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選語錄卷十九

關燈


    盡作水晶堂壁。

    無一法本有。

    無一法本無。

    無一法欠缺。

    無一法棄餘。

    泯中邊。

    斷前後。

    絕妄真。

    同垢淨。

    忘能所。

    齊色空。

    印同異。

    等聖凡。

    一滴水味。

    與八海無差。

    一厘金體。

    與全礦無别。

    一毛孔能容納太虛。

    一毫端能蓋覆大地。

    即性是相。

    即相是性。

    即理是事。

    即事是理。

    即空是有。

    即有是空。

    即法是塵。

    即塵是法。

    現今天覆地載。

    日東月西。

    晝明夜暗。

    山峙水流。

    更無一絲一毫。

    不同隐現。

    過去八萬劫。

    未來八萬劫。

    更無一塵一刹。

    不共出沒。

    人誠到此真如境界。

    如鏡照鏡。

    如空合空。

    如水投水。

    如月攝月。

    摩尼寶珠。

    具含衆色。

    淨琉璃瓶。

    光境兩忘。

    收則俱收。

    現則俱現。

    不容造作。

    不假安排。

    自然無作無止。

    無任無滅。

    且也作亦無作。

    止亦無止。

    任亦無任。

    滅亦無滅。

    卷舒與奪。

    如意分疏。

    生死去來。

    于法自在。

    即真如二字。

    亦了不可得矣。

    至哉此旨。

    難遇罕聞。

    惟證乃知。

    非悟可測。

    言前薦得。

    巳涉程途。

    拟著意求。

    刻舟何益。

    昔雪山夜睹明星。

    睹此也。

    迦葉破顔微笑。

    笑此也。

    少室面壁九年。

    面此也。

    六祖夜半傳衣。

    傳此也。

    以及從上古錐。

    凡有一契一證。

    一棒一喝。

    無非契此證此。

    棒此喝此也。

    覓來移步換形。

    不道卻在這裡。

    拈去千頭萬緒。

    可知究竟無多。

    吹無孔之笛箫。

    聽空中之法鼓。

    乃至睹無所睹。

    笑無所笑。

    面無所面。

    傳無所傳。

    亦複契無所契。

    證無所證。

    棒無所棒。

    喝無所喝。

    擎拳豎拂。

    目是傀儡登場。

    掂兩簸三。

    是說他家财寶。

    旨哉。

    世尊有言。

    如夢中人。

    夢時非無。

    及至于醒。

    了無所得。

    然則猶有一絲未淨。

    仍在夢中。

    必至了無所得。

    乃為大醒耳。

    夫此了無所得。

    豈言思拟議所可及哉。

    請為偈曰。

    我有一丸佛。

    虛空滿一切。

    欲說本無形。

    欲畫元無色。

    來時有信潮。

    定處無痕月。

    妙味難言言。

    欲問須問舌。

    又偈曰。

    如來還來如。

    來來還如如。

    是名為真如。

    真如定何如。

     唱覺歌 淨掃塵根幻妄身。

    先須認得本來心。

    寶相莊嚴皆色相。

    無相無心見始真。

    持心觀心紛主客。

    即心即佛添名目。

    非心非佛又如何。

    個中妙意難容說。

    浩浩靈台方寸區。

    湛然無有亦無無。

    靜不滞兮動不溢。

    化非變兮寂非枯。

    誰栽意樹發空花。

    誰放心香吐塵馥。

    誰施八水潤焦芽。

    誰握雙丸啟凡目。

    一點靈光無障礙。

    就裡普含十方界。

    一一界中放光明。

    一佛千佛皆現在。

    太虛中。

    法雨香。

    醍醐一滴幾人嘗。

    嘗過醍醐味無味。

    夏飲水兮冬飲湯。

    妙勝堂。

    牟尼殿。

    幾人曾見如來面。

    戒香手炷谒靈山。

    又早山門阖兩扇。

    迷迷迷兮迷不醒。

    一聲獅子當空震。

