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五

關燈
列祖提綱錄卷第十五 武林十八澗理安禅寺住持婁東行悅集 檀越特請普說 大慧杲禅師錢計議請普說。

    僧問。

    昔日僧問楊岐和尚如何是佛。

    答雲三腳驢子弄蹄行。

    未審意旨如何。

    師雲天上天下沒蹤迹。

    進雲隻如威音王已前是甚麼人騎。

    師雲威音王已後是甚麼人騎。

    僧拟議。

    師便喝。

    乃雲。

    威音王已前三腳驢兒[跳-兆+孛]跳。

    威音王已後楊岐老人絕消息。

    既絕消息。

    卻因甚麼三腳驢兒[跳-兆+孛]跳。

    若也於斯明得。

    方知威音王已前三腳驢兒果然[跳-兆+孛]跳。

    若明不得。

    楊岐老人一生受屈。

    正當恁麼時。

    如何是雪屈一句。

    喝一喝雲。

    洎合弄險。

    複雲。

    蘊聞上座今日代子虛來請為衆普說。

    老漢曰說個甚麼即得。

    聞曰請和尚拈出楊岐金剛圈栗棘蓬布施大衆。

    又曰如忠國師大珠和尚說法。

    諸方大有疑其拖泥帶水不徑截。

    說義理禅。

    願和尚疏決真僞。

    解大衆疑惑。

    此亦是請普說檀越之意。

    老漢曰諾。

    所以大覺世尊初悟此事。

    在摩竭提國三七日内無下口處。

    自雲我甯不說法。

    疾入於涅盤。

    信知說法之難。

    豈同容易。

    尋念過去佛所行方便力。

    然後起道樹詣鹿苑。

    随衆生根器說一大藏教。

    末後收因結果。

    卻雲始從鹿野苑終至跋提河。

    於是二中間未曾說一字。

    隻者便是楊岐所謂金剛圈栗棘蓬也。

    直是難吞難透。

    到者裡直下承當得了。

    大法未明亦柰何不得。

    敢問諸人。

    何者名為大法。

    金剛圈卻如何透。

    栗棘蓬卻如何吞。

    不見岩頭道。

    若将實法系綴人。

    土亦銷不得。

    況十方信施耶。

    諸佛出世祖師西來。

    無非隻為你諸人作個證明底主宰而已。

    若有法可傳可授。

    則諸佛慧命豈到今日。

    故祖師雲。

    心地随時說。

    菩提亦隻甯。

    事理俱無礙。

    當生即不生。

    若會得此四句。

    即透得金剛圈吞得栗棘蓬。

    不須要明大法。

    大法自明矣。

    以至古人差别異旨因緣心性玄妙大法。

    若明才舉起時便會得。

    恰如磁石見鐵相似。

    輕輕一引便動。

    須是舉一明三目機铢兩。

    點着南邊動北邊。

    舉起時便明得。

    而今諸方有數種邪禅。

    大法若明。

    隻者邪禅便是自己受用家具好。

    擊石火閃電光一棒一喝底定。

    不愛說心說性者。

    隻愛機鋒俊快。

    謂之大機大用。

    好說心說性底。

    定不愛擊石火閃電光一棒一喝者。

    隻愛絲來線去。

    謂之綿綿密密。

    亦謂之根腳下事。

    殊不知正是個沒用處弄泥團底漢。

    看他前輩大法明底尊宿。

    用處轉辘辘地。

    如南陽忠國師大珠和尚是也。

    唯楊文公具眼修傳燈錄時将忠國師大珠和尚列在馬祖下諸尊宿之右。

    将廣語所有言句盡入其中。

    六祖下收忠國師語最多。

    為他家活大門戶大法性寬波瀾闊難湊泊。

    遮般法難說。

    他禅備衆體。

    如三喚侍者話。

    喚作說老婆禅拖泥帶水得麼。

    一日喚侍者。

    侍者應諾。

    如是三喚。

    侍者三應。

    師雲。

    國師三喚侍者何曾有辜負。

    侍者三應甚麼處是辜負處。

