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選語錄卷十六

關燈
妄。

    惛荒颠倒不為醉。

    是謂無心也。

    無心則無戒。

    無戒則無心。

    無佛無衆生。

    無汝及無我。

    孰為戒哉。

    神曰。

    我神通亞佛。

    師曰。

    汝神通十旬五能五不能。

    佛則十句七能三不能。

    神竦然避席跪啟曰。

    可得聞乎。

    師曰。

    汝能戾上帝。

    東天行而西七曜乎。

    曰不能。

    師曰。

    汝能奪地祇融五嶽而結四海乎。

    曰不能。

    師曰。

    是謂五不能也。

    佛能空一切相。

    成萬法智。

    而不能即滅定業。

    佛能知群有性。

    窮億劫事。

    而不能化導無緣。

    佛能度無量有情。

    而不能盡衆生界。

    是為三不能也。

    定業亦不牢久。

    無緣亦是一期。

    衆生界本無增減。

    亘無一人能主其法。

    有法無主。

    是謂無法。

    無法無主。

    是謂無心。

    如我解。

    佛亦無神通也。

    但能以無心通達一切法爾。

    神曰。

    我誠淺昧。

    未聞空義。

    師所授戒。

    我當奉行。

    今願報慈德。

    效我所能。

    師曰。

    我觀身無物。

    觀法無常。

    塊然更有何欲耶。

    神曰。

    師必命我為世間事。

    展我小神功。

    使巳發心。

    初發心。

    未發心。

    不信心。

    必信心。

    五等人。

    目我神蹤。

    知有佛有神。

    有能有不能。

    有自然有非自然者。

    師曰。

    無為是無為是。

    神曰。

    佛亦使神護法。

    師甯堕叛佛耶。

    願随意垂誨。

    師不得巳而言曰。

    東岩寺之障。

    莽然無樹。

    北岫有之。

    而背非屏擁。

    汝能移北樹于東嶺乎。

    神曰。

    巳聞命矣。

    然昏夜必有喧動。

    願師無駭。

    即作禮而去。

    師門送而目觀之。

    見儀衛逶迤。

    如王者之狀。

    其夕果有暴風吼雷。

    棟宇搖蕩。

    師曰。

    神言征矣。

    衆可無怖。

    诘旦和霁。

    則北岩松栝。

    盡移東嶺。

    森然行植。

    師謂其徒曰。

    毋令外知。

    人将妖我。

    曰吾始居寺東嶺。

    吾滅。

    汝必置吾骸于彼。

    言訖。

    若委蛻焉。

     嵩山峻極和尚 僧問如何是修善行人。

    師曰。

    擔枷帶鎖。

    曰如何是作惡行人。

    師曰。

    修禅入定。

    曰某甲淺機。

    請師直指。

    師曰。

    汝問我惡。

    惡不從善。

    汝問我善。

    善不從惡。

    僧良久。

    師曰。

    會麼。

    曰不會。

    師曰。

    惡人無善念。

    善人無惡心。

    所以道善惡如浮雲。

    俱無起滅處。

    僧于言下大悟。

    後破竈堕聞舉。

    乃曰。

    此子會盡諸法無生。

     南陽慧忠國師 西天大耳三藏到京。

    雲得他心通。

    帝命師試驗。

    三藏才見師。

    便禮拜。

    立于右邊。

    師問曰。

    汝得他心通那。

    對曰。

    不敢。

    師曰。

    汝道老僧即今在甚麼處。

    日和尚是一國之師。

    何得卻去西川看競渡。

    良久再問。

    汝道老僧即今在甚麼處。

    曰和尚是一國之師。

    何得卻在天津橋上。

    看弄猢狲。

    師良久複問。

    汝道老僧隻今在甚麼處。

    藏罔測。

    師叱曰。

