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六

關燈
應須拱手歸降。

    放下也草偃風行。

    必合全身遠害。

    在彼在此本無間然。

    一去一來豈有二相。

    雖然。

    猶是業識茫茫。

    且風恬浪靜一句作麼生道。

    雲靜日月正。

    雪晴天地春。

     愚庵及禅師載住徑山。

    山僧随緣受報。

    濫此承乏坐嬰宿障。

    誓欲投閑。

    茲承監察禦史太尉柱國丞相不忘靈山付囑。

    協心削牍。

    複任住持。

    難為回避。

    隻得免循舊例升於此座。

    虔爇寶香祝延今上皇帝聖壽萬安。

    皇後齊年。

    太子千秋。

    文武官班同增祿算。

    欽願皇圖永固帝道遐昌。

    武偃文修河清海晏。

    風調雨順物阜民康。

    便恁麼散去。

    一期事畢甯不盡善盡美。

    更教山僧說個什麼即得。

    且山僧雖離此山恰恰二年。

    朝夕與諸人眉毛厮結。

    行則與諸人同行。

    坐則與諸人同坐。

    覓一絲毫隔礙底道理了不可得。

    此日歸來依然隻是舊時人。

    不改舊時行履處。

    所以道。

    往複無際動靜一源。

    去來不以象。

    動靜不以心。

    覓一絲毫動靜去來之相了不可得。

    若信得及。

    便好各各安家樂業。

    恢張祖父田園。

    吹無孔笛唱太平歌。

    驅逐文殊普賢。

    走使觀音勢至。

    於一毫端見寶王剎。

    坐微塵裡轉大法輪。

    任運優遊随緣自在。

    雖然如是。

    若衲僧分上。

    要且未夢見他汗臭氣在。

    豈不見江西馬大師昔日令西堂智藏馳書到當山大覺欽禅師。

    大覺開緘見一圓相。

    索筆於圓相中點一點。

    可謂龍骧虎驟玉轉珠回。

    好手手中呈好手。

    紅心心裡中紅心。

    因甚南陽忠國師卻道欽師猶被馬師惑。

    後來雪窦道。

    徑山被惑且置。

    若将呈似國師。

    别作個什麼伎倆免被惑去。

    敢謂天下老和尚各具金剛眼睛。

    廣作神通變化。

    還免得麼。

    雪窦見處也要諸人共知。

    即者馬師當時畫出早是惑了也。

    且道雪窦與麼批判還能自免也無。

    山僧今日因齋慶贊舉似諸人。

    以拂子折圓相雲。

    莫有不受惑者麼。

    喝一喝。

    複舉應庵和尚載住歸宗上堂。

    舉南禅師出城還山有頌示衆雲。

    去日一溪流水送。

    回時滿谷白雲迎。

    一身去住非去住。

    二物無情似有情。

    應庵道。

    南禅師好則好。

    隻是愛便宜。

    歸宗亦有一頌舉似大衆。

    去時冒雨連宵去。

    回時帶水又拖泥。

    自怪一生無定力。

    尋常多被業風吹。

    愚庵今日載住徑山。

    亦有一頌舉似大衆。

    去日應須償宿債。

    回時宿債本來空。

    山上鯉魚打[跳-兆+孛]跳。

    一國之師展笑容。

     弘覺忞禅師載住天童入院上堂。

    潑天門戶開張。

    千聖仰攀不及。

    廣大家風浩浩。

    含靈依蔭何窮。

    所以從上先德莫不蔭茲長育群萌。

    王有三界。

    禠成佛祖。

    流出萬宗。

    其柰草庵止宿人。

    多門外周遊者衆。

    遂使弘規罔紹大業就荒。

    衆中莫有法王真子克鹹厥家者麼。

    出衆相見。

    衆問話次。

    又一僧出。

    師拈拄杖便打。

    複喝一喝。

    須知海嶽歸明主。

    未信乾坤别有天。

    卓拄杖下座。

     當晚小參提綱 圓悟勤禅師蔣山寺小參。

    相逢不拈出。

    舉意便知有。

    萬人衆前顯颟顸。

    不是目前機。

    亦非目前事。

    三千裡外納敗阙。

    直得盡乾坤大地無絲毫法可當情。

    靜悄悄地絕誵訛。

    千聖不敢拟議。

    緻之諸佛頂[甯*頁]上。

    到者裡更說什麼行棒行喝論正論偏。

    有語有默絕玄絕妙。

    雙放雙收同死同生。

    向窠窟裡作活計。

    正當恁麼時。

    且作麼生參究。

    且作麼生捉摸。

    作麼生弄拈。

    作麼生證入。

    若有一絲頭伎倆去。

    便見神見鬼。

    更不作一絲頭伎倆。

    未免堕在無事界。

    裡個事如壺公瓢中自有天地日月。

    所以雪峰和尚道。

    盡大地撮來如粟米粒大。

    又道盡大地是沙門一隻眼。

    鹽官又道。

    虛空為鼓須彌為槌。

    什麼人打得。

    南泉道。

    王老師不打者破鼓。

    法眼道。

    王老師不打。

    玄沙道。

    深山岩崖千年萬年。

    無人到處還有佛法也無。

    雲門大師道。

    日裡來去日裡辨人。

    忽然教夜中取個物。

    無日月燈不曾到處。

    作麼生取。

    似此若不通透。

    有纖毫隔礙。

    則如山如嶽。

    或若盡情透得。

    要行便行。

    更疑什麼。

    雖然如是。

    直須是真實到者田地始得。

    向萬丈懸崖處撒手。

    百尺竿頭進步。

    且道此事畢竟如何委悉。

    撞着道伴交肩過。

    君向潇湘吾向秦。

    下座。

     大慧杲禅師住徑山當晚小參。

    大道隻在目前。

    要且目前難睹。

    欲識大道真體。

    不離聲色言語。

    舉起拂子雲。

    者個是色。

    擊禅床雲。

    者個是聲。

    山僧隻今口吧吧地是言語。

    那個是大道真體。

    喝一喝雲。

    即此見聞非見聞。

    無餘聲色可呈君。

    個中若了全無事。

    體用無妨分不分。

    若也分去。

    雨下地上濕。

    天晴日頭出。

    小盡二十九。

    大盡三十日。

    若也不分。

    金剛與土地揩背。

    一擦骨出。

    複雲。

    古者道。

    末後一句始到牢關。

    把斷要津不通凡聖。

    作麼生是末後一句。

    良久雲。

    且莫說夢。

    拍禅床下座。

     雪岩欽禅師住道林當晚小參。

    濟北之道出乎平常。

    語默動靜脫體全彰。

    三玄三要松直棘曲。

    四賓四主凫短鶴長。

    所以老圓悟於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