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七

關燈
雲我在青州做一領布衫重七觔。

    者個公案。

    諸方據曲錄木床者往往皆曾拈掇。

    多向此僧言下蔔度。

    貴易起疑。

    不能於趙州未開口前一截截斷。

    大似楚人認山雞以為鳳。

    獨有妙喜老子較些子。

    嘗有頌曰。

    青州七觔衫。

    盡力提不起。

    打破趙州關。

    元是自家的。

    新萬壽效颦亦有一頌。

    青州七觔衫。

    年深黑如漆。

    揚向屋角頭。

    光明耀紅日。

     住徑山雲。

    十字街頭紅塵浩浩。

    孤峰頂上白雲依依。

    不是目前法。

    非耳目之所到。

    不是靈山拈花之旨。

    不是少室面壁之機。

    不可以智知。

    不可以識識。

    不可以語言造。

    不可以寂默通。

    直得十方無影像三界絕行蹤。

    正是黑山下活計。

    設使掀翻宇宙打破虛空。

    坐斷古今高超物表。

    也知未出常情。

    若是通方作者俊快衲僧。

    别有出格神機。

    焉肯循途守轍。

    現前大衆自合知時。

    山野遠離蘇城來此淩霄峰頂。

    且道為什麼邊事。

    良久。

    從前汗馬無人識。

    隻要重論蓋代功。

    複舉臨濟示衆雲。

    我於先師處三度問佛法的的大意。

    三度吃六十棒。

    如蒿枝拂相似。

    如今再思一頓。

    誰為下手。

    時有僧出雲某甲下手。

    臨濟拈棒度與。

    僧拟接。

    濟便打。

    臨濟大似貧人思舊債。

    者僧渾若餓狗吃纖[纟*虒]。

    雪窦道。

    臨濟放處較危。

    收來太速。

    醉我落花天。

    借他弦管裡。

     笑隐欣禅師中天竺入院當晚小參。

    凡夫色礙。

    二乘空礙。

    菩薩色空無礙。

    拈拄杖雲。

    拄杖子列列挈挈不入衆數。

    有時十字街頭橫挑布袋。

    有時白雲景裡打雨敲風。

    法随法行。

    法幢随處建立。

    有佛處不得住。

    無佛處急走過。

    三千裡外一向全提。

    畢竟如何話會。

    卓拄杖雲。

    一六三四二。

    直言曲七一。

    桃李火中開。

    黃昏候日出。

    複舉南泉初入院大衆送歸方丈。

    僧問端居丈室将何指示於人。

    泉雲。

    昨夜三更失卻牛。

    天明起來失卻火。

    師雲。

    大小南泉和泥合水。

    中峰則不然。

    忽有問端居丈室将何指示於人。

    即向他道拄杖子今日開封。

     箬庵問禅師金山入院當晚小參。

    機不到處萬境摐然。

    境不留時一機獨現。

    機境互用人法雙彰。

    機境俱泯衲僧向什麼處出氣。

    者裡着得隻眼。

    人人常光現前。

    個個壁立萬仞。

    所謂據虎頭收虎尾。

    第一句下明宗旨。

    你面前無我我面前無你。

    得路填路過橋拔橋。

    騎賊馬捉賊刀。

    萬人叢裡揭高标。

    者回不是虛相識。

    眨眼流沙萬裡遙。

    卓拄杖。

    複舉當山達觀昙颕禅師僧問如何是長法身。

    觀雲拄杖六尺。

    僧雲如何是短法身。

    觀雲算子三寸。

    僧雲恁麼則法身有二也。

    觀雲更有方圓在。

    師雲。

    古人一期施設。

    可謂四棱蹋地。

    仔細檢點将來。

    也是随他語脈展演。

    設或有人問山僧如何是長法身。

    拄杖六尺。

    如何是短法身。

    劈脊便打。

    恁麼則法身有二也。

    擲拄杖雲。

    兵随印轉将逐符行。

    且道與古人是同是别。

    更聽一頌。

    萬疊長江浪裡遊。

    月随漁父上扁舟。

    釣竿收放憑吾手。

    不計工程得便休。

    顧左右雲珍重。

     牧雲門禅師天童入院小參。

    舉雪峰示衆雲。

    望州亭與汝相見了也。

    烏石嶺與汝相見了也。

    僧堂前與汝相見了也。

    新天童則不然。

    小白嶺與汝說法了也。

    隐蓋亭與汝說法了也。

    萬工池與汝說法了也。

    敢問諸人。

    作麼生是小白嶺說底法。

    作麼生是隐蓋亭說底法。

    作麼生是萬工池說底法。

    久參先德試通消息。

    後學初機直須仔細。

     弘覺忞禅師當晚小參。

    人人衣線下各有一坐具地。

    生佛未彰早已開辟。

    虛空壞爛湛爾獨存。

    辟之乎大能仁一巨剎當許玄度舍宅為寺之日。

    而此地不加增。

    洎呂相國改寺為宅之時而此地不加減。

    然雖無有增減而镫明金殿燭與夫華笑玉樓人不大相懸隔耶。

    向非德公長者呂氏亢宗盡底掀翻。

    揮千金而不吝和盤掇轉。

    化火宅為清涼。

    則金屋長貯阿嬌。

    碧池半流香膩。

    而山僧與諸人又安得經行坐卧燕默禅思於此中也。

    然則爾我衣線下地雖則富有萬德蕩無纖塵。

    而七情擾擾六賊紛紛。

    苟不直下親自識取常自守護勤自修葺力自莊嚴。

    則如能仁之廢為民業者幾希。

    求其頭頭皆寶所觸處有風光又安可得者乎。

    不見東山演祖和尚道。

    山前一片閑田地。

    叉手叮咛問祖翁。

    幾度買來還自賣。

    為憐松竹引清風。

    清風徐引松竹交加。

    受用則是天然受用。

    畢竟如何得一肩承紹去。

    萬古碧潭空界月。

    再三撈摝始應知。

    複舉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起一枝花。

    以青蓮目普視人天大衆。

    惟迦葉破顔微笑。

    世尊乃曰。

    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

    實相無相微妙解脫法門。

    今付與汝。

    汝當護持流通毋令斷絕。

    師雲。

    從上祖祢不了。

    至今殃及兒孫則且置。

    且道靈山有付囑無付囑。

    若道有付囑。

    埋沒迦葉師兄。

    若道無付囑。

    争柰孤負釋迦老子。

    試問諸人。

    作麼生道得出格一句。

    良久喝一喝雲。

    千聖不知何處去。

    倚天長劍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