    國師曰。

    将謂吾辜負汝。

    誰知汝辜負吾。

    師雲平地起骨堆。

    複雲叢林中喚作國師三喚侍者話。

    自此便有一絡索。

    唯雪窦見透古人骨髓雲。

    國師三喚侍者。

    點即不到。

    師雲灼然。

    侍者三應。

    到即不點。

    師雲卻不恁麼。

    将謂吾辜負汝誰知汝辜負吾。

    謾雪窦不得。

    師雲誰道。

    複召大衆雲。

    好個謾雪窦不得。

    雖然如是。

    雪窦亦謾妙喜不得。

    妙喜亦謾諸人不得。

    諸人亦謾露柱不得。

    玄沙雲侍者卻會。

    雪窦雲停囚長智。

    師雲兩彩一賽。

    雲門道作麼生是國師辜負侍者處。

    會得也是無端。

    雪窦雲元來不會。

    師雲雪峰道底。

    雲門又雲作麼生是侍者辜負國師處。

    粉骨碎身未報得。

    雪窦雲無端無端。

    師雲垛生招箭。

    法眼雲且去别時來。

    雪窦雲謾我不得。

    師雲卻是法眼會。

    興化雲一盲引衆盲。

    雪窦雲端的瞎。

    師雲親言出親口。

    弘覺征問僧雲甚處是侍者會處。

    僧雲若不會争解恁麼應。

    覺雲汝少會在。

    又雲若於此見得去便識玄沙。

    師雲慚惶殺人。

    翠岩芝雲國師侍者總欠會在。

    師雲猶較些子。

    投子雲抑逼人作麼。

    雪窦雲垛根漢。

    師雲理長即就。

    複雲唯有趙州多口阿師下個得注腳令人疑着。

    僧問國師三喚侍者意旨如何。

    州雲如人暗中書字。

    字雖不成文彩已彰。

    雪窦便喝。

    師雲且道者一喝在國師侍者分上。

    在趙州分上。

    随後喝一喝複雲。

    若不是命根五色索子斷。

    如何透得者裡過。

    雪窦雲。

    若有人問雪窦。

    雪窦便打。

    也要諸方檢點。

    師雲作賊人心虛。

    雪窦複有一頌雲。

    師資會遇意非輕。

    師雲此語有兩負門。

    無事相将草裡行。

    師雲普州人送賊。

    負汝負吾人莫問。

    師雲放待冷來看。

    任從天下競頭争。

    師雲即今休去便休去。

    若覓了時無了時。

    複雲。

    你要求玄妙解會。

    隻管理會國師三喚侍者話。

    那裡是國師辜負侍者處。

    那裡是侍者辜負國師處。

    有甚麼交涉。

    鵝王擇乳素非鴨類。

    者個便是國師用劍刃上事。

    為複隻者些子。

    為複别更有在。

    一日問紫璘供奉甚麼處來。

    奉曰城南來。

    國師曰城南草作何色。

    奉曰作黃色。

    國師乃問童子。

    城南草作何色。

    童子曰作黃色。

    國師曰。

    隻者童子亦可簾前賜紫對禦談玄。

    你道國師說老婆禅拖泥帶水得麼。

    為複隻者些子。

    為複别更有在。

    一日肅宗帝請看戲。

    國師曰檀越有甚心情看戲。

    法雲圓通禅師曰且道國師在甚處着到。

    妙喜敢問諸人。

    且道圓通禅師在甚處着到。

    於斯見得三老相去不遠。

    肅宗帝又問如何是十身調禦。

    國師直拔向他道。

    檀越蹋毗盧頂上行。

    更問甚麼十身調禦。

    諸人要見忠國師麼。

    隻在你眼睛裡。

    開眼也蹉過。

    合眼也蹉過。

    既在眼睛裡。

    為甚麼卻蹉過。

    妙喜恁麼道亦蹉過不少。

    你更看他有個無情說法話。

    老漢尋常不曾說。

    今日已是不識好惡不避口業。

    盡情為諸人抖擻為他雪屈。

    且不得作義理會。

    僧問如何是古佛心。

