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關燈
徑石滴乳集第二卷。

    永遠流通。

    伏願共明般若。

    道果恒新。

     徑石滴乳集卷之二 清嗣祖沙門江州真在編 嗣法門人齊安機雲續 徑山下第七世 東林悟禅師法嗣 金陵太岡月溪澄禅師。

    禮圓照寺無着出家。

    精究天台止觀。

    有方僧謂師曰。

    你向後為法門甘露。

    毋久滞此。

    師乃請益佛法大意。

    僧令自看。

    一日偶閱傳燈。

    見地藏舉肇論曰。

    天地與我同根。

    萬物與我一體。

    始知山河大地。

    草木昆蟲。

    都善法要。

    自此一錫徧參。

    最後至東普道林。

    呈所見。

    林不諾。

    師以林強抑。

    出不遜語辭。

    林知是法器。

    遂負囊送至山門。

    忽指黃犬曰。

    者畜生。

    為甚有業識無佛性。

    師於言下大悟。

     太陽聞禅師曰。

    道林垂鈎四海。

    月溪曳裙龍門。

    雖然通身徧身。

    未免龍頭蛇尾。

    還有為月溪攙槍奪鼓者麼。

    出來。

    與拄杖子相見。

     道林一日。

    舉無字示徒。

    師在傍深得奧旨。

    付偈曰。

    我無法可付。

    汝無心可受。

    無付無受心。

    何人不成就。

     石門雲曰。

    牛吃禾馬腹脹。

    複頌曰。

    拈出當陽鬼見愁。

    撩天索價許誰酬。

    一聲布谷千林曉。

    春滿皇都四百州。

     毒峰善參。

    師問。

    如何是無字。

    曰本善一向。

    随人道是個無字。

    今日看來。

    是口金剛王寶劍。

    師曰。

    如何是金剛王寶劍。

    曰寒霜焰焰。

    輝古騰今。

    師曰。

    還我劍來。

    曰拟動即犯他鋒铓。

    師曰。

    橫按當軒時如何。

    曰佛來也殺。

    祖來也殺。

    師曰。

    老僧來聻。

    曰亦不相饒。

    師曰。

    殺敗後如何。

    曰且喜天下太平。

     師住太岡。

    上堂。

    揚眉瞬目也不得。

    不揚眉瞬目也不得。

    揚眉瞬目不揚眉瞬目總不得。

    太岡與你。

    二便二。

    一便一。

    還得麼。

    一僧出。

    師便打。

    僧喝。

    師又打。

    僧連喝兩喝。

    師曰。

    你說好喝那。

    僧拟議。

    師便喝。

     景泰初。

    應诏住廣恩寺。

    上日臨聽法甚悅。

    賜号為慈普禅師。

    三年勅歸。

    一日室中。

    出祖衣示徒曰。

    此衣是唐朝宮主所置。

    今八百餘年矣。

    祖祖相傳。

    至東普先師。

    先師付與老僧。

    若是克家種子。

    方堪紹荷。

    狐假虎威。

    焉敢希冀。

    又曰。

    如百丈侍馬祖。

    祖侍南嶽。

    嶽侍曹溪六祖。

    皆久久親炙。

    磨光锉銳。

    乃能豁徹重關。

    羁鎖埽盡。

    微見窠臼。

    深得大機大用。

    可為人天眼目。

     上堂。

    高提祖印。

    朗慧日於中天。

    再振頺網。

    扇淳風於末運。

    旋機陷虎。

    轉令屠龍。

    但恁麼去。

    二乘膽落。

    十地魂消。

    放開一線。

    妙契心宗。

    坐卻三叉。

    相逢狹路。

    拽在萬仞。

    了無向背。

    密移一步。

    地闊天空。

    所以風搏妙翅。

    雷送遊龍。

    不即不離。

    續四七二三祖之慧命。

    不離不即。

    弘石橋雙徑祖之徽猷。

    直下洞徹玄微。

    就中披見肝膽。

    兒孫匝地。

    誰不丈夫。

    随行踏斷流水。

    縱觀寫出禽迹。

    針鋒上。

    不許衲僧蹲身。

    諸人腳跟下。

    為甚黑漆漆 問木馬吸乾滄海水。

    魚龍蝦蠏以何為命 問無邊剎境。

    自他不隔於毫端。

    龍王為甚失卻定海珠 問鲲化鵬眼在。

    蚯蚓化百合何在 問為甚鐵牛。

     眠少室 問向上一路。

    羅籠不住。

    呼喚不回。

    大力量人。

    為甚坐在百尺竿頭。

     師一日謂衆曰。

    老僧明日遊天台。

    常住宜速備辦。

    監院曰。

    和尚去甚麼時回。

    師屈指示曰。

    二五。

    至五鼓坐脫。

    時大風震起。

    白光燭地。

    塔全身於本山。

     壞空成禅師。

    僧問。

    如何是六不收。

    師曰。

    石敢當。

     金陵妙峰玄禅師。

    僧問。

    如何是異類。

    師曰。

    角邊腮搭觜。

    眉底赤雙睛。

     廬山天池無為一禅師。

    僧問。

    祖意教意。

    是同是别。

    師曰。

    牛拖犁。

    馬拽犁。

    馬拽磨。

     伏牛無礙鑒禅師。

    僧參。

    師喝曰。

    看劍。

    僧曰。

    幸是某甲。

    若是别人。

    一場禍事。

    師曰。

    那個是别人。

    試指出看。

    僧掀倒禅床。

    師曰。

    幸是老僧。

    若是别人。

    打折你驢腰。

     金台大容山古庭善堅禅師。

    滇之昆明人。

