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選語錄卷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者。
尤為乖謬。
古人語句。
專為開人迷雲。
後人選輯。
專為垂諸久遠。
今乃挨門逐戶。
拾取剩遺。
或珠或玑。
或金或[金+俞]。
或絲或布。
或柴或草。
或瓦或礫。
或垢或膩。
一家強收一物入籠中。
更自誇曰秉公。
何庸愚之甚也。
但圖人人有分。
個個不遺。
紛紛雜陳。
撩亂錯出。
蝌鬥與神龍并遊。
野狐與師子齊吼。
飽參者尚或一時目迷。
況初學之人。
豈不觀之而愈惑。
求之而愈遠。
其為毒害。
奚可勝言。
此選。
朕近日方見。
未料性音昏愦卑鄙至于此極也。
至于取本朝開堂說法之衲僧。
平生所有亂統。
各各人編一則。
錯雜不堪。
謂之宗統一絲。
直接西天四七東土二三。
真令人笑之齒冷。
若然。
則禅宗之統。
實危如一絲也。
甚意不過取媚同門參學之徒。
俾惑其選錄伊祖父言句入集。
以為榮華。
此何異世間澆薄士子。
彼此标榜選刻文字。
自稱名士乎。
噫。
可為宗風太息流涕者矣。
如朕于湧泉欣天衣懷韶國師等古德語句。
寶之如摩尼夜光。
赤刀大貝。
而諸書所載極少。
遍求不可複得。
蓋瞿汝稷輩。
自然皆是性音心行。
既雜取下等語句。
又畏繁多。
自然将真正師範至言。
轉播棄之而不惜。
曆年既久。
漸以無傳。
良可歎惋。
因念從上古德。
不肯以佛法當人情。
一任香火歇絕。
不妄付拂者。
其與盲傳盲受。
隻圖支派蕃衍之人。
高下相去。
天地懸隔。
夫慧命絕續。
正同父子。
但與身體發膚之禀受。
其理相不可強同。
雖瓣香所承。
定不容昧。
但如朕所采語句中諸禅師。
現在巳無法嗣者。
天下宗徒之祖父。
豈得不從此摸著鼻孔。
是則亦為伊祖父生身之所自也。
凡為嗣續。
正當飲水思源。
柰何各立門庭。
同于世間種族。
趙甲之家。
不祀錢乙之祖。
橫分畛域。
各守封疆。
況伊輩盲傳盲受。
并未大死大活。
有何法乳。
所報何恩。
倘從此選中諸禅師垂示處。
得個入頭。
是乃瓣香法乳之恩。
理宜酬答者也。
如或未能。
則姑如先聖先賢列祀學宮之例。
使人人緻敬。
要亦未為不可。
天下叢林古刹衲子。
除各自供養伊本支祖父外。
應将從來拔萃古德。
一一設位于堂。
朝夕供養禮拜。
使其香火絕而複續。
遍滿震旦。
不但為後世真參實學者勸。
亦報本酬源之正舉。
再者從上祖師設呵佛罵祖之路。
蓋為學人聖見不除。
則觸途成礙。
苟不筒腳跟下。
如斬一握絲。
一斬一齊斷。
則見相橫前。
仍沿此岸。
夫如來直指靈鑒心體。
不特破根塵相對之妄。
亦乃破離妄絕對之真。
真妄兩途。
皆衆生無始以來之見病。
大善知識。
透天透地。
泯妄泯真。
是以掃空生佛之虛華。
蕩盡妄真之閑說。
吃緊為人。
無柰立此呵佛罵祖之說。
所謂以慈悲之故。
而有落草之談也。
其實水月道場。
空花萬行中。
此等語言。
何處安著。
如德山鑒。
平生語句。
都無可取。
一味狂見恣肆。
乃性音選宗統一絲。
采其二條内。
一條載去前後語言。
專錄其辱罵佛祖不堪之詞。
如市井無賴小人诟谇。
實令人驚訝不解其是何心行。
将以此開示學人耶。
是何為耶。
近世宗徒。
未踏門庭。
先決堤岸。
一腔私意。
唯恐若不呵佛罵祖。