    國師曰牆壁瓦礫是。

    師雲。

    恁麼答話。

    若玄妙解路心不絕。

    命根不斷大法不明。

    決定不敢如此四楞塌地。

    一棒一喝一挨一拶擊石火閃電光卻易者般說話。

    卻難入作。

    前所謂家活大門戶大法性寬波瀾闊命根斷。

    方能如是。

    僧曰牆壁瓦礫豈不是無情。

    國師曰是。

    僧曰無情還解說法否。

    國師曰常說熾然說無間歇。

    僧曰某甲為甚麼不聞。

    國師曰。

    汝自不聞。

    不可妨他聞者也。

    僧曰未審甚麼人得聞。

    國師曰諸聖得聞。

    僧曰和尚還聞否。

    國師曰我不聞。

    僧曰和尚既不聞争知無情解說法。

    國師曰。

    賴我不聞。

    我若聞則齊於諸聖。

    汝即不聞我說法。

    僧曰恁麼則衆生無分也。

    國師曰。

    我為衆生說。

    不為諸聖說。

    僧曰衆生聞後如何。

    國師曰即非衆生。

    師雲。

    奇哉。

    你看他轉辘辘地。

    不滞在一隅。

    不負他來問。

    賴我不聞。

    我若聞則齊於諸聖。

    汝即不聞我說法。

    你喚作郎當得麼。

    不是得諸佛諸祖心髓如何轉得。

    你莫喚作無得失。

    者個是無得失中有得失。

    有得失中無得失。

    喚作入泥入水。

    騎賊馬趕賊隊。

    借婆帔子拜婆年。

    難柰何。

    又僧問。

    發心出家本拟求佛。

    未審如何用心即得成佛。

    國師曰無心可用即得成佛。

    師雲。

    者僧難容。

    恰如個鼠黏子相似。

    者個老子軟頑。

    又撞着者僧軟頑。

    黏住便問無心可用阿誰成佛。

    國師曰。

    無心自成佛。

    成佛亦無心。

    僧曰佛有大不可思議為能度衆生。

    若也無心阿誰度衆生。

    國師曰。

    無心是真度生。

    若見有生可度者即是有心。

    宛然生滅。

    僧曰。

    今既無心。

    能仁出世說許多教迹。

    豈可虛言。

    國師曰佛說教亦無心。

    僧曰說法無心應是無說。

    國師曰說即無無即說。

    僧曰說法無心造業有心否。

    國師曰。

    無心即無業。

    今既有業。

    心即生滅。

    何得無心。

    僧曰。

    無心即成佛。

    和尚即今成佛未。

    國師曰。

    心尚自無誰言成佛。

    若有佛可成還是有心。

    有心即有漏。

    何處得無心。

    僧曰。

    既無佛可成。

    和尚還得佛用否。

    國師曰。

    心尚自無。

    用從何有。

    僧曰。

    茫然都無。

    莫落斷見否。

    國師曰。

    本來無見。

    阿誰道斷。

    僧曰。

    本來無見。

    莫落空否。

    國師曰無空可落。

    僧曰有可堕否。

    國師曰。

    空既是無。

    堕從何立。

    僧曰能所俱無。

    忽有人持刀來取命。

    為是有是無。

    國師曰是無。

    僧曰痛否。

    國師曰痛亦無。

    僧曰。

    痛既無。

    死後生何道。

    國師曰無死無生亦無道。

    僧曰。

    既得無物自在。

    饑寒所逼若為用心國。

    師曰。

    饑即吃飯。

    寒即着衣。

    僧曰知饑知寒應是有心。

    國師曰。

    我問汝有心。

    心作何體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