    日照潼關四面開。

    長安大道何須問。

    垢垢垢兮垢不淨。

    縱汲西江浣難盡。

    亭亭出水妙蓮花。

    生在污泥不染性。

    狂狂狂兮狂不定。

    罡風吹透寒冰浸。

    六窗受月片雲閑。

    猿馬何須繩索禁。

    邪邪邪兮邪不正。

    驅逐麼魔愁劍鈍。

    金剛百練繞指柔。

    百萬魔軍齊乞命。

    迷者醒。

    垢者淨。

    狂者定。

    邪者正。

    頃刻凡夫頃刻聖。

    聖聖凡凡豈兩人。

    明珠一顆當心印。

    三春物态好繁華。

    萬樹夭桃萬樹花。

    如何遍滿無虧缺。

    請從個裡究根芽。

    日上三竿萬象森。

    大千世界普光明。

    如何一隙皆生白。

    破暗通幽徹底清。

    滄江之水浩漫漫。

    一平如掌無峰巒。

    如何盡泯高低迹。

    放眼從教平等觀。

    梵志夢中多梵志。

    刹那一夢千年事。

    如何千劫一刹那。

    妙谛須知融攝意。

    冷然微笑天宇空。

    聞聲贊歎繞天龍。

    何人長嘯響山谷。

    直似寒蟲吟壁中。

    巨靈擡手華山劈。

    區區真是縛雞力。

    我聞佛力大無邊。

    一指能援衆生溺。

    渡非航。

    卓非錫。

    海靡涯。

    履一隻。

    黑漫漫。

    明曆曆。

    二五原來是一十。

    打破算盤珠。

    珠珠歸一一。

    何須披半夜之衣。

    不待面九年之壁。

    歸依複歸依。

    稽首。

    當前佛。

    祥風甘露遍十方。

    億衆常安一心福。

     偶吟二十首。

     圓光一顆本虛空。

    萬象森羅面面逢。

    月影印潭潭印月。

    欲分賓主卻何從。

     雙丸旋轉在當前。

    暑往寒來孰後先。

    探取無生無滅理。

    大椿朝槿恰齊年。

     鸢飛魚躍各升沈。

    山自蒼蒼水自深。

    欲識高山流水意。

    夜來明月印天心。

     思從覺路覓真傳。

    枉踏芒鞋路萬千。

    識得平常心是道。

    饑來吃飯困來眠。

     本來無相亦無名。

    才著思量翳障生。

    塵掩鏡光雲掩月。

    不分明處最分明。

     非空非色非明暗。

    無我無人無古今。

    可歎世人多不解。

    掌中一指是知音。

     參佛佛原無覓處。

    傳心心又在何方。

    不如真妄都忘了。

    笑看忙人夢裡忙。

     佛本無心安有意。

    西來之意問奚為。

    莫言此處人難會。

    露柱原來也不知。

     認著依然不是真。

    休從語句枉勞神。

    可憐一樹庭前柏。

    賺盡古今多少人。

     永嘉七字指迷津。

    心法雙忘性即真。

    始信如來大圓覺。

    仍然宇宙一凡人。

     不坐蒲團不面牆。

    聲聞色見總尋常。

    自從領略醍醐味。

    六月炎風透體涼。

     多年暗谷一燈明。

    明暗都從眼界成。

    何似道人酣寝後。

    一輪紅日在三更。

     地闊天空方寸寬。

    笑他蟻磨與鰋竿。

    一筇偶上蓬山頂。

    百萬峰巒腳底看。

     畏喧求寂兩紛張。

    臧谷原來總失羊。

    萬事心中無一事。

    荷花雨迸滿池香。

     門前誰斷客停車。

    隻要主人省得家。

    一任春風蝴蝶鬧。

    可能飛上雪梅花。

     焚修朝暮傍蓮台。

    聖見凡情枉自猜。

    大地山河俱是佛。

    謾教移過淨瓶來。

     合浦珠光映月圓。

    行人岸上誤流連。

    歸來認取衣中寶。

    何用重尋下水船。

     奧義莫從言外覓。

    真诠休向句中求。

    撥開文字抛知識。

    無孔笛吹江上秋。

     心淨時時聞妙香。

    何勞鼻觀費思量。

    諸般法相歸烏有。

    一任天花作道場。

     誦罷蓮經有會時。

    倚闌高詠昔賢詩。

    梧桐月向懷中落。

    楊柳風來面上吹。

     西江月十二首 才見冬風栗冽。

