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七

關燈


    末後東山一時分付今五祖堂頭和尚。

    此日幸對人天廣衆。

    請不吝慈悲重為顯揚。

    使先宗有據吾道益明。

    莫不大幸。

     甘露和尚入山上堂。

    達磨不來唐土。

    地久天長。

    二祖不往西天。

    山青水綠。

    龍吟霧起虎嘯風生。

    秋雨垂空浮雲蔽日。

    諸人有眼還見麼。

    有耳還聞麼。

    既具見聞。

    何者是迷何者是悟。

    何物為緣何物為對。

    要知迷悟升沉理。

    畢竟須還本分師。

    先佛道。

    身相屬四大。

    心性歸六塵。

    四大體各離。

    誰為和合者。

    大衆。

    身心既乃如此。

    現今複是何物。

    近來參學之人。

    盡皆奔馳語句舉論古今。

    於本分事全不明了。

    所以正宗淡薄道法澆漓。

    幸遇和尚到來。

    伏望震潮音示真旨。

    抉重瞙顯衣珠。

    四衆傾誠。

    不勝虔請。

     應庵華禅師烏巨山雪堂和尚到上堂。

    臨濟三遭痛棒。

    高安灘上知歸。

    興化於大覺棒頭深明黃蘗意旨。

    山中兄弟雖然不多。

    各各病在膏肓。

    若非師叔和尚到來。

    明果豈敢妄通消息。

    少間下座與知事頭首大衆同伸拜請。

    伏望慈悲痛垂發藥。

     萬杉和尚到上堂。

    大底大小底小。

    長底長短底短。

    曲底曲直底直。

    方底方圓底圓。

    正底正邪底邪。

    為複是佛耶是菩薩耶。

    是羅漢耶是聖僧耶。

    是鬼神耶是天仙耶。

    我昔聞是法。

    未嘗妄宣說。

    是義非義是随義堕。

    非是非義非非義是随句堕。

    若作佛法商量。

    達磨一宗掃土而盡。

    不作佛法商量。

    老僧活陷地獄。

    是你諸人還缁素得出麼。

    苟或未然。

    少間下座同知事頭首攀請新萬杉和尚為衆說破。

     徑山大慧禅師至上堂。

    乃雲。

    我本無心有所希求。

    今此法王大寶自然而至。

    法王大寶既至。

    汝等諸人急着精彩。

    所謂見之不取思之千裡。

    豈不見大隋和尚道。

    我參七十餘員善知識。

    具大眼目底祇有一二。

    其他盡具正知見。

    在今天下具大眼目真善知識。

    惟我法叔老師一人而已。

    黑漆竹篦掀翻海嶽。

    從頭打過。

    雖是死馬醫。

    就中要妙。

    黃蘗打臨濟拄杖。

    蔣山豈是無耶。

    蓋為土曠人稀。

    雲門一曲臘月二十五。

    那在今朝十六日吹唱。

    蓦拈拄杖卓一卓雲。

    虛空可量風可系。

    無能盡說佛功德。

    複舉頃在虎丘聞先師舉佛眼叔祖初作無為軍化士。

    因道中着颠有個省處。

    歸來舉似師祖。

    後令充知客。

    因夜坐撥火忽然猛省。

    雖然如是。

    每至入室未能深入阃奧從容請益大師。

    祖雲。

    我為你說個喻子。

    正如一人牽一頭牛從窗棂中過。

    兩角四蹄悉皆過了。

    惟尾巴過不得。

    師雲。

    者個說話多年在肚皮裡。

    信知在今天下無人理會得。

    所以密之三寸。

    苟非法叔老師到來。

    小侄此生無因拈出。

    敢問諸人。

    既是大底過了。

    如何尾巴卻過不得。

    且道誵訛在什麼處。

    小侄今日對衆拈出。

    供養我法叔老師大和尚。

    惟願壽與趙州同年。

    為佛法作大主張。

    使天下衲僧洞徹此一段奇特大事。

    下座同知事頭首大衆殷勤拜請。

    伏望慈悲俯垂開示。

     無用寬禅師天目中峰和尚至引座。

    明明百草頭。

    明明祖師意。

    天目山古佛輝天并鑒地。

    虎咬大蟲蛇吞鼈鼻。

    擲拄杖雲。

    直下來也急着眼觑。

    下座大衆懷香拜請幻住大和尚慈悲開示。

    便下座。

     千岩長禅師龜峰道源和尚至上堂。

    作家相見豈在形言。