    參一歸何處話。

    一日定中聞僧曰。

    見無所見即真見。

    師於此頓然脫落。

     正統乙醜。

    參無際得法。

    就止大容山。

    雲水不絕。

    無際恐出世早。

    命為首座。

    問曰。

    子别在甚處。

    師曰。

    佛祖行不到處。

    際曰。

    還計人來否。

    師曰。

    坦然無礙。

    際曰。

    從上古人。

    阿誰有超祖之智。

    師曰黃檗。

    際曰。

    子見黃檗麼。

    師曰。

    縱是黃檗。

    也須見擯。

    際曰。

    敢在我者裡說大話。

    師曰。

    正眼無私。

    際曰。

    觀子之見。

    吾非子之師也。

    師曰。

    無有過量。

    豈免貶剝。

    際曰。

    如是如是。

    師後歸昆明古庭示寂。

    古庭與盤山并峙。

    至今二大士肉身存焉。

     舒州投子楚山幻叟荊璧紹琦禅師。

    蜀之唐安雷氏子。

    九歲從玄極通受業。

    首參道林。

    一日聞闆聲有省。

    複徧叩海舟月溪諸老。

    鹹稱賞之。

    正統六年。

    再參道林得法。

    後出世天柱。

    僧問。

    如何是天柱境。

    師曰。

    澗闊雲歸晚。

    山高日出遲。

    曰如何是境中人。

    師曰。

    額下眉遮眼。

    腮邊耳搭肩。

    曰如何是天柱家風。

    師曰。

    雲甑炊松粉。

    冰铛煮月圓。

    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

    海神撒出夜明珠。

    曰學人不會。

    師曰。

    文殊失卻玻璃盞。

     景泰五年。

    遷投子。

    上堂。

    僧問。

    遠離□山。

    來據投子。

    海衆臨筵。

    請師祝聖。

    師曰。

    鼎内長生篆。

    峰頭不老松。

    曰祝聖已蒙師的旨。

    投子家風事若何。

    師曰。

    提瓶穿市過。

    不是賣油翁。

    曰隻如祖師道。

    不許夜行。

    投明須到。

    還端的也無。

    師曰。

    雖然眼裡有筋。

    争柰舌頭無骨。

    曰趙州道。

    我早猴白。

    你早猴黑。

    意作麼生。

    師曰。

    不因弓矢盡。

    未肯豎降旗。

    問和尚今日升座說法。

    未審有何祥瑞。

    師曰。

    麒麟步驟丹霄外。

    優缽花開烈火中。

    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

    雪消山頂露。

    風過樹頭搖。

    問寶劍未出匣時如何。

    師曰。

    神号鬼哭。

    曰出匣後時如何。

    師曰。

    佛祖吞聲。

    曰出與未出時如何。

    師曰。

    無須鎖子兩頭搖。

    僧提起坐具。

    師便喝。

    僧拟議。

    師便打。

    乃曰。

    毒蛇頭上揩癢。

    猛虎口裡橫身。

    也□恁般人始得。

    适來者僧。

    大似一員戰将。

    敢來者裡。

    口鼓攙旗。

    惜乎龍頭蛇尾。

    死在棒下。

    若解轉身活路。

    □然不犯鋒铓。

    所以道。

    弄蛇須是弄蛇手。

    不會弄蛇蛇咬殺。

    複舉。

    法燈示衆。

    山僧本欲深藏岩穴。

    隐遁過時。

    蓋為清涼老人。

    有未了公案。

    不免出來為渠了卻。

    時有僧問。

    未審清涼老人。

    有甚未了公案。

    燈拈拄杖便打曰。

    祖祢不了。

    殃及兒孫。

    曰過在甚處。

    燈曰。

    過在我。

    殃及你。

    師曰。

    大凡宗師出世。

    先要拈出己見。

    然後方可定斷古今。

    看他法燈。

    如此作略。

    美則美矣。

    了則未了。

    幻叟今日。

    亦為蠶骨老人。

    有未了公案。

    出來為渠了卻。

    若有問。

    蠶骨老人有甚不了公案。

    應聲便喝。

    眼目定動。

    連棒打出。

    大衆。

    山僧恁麼提持。

    且道。

    與法燈用處。

    還有優劣也無。

    若缁素得出。

    許他是個同參。

     上堂。

    衆集。

    師斂衣就座。

    良久曰。

    分明記取。

    便下座。

     示修淨土。

    上堂。

    誰心無佛。

    誰佛無心。

    心佛殊名。

    體無二緻。

    是故念佛念心。

    念心念佛。

    無念無心。

    無心無佛。

    心佛兩忘。

    念不可得。

    隻者不可得處。

    脫體分明。

    纖塵不間。

    是以真機觸目。

    徧界難藏。

    山色溪聲。

    頭頭顯露。

    性相平等。

    理事混融。

    個裡覓一毫自他淨穢之相。

    了不可得。

    何凡聖迷悟之有也。

    於此果能豁開智眼。

    頓悟其真。

    直下知歸。

    不勝慶快。

    還識心佛麼。

    直須揣見虛空骨。

    看取優昙火裡開。

     上堂。

    顧視大衆曰。

    隻者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