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薩曰。
我今已為諸菩薩說佛往修清淨行。
仁亦當於此會中演暢修行勝功德。
賢首菩薩以偈答之。
其中曰以法威力現世間則獲十地十自在。
亦是說初發心從信地起之義。
末後善财到毗盧樓閣前。
彌勒為說一百二十種菩提心亦是此義。
其中有一種喻曰如獅子王哮吼。
獅子兒聞皆增勇徤。
餘獸聞之即皆鼠伏。
佛獅子王。
菩提心吼。
應知亦爾。
諸菩薩聞增長功德。
有所得者聞皆退散。
亦是此義。
既有信根即是成佛基本。
忽地與現行相應便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釋迦老子初在正覺山前舉頭見明星出現忽然悟道。
遂乃歎曰。
奇哉。
一切衆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
但以妄想執着而不證得。
謂上至十方諸佛下至六道四生含蠢蠕動。
於我悟處以平等印一印印定更無差别。
你看黃面老子才悟了便見得如此廣大。
然後興慈運悲。
於生死海不着此岸不着彼岸不住中流。
而能運載此岸衆生到於彼岸不住生死中流。
者個道理亦不出自家信種。
所以無盡居士着海眼經題說佛成就雲始覺合本之謂佛。
他雖是個俗人然卻見得徹識得根本。
謂始覺時從明星上起信。
忽然覺悟自性本來是佛。
大地有情更無差别。
無盡喚作始覺合本覺方始成佛。
參禅人能恁麼辨白得了。
然後休歇身心識取本來面目不要粗心。
古聖得了便於得處滅卻生滅心。
亦不住在寂滅地。
謂之寂滅現前。
於寂滅地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六道衆生與諸衆生同一悲仰。
前所雲興慈運悲。
救拔惡道是也。
衆生為不覺故輪轉生死。
先覺之士若無慈悲。
如何得衆生界空。
信知佛恩難報。
今日經幹道友請妙喜普說。
不獨為先考承事追修而已。
要與現前一衆說些禅病。
故柳子厚以天台教為司南。
言禅病最多。
誠哉是言。
天台智者之教以空假中三觀攝一切法教人把本修行。
禅無文字須是悟始得。
妙喜自十七歲便疑着此事。
恰恰參十七年方得休歇。
未得已前常自思惟。
我今已幾歲。
不知我未托生來南閻浮提時從甚麼處來。
心頭黑似漆并不知來處。
既不知來處即是生大。
我百年後死時卻向甚麼處去。
心頭依舊黑漫漫地不知去處。
既不知去處即是死大。
謂之無常迅速生死事大。
你諸人還曾恁麼疑着麼。
現今坐立俨然孤明曆曆地。
說法聽法賓主交參。
妙喜簸兩片皮牙齒敲磕。
臍輪下鼓起粥飯氣。
口裡忉忉怛怛在者裡說。
說者是聲。
此聲普在諸人髑髅裡。
諸人髑髅同在妙喜聲中。
者個境界他日死了卻向甚處安着。
既不知安着處則撞入驢胎馬腹亦不知。
生快樂天宮亦不知。
禅和子尋常於經論上收拾得底。
問着無有不知者。
士大夫向九經十七史上學得底。
問着亦無有不知者。
離卻文字絕卻思惟。
問他自家屋裡事。
十個有五雙不知。
他人家事卻知得如此分曉。
如是則空來世上打一遭。
将來随業受報畢竟不知自家本命元辰落着處。
可不悲哉。
所以古人到者裡如救頭然。
尋師決擇。
要得心地開通不疑生死。
然有學而知之者。
有生而知之者。
那個是學而知之者。
如僧問趙州學人乍入叢林乞師指示。
州雲你吃粥了也未。
僧雲吃粥了。
州雲洗缽盂去。