    旋看春色芳菲。

    個中消息是耶非。

    斯理無難領會。

     都說鸢飛魚躍。

    何妨鸢躍魚飛。

    高卑俯仰總天機。

    方是活潑潑地。

     身上垢衣未解。

    懷中塵鏡慵磨。

    不知自障礙偏多。

    反說佛門高大。

     悟即易如拾芥。

    迷時難若填河。

    忽然夢醒發高歌。

    心佛原無兩個。

     代謝本無生滅。

    循環安有初終。

    請看春夏與秋冬。

    來往猶如接踵。

     人見是空是色。

    我言無異無同。

    天然空色在其中。

    一任風幡自動。

     泛海乘風破浪。

    蒼茫不見涯垠。

    忽逢寶筏渡迷津。

    彼岸不須重問。

     本自無真無幻。

    休言非幻非真。

    萬緣既息有何因。

    一點靈光無性。

     佛旨非藏非露。

    佛言非淺非深。

    若從語句覓真心。

    恍似充饑畫餅。

     魚兔得時便了。

    筌蹄何用重尋。

    自參自悟自通靈。

    聊把經文印證。

     誰道心兮微渺。

    時時遍滿乾坤。

    一輪月印萬川明。

    方識萬殊一本。

     悟道誰分頓漸。

    成功豈在操存。

    天長地久自惺惺。

    到底不離主敬。

     多少靈山法衆。

    一人識解高超。

    語言文字總徒勞。

    才睹拈花即笑。

     老馬也能知路。

    昏鴉幾見迷巢。

    即心即佛不須招。

    何必自生颠倒。

     喻法偶拈拄杖。

    傳心試取袈裟。

    雲門胡餅趙州茶。

    妙味惜無知者。

     窗外青青翠竹。

    籬邊郁郁黃花。

    無端花竹影交加。

    聊作道人禅話。

     現在尚為幻境。

    未來過去茫然。

    強詢父母未生前。

    有見仍同無見。

     池内是冰是水。

    爨中為火為煙。

    開時成掌握成拳。

    此際何須分辨。

     無味乃為至味。

    希音方是玄音。

    何人解鼓沒弦琴。

    更有何人解聽。

     古井湛然常寂。

    閑雲散去休尋。

    經言成佛本無心。

    心有即成凡境。

     煩惱皆由心起。

    無心煩惱何居。

    志公密谛指迷途。

    脫盡衆生愁苦。

     方寸本無愛憎。

    大千安有榮枯。

    妄從塵海覓亨衢。

    忘卻家園樂土。

     史說不知不識。

    易言何慮何思。

    果然無作亦無為。

    便是羲皇上世。

     芳草落花蹤迹。

    孤雲野鶴襟期。

    春風沂水詠歸時。

    想見一般況味。

     左都禦史張照得天居士。

     心賦(并序) (臣)幼誦詩書。

    惟通章句。

    長窺缃素。

    徒亂狂華。

    既理障之沉深。

    亦欲根之堅固。

    周旋樂趣。

    彌益苦荄。

    意蕊紛開。

    頭燃良痛。

    側聞宗說。

    能使心地清涼。

    乃閱教文。

    涉獵龍宮寶藏。

    初知山河大地。

    本是妄生。

    地水火風。

    原從幻結。

    一身非有。

    此外何言。

    然而明暗色空。

    塵塵和合。

    身親民物。

    了了當前。

    欲遣去則皆非。

    豈混同而猶是。

    舍一取一。

    罔息于馳求。

    前三後三。

    彌增其較計。

    得少謂足。

    中止化城。

    慕聖厭凡。

    兩頭壁壘。

    惟身惟口惟意。

    步步交加。

    曰貪曰嗔曰癡。

    層層涉入。

    滅此生彼。

    終無巳時。

    誤後悔前。

    豈能自在。

    幸十世福田之廣種。

    遇一人首出之垂慈。

    欽惟。

    皇上參贊三無。

    經綸萬有。

    用周孔之典則。

    緻唐虞之協和。

    尊居九重。

    而如遊山澤。

    恩覃八極。

    而視等浮雲。

    同太虛之穆清。

    若杲日之明照。

    現。

    帝王身而為說法。

