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洪福。
二人長老共談玄。
正值陽和二月天。
渴鹿飲溪氷作水。
野猿啼樹霧成煙。
黃梅路上多知己。
今日共乘般若船。
乘船即不無。
且道說個什麼事。
幸遇三春明媚。
因行不妨掉臂。
啰邏哩啰邏哩。
乃拍手大笑雲。
是何曲調萬年歡。
因齋上堂。
二月中春物象鮮。
盡塵沙界一般天。
蒼苔雨洗去冬雪。
野火風飄昨夜煙。
危嶺乍聞猿嘯日。
長江時見客乘船。
人生幾度逢斯景。
好是誠心種福田。
真淨文禅師因施主上堂。
佛以一音演說法。
衆生随類各得解。
僧俗男女平等心。
一一皆同證法界。
夢庵信禅師因衆善友入寺請因緣設粥升座。
記得昔日甘贽行者入南泉寺設粥。
乃請南泉和尚念誦。
泉雲為狸奴白牯念摩诃般若波羅密多。
甘贽便出。
泉粥後問典座甘贽在甚處。
座雲當時便去也。
泉雲打破粥鍋着。
師召大衆雲。
甘贽設粥。
功不浪施。
南泉念誦。
不妨親切。
當時打破粥鍋。
如今諸人如何修設。
然雖如是。
隻如諸人設粥。
忽然請山僧念誦。
且道回向甚麼即是。
若道為狸奴白牯。
又是随他腳跟轉。
若道為燈籠露柱。
不免依樣畫貓兒。
若道為他增長福田。
又是掩人之德。
若隻麼休去。
又乃施無所歸。
且道如何回向即是。
以拄杖卓一下雲。
普同供養。
密庵傑禅師施主請上堂。
師據座顧視左右。
蓦拈拄杖雲。
今佛放光明。
助發實相義。
乃卓一下雲。
希有諸比丘。
是中難比況。
複提起雲。
還見蔣山拄杖子麼。
朝到西天暮歸東土。
向諸人道有世界以音聲為佛事。
有世界以香飯為佛事。
有世界以出入息為佛事。
複卓一下雲。
且道者個世界将什麼為佛事。
擲下拄杖雲。
阿剌剌。
四方八面活鱍鱍。
楚石琦禅師楊府安人真如善住二居士入山齋僧上堂。
沙門釋子。
頭戴施主屋。
腳踏施主地。
口吃施主飯。
身着施主衣。
将什麼報答施主。
入道不通理。
複身還信施。
長者八十一。
其樹不生耳。
若終日吃飯不曾咬破一粒米。
終日着衣不曾挂着一縷絲。
行不見行立不見立。
十二時中不依倚一物。
不見施者不見受者亦無施物。
恁麼見解正是增上慢人。
别造地獄着你在。
總不恁麼時如何。
大衆歸堂吃茶去。
南石琇禅師施主設齋粥上堂。
繁興大用。
舉必全真。
維摩以一缽飯飽三萬二千菩薩。
甘贽行者設粥南泉打破粥鍋。
且道是繁興大用不是繁興大用。
等閑認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施齋田提綱 疎山性禅師疎溪施主施齋田請上堂。
人人一坐具。
方圓俨今昔。
行坐不曾移。
歲寒消劫石。
更不屬陰陽。
又不輸糧役。
四至既分明。
契劵親委悉。
複證者田地。
大自在休息。
那個不具足。
受用無窮極。
如是布施汝。
如何不感激。
養十方佛種。
常生大智食。
轉施諸凡聖。
不思議功德。
不是有心求。
不是無心得。
須悟春風意。
莫認春山碧。
無上大因緣。
知恩念來曆。
因果既無差。
宜應全道力。
較彼來處功。
羹飯銅鐵汁。
蓦然畫斷。
三輪虛空争覓蹤迹。
燈籠露柱。
秋收依舊山堆嶽積。
卓拄杖雲。
柳絮随風。
葵花向日。
供羅漢提綱 無相真禅師供羅漢示衆。
應供真人着眼高。
海山來往不辭勞。
也知為瑞為祥處。
惹得天花上毳袍。
石梁方廣路非遙。
薝蔔堂中信手招。
尊者半千誰是主。
海天雲靜月輪高。
真淨文禅師供羅漢上堂。
方上人今日為施主供養羅漢。
且道羅漢來也無。
若來。
在什麼處。
若不來。
又供養他作什麼。
乃顧謂大衆雲。
要識真羅漢麼。
元來總在者裡。
複召雲。