    這野狐精。

    他心通在甚麼處。

    藏無對。

     一日喚侍者。

    者應諾。

    如是三召三應。

    師曰。

    将謂吾孤負汝。

    卻是汝孤負吾。

     南泉到參。

    師問甚麼處來。

    曰江西來。

    師曰。

    還将得馬師真來否。

    曰隻這是。

    師曰。

    背後底呢。

    南泉便休。

     丹霞來訪。

    值師睡次。

    乃問侍者耽源雲。

    國師在否。

    者曰。

    在即在。

    隻是不見客。

    霞雲。

    太深遠生。

    者雲。

    莫道上座。

    佛眼也觑不見。

    霞雲。

    龍生龍子。

    鳳生鳳兒。

    師睡起。

    侍者舉似師。

    師打二十棒趁出。

    丹霞聞雲。

    不謬為南陽國師。

     師問紫璘供奉甚處來。

    雲城南來。

    師雲。

    城南草作何色。

    雲作黃色。

    師乃問童子城南草作何色。

    雲作黃色。

    師雲。

    隻這童子。

    亦可簾前賜紫。

    對禦談玄。

     耽源應真禅師 吉州耽源山應真禅師。

    為國師侍者時。

    一日國師在法堂中。

    師入來。

    國師乃放下一足。

    師見便出。

    良久卻回。

    國師曰。

    适來意作麼生。

    師曰。

    向阿誰說即得。

    國師曰。

    我問你。

    師曰。

    甚麼處見某甲。

    師又問百年後。

    有人問極則事如何。

    國師曰。

    幸自可憐生。

    須要覓個護身符子作麼。

     國師諱日設齋。

    有僧問曰。

    國師還來否。

    師曰。

    未具他心。

    曰又用設齋作麼。

    師曰。

    不斷世谛。

     宋太宗皇帝 一日幸相國寺問看經僧曰。

    是甚麼經。

    曰仁王經。

    曰既是寡人經。

    因甚卻在卿手裡。

    無對。

     幸開寶塔。

    問僧卿是甚人。

    曰塔主。

    曰朕之塔。

    因甚卿作主。

    無對。

     僧朝。

    宗問甚處來。

    曰廬山卧雲庵。

    曰朕聞卧雲深處不朝天。

    因甚到此。

    無對。

     僧入對次。

    奏曰。

    陛下還記得麼。

    曰甚處相見來。

    曰靈山一别。

    直至如今。

    曰以何為驗。

    無對。

     京寺回祿。

    藏經毀。

    僧乞宣賜。

    召問昔日摩騰不燒。

    如今為甚卻燒。

    無對。

     宗嘗夢神人報曰。

    請陛下發菩提心。

    因早朝。

    宣問左右街。

    菩提心作麼生發。

    無對。

     茶陵郁山主 師不曾行腳。

    因廬山有化士至。

    論及宗門中事。

    教看僧問法燈百尺竿頭如何進步。

    燈曰惡。

    凡三年。

    一日乘驢度橋。

    一蹋橋闆而堕。

    忽然大悟。

    遂有頌雲。

    我有神珠一顆。

    久被塵勞關鎖。

    今朝塵盡光生。

    照破山河萬朵。

    因茲更不遊方。

     樓子和尚 師不知何許人。

    亦不知其名氏。

    一日偶經遊街市間。

    于酒樓下整襪帶次。

    聞樓上人唱曲雲。

    你既無心我便休。

    忽然大悟。

    因号樓子焉。

     福州雲頂禅師 有居士問。

    洞山道有一物上拄天下拄地。

    未審是甚麼物。

    師曰。

    擔鐵枷吃鐵棒。

    曰天地黑。

    山河走。

    師曰。

    閻老殿前添一鬼。

    北邙山下卧千年。

    曰快活快活。

    師曰。

    也是野狐吞老鼠。

     無名老宿 師一夏不為師僧說話。

    有僧歎曰。

    我隻恁麼空過一夏。

    不敢望和尚說佛法。

