是住時因。
住是去時果。
去住與果因。
無可無不可。
喝。
者裡是甚麼所在。
說去說住說因說果說可說不可。
雖然如是。
者裡卻有個好處。
且道好在甚麼處。
良久雲。
再理舊詞連韻唱。
村歌社舞又重新。
蓦拈拄杖。
大慧祖師來也。
大慧好處山僧與麼舉似。
彼此共知。
好則好。
且道還有為人處也無。
愚庵固是無些子好處。
忝為大慧嫡孫。
也要與諸人露個消息。
去住休論果與因。
拈拄杖雲。
一回拈起一回新。
卓拄杖。
若知撲落非他物。
擲下拄杖。
始信縱橫不是塵。
複舉乾峰示衆雲。
舉一不得。
舉二放過。
一着落在第二。
師雲。
乾峰與麼道。
入地獄如箭射。
畢竟如何。
二由一有。
一亦莫守。
日午打三更。
面南看北鬥。
為建寺檀越升座提綱 密庵傑禅師為太師循忠烈王升座。
心生種種法生。
心滅種種法滅。
心法兩忘。
如撾塗毒鼓聞者皆喪。
又如大火聚。
近之則燎卻面門。
悟之者立地成佛。
迷之者永劫輪回。
所以諸佛所說惟說此心。
祖師所傳惟傳此法。
靈山會上五百比丘得之。
自悟本心如夢如幻。
於夢幻中不見有我人衆生。
廣額屠兒得之。
拌下屠刀叉手雲。
我是千佛一數。
大集會中大力魔王得之。
便道我待一切衆生成佛淨盡。
衆生界空無有衆生名字。
我乃發菩提心。
豈不是大丈夫能為大丈夫事。
於過量塵沙劫作過量殊勝佛事。
山僧今日以如是心說如是法。
普請大地衆生有情無情同入清淨大解脫門。
與太師循忠烈王為不請友。
同一眼見同一耳聞同一受用。
作廣大殊勝利益不可思議。
且憑個什麼道理便能如是。
利劍拂開天地靜。
霜刀才舉鬥牛寒。
複舉世尊因地布發掩泥獻花於燃燈如來。
燃燈見布發處遂約退衆。
乃指其地雲。
此一方地宜建梵剎。
衆中有一賢于長者持标插於指處雲。
建梵剎已竟。
時諸天散花贊言。
庶子有大智矣。
師雲。
大衆。
燃燈指處滴水氷生。
賢于插時天回地轉。
於斯見得。
古釋迦不先。
今太師不後。
其或未然。
更聲重下注腳。
芟除荊棘建伽藍。
七佛常來此處參。
地久天長功不墜。
天花時複雨毿毿。
管待專使提綱 恕中愠禅師謝專使上堂。
達磨大師十萬裡西來。
要作個馳書達信漢。
及乎面對梁王。
盡力隻道得個不識。
拈拄杖。
有賓有主有禮有樂。
手面分開白月團。
頂門撼動黃金铎。
石屋珙禅師謝專使并三塔和尚首座都寺上堂。
睦州唆臨濟吃棒。
不是好心。
楊岐逼慈明晚參。
不是好心。
趙州訪道吾。
不是好心。
福源專使逼人住院。
且道是好心不是好心。
珊瑚枕上兩行淚。
半是思君半恨君。
月江印禅師謝育王專使上堂。
舉東山謝積善偈雲。
積善山中人。
有膽如天大。
敢持居士書。
來覓空王座。
跨門不肯休。
看了方知道。
歸語晉江人。
大蟲裹紙帽。
雲峰亦成一偈。
玉幾山中人。
老眼光爍爍。
遠持教曆文。
與我長柄杓。
柄長把不下。
還歸舊處着。
寄語甬東人。
莫莫莫莫莫。
留請兩序提綱 保甯勇禅師留請兩班上堂。
橫身荷衆不顧危亡。
劄起布裙入泥入水。
分毫上定當。
升合裡論量。
折東籬補西障。
若解與麼循塗守轍。
也可當風抵浪。
雖然如是。
猶未是咬豬狗底手腳。
作麼生是咬豬狗底手腳。
要會麼。
殺人不眨眼。
氣宇大於王。
天目禮禅師上堂。
東西兩序左右十人。
同建法幢共扶叢社。
且道文殊維摩還來證明也無。
月明照見夜行人。
擊拂一下。
雲外岫禅師留請兩班上堂。
以拂子打
載住當晚小參提綱 無文燦禅師載住當晚小參。
去去實不去。
是法住法位。
來來實不來。
世間相常住。
山僧屈指五載重到東湖。
荷盡已無擎雨蓋。
春風猶在柳梢頭。
無一絲毫去來相。
無一絲毫新舊相。
見則與諸人共見。
聞則與諸人共聞。
個中忽有個漢出來道。
無文将常住物作自己用。
者固有之。
你也忒煞忒煞。
啞。
元來衆中有人在。
複舉德山小參不答話。
鈎在不疑之地。
時有僧出。
着了也。
山便打。
果然。
僧雲某甲話也未問因甚打某甲。
不識痛癢漢。
山雲你是什處人。
第二下鐵錘來也。
僧雲新羅人。
和聲送出。
山雲未跨船舷好與三十棒。
雷聲浩大雨點全無。