則非宗門。
強作解事。
學人饒舌。
狐行象迹。
鸮學鳳音。
是何言欤。
是何言欤。
釋子既以佛祖為祖父。
豈得信口譏诃。
譬如家之逆子。
國之逆臣。
豈有不人神共嫉。
天地不容者。
閻羅面前。
刀山劍樹。
專為此輩而設。
極宜猛省。
如南泉願牧水牯牛公案。
最為下品。
因南泉願頗有本分之語。
是以朕未加诃斥。
而性音則于其他語句概置不錄。
所錄二條。
其一即是此條具此凡眼。
有何聖見可除。
辄敢見人呵佛罵祖。
便生歡喜采輯。
鸱鼠嗜糞。
斯之謂矣。
又如大慧杲雲。
今時宗師為人。
入室三五遍。
辨白不出。
卻教他說悟處。
若恁麼地。
如何為人等語。
此論大誤。
從來如永嘉一宿覺之類。
隻因當時但知教乘。
初闡禅宗。
所以一言半語。
漏逗本分。
皆胸襟流出。
便可印合。
自唐季以後。
古德垂示。
流布海内。
人人捃摭攘竊。
預備應機。
若不入室細扣。
知其是何心行。
朕亦頗能為人。
然實不能不令入室三五遍。
而即悉其底蘊。
開堂說法。
臨機問答。
固不可無。
若止憑一二語。
以定虛實。
此盲傳盲受之根。
大慧杲誤人謬論。
叢林當為炯戒。
況大慧杲既具如此眼目。
所談奇妙法何耶。
所得英俊才誰耶。
朕實深嘗上乘圓頓甘露之味。
非依牆摸壁率意之亂統。
既知之無疑。
豈忍不報佛祖深恩。
因不辭話堕。
竭力為宗門一番整頓。
所冀天下禅僧。
改往修來。
英靈輩出。
如朕所選中諸禅師者。
唱導十方。
使如來正教有振興之象。
是則朕之深願。
如爾等僧徒。
仍報迷不悟。
将朕一片慈悲。
全不領受。
仍以無明缁素人我心會取。
如世尊所說三藏十二分。
一例束之高閣。
則宗風之衰。
朕亦無如之何矣。
選輯既竣。
書此以為後序。
雍正十一年癸醜九月朔日。
尤為乖謬。
古人語句。
專為開人迷雲。
後人選輯。
專為垂諸久遠。
今乃挨門逐戶。
拾取剩遺。
或珠或玑。
或金或[金+俞]。
或絲或布。
或柴或草。
或瓦或礫。
或垢或膩。
一家強收一物入籠中。
更自誇曰秉公。
何庸愚之甚也。
但圖人人有分。
個個不遺。
紛紛雜陳。
撩亂錯出。
蝌鬥與神龍并遊。
野狐與師子齊吼。
飽參者尚或一時目迷。
況初學之人。
豈不觀之而愈惑。
求之而愈遠。
其為毒害。
奚可勝言。
此選。
朕近日方見。
未料性音昏愦卑鄙至于此極也。
至于取本朝開堂說法之衲僧。
平生所有亂統。
各各人編一則。
錯雜不堪。
謂之宗統一絲。
直接西天四七東土二三。
真令人笑之齒冷。
若然。
則禅宗之統。
實危如一絲也。
甚意不過取媚同門參學之徒。
俾惑其選錄伊祖父言句入集。
以為榮華。
此何異世間澆薄士子。
彼此标榜選刻文字。
自稱名士乎。
噫。
可為宗風太息流涕者矣。
如朕于湧泉欣天衣懷韶國師等古德語句。
寶之如摩尼夜光。
赤刀大貝。
而諸書所載極少。
遍求不可複得。
蓋瞿汝稷輩。
自然皆是性音心行。
既雜取下等語句。
又畏繁多。
自然将真正師範至言。
轉播棄之而不惜。
曆年既久。
漸以無傳。
良可歎惋。
因念從上古德。
不肯以佛法當人情。
一任香火歇絕。
不妄付拂者。
其與盲傳盲受。
隻圖支派蕃衍之人。
高下相去。
天地懸隔。
夫慧命絕續。
正同父子。
但與身體發膚之禀受。
其理相不可強同。
雖瓣香所承。
定不容昧。
但如朕所采語句中諸禅師。
現在巳無法嗣者。
天下宗徒之祖父。
豈得不從此摸著鼻孔。