僧於言下忽然大悟。
當下休歇。
便知生死去處。
妙喜常說不易者僧有力量。
趙州将一百二十斤檐子一送送在他肩上。
者僧荷得。
一氣走一百二十裡更不回頭。
如将梵位直授凡庸。
心裡便怗怗地興得慈力運得悲願。
此是學而知之者。
那個是生而知之者。
如趙州作沙彌時同本師行腳到南泉。
值南泉卧次。
本師禮拜了。
趙州方禮拜。
南泉問雲近離甚處。
州雲近離瑞像。
泉雲還見瑞像麼。
州雲瑞像則不見。
面前隻見卧如來。
南泉遂起問。
你是有主沙彌無主沙彌。
州雲是有主沙彌。
泉雲那個是你主。
若是如今禅和家便近前彈指打個圓相喝一喝拍一拍拂袖便行。
放出者般惡氣息。
你看他趙州緩緩地近前道。
孟春猶寒。
伏惟和尚尊候萬福。
泉乃喚維那雲。
此沙彌别處安排。
次日卻來問如何是道。
南泉也不行棒也不下喝。
也不談玄也不說妙。
也不牽經也不引論。
也不舉古人公案。
亦不說事亦不說理。
隻實頭向他道平常心是道。
為他趙州已理會得平常心了。
便卻問還假趣向也無。
泉雲拟向即乖。
州雲不拟争知是道。
泉雲。
道不屬知不屬不知。
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
若真達不疑之道。
猶如太虛廓然蕩豁。
豈可於中強是非耶。
趙州於言下千了百當。
南泉道道不屬知不屬不知。
圭峰謂之靈知。
荷澤謂之知之一字衆妙之門。
黃龍死心雲知之一字衆禍之門。
要見圭峰荷澤則易。
要見死心則難。
到者裡須是具超方眼。
說似人不得。
傳與人不得。
所以圜悟先師說。
趙州禅隻在口唇皮上難柰他何。
如善用兵者不赍糧行。
就你水草糧食又殺了你。
有一秀才問。
佛不違衆生願是否。
州雲是。
才雲弟子欲就和尚手中乞取拄杖得否。
州雲君子不奪人所好。
才雲某甲不是君子。
州雲老僧亦不是佛。
又一僧問如何是祖師意。
州乃敲禅床腳。
僧雲莫隻者便是否。
州雲是則脫取去。
又一僧問。
諸方盡向口裡道。
和尚如何示人。
州以腳跟打火爐示之。
僧雲莫便是也無。
州雲恰認得老僧腳跟。
又僧問如何是趙州。
州雲東門南門西門北門。
僧雲某甲不問者個。
州雲你問我趙州聻。
又僧問如何是道。
州雲牆外底。
僧雲某甲不問者個道。
州雲你問那個道。
僧雲某甲問大道。
州雲大道通長安。
你不得作無事會。
不得作玄妙會。
不得作奇特會。
不得作平常會。
趙州不在無事上。
不在玄妙上。
不在奇特上。
不在平常上。
畢竟在甚麼處。
具眼者辨取者老漢。
有時雲未出家被菩提使。
出家後使得菩提。
汝諸人被十二時使。
老僧使得十二時。
又雲佛之一字吾不喜聞。
佛之一字尚不喜聞。
達磨灼然是甚老臊胡。
十地菩薩是擔糞漢。
等妙二覺是破凡夫。
菩提涅盤是系驢橛。
十二分教是鬼神簿拭瘡膿紙。
四果三賢初心十地是守古冢鬼。
你既不到者個田。
地是事理會不得也。
學人粗走大步。
便把一句子禅要祗對人。
且不是者個道理。
所以妙喜室中常問禅和子。
喚作竹篦則觸。
不喚作竹篦則背。
不得下語。
不得無語。
不得思量。
不得蔔度。
不得拂袖便行。
一切總不得。
你便奪卻竹篦。
我且許你奪卻。
我喚作拳頭則觸。
不喚作拳頭則背。
你又如何奪。
更饒你道個請和尚放下着。
我且放下着。
我喚作露柱則觸。
不喚作露柱則背。
你又如何奪。
我喚作山河大地則觸。
不喚作山河大地則背。
你又如何奪。
有個舟峰長老雲。
某看和尚竹篦子話。
