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六

關燈
猷。

    揭示靈山奧旨。

    無絲毫同相。

    無絲毫異相。

    全體是個金剛正體。

    全體是個大解脫門。

    全體是個華藏世界海。

    是以從上老宿競出頭來激揚铿锵。

    隻要各各當人明自本心見自本性。

    高聳人天壁立萬仞。

    睦州和尚雲。

    汝等諸人還得個入頭處也未。

    若未得個入頭。

    須得個入頭。

    若得個入頭。

    不得孤負老僧。

    玄沙和尚雲。

    我若舉揚宗教。

    法堂前草深一丈。

    二大老一人牢關把斷水洩不通。

    一人入草求人拖泥帶水。

    正眼觀來總是無風起浪。

    殊不知者條通天活路千聖共行萬靈同徹。

    不離真際建一切法。

    不壞假名而說實相。

    拈拄杖。

    者個是假名。

    那個是實相。

    卓拄杖。

    實相假名一擊百雜碎了也。

    咄咄咄。

    力口希。

    驢前馬後。

    莫亂針錐。

    南泉偏要斬貓兒。

    複舉當山開山空照祖師嘗於室中自呼應雲。

    主人翁。

    諾。

    惺惺着。

    他時後日莫受人瞞。

    諾諾。

    師拈雲。

    祖師弄者一解。

    可謂超今邁古。

    然隻作得看家兒子。

    山僧向者裡着一隻眼。

    非獨紹續箕裘。

    直要衡樓跨竈。

    會麼。

    電光莫及。

    石火難追。

    兔徑非大象之所遊。

    雞粟豈鳳凰之啖啄。

    喝一喝。

     月江印禅師住育王晚參。

    寶劍出匣誰敢嬰鋒。

    明鏡當台舉無遺照。

    雪峰杓頭邊舀一千五百人善知識。

    隻好無佛處稱尊。

    妙喜竹篦下打翻(萬七)千指衲僧。

    僅免死水裡浸殺。

    山僧素非建大将旗鼓手段。

    又無青天白日轟霹靂之機。

    隻是近離清苕。

    過了三江九堰。

    到得古鄮山中。

    直是眼不見鼻孔。

    此際更深夜靜月白風清。

    不免唱個脫空歌子。

    使現前一衆與我中峰老祖兩得相見。

    赤日曬來乾絡索。

    秋風吹起又新鮮。

    幾向江邊問消息。

    鹭鸶踏卻釣魚船。

    喝一喝。

    複舉首山和尚示衆雲。

    咄哉巧女兒。

    撺梭不解織。

    貪看鬥雞人。

    水牛也不識。

    又雲。

    咄哉拙郎君。

    巧妙無人識。

    打破鳳林關。

    着靴水上立。

    師雲。

    二人同心。

    其義斷金。

    前住當山此庵和尚拈雲。

    總有來處。

    拈拄杖雲。

    上大人。

    丘乙己。

    化三千。

    七十士。

    師雲。

    唵齒臨唵部臨莎诃。

     天目禮禅師雁山入院小參。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境既不存法從何立。

    龍湫瀉千尋瀑布且不是境。

    雁峰聳萬丈高寒且不是法。

    明眼衲僧到者裡合作麼生。

    直饒倜傥分明。

    山僧棒折也未放在。

    何故。

    殺人刀活人劍。

    複舉高亭參德山。

    德山隔江招手。

    高亭便乃橫趨。

    諸方盡道水空相照啐啄同時。

    有甚交涉。

    要見德山高亭麼。

    便下座。

     入院小參。

    宗鏡堂前拂袖。

    千聖不攜。

    福泉山裡藏身。

    萬緣寝息。

    峰回路轉。

    火冷雲寒。

    草沒松楸。

    苔封古屋。

    堪笑魯祖面壁。

    牆塹不牢。

    秘魔擎叉。

    戈铤自亂。

    是則損己為人。

    遭人檢點。

    且道思大居南嶽。

    亮公隐西山。

    是為人不為人。

    良久雲。

    萬古碧潭空界月。

    再三撈摝始應知。

    複舉投子因僧問。

    和尚住此山有何境界。

    投子雲丫鬟女子白頭絲。

    師頌雲。

    住山境界問如何。

    女子雙鬟鬓已皤。

    觌面不逢休更會。

    白雲飛過舊山阿。

     愚庵及禅師淨慈入院小參。

    馬祖百丈已前無住持事。

    道人相尋於空閑寂寞之濱。

    其後雖有住持。

    王臣尊禮為人天師。

    今則不然。

    挂名官府如有戶籍之民。

    此晦堂不赴大沩之招而緻斯語。

    觀此則知住持之道那時已是不堪着眼了也。

    更教看着今時做處。

    也好慚惶煞人。

    明教謂住持者持其法使之永住而不滅。

    所以法随法行。

    法幢随處建立。

    永嘉道。

    建法幢。

    立宗旨。

    明明佛勅曹溪是。

    世降俗末名存實亡。

    大法凋瘵無甚今日。

    山僧道慚涼薄行愧荒疎。

    誓欲深藏岩壑隐遁過時悞蒙柱國丞相不忘靈山付囑遠勞使命。

    推挽來此住持。

    是猶使蚊負山。

    螳螂怒臂以當車轍。

    卻不似法燈和尚道。

    為緣先師有未了公案。

    出來為他了卻。

    所謂王臣尊禮為人天師。

    建法幢。

    立宗旨。

    則吾豈敢。

    雖然。

    南屏勝地。

    衲子淵薮。

    人能弘道。

    非道弘人。

    佛運垂秋。

    宗綱委地。

    冀諸勝衆戮力匡持弘贊法社。

    蓦拈拄杖。

    你有拄杖子與你拄杖子。

    你無拄杖子我奪卻你拄杖子。

    卓拄杖雲。

    三汲浪高魚化龍。

    癡人猶戽夜塘水。

    複舉德山小參不答話公案。

    法眼益雲大小德山話作兩橛。

    圓明密雲大小德山龍頭蛇尾。

    雪窦拈雲。

    二尊宿雖善截長補短舍重從輕。

    要見德山老漢亦未可在。

    何故。

    殊不知德山握阃外之威權。

    有當斷不斷不招其亂底劍。

    諸人要識新羅僧麼。

    隻是撞着露柱底瞎漢。

    師雲。

    者個公案諸方老宿每至小參未嘗不拈出注解一上。

    雖則各資一路。

    未免所見不同互有得出。

    法眼雲話作兩橛。

    易分雪裡粉。

    難辨墨中煤。

    圓明雲龍頭蛇尾。

    隻見波濤湧。

    不見海龍宮。

    雪窦道德山握阃外之威權。

    有當斷不斷不招其亂底劍。

    正是扶強不扶弱。

    殊不知大小德山當斷不斷自招其亂。

    諸人要識者僧麼。

    鹞子過新羅。

     列祖提綱錄卷第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