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五

關燈
下如明鏡當台明珠在掌。

    胡來現胡漢來現漢。

    當人各各腳跟下淨裸裸明曆曆。

    生死如夢幻空華。

    去來如浮雲水月。

    猶未是徹頭處。

    縱饒如實見得昔日之生本不曾生。

    今日之滅本不曾滅。

    亦是無夢說夢。

    何以故。

    生而不生。

    鏡裡之形。

    滅而不滅。

    水中之月。

    正當恁麼時。

    那裡是王氏出身處。

    若委悉得去。

    王氏隻今與諸人把手共行同入如來大寂滅海。

    其或未然。

    有寒暑兮促君壽。

    有鬼神兮妬君福。

    複雲。

    者個是近悅上座為母王氏請妙喜老漢說法底意旨。

    且法作麼生說。

    不見道法不可見聞覺知。

    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覺知。

    非求法也。

    見聞覺知既不可以入道。

    莫是不見不聞不覺不知便是麼。

    良久高聲雲。

    更是個甚麼。

    妙喜盡力說。

    隻說得到者裡。

    此事決定不在言語上。

    所以從上諸聖次第出世。

    各各以善巧方便忉忉怛怛。

    唯恐人泥在言語上。

    若在言語上。

    一大藏教五千四十八卷。

    說權說實說有說無說頓說漸。

    豈是無言說。

    因甚麼達磨西來卻言單傳心印不立文字語言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因何不說傳玄傳妙傳言傳語。