如籍沒卻人家财産了更要人納物事。
妙喜曰你譬喻得極妙。
我真個要你納物事。
你無從所出便須讨死路去也。
或投河赴火[拚-ㄙ+ㄊ]得命方始死得。
死了卻緩緩地再活起來。
喚你作菩薩便歡喜。
喚你作賊漢便惡發。
依前隻是舊時人。
所以古人道懸崖撒手自肯承當。
絕後再蘇欺君不得。
到者裡始契得竹篦子話。
複說偈雲。
佛之一字尚不喜。
有何生死可相關。
當機觌面難回互。
說甚楞嚴義八還。
悅禅人請普說。
僧問。
臨濟示衆雲。
有時奪人不奪境。
有時奪境不奪人。
有時人境兩俱奪。
有時人境俱不奪。
如何是奪人不奪境。
師雲三千裡外絕誵訛。
進雲如何是奪境不奪人。
師雲拔出眼中楔。
進雲。
臨濟道煦日發生鋪地錦。
嬰孩垂發白如絲。
未審與和尚答底是同是别。
師雲咬人屎橛不是好狗。
進雲王令已行天下徧。
将軍塞外絕煙塵時如何。
師雲适來猶自可而今更郎當。
問。
十方薄伽梵。
一路涅盤門。
未審王氏今日是生耶是死耶。
師雲生耶死耶。
進雲。
今古應無墜。
分明在目前。
師雲抽卻腦後箭。
進雲。
隻如十二時中不依倚一物人來。
師還接否。
師雲喚甚麼作一物。
進雲不可重說偈言。
師雲礙塞殺人。
乃雲。
生耶死耶。
非得非失。
不道不道。
有理有事。
若向有理有事處得個入處。
隻在教乘裡頭出頭沒。
若於非得非失處得個入處。
敢保諸人十二時中未有安身立命處。
既未有安身立命處則不知王氏落處。
若知得王氏落處即知自己安身立命處。
且道王氏即今是生耶是死耶。
是不生耶是不死耶。
若道不生。
争柰死何。
若道不死。
争柰生何。
若道亦生亦死。
又是戲論說。
若道非生非死。
又是相違說。
直饒離四句絕百非。
直
我今已為諸菩薩說佛往修清淨行。
仁亦當於此會中演暢修行勝功德。
賢首菩薩以偈答之。
其中曰以法威力現世間則獲十地十自在。
亦是說初發心從信地起之義。
末後善财到毗盧樓閣前。
彌勒為說一百二十種菩提心亦是此義。
其中有一種喻曰如獅子王哮吼。
獅子兒聞皆增勇徤。
餘獸聞之即皆鼠伏。
佛獅子王。
菩提心吼。
應知亦爾。
諸菩薩聞增長功德。
有所得者聞皆退散。
亦是此義。
既有信根即是成佛基本。
忽地與現行相應便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釋迦老子初在正覺山前舉頭見明星出現忽然悟道。
遂乃歎曰。
奇哉。
一切衆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
但以妄想執着而不證得。
謂上至十方諸佛下至六道四生含蠢蠕動。
於我悟處以平等印一印印定更無差别。
你看黃面老子才悟了便見得如此廣大。
然後興慈運悲。
於生死海不着此岸不着彼岸不住中流。
而能運載此岸衆生到於彼岸不住生死中流。
者個道理亦不出自家信種。
所以無盡居士着海眼經題說佛成就雲始覺合本之謂佛。
他雖是個俗人然卻見得徹識得根本。
謂始覺時從明星上起信。
忽然覺悟自性本來是佛。
大地有情更無差别。
無盡喚作始覺合本覺方始成佛。
參禅人能恁麼辨白得了。
然後休歇身心識取本來面目不要粗心。
古聖得了便於得處滅卻生滅心。
亦不住在寂滅地。
謂之寂滅現前。
於寂滅地獲二殊勝。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六道衆生與諸衆生同一悲仰。