方上座還見麼。
正好供養。
來無所從。
去無所至。
一一不生。
一一不滅。
性真妙明。
常住世間。
清淨本然。
周遍法界。
若也如是。
萬兩黃金亦消得。
若不如是。
滴水難消。
老僧随例餐[饑-幾+追]子。
也得三文買草鞋。
上堂。
山門今日供養羅漢。
為十方檀越酬還心願。
亡者生天。
現存獲福。
召雲。
大衆。
但祇随例餐[饑-幾+追]子。
莫問人間短與長。
複拈起拄杖雲。
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受後有。
三界不柰伊何。
堪受人天供養。
者一隊少叢林漢。
總好與二十拄杖。
喝一喝下座。
供養羅漢上堂。
三界惟心萬法唯識。
未有一法不從心之所生。
心若滅也一切法滅。
所以過去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三際既不有。
一心何所生。
大衆。
但盡浮想盡。
證阿羅漢。
浮想不盡。
總屬流浪生死。
喝一喝下座。
上堂。
今日供養羅漢。
夜來四方高人諷誦妙法蓮華經安樂行品一遍。
大衆。
作麼生是安樂行。
拟心早不安樂了也。
乃喝一喝雲。
豈不是安樂行。
如何是透法身句。
北鬥裡藏身豈不是安樂行。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庭前栢樹子豈不是安樂行。
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談。
糊餅豈不是安樂行。
以至僧俗大衆一一清淨光明住持豈不是安樂行。
乃至一佛二菩薩一一羅漢一一辟支佛無不清淨實相住持所謂安樂行也。
大衆。
唯有髻中寶珠不妄與之。
雖然不與。
你人人具足。
十二時中光明烜赫。
阿誰欠少。
還會麼。
歸堂吃茶去。
喝一喝下座。
供養羅漢上堂。
大衆。
一切法即諸佛法。
一切心即諸佛心。
一切語即諸佛語。
一切道即羅漢道。
法也心也語也道也。
且道是一也是二也。
是同也是别也。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萬法無咎。
楚石琦禅師因齋羅漢上堂。
風生古殿。
月轉回廊。
香煙合匝。
燈燭熒煌。
賓頭盧尊者應供四天下。
無一處不到。
還到此間麼。
此間是什麼所在說到不到。
合掌雲。
三德六味。
施佛及僧。
便下座。
放生提綱 雪窦顯禅師放白[鳥*閑]示衆。
朱冠青戢雪為毛。
不近鸾凰意亦高。
放你雲林莫回首。
如今何處是仙曹。
無相真禅師施主送魚放生示衆。
死水浸着未是作家。
大海番身不妨脫灑。
蘆山今日通一線道。
須貴各得自由。
休更貪他香餌。
信得及去。
千尺絲綸惹絆不住。
缦天大網誰敢羅籠。
一跳便過龍門。
不怕掀天動地。
遇大旱則為霖雨。
着意嘉惠生靈。
十千天子齊立下風。
怒海鲲鵬仰望不及。
良久雲。
若到者個田地。
不得辜負老僧。
中峰本禅師瞿運使卒哭藥師道場放生。
紅芍藥邊方舞蝶。
碧梧桐裡正啼莺。
目前大道無遮障。
自是衆生沒路行。
由是今日藥師如來與近故少中大夫兩浙都運瞿公於一毫端上起大道場。
作百寶莊嚴佛事。
本上座因齋慶贊。
普為諸含識指個路頭去也。
教中道。
三界無法。
何處求心。
心不可求。
法将安寄。
便見十方世界是清淨法身。
十方世界是藥師十二願海。
審如是。
有羽者聽其高飛。
有足者不妨遠舉。
帶甲者潛於深淵。
負鱗者縱於巨壑。
無一衆生不成正覺。
無一衆生不入圓明。
雖然如是。
隻如古人道。
門裡出身易。
身裡出門難。
且道不涉易難如何是超然獨脫底句。