    擊鼓升堂聊陳供養。

    供養我龜峰和尚降尊就卑。

    昔應庵叙謝大慧末句雲。

    虛空可量風可系。

    無能盡說佛功德。

    即今下座同大衆拜請和尚尊慈開示。

     恕中愠禅師瑞龍夢堂和尚至上堂。

    大人具大見。

    大智得大用。

    黑漆竹篦掀翻海嶽。

    芭蕉拄杖敲打虛空。

    直得釋迦彌勒拱手歸降。

    文殊普賢潛身無地。

    所以道殺人須是殺人刀。

    活人須是活人劍。

    有活人劍無殺人刀。

    一切活人死不得。

    有殺人刀無活人劍。

    一切死人活不得。

    活得死人死得活人。

    猶且堕在功勳埋沒宗旨。

    豈不見芙蓉和尚一日訪同參實性大師。

    性乃升堂以右手拈拄杖倚放左邊良久曰。

    此事若不是芙蓉師兄也大難委悉。

    便下座。

    實性與麼道。

    李向赤邊咬。

    當茲季運。

    袒肩擔荷赤手提持。

    不涉廉纖斬釘截鐵。

    惟我瑞龍師兄一人也。

    勿謂土曠人稀秘而不洩。

    惟願放開線道曲狥時宜。

    使彼承言滞句者徹證直指單傳一段奇特大事。

    顧不韪欤。

    下座與首座大衆同伸拜請冀為敷揚。

     楚石琦禅師靈隐竹泉和尚至上堂。

    舉廣慧琏和尚道。

    我在先師會中見舉竹篦問省驢漢雲。

    喚作竹篦則觸。

    不喚作竹篦則背。

    作麼生。

    省近前奪得。

    抛向地上雲是什麼。

    先師雲瞎。

    省從此悟入。

    我道省驢漢悟則太煞悟。

    要且未盡先師意旨。

    師雲。

    大小廣慧恁麼道。

    先師實有意旨那。

    将一把火照看。

    面皮厚多少。

    下坡不走。

    快便難逢。

    若是向上提持。

    還我竹泉師兄始得。

     弘覺忞禅師通玄奇禅師至引座。

    别峰不意。

    卻親遭力索。

    無因見妙高。

    豈是當頭多隐諱。

    從來正打貴旁敲。

    不見丹霞訪忠國師。

    霞問侍者。

    國師在不。

    者曰。

    在即在。

    祇是不見客。

    霞曰大深遠生。

    者曰。

    非但上座。

    佛眼亦觑不見。

    霞曰龍生龍子鳳生鳳兒。

    國師睡起。

    侍者以告。

    國師乃打侍者二十棒遣出院。

    丹霞聞得。

    歎曰不謬為南陽國師。

    豈非丹霞旁敲故顯國師正打。

    因顯國師正打始知毫無隐諱。

    既知毫無隐諱。

    自然大用現前霜威凜凜。

    然後方可祖印高提吹毛橫按。

    剿絕今時露布。

    發揮從上家風。

    激揚敲唱雙行。

    蓦劄主賓互換。

    主賓互換也。

    雲迷大野霧鎖長空。

    敲唱雙行也。

    韻出青霄風生滿座。

    直得山河大地盡作琴聲。

    草木叢林順方低向。

    正當恁麼時。

    作麼生是毫無隐諱底事。

    卓拄杖雲。

    要會麼。

    下座同申勸請通玄和尚普為諸仁分明指出。

     化山三宜和尚至引座。

    孟嘗門下珠履三千。

    金谷園中繡襦八百。

    安似我輩衲僧家。

    借來香飯饷萬聖於同堂。

    三變淨坊集分身於一處。

    是故進一步則震動無邊世界網。

    退一步則踏斷百億大風輪。

    不進不退則正令當行十方坐斷。

    便饒如是。

    未是衲僧全體作用在。

    諸人要見全體作用麼。

    舉起拂子雲。

    看看。

    空王佛.多寶佛.威音王佛.大通智勝佛.四萬同名同号日月燈明佛。

    盡向山僧拂子頭上吹大法螺擊大法鼓。

    演大法義作大佛事。

    一一佛事周徧法界。

    所謂一毛現神變。

    一切佛同說。

    盡於未來劫。

    莫得其邊際。

    倒握拂子雲。

    及乎倒轉柄來。

    要且三世諸佛曆代祖師卒摸索頭腦不着。

    何況諸人茄子瓠子那裡知得。

    今朝幸遇化山和尚象駕光臨高垂天鑒。

    下座同申勸請普為諸人委曲指示。

     列祖提綱錄卷第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