前所雲興慈運悲。
救拔惡道是也。
衆生為不覺故輪轉生死。
先覺之士若無慈悲。
如何得衆生界空。
信知佛恩難報。
今日經幹道友請妙喜普說。
不獨為先考承事追修而已。
要與現前一衆說些禅病。
故柳子厚以天台教為司南。
言禅病最多。
誠哉是言。
天台智者之教以空假中三觀攝一切法教人把本修行。
禅無文字須是悟始得。
妙喜自十七歲便疑着此事。
恰恰參十七年方得休歇。
未得已前常自思惟。
我今已幾歲。
不知我未托生來南閻浮提時從甚麼處來。
心頭黑似漆并不知來處。
既不知來處即是生大。
我百年後死時卻向甚麼處去。
心頭依舊黑漫漫地不知去處。
既不知去處即是死大。
謂之無常迅速生死事大。
你諸人還曾恁麼疑着麼。
現今坐立俨然孤明曆曆地。
說法聽法賓主交參。
妙喜簸兩片皮牙齒敲磕。
臍輪下鼓起粥飯氣。
口裡忉忉怛怛在者裡說。
說者是聲。
此聲普在諸人髑髅裡。
諸人髑髅同在妙喜聲中。
者個境界他日死了卻向甚處安着。
既不知安着處則撞入驢胎馬腹亦不知。
生快樂天宮亦不知。
禅和子尋常於經論上收拾得底。
問着無有不知者。
士大夫向九經十七史上學得底。
問着亦無有不知者。
離卻文字絕卻思惟。
問他自家屋裡事。
十個有五雙不知。
他人家事卻知得如此分曉。
如是則空來世上打一遭。
将來随業受報畢竟不知自家本命元辰落着處。
可不悲哉。
所以古人到者裡如救頭然。
尋師決擇。
要得心地開通不疑生死。
然有學而知之者。
有生而知之者。
那個是學而知之者。
如僧問趙州學人乍入叢林乞師指示。
州雲你吃粥了也未。
僧雲吃粥了。
州雲洗缽盂去。
僧於言下忽然大悟。
當下休歇。
便知生死去處。
妙喜常說不易者僧有力量。
趙州将一百二十斤檐子一送送在他肩上。
者僧荷得。
一氣走一百二十裡更不回頭。
如将梵位直授凡庸。
心裡便怗怗地興得慈力運得悲願。
此是學而知之者。
那個是生而知之者。
如趙州作沙彌時同本師行腳到南泉。
值南泉卧次。
本師禮拜了。
趙州方禮拜。
南泉問雲近離甚處。
州雲近離瑞像。
泉雲還見瑞像麼。
州雲瑞像則不見。
面前隻見卧如來。
南泉遂起問。
你是有主沙彌無主沙彌。
州雲是有主沙彌。
泉雲那個是你主。
若是如今禅和家便近前彈指打個圓相喝一喝拍一拍拂袖便行。
放出者般惡氣息。
你看他趙州緩緩地近前道。
孟春猶寒。
伏惟和尚尊候萬福。
泉乃喚維那雲。
此沙彌别處安排。
次日卻來問如何是道。
南泉也不行棒也不下喝。
也不談玄也不說妙。
也不牽經也不引論。
也不舉古人公案。
亦不說事亦不說理。
隻實頭向他道平常心是道。
為他趙州已理會得平常心了。
便卻問還假趣向也無。
泉雲拟向即乖。
州雲不拟争知是道。
泉雲。
道不屬知不屬不知。
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
若真達不疑之道。
猶如太虛廓然蕩豁。
豈可於中強是非耶。
趙州於言下千了百當。
南泉道道不屬知不屬不知。
圭峰謂之靈知。
荷澤謂之知之一字衆妙之門。
黃龍死心雲知之一字衆禍之門。
要見圭峰荷澤則易。
要見死心則難。
到者裡須是具超方眼。
說似人不得。
傳與人不得。
所以圜悟先師說。
趙州禅隻在口唇皮上難柰他何。
如善用兵者不赍糧行。
就你水草糧食又殺了你。
有一秀才問。
佛不違衆生願是否。
州雲是。
才雲弟子欲就和尚手中乞取拄杖得否。
州雲君子不奪人所好。
才雲某甲不是君子。