    發如來藏于一微塵。

    夙契一貫之心源。

    宏闡别傳之妙旨。

    未嘗言說。

    巳震雷音。

    普示提撕。

    常垂甘露。

    憐(臣)迷頭認影。

    為(臣)解結開巾。

    遂使蛙出井心。

    翹首而瞻天際。

    蜂穿紙隙。

    翾飛以近日輝。

    始知本性如然。

    此門不二。

    大學之道。

    固禦世之權衡。

    直指之傳。

    乃明德之統要。

    非叙倫庸禮修政明刑。

    何以妙此心之法相。

    非破妄泯真圓通普覺。

    何以浚萬化之靈源。

    空有相倚而成。

    盡其有。

    才圓空性。

    幻實異名而一。

    履其實。

    始了幻因。

    名相空華。

    涅槃實際。

    如猶未到寸絲不挂之實際。

    将何以辨萬善具足之空華。

    世出世間。

    不取一法。

    空投空際。

    甯舍萬緣。

    曆劫難報斯恩。

    大千的歸一旨。

    今者。

    奉。

    敕恭撰心賦一篇。

    進呈。

    禦覽。

    爰述此序。

    自志本末。

    夫心也者。

    譬喻莫施。

    敷陳奚盡。

    嬰兒開口。

    巳了根源。

    佛祖相商。

    莫能下語。

    即金針在手。

    何由捉霞彩以裁縫。

    縱彩筆淩雲。

    豈可取太清以繪畫。

    然一絲孔宛然華藏。

    千須彌不異毫毛。

    物物圓成。

    頭頭顯露。

    豈(臣)斯賦。

    獨乃非心。

    心亦非心。

    賦甯是賦。

    蓋即鹦鹉翦舌而學語。

    蚯蚓鼓脰而鳴歡。

    黃花對日而舒顔。

    翠竹因風而吟籁雲爾。

    賦曰。

     無生無滅。

    無在無遷。

    慈氏以後。

    威音以前。

    卓爾獨存而離彼離此。

    湛然常住而匪中匪邊。

    惟圓斯覺。

    惟覺斯圓。

    圓不見圓。

    圓周他自。

    覺無所覺。

    覺遍人天。

    拈起十方虛空。

    不足以潔其大。

    數盡恒沙萬有。

    不足以語其全。

    芥子孔中。

    容納四大海水。

    屈伸臂頃。

    直過萬八千年。

    攘為已有。

    則曰正法眼藏。

    權當人情。

    則曰直指别傳。

    何凡何俗。

    何聖何賢。

    何迷何悟。

    何法何禅。

    六趣三塗。

    全該真體。

    十身四智。

    靡隔妄緣。

    起而無生。

    諸佛入涅槃于衆生識海。

    寂而常動。

    衆生堕生死于諸佛心源。

    無一塵而不入。

    如大圓鏡。

    無一刹而非真。

    是金剛圈。

    若大火之聚空。

    濯手難近。

    若水銀之堕地。

    轉瞬渺然。

    法法依之影現。

    如摩尼珠體非一色。

    物仗此光騰。

    如寶絲網層映相連。

    擴為六合。

    而又包六合之外。

    故莫量其外之際。

    碎為微塵。

    而又居微塵之中。

    故莫測其中之堅。

    色色全彰。

    頭頭顯露。

    廓然無相而衆相交橫。

    寂爾無音而群音并吐。

    欲要其終。

    智勝之所不能窮。

    欲原其始。

    然燈之所不能溯。

    欲走以避。

    則九天九地總相逢。

    欲捉以觀。

    則千劫千生不能遇。

    茫無朕迹。

    何地可以染污。

    周遍大千。

    何所容其保護。

    大小同量。

    高卑同度。

    有無同體。

    生滅同住。

    亦是亦非。

    亦起亦仆。

    亦遠亦近。

    亦缁亦素。

    了之則一道齊平。

    執之則千途各立。

    依回于地水火風。

    眩轉于受想仃識。

    牽纏于見聞覺知。

    泥滞于去來今昔。

    迷誤于狐唾狸涎。

    尋探于破書殘籍。

    茫昧于泬寥杳冥。

    計較于寸分丈尺。

    拈弄于有覺精魂。

    斷滅于無知木石。