是則亦為伊祖父生身之所自也。
凡為嗣續。
正當飲水思源。
柰何各立門庭。
同于世間種族。
趙甲之家。
不祀錢乙之祖。
橫分畛域。
各守封疆。
況伊輩盲傳盲受。
并未大死大活。
有何法乳。
所報何恩。
倘從此選中諸禅師垂示處。
得個入頭。
是乃瓣香法乳之恩。
理宜酬答者也。
如或未能。
則姑如先聖先賢列祀學宮之例。
使人人緻敬。
要亦未為不可。
天下叢林古刹衲子。
除各自供養伊本支祖父外。
應将從來拔萃古德。
一一設位于堂。
朝夕供養禮拜。
使其香火絕而複續。
遍滿震旦。
不但為後世真參實學者勸。
亦報本酬源之正舉。
再者從上祖師設呵佛罵祖之路。
蓋為學人聖見不除。
則觸途成礙。
苟不筒腳跟下。
如斬一握絲。
一斬一齊斷。
則見相橫前。
仍沿此岸。
夫如來直指靈鑒心體。
不特破根塵相對之妄。
亦乃破離妄絕對之真。
真妄兩途。
皆衆生無始以來之見病。
大善知識。
透天透地。
泯妄泯真。
是以掃空生佛之虛華。
蕩盡妄真之閑說。
吃緊為人。
無柰立此呵佛罵祖之說。
所謂以慈悲之故。
而有落草之談也。
其實水月道場。
空花萬行中。
此等語言。
何處安著。
如德山鑒。
平生語句。
都無可取。
一味狂見恣肆。
乃性音選宗統一絲。
采其二條内。
一條載去前後語言。
專錄其辱罵佛祖不堪之詞。
如市井無賴小人诟谇。
實令人驚訝不解其是何心行。
将以此開示學人耶。
是何為耶。
近世宗徒。
未踏門庭。
先決堤岸。
一腔私意。
唯恐若不呵佛罵祖。
則非宗門。
強作解事。
學人饒舌。
狐行象迹。
鸮學鳳音。
是何言欤。
是何言欤。
釋子既以佛祖為祖父。
豈得信口譏诃。
譬如家之逆子。
國之逆臣。
豈有不人神共嫉。
天地不容者。
閻羅面前。
刀山劍樹。
專為此輩而設。
極宜猛省。
如南泉願牧水牯牛公案。
最為下品。
因南泉願頗有本分之語。
是以朕未加诃斥。
而性音則于其他語句概置不錄。
所錄二條。
其一即是此條具此凡眼。
有何聖見可除。
辄敢見人呵佛罵祖。
便生歡喜采輯。
鸱鼠嗜糞。
斯之謂矣。
又如大慧杲雲。
今時宗師為人。
入室三五遍。
辨白不出。
卻教他說悟處。
若恁麼地。
如何為人等語。
此論大誤。
從來如永嘉一宿覺之類。
隻因當時但知教乘。
初闡禅宗。
所以一言半語。
漏逗本分。
皆胸襟流出。
便可印合。
自唐季以後。
古德垂示。
流布海内。
人人捃摭攘竊。
預備應機。
若不入室細扣。
知其是何心行。
朕亦頗能為人。
然實不能不令入室三五遍。
而即悉其底蘊。
開堂說法。
臨機問答。
固不可無。
若止憑一二語。
以定虛實。
此盲傳盲受之根。
大慧杲誤人謬論。
叢林當為炯戒。
況大慧杲既具如此眼目。
所談奇妙法何耶。
所得英俊才誰耶。
朕實深嘗上乘圓頓甘露之味。
非依牆摸壁率意之亂統。
既知之無疑。
豈忍不報佛祖深恩。
因不辭話堕。
竭力為宗門一番整頓。
所冀天下禅僧。
改往修來。
英靈輩出。
如朕所選中諸禅師者。
唱導十方。
使如來正教有振興之象。
是則朕之深願。
如爾等僧徒。
仍報迷不悟。
将朕一片慈悲。
全不領受。
仍以無明缁素人我心會取。
如世尊所說三藏十二分。
一例束之高閣。
則宗風之衰。
朕亦無如之何矣。
選輯既竣。
書此以為後序。
雍正十一年癸醜九月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