大衆。
大小德山可惜龍頭蛇尾。
卻引者僧向草窠裡頭出頭沒。
當時待他道某甲話也未問因甚打某甲。
腳跟下痛與三十。
何故。
為人須為徹。
愚庵及禅師載住徑山小參。
僧問。
大慧和尚昔日載住此山有雲。
去是住時因。
住是去時果。
去住與果因。
無可無不可。
且如何是去是住時因。
師雲五九盡日定逢春。
進雲如何是住是去時果。
師雲飯顆山頭逢杜甫。
進雲。
去住與果因無可無不可。
還端的也無。
師雲。
者裡是甚麼所在。
說去說住說因說果。
乃雲。
去是住時因。
住是去時果。
去住與果因。
無可無不可。
喝。
者裡是甚麼所在。
說去說住說因說果說可說不可。
雖然如是。
者裡卻有個好處。
且道好在甚麼處。
良久雲。
再理舊詞連韻唱。
村歌社舞又重新。
蓦拈拄杖。
大慧祖師來也。
大慧好處山僧與麼舉似。
彼此共知。
好則好。
且道還有為人處也無。
愚庵固是無些子好處。
忝為大慧嫡孫。
也要與諸人露個消息。
去住休論果與因。
拈拄杖雲。
一回拈起一回新。
卓拄杖。
若知撲落非他物。
擲下拄杖。
始信縱橫不是塵。
複舉乾峰示衆雲。
舉一不得。
舉二放過。
一着落在第二。
師雲。
乾峰與麼道。
入地獄如箭射。
畢竟如何。
二由一有。
一亦莫守。
日午打三更。
面南看北鬥。
為建寺檀越升座提綱 密庵傑禅師為太師循忠烈王升座。
心生種種法生。
心滅種種法滅。
心法兩忘。
如撾塗毒鼓聞者皆喪。
又如大火聚。
近之則燎卻面門。
悟之者立地成佛。
迷之者永劫輪回。
所以諸佛所說惟說此心。
祖師所傳惟傳此法。
靈山會上五百比丘得之。
自悟本心如夢如幻。
於夢幻中不見有我人衆生。
廣額屠兒得之。
拌下屠刀叉手雲。
我是千佛一數。
大集會中大力魔王得之。
便道我待一切衆生成佛淨盡。
衆生界空無有衆生名字。
我乃發菩提心。
豈不是大丈夫能為大丈夫事。
於過量塵沙劫作過量殊勝佛事。
山僧今日以如是心說如是法。
普請大地衆生有情無情同入清淨大解脫門。
與太師循忠烈王為不請友。
同一眼見同一耳聞同一受用。
作廣大殊勝利益不可思議。
且憑個什麼道理便能如是。
利劍拂開天地靜。
霜刀才舉鬥牛寒。
複舉世尊因地布發掩泥獻花於燃燈如來。
燃燈見布發處遂約退衆。
乃指其地雲。
此一方地宜建梵剎。
衆中有一賢于長者持标插於指處雲。
建梵剎已竟。
時諸天散花贊言。
庶子有大智矣。
師雲。
大衆。
燃燈指處滴水氷生。
賢于插時天回地轉。
於斯見得。
古釋迦不先。
今太師不後。
其或未然。
更聲重下注腳。
芟除荊棘建伽藍。
七佛常來此處參。
地久天長功不墜。
天花時複雨毿毿。
管待專使提綱 恕中愠禅師謝專使上堂。
達磨大師十萬裡西來。
要作個馳書達信漢。
及乎面對梁王。
盡力隻道得個不識。
拈拄杖。
有賓有主有禮有樂。
手面分開白月團。
頂門撼動黃金铎。
石屋珙禅師謝專使并三塔和尚首座都寺上堂。
睦州唆臨濟吃棒。
不是好心。
楊岐逼慈明晚參。
不是好心。
趙州訪道吾。
不是好心。
福源專使逼人住院。
且道是好心不是好心。
珊瑚枕上兩行淚。
半是思君半恨君。
月江印禅師謝育王專使上堂。
舉東山謝積善偈雲。
積善山中人。
有膽如天大。
敢持居士書。
來覓空王座。
跨門不肯休。
看了方知道。
歸語晉江人。
大蟲裹紙帽。
雲峰亦成一偈。
玉幾山中人。
老眼光爍爍。
遠持教曆文。
與我長柄杓。
柄長把不下。
還歸舊處着。
寄語甬東人。
莫莫莫莫莫。
留請兩序提綱 保甯勇禅師留請兩班上堂。
橫身荷衆不顧危亡。
劄起布裙入泥入水。
分毫上定當。
升合裡論量。
折東籬補西障。
若解與麼循塗守轍。
也可當風抵浪。
雖然如是。
猶未是咬豬狗底手腳。
作麼生是咬豬狗底手腳。
要會麼。
殺人不眨眼。
氣宇大於王。
天目禮禅師上堂。
東西兩序左右十人。
同建法幢共扶叢社。
且道文殊維摩還來證明也無。
月明照見夜行人。
擊拂一下。
雲外岫禅師留請兩班上堂。
以拂子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