    厭棄于人我衆生。

    埋沒于暗明空色。

    安排于佛刹道場。

    起倒于世谛徽纆。

    習慣于捏目生華。

    癡著于遺金拾礫。

    淆亂于欣就厭離。

    紛纭于得失損益。

    烏非黑。

    鶴非白。

    無始劫來名相迹。

    道黑道白。

    鶴正白。

    烏正黑。

    六結當心不調直。

    疑白疑黑。

    是以著處便粘。

    交加不釋。

    以膠投漆而漆亦為膠。

    以客迎賓而賓全是客。

    春蠶成繭而繭還縛身。

    夏蟲依冰而冰先喪魄。

    熱毒海漫漫沉沉。

    鐵圍山巍巍岌岌。

    四種相怪怪奇奇。

    一個我綿綿脈脈。

    枕中槐國。

    指揮鳥虎龍蛇。

    石裡火光。

    分别卵胎化濕。

    人間之滴水難消。

    地獄之程途孔亟。

    火厚二百肘。

    何處蓮華。

    風吹三千年。

    幾時安宅。

    病既千端。

    丹斯萬品。

    西天四七。

    受藥師之親傳。

    東土二三。

    共醫王之正禀。

    或拈大地作伊蒲之馔。

    充彼饑虛。

    或緝浮雲成金縷之衣。

    蘇其澿鰰。

    或然香燈寶炬。

    照彼昏酣。

    或驅法電智雷。

    醒其寱寝。

    或喻空華。

    或方二月。

    滌除有漏根窠。

    或指四大。

    或标六塵。

    卷卻無明衾枕。

    或現檀那之力。

    佛缽可滿以少華。

    或建精進之幢。

    金剛不雜于凡饪。

    或戒香薰習。

    出白淨于泥塗。

    或定水淵澄。

    返真常以漸寖。

    或禁嗔蛇之妄動。

    免燒功德之林。

    或喻太末之難緣。

    拈出菩提之錦。

    或收狂象以擐拴。

    或禁亡猿以圈檻。

    或揮智慧劍。

    破欲網之重重。

    或桌般若航。

    度愛河之黮黮。

    或說幹城。

    大海上。

    無邊龍蜃樓台。

    或譚淨土。

    寶池中。

    無數金銀菡萏。

    或顯三身應現。

    非斷非常。

    或示一顆圓成。

    不增不減。

    裂開一味平等之法爾如然。

    演出萬般差别之教宗頓漸。

    超方便。

    住圓覺。

    止啼楊葉婆娑。

    成佛果。

    斷輪回。

    翳眼空華荏苒。

    蓋燒須猕雅宜螢火。

    而束虛空純賴龜毛。

    撥開幻影浮光。

    玉龍迥跋。

    築著銀山鐵壁。

    石虎聲猇。

    華亂澄空。

    五宗各飄其香雨。

    浪翻平地。

    三關長卷夫銀濤。

    非半非滿非偏非圓。

    一種沒華之果。

    有權有實有照有用。

    單通無木之橋。

    走殺天下參禅衲子。

    惑倒世間成佛英豪。

    獅兒口喝樹頭風。

    縛歸袖裡。

    兔子角挑潭底月。

    挂在眉稍。

    八海水化為醍醐。

    無非毒藥。

    一些子現成法寶。

    隻這毫毛。

    即此是實際理地。

    即此是夢幻影泡。

    何愛何憎。

    刀割檀塗。

    一般滋味。

    何取何舍。

    釋迦調達。

    兩處逍遙。

    非見非聞。

    涉解會而皆為自棄。

    非無非有。

    滞方隅而即起塵勞。

    等量均齊。

    若動一念。

    即資其颠倒。

    本來具足。

    若向他求。

    轉益其紛嚣。

    必也如杲日之皎皎。

    必也如太虛之寥寥。

    必也如風輪之急轉。

    必也如川月之普昭。

    須如是人。

    明者個事。

    寶鏡光千千不隐。

    切忌眼觀。

    師子弦喤喤厥聲。

    直須目視。

    如水成冰。

    是冰非水而全水是冰。

    如金成器。

    是器非金而全金皆器。

    開眼作夢中之佛。

    六度萬行圓滿。

    萬成一事不為。

    操心降鏡裡之魔。

    十聖六凡齊遣。

    始知兩頭皆是。

    事即理。