    隻要當人各各直下明自本心見自本性。

    事不獲已說個心說個性已大段狼籍了也。

    若要拔得生死根株盡。

    切不得記我說底。

    縱饒念得一大藏教如缾瀉水。

    喚作運糞入不名運糞出。

    卻被者些子障卻自己正知見不得現前。

    自己神通不能發現。

    隻管弄目前光影理會禅理會道。

    理會心理會性。

    理會奇特理會玄妙。

    天似掉棒打月枉費心神。

    如來說為可憐愍者。

    古人凡有一言半句。

    設一個金剛圈栗棘蓬。

    教伊吞教伊透。

    若是個英靈獨脫出情塵超理性者。

    金剛圈栗棘蓬是甚麼弄猢狲家具祭鬼神茶飯。

    蓋你不能一念緣起無生。

    隻管一向在心意識邊作活計。

    才見宗師動口便向宗師口裡讨玄讨妙。

    卻被宗師倒翻筋鬥。

    自家本命元辰依舊不知落處。

    腳跟下黑漫漫。

    依前隻是個漆桶。

    隻如适來上座問奪人不奪境一段話。

    隻知冊子上念将來。

    如法答他又理會不得。

    問一段未了又問一段。

    恰如村人打傳口令相似。

    我今不惜口業為你諸人葛藤注解一徧。

    臨濟一日示衆雲。

    有時奪人不奪境。

    有時奪境不奪人。

    有時人境兩俱奪。

    有時人境俱不奪。

    會麼。

    良久左右顧視便下座。

    者個便是金剛王寶劍。

    我昨日說底将蜈蚣毒蛇蠍子并諸雜毒貯在一甕裡。

    你試将手就中拈一個不毒底出來看。

    若拈得出不妨於此事有少分相應。

    若拈不出自是你根性遲鈍夙無靈骨。

    也怪妙喜不得。

    臨濟當時道者幾句閑言長語。

    面目現在。

    自是你不會看得出。

    你若領得此意。

    自從胡亂後三十年不少鹽醬。

    鐘樓上念贊床腳下種菜之類。

    不着問人一一自知下落。

    古人垂個方便。

    豈是閑開口。

    須知爛泥裡有刺。

    當時有個克符道者理會得臨濟意。

    便出來問。

    如何是奪人不奪境。

    臨濟當時不知那裡得許多閑言長語鬥湊得恰好。

    便道煦日發生鋪地錦。

    嬰孩垂發白如絲。

    諸人還會麼。

    煦日發生鋪地錦是境。

    嬰孩垂發白如絲是人。

    此兩句一句存境一句奪人。

    克符又作頌曰。

    奪人不奪境。

    緣自帶聱訛。

    師雲有甚麼聱訛。

    拟欲求玄旨。

    思量反責麼。

    師雲誣人之罪。

    骊珠光燦爛。

    蟾桂影婆娑。

    師雲何不早恁麼道。

    觌面無差互。

    還應滞網羅。

    師雲。

    依稀似曲才堪聽。

    又被風吹别調中。

    此頌大槩在骊珠光燦爛。

    蟾桂影婆娑之上。

    蓋此兩句是境。

    學者問。

    不奪境。

    拟欲求玄旨。

    思量反責麼。

    大意隻是不可思量拟議。

    思量拟議者人也蹉卻。

    觌面相呈一着子。

    即被語言網羅矣。

    克符此頌專明煦日發生鋪地錦。

    所以有骊珠光燦爛蟾桂影婆娑之句。

    乃是存境而奪人。

    故曰觌面無差互還應滞網羅。

    奪人之義。

    醍醐毒藥一道而行。

    具眼者方能辨别。

    又問如何是奪境不奪人。

    答雲王令已行天下徧。

    将軍塞外絕煙塵。

    師雲王令已行天下徧是奪了境。

    将軍塞外絕煙塵是存人而不奪。

    頌曰。

    奪境不奪人。

    尋言何處真。

    師雲也須閑處作堤防。

    問禅禅是妄。

    究理理非親。

    師雲好事不如無。

    日照寒光澹。

    山遙翠色新。

    師雲貧兒思舊債。

    直饒玄會得。

    也是眼中塵。

    師雲自起自倒。

    你要會日照寒光澹山遙翠色新麼。

    此兩句是境。

    直饒玄會得。

    也是眼中塵。

    便奪了也。

    其餘人境兩俱奪。

    人境俱不奪。

    盡是依語就學家問處答。

    又問如何是人境兩俱奪。

    答雲。

    并汾絕信。

    獨處一方。

    便有人境兩俱奪面目。

    頌曰。

    人境兩俱奪。

    從來正令行。

    師雲已落第二。

    不論佛與祖。

    那說聖凡情。

    師雲買石得雲。

    饒拟犯吹毛劍。

    還如值木盲。

    師雲識法者懼。

    進前求妙會。

    特地斬精靈。

    師雲前箭猶輕後箭深。

    正令既行不留佛祖。

    到者裡進之退之性命都在師家手裡。

    如吹毛劍不可犯其鋒。

    又問如何是人境俱不奪。

    答雲。

    王登寶殿。

    野老讴歌。

    頌曰。

    人境俱不奪。

    思量意不偏。

    師雲會麼。

    是法住法位。

    主賓言不異。

    師雲世間相常住。

    問答理俱全。

    師雲添一毫不得減一毫不得。

    蹋破澄潭月。

    師雲猶有者個在。

    穿開碧落天。

    師雲勞而無功。

    不能明妙用。

    師雲動着即錯。

    淪溺在無緣。

    師雲卻依舊處着。

    者個是适來上座請益底公案。

    謂之四料揀。

    你若要分明理會得臨濟意。

    但向他當時垂示處看。

    如何。

    看山僧有時奪人不奪境。

    有時奪境不奪人。

    有時人境兩俱奪。

    有時人境俱不奪。

    若恁麼便是。

    你若作山僧。

    有時奪人不奪境。

    有時奪境不奪人。

    有時人境兩俱奪。

    有時人境俱不奪。

    便不是了也。

    所以五祖師翁有言。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庭前栢樹子。

    恁麼會便不是了也。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庭前栢樹子。

    恁麼會方始是。

    你諸人還會麼。

    者般說話莫道你諸人理會不得。

    妙喜也自理會不得。

    我此門中無理會得理會不得。

    蚊子上鐵牛。

    無你下觜處。

    須信古人垂慈則有法無法不垂慈。

    道眼未開大法未明。

    豈免向他人口裡覓禅覓道覓玄覓妙。

    覓得了唯恐人知。

    及至說時又恐說盡了末後無可說。

    者個是無限量底法。

    你以有限量心拟窮他落處。

    且莫錯。

    隻如世尊在靈山會上百萬衆前拈華普示。

    獨迦葉破顔微笑。

    何曾怕人知。

    又何曾密室裡傳授來。

    我者裡禅。

    許你衆人聞。

    不許你衆人會。

    如上所解注者四料揀你。

    諸人齊聞齊會了臨濟之意。

    果如是乎。

    若隻如是。

    臨濟宗旨豈到今日。

    你諸人聞妙喜說得落。

    将謂止如此。

    我實向你道此是第一等惡口。

    若記着一個元字腳。

    便是生死根本也。

    你諸人諸方學得底玄中又玄妙中又妙。

    是甚麼屎禅。

    一向[祝/土]在皮袋裡。

    将謂實有恁麼事。

    莫錯。

    諸上座。

    你真個要參妙喜禅。

    盡将諸方學得底掃向他方世界。

    百不知百不會。

    虛卻心來共你理會。

    複說偈雲。

    無諸比丘名近悅。

    為母王氏請普說。

    妙喜便登曲錄床。

    忉忉怛怛恣饒舌。

    從來法本離言诠。

    不假思量與分别。

    說甚地獄及天堂。

    四聖六凡俱泯絕。

    縱有魔王欲作難。

    金剛寶劍當頭截。

    王氏養子要參禅。

    隻者一念永不滅。

    彈指頓明諸法門。

    釋迦彌勒齊超越。

    還如塗毒鼓當軒。

    一擊聞之皆腦裂。

    無邊煩惱悉蠲除。

    夙業舊殃湯沃雪。

    末後一句為重宣。

    凝然萬裡一條鐵。

    喝一喝下座。

     孫通判請普說。

    師雲。

    說法不應時。

    總是非時語。

    所以道未離兜率已降王宮。

    未出母胎度人已畢。

    李長者着華嚴論乃雲。

    此經決定是佛成道十日後說。

    初於正覺山前從定而起。

    因見明星忽然悟道。

    便見自己本來面目。

    信知時節若至其理自彰。

    妙喜常思無量居士者一個人。

    不知幾百生中學般若來。

    今生如此得大受用。

    所注清淨海眼經說六成就。

    謂如是我聞一時佛在雲。

    理無不如之謂是。

    事無不是之謂如。

    自來不曾有人如此說。

    蓋為他見徹釋迦老子骨髓。

    所以取之左右逢其原。

    佛初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雲。

    天上天下惟我獨尊。

    所以雲三界獨尊之謂我。

    所謂我者非人我之我。

    如孟子所謂萬物皆備於我也。

    心動十方之謂聞。

    蓋世間人皆以耳聞一切音聲。

    唯普賢菩薩乃以心聞。

    故經雲心聞洞十方生于大因力。

    多之所宗之謂一。

    且如現前一千大衆從首座數起。

    自一而之百自百而之千。

    所以言一者多之所宗也。

    一之所起之謂時。

    者個時便是妙心居士請妙喜為大衆說法之時也。

    當知此時能該括十方三世。

    乃至塵沙諸佛六道四生。

    若凡若聖若草若木若有情若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