州雲老僧亦不是佛。
又一僧問如何是祖師意。
州乃敲禅床腳。
僧雲莫隻者便是否。
州雲是則脫取去。
又一僧問。
諸方盡向口裡道。
和尚如何示人。
州以腳跟打火爐示之。
僧雲莫便是也無。
州雲恰認得老僧腳跟。
又僧問如何是趙州。
州雲東門南門西門北門。
僧雲某甲不問者個。
州雲你問我趙州聻。
又僧問如何是道。
州雲牆外底。
僧雲某甲不問者個道。
州雲你問那個道。
僧雲某甲問大道。
州雲大道通長安。
你不得作無事會。
不得作玄妙會。
不得作奇特會。
不得作平常會。
趙州不在無事上。
不在玄妙上。
不在奇特上。
不在平常上。
畢竟在甚麼處。
具眼者辨取者老漢。
有時雲未出家被菩提使。
出家後使得菩提。
汝諸人被十二時使。
老僧使得十二時。
又雲佛之一字吾不喜聞。
佛之一字尚不喜聞。
達磨灼然是甚老臊胡。
十地菩薩是擔糞漢。
等妙二覺是破凡夫。
菩提涅盤是系驢橛。
十二分教是鬼神簿拭瘡膿紙。
四果三賢初心十地是守古冢鬼。
你既不到者個田。
地是事理會不得也。
學人粗走大步。
便把一句子禅要祗對人。
且不是者個道理。
所以妙喜室中常問禅和子。
喚作竹篦則觸。
不喚作竹篦則背。
不得下語。
不得無語。
不得思量。
不得蔔度。
不得拂袖便行。
一切總不得。
你便奪卻竹篦。
我且許你奪卻。
我喚作拳頭則觸。
不喚作拳頭則背。
你又如何奪。
更饒你道個請和尚放下着。
我且放下着。
我喚作露柱則觸。
不喚作露柱則背。
你又如何奪。
我喚作山河大地則觸。
不喚作山河大地則背。
你又如何奪。
有個舟峰長老雲。
某看和尚竹篦子話。
如籍沒卻人家财産了更要人納物事。
妙喜曰你譬喻得極妙。
我真個要你納物事。
你無從所出便須讨死路去也。
或投河赴火[拚-ㄙ+ㄊ]得命方始死得。
死了卻緩緩地再活起來。
喚你作菩薩便歡喜。
喚你作賊漢便惡發。
依前隻是舊時人。
所以古人道懸崖撒手自肯承當。
絕後再蘇欺君不得。
到者裡始契得竹篦子話。
複說偈雲。
佛之一字尚不喜。
有何生死可相關。
當機觌面難回互。
說甚楞嚴義八還。
悅禅人請普說。
僧問。
臨濟示衆雲。
有時奪人不奪境。
有時奪境不奪人。
有時人境兩俱奪。
有時人境俱不奪。
如何是奪人不奪境。
師雲三千裡外絕誵訛。
進雲如何是奪境不奪人。
師雲拔出眼中楔。
進雲。
臨濟道煦日發生鋪地錦。
嬰孩垂發白如絲。
未審與和尚答底是同是别。
師雲咬人屎橛不是好狗。
進雲王令已行天下徧。
将軍塞外絕煙塵時如何。
師雲适來猶自可而今更郎當。
問。
十方薄伽梵。
一路涅盤門。
未審王氏今日是生耶是死耶。
師雲生耶死耶。
進雲。
今古應無墜。
分明在目前。
師雲抽卻腦後箭。
進雲。
隻如十二時中不依倚一物人來。
師還接否。
師雲喚甚麼作一物。
進雲不可重說偈言。
師雲礙塞殺人。
乃雲。
生耶死耶。
非得非失。
不道不道。
有理有事。
若向有理有事處得個入處。
隻在教乘裡頭出頭沒。
若於非得非失處得個入處。
敢保諸人十二時中未有安身立命處。
既未有安身立命處則不知王氏落處。
若知得王氏落處即知自己安身立命處。
且道王氏即今是生耶是死耶。
是不生耶是不死耶。
若道不生。
争柰死何。
若道不死。
争柰生何。
若道亦生亦死。
又是戲論說。
若道非生非死。
又是相違說。
直饒離四句絕百非。
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