乃放
二人長老共談玄。
正值陽和二月天。
渴鹿飲溪氷作水。
野猿啼樹霧成煙。
黃梅路上多知己。
今日共乘般若船。
乘船即不無。
且道說個什麼事。
幸遇三春明媚。
因行不妨掉臂。
啰邏哩啰邏哩。
乃拍手大笑雲。
是何曲調萬年歡。
因齋上堂。
二月中春物象鮮。
盡塵沙界一般天。
蒼苔雨洗去冬雪。
野火風飄昨夜煙。
危嶺乍聞猿嘯日。
長江時見客乘船。
人生幾度逢斯景。
好是誠心種福田。
真淨文禅師因施主上堂。
佛以一音演說法。
衆生随類各得解。
僧俗男女平等心。
一一皆同證法界。
夢庵信禅師因衆善友入寺請因緣設粥升座。
記得昔日甘贽行者入南泉寺設粥。
乃請南泉和尚念誦。
泉雲為狸奴白牯念摩诃般若波羅密多。
甘贽便出。
泉粥後問典座甘贽在甚處。
座雲當時便去也。
泉雲打破粥鍋着。
師召大衆雲。
甘贽設粥。
功不浪施。
南泉念誦。
不妨親切。
當時打破粥鍋。
如今諸人如何修設。
然雖如是。
隻如諸人設粥。
忽然請山僧念誦。
且道回向甚麼即是。
若道為狸奴白牯。
又是随他腳跟轉。
若道為燈籠露柱。
不免依樣畫貓兒。
若道為他增長福田。
又是掩人之德。
若隻麼休去。
又乃施無所歸。
且道如何回向即是。
以拄杖卓一下雲。
普同供養。
密庵傑禅師施主請上堂。
師據座顧視左右。
蓦拈拄杖雲。
今佛放光明。
助發實相義。
乃卓一下雲。
希有諸比丘。
是中難比況。
複提起雲。
還見蔣山拄杖子麼。
朝到西天暮歸東土。
向諸人道有世界以音聲為佛事。
有世界以香飯為佛事。
有世界以出入息為佛事。
複卓一下雲。
且道者個世界将什麼為佛事。
擲下拄杖雲。
阿剌剌。
四方八面活鱍鱍。
楚石琦禅師楊府安人真如善住二居士入山齋僧上堂。
沙門釋子。
頭戴施主屋。
腳踏施主地。
口吃施主飯。
身着施主衣。
将什麼報答施主。
入道不通理。
複身還信施。
長者八十一。
其樹不生耳。
若終日吃飯不曾咬破一粒米。
終日着衣不曾挂着一縷絲。
行不見行立不見立。
十二時中不依倚一物。
不見施者不見受者亦無施物。
恁麼見解正是增上慢人。
别造地獄着你在。
總不恁麼時如何。
大衆歸堂吃茶去。
南石琇禅師施主設齋粥上堂。
繁興大用。
舉必全真。
維摩以一缽飯飽三萬二千菩薩。
甘贽行者設粥南泉打破粥鍋。
且道是繁興大用不是繁興大用。
等閑認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施齋田提綱 疎山性禅師疎溪施主施齋田請上堂。
人人一坐具。
方圓俨今昔。
行坐不曾移。
歲寒消劫石。
更不屬陰陽。
又不輸糧役。
四至既分明。
契劵親委悉。
複證者田地。
大自在休息。
那個不具足。
受用無窮極。
如是布施汝。
如何不感激。
養十方佛種。
常生大智食。
轉施諸凡聖。
不思議功德。
不是有心求。
不是無心得。
須悟春風意。
莫認春山碧。
無上大因緣。
知恩念來曆。
因果既無差。
宜應全道力。
較彼來處功。
羹飯銅鐵汁。
蓦然畫斷。
三輪虛空争覓蹤迹。
燈籠露柱。
秋收依舊山堆嶽積。
卓拄杖雲。
柳絮随風。
葵花向日。
供羅漢提綱 無相真禅師供羅漢示衆。
應供真人着眼高。
海山來往不辭勞。
也知為瑞為祥處。
惹得天花上毳袍。
石梁方廣路非遙。
薝蔔堂中信手招。
尊者半千誰是主。
海天雲靜月輪高。
真淨文禅師供羅漢上堂。
方上人今日為施主供養羅漢。
且道羅漢來也無。
若來。
在什麼處。
若不來。
又供養他作什麼。
乃顧謂大衆雲。
要識真羅漢麼。
元來總在者裡。
複召雲。
方上座還見麼。
正好供養。
來無所從。
去無所至。
一一不生。
一一不滅。
性真妙明。
常住世間。