    理即事。

    二障全消。

    迷即悟。

    悟即迷。

    雙因并置。

    隔時能隔所隔。

    是名為愚。

    了卻無了可了。

    乃稱曰智。

    似騰蛇之遊霧。

    住霧非空。

    若香象之渡河。

    履河皆地。

    不執緣以修證。

    不住相以布施。

    玉水自然澄澈。

    一任波濤。

    金山不畏泥封。

    何為嗔恚。

    德瓶撲而不破。

    隻因包舉三千。

    道岸登而舍航。

    始信泥洹不二。

    夫惟者個。

    不落圈繪。

    無一法自中出。

    無一法自外至。

    昭昭太古之先。

    曆曆窮未來際。

    大光明藏。

    觌體無依。

    清淨本然。

    獨尊至貴。

    生人生物生佛。

    絕妄絕真絕對。

    即别而同。

    四不離一。

    即同而别。

    一不離四。

    一本無一。

    四甯有四。

    能所兩亡。

    色空雙寄。

    體離凡聖。

    路絕彼已。

    靡間一絲。

    雲何可秘。

    本無所悟。

    強名曰會。

    蓋見以心明而絕。

    明以見絕而澄。

    見絕。

    故真俗垢淨。

    不礙眼光。

    何大千之可辨。

    心明。

    則菩提煩惱。

    一路涅槃。

    何七處之可征。

    一珠入一切珠。

    一切珠入一珠。

    無分無合。

    一月普現一切水。

    一切水月一月攝。

    頓圓頓成。

    窮三際而直立。

    亘十方而大橫。

    百千萬劫如是。

    南北東西等平。

    斯為華嚴會之方廣。

    是以無量壽而。

    圓明。

     勉學論 或于座次。

    問何以入道。

    餘曰。

    道無門戶。

    而子問何以入者。

    毌乃失問欤。

    夫道。

    不取不舍。

    即今能失問之子所失問之語。

    俱在道中。

    而又何從入耶。

    或曰。

    豈無善權方便。

    曰世尊四十九年。

    說三藏十二分。

    作善權方便矣。

    末後拈出一華。

    在百萬人天中。

    作将來眼。

    誠亘古亘今善權方便矣。

    西天四七。

    各有偈示機緣。

    傳至少室以及曹溪。

    流乳分波。

    枝條蕃衍。

    四方八面。

    霆轟雷震。

    如所為木上座。

    金剛圈。

    青州衫。

    娘生褲。

    三腳驢。

    [廿/麻]三斤。

    鼈鼻蛇。

    猕猴鏡。

    拈布毛。

    旋風打。

    至若五位君臣。

    四賓主。

    三玄三要。

    九帶。

    十智等。

    前後出興。

    莫之紀極。

    各各随緣順時。

    以垂善權方便矣。

    孟子有雲。

    子歸而求之有餘師。

    而又何問之有。

    或曰。

    雖然。

    必有以告我。

    曰。

    迷者覓悟。

    譬如坐者求起。

    尚不得言易。

    何況于難。

    今子坐于此。

    設欲起而立。

    則亦惟子目起于座耳。

    他人其何由代焉。

    他人為子說善權方便。

    不過曰。

    子竦身直足離座斯起。

    如是而巳。

    告子而子不知起。

    即驅毒蛇猛獸以駭子。

    而子仍不能起。

    則他人其奈何。

    縱使令兩人夾而掖子以興。

    而子不會于起則兩人釋手。

    而子又廢然還其故坐矣。

    即時時刻刻令兩人夾而掖子以興。

    此兩人者。

    終必有釋手之時。

    則子亦終必有廢然還其故坐之日矣。

    且也夾掖之久。

    而子乃謂人之由坐而起也。

    非用兩人夾而掖之不能。

    則子将終身不知起立之所由矣。

    将毌所謂善權方便者。

    轉而為罟護陷阱也夫。

    子若真欲自起于座。

    唯辦肯心。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