    得聞正因兩字也得。

    老宿聞。

    乃曰。

    阇黎莫[言+斯]速。

    若論正因。

    一字也無。

    道了扣齒雲。

    适來無端。

    不合與麼道。

    鄰壁有一老宿聞曰。

    好一釜羹。

    被一顆鼠糞污卻。

     無名婆子 婆子供養一庵主。

    經二十年。

    常令一二八女子送飯給侍。

    一日令女子抱定曰。

    正恁麼時如何。

    主曰。

    枯木倚寒岩。

    三冬無暖氣。

    女子舉似婆。

    婆曰。

    我二十年隻供養得個俗漢。

    遂遣出。

    燒卻庵。

     有一僧參米胡。

    路逢一婆住庵。

    僧問婆不有眷屬否。

    曰有。

    僧曰在麼處。

    日山河大地。

    若草若木。

    皆是我眷屬。

    僧曰婆莫作師姑來否。

    曰汝見我是甚麼。

    僧曰俗人。

    婆曰汝不可是僧。

    僧曰婆莫混濫佛法好。

    婆曰我不混濫佛法。

    僧曰汝恁麼。

    豈不是混濫佛法。

    婆曰你是男子。

    我是女人。

    豈曾混濫。

     處州法海立禅師 師因徽宗革本寺作神霄宮。

    師升座謂衆曰。

    都緣未徹。

    所以說是說非。

    蓋為不真。

    使乃分彼分此。

    我身尚且不有。

    身外烏足道哉。

    正眼觀來。

    一場笑具。

    今則聖君垂旨。

    更僧寺作神霄。

    佛頭添個冠兒。

    算來有何不可。

    山僧今日。

    不免橫擔拄杖。

    高挂缽囊。

    向無縫塔中安身立命。

    于無根樹下嘯月吟風。

    一任乘雲仙客。

    來此咒水書符。

    叩牙作法。

    他年成道。

    白日上升。

    堪報不報之恩。

    以助無為之化。

    隻恐不是玉是玉也大奇。

    然雖如是。

    且道山僧轉身一句作麼生道。

    還委悉麼。

    擲下拂子。

    竟爾趨寂。

    郡守具奏。

    诏仍改寺。

    額曰真身。

     歐陽文忠公 公昔官洛中。

    一日遊嵩山。

    卻去仆吏。

    放意而往。

    至一山寺。

    入門。

    修竹滿軒。

    霜清鳥啼。

    風物鮮明。

    文忠休于殿陛。

    旁有老僧閱經自若。

    與語。

    不甚顧答。

    文異之。

    問曰。

    道人住山久否。

    對曰。

    甚久也。

    又問誦何經。

    對曰。

    法華經。

    文忠曰。

    古之高僧。

    臨生死之際。

    類皆談笑脫去。

    何道緻之耶。

    對曰。

    定慧力耳。

    又問今乃寂寥無有何哉。

    老僧笑曰。

    古之人念念在定慧。

    臨終安得亂。

    今之人念念在散亂。

    臨終安得定。

    文忠大喜。

    不自知膝之屈也。

     無名僧 鹽官會下有一主事僧。

    忽見一鬼使來追。

    僧告曰。

    某甲身為主事。

    未暇修行。

    乞容七日得否。

    使曰。

    待為白王。

    若許即七日後來。

    不然須臾便至。

    言訖不見。

    至七日後。

    覓其僧了不可得。

    後有人舉問一僧。

    若被覓著時。

    如何抵拟他。

     又無名僧 僧在經堂内不看經。

    每日打坐。

    藏主曰何不看經。

    僧曰某甲不識字。

    藏主曰何不問人。

    僧近前叉手鞠躬曰。

    這個是甚麼字。

    藏主無對。

     僧入冥見地藏菩薩。

    地藏問你平生修何業。

    僧曰。

    念法華經。

    曰止止不須說。

    我法妙難思。

    為是說是不說。

    僧無對。

     無名古德 師一日不赴堂。

    侍者請赴堂。

    德曰。

    我今日在莊上吃油粢飽也。