清淨本然。
周遍法界。
若也如是。
萬兩黃金亦消得。
若不如是。
滴水難消。
老僧随例餐[饑-幾+追]子。
也得三文買草鞋。
上堂。
山門今日供養羅漢。
為十方檀越酬還心願。
亡者生天。
現存獲福。
召雲。
大衆。
但祇随例餐[饑-幾+追]子。
莫問人間短與長。
複拈起拄杖雲。
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受後有。
三界不柰伊何。
堪受人天供養。
者一隊少叢林漢。
總好與二十拄杖。
喝一喝下座。
供養羅漢上堂。
三界惟心萬法唯識。
未有一法不從心之所生。
心若滅也一切法滅。
所以過去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三際既不有。
一心何所生。
大衆。
但盡浮想盡。
證阿羅漢。
浮想不盡。
總屬流浪生死。
喝一喝下座。
上堂。
今日供養羅漢。
夜來四方高人諷誦妙法蓮華經安樂行品一遍。
大衆。
作麼生是安樂行。
拟心早不安樂了也。
乃喝一喝雲。
豈不是安樂行。
如何是透法身句。
北鬥裡藏身豈不是安樂行。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庭前栢樹子豈不是安樂行。
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談。
糊餅豈不是安樂行。
以至僧俗大衆一一清淨光明住持豈不是安樂行。
乃至一佛二菩薩一一羅漢一一辟支佛無不清淨實相住持所謂安樂行也。
大衆。
唯有髻中寶珠不妄與之。
雖然不與。
你人人具足。
十二時中光明烜赫。
阿誰欠少。
還會麼。
歸堂吃茶去。
喝一喝下座。
供養羅漢上堂。
大衆。
一切法即諸佛法。
一切心即諸佛心。
一切語即諸佛語。
一切道即羅漢道。
法也心也語也道也。
且道是一也是二也。
是同也是别也。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萬法無咎。
楚石琦禅師因齋羅漢上堂。
風生古殿。
月轉回廊。
香煙合匝。
燈燭熒煌。
賓頭盧尊者應供四天下。
無一處不到。
還到此間麼。
此間是什麼所在說到不到。
合掌雲。
三德六味。
施佛及僧。
便下座。
放生提綱 雪窦顯禅師放白[鳥*閑]示衆。
朱冠青戢雪為毛。
不近鸾凰意亦高。
放你雲林莫回首。
如今何處是仙曹。
無相真禅師施主送魚放生示衆。
死水浸着未是作家。
大海番身不妨脫灑。
蘆山今日通一線道。
須貴各得自由。
休更貪他香餌。
信得及去。
千尺絲綸惹絆不住。
缦天大網誰敢羅籠。
一跳便過龍門。
不怕掀天動地。
遇大旱則為霖雨。
着意嘉惠生靈。
十千天子齊立下風。
怒海鲲鵬仰望不及。
良久雲。
若到者個田地。
不得辜負老僧。
中峰本禅師瞿運使卒哭藥師道場放生。
紅芍藥邊方舞蝶。
碧梧桐裡正啼莺。
目前大道無遮障。
自是衆生沒路行。
由是今日藥師如來與近故少中大夫兩浙都運瞿公於一毫端上起大道場。
作百寶莊嚴佛事。
本上座因齋慶贊。
普為諸含識指個路頭去也。
教中道。
三界無法。
何處求心。
心不可求。
法将安寄。
便見十方世界是清淨法身。
十方世界是藥師十二願海。
審如是。
有羽者聽其高飛。
有足者不妨遠舉。
帶甲者潛於深淵。
負鱗者縱於巨壑。
無一衆生不成正覺。
無一衆生不入圓明。
雖然如是。
隻如古人道。
門裡出身易。
身裡出門難。
且道不涉易難如何是超然獨脫底句。
乃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