    侍者曰。

    和尚不曾出入。

    德曰。

    汝去問莊主。

    者方出門。

    忽見莊主來。

    謝和尚到莊。

     天竺證悟法師 師依白蓮仙法師。

    嘗患學者囿于名相。

    至以天台為文字之學。

    南宗鄙之。

    乃谒護國此庵元禅師。

    夜語次。

    師舉東披宿東林偈。

    且曰也不易到此田地。

    元曰尚未見路徑。

    何言到耶。

    曰隻如他道溪聲便是廣長舌。

    出色豈非清淨身。

    若不到此田地。

    如何有這個息。

    元曰。

    是門外漢耳。

    曰和尚不吝。

    可為說破。

    元曰卻隻從這裡猛著精彩觑捕看。

    若觑捕得他破。

    則亦知本命元辰落著處。

    師通夕不寐。

    及曉鐘鳴。

    去其秘畜。

    以前偈别曰。

    東坡居士太饒舌。

    聲色關中欲透身。

    溪若是聲山是色。

    無山無水好愁人。

    特以告元。

    元曰向汝道是門外漢。

    師禮謝。

    未幾有化馬祖殿瓦者。

    求語發揚。

    師書曰。

    寄語江西老古錐。

    從教日炙與風吹。

    兒孫不是無料理。

    要見冰消瓦解時。

    此庵見之笑曰。

    須是這阇黎始得。

     淨居尼尼玄機 師常習定于大日山石窟中。

    一日忽念曰。

    法性湛然。

    本無去住。

    厭喧趨寂。

    豈為達耶。

    乃往參雪峰。

    雪峰問甚處來。

    曰大日山來。

    雪峰曰日出也未。

    師曰若出。

    則镕卻雪峰。

    雪峰曰汝名甚麼。

    師曰玄機。

    雪峰曰日織多少。

    師曰寸絲不挂。

    遂禮拜退。

    才行三五步。

    雪峰召曰。

    袈裟角拖地也。

    師回首。

    雪峰曰。

    大好寸絲不挂。

     賣鹽翁 有一僧去覆船。

    路逢一賣鹽翁。

    僧問覆船路向甚麼處去。

    翁良久。

    僧再問。

    翁曰。

    你患聾那。

    僧曰。

    你向我道甚麼。

    翁曰。

    向你道覆船路。

    僧曰。

    翁莫會禅麼。

    翁曰。

    莫道會禅。

    佛法也會盡。

    僧曰。

    你試說看。

    翁挑起鹽籃。

    僧曰難。

    翁曰。

    你喚這個作甚麼。

    僧曰鹽。

    翁曰。

    有甚麼交涉。

    僧曰。

    你喚作甚麼。

    曰不可更向你道是鹽。

     僧文通慧 師河南開封白雲寺僧也。

    其師令掌盥盆。

    偶有市鮮者。

    濯于盆。

    文恚擊之遽隕。

    因潛奔華州總持寺。

    久之為長老。

    蓋二十年餘矣。

    一日忽語其徒曰。

    二十年前一段公案。

    今日當了。

    衆問故。

    曰日什當自知之。

    遂趺坐以俟。

    時張浚統兵至關中。

    一卒持弓矢至法堂。

    瞪目視文。

    将射之。

    文笑曰。

    老僧相待久矣。

    卒曰。

    素未相面。

    今見而恚心不可遏。

    即欲相戕。

    何耶。

    文語以昔故。

    卒遽說偈曰。

    冤冤相報何時了。

    劫劫相纏豈偶然。

    不若與師俱解釋。

    如今立地往西天。

    視之。

    巳立化矣。

    文即索筆書偈曰。

    三十三年飄蕩。

    做了幾番模樣。

    誰知今日相逢。

    卻是在前變障。

    書畢。

    泊然而化。

     百丈懷海禅師 馬祖升座。

    衆才集。

    師出卷卻席。

    祖便下座。

    師随至方丈。

    祖曰。

    我适來未曾說話。

    汝為甚便卷卻席。

    師曰。

    昨日被和尚扭得鼻頭痛。

    祖曰。

    汝昨日向甚處留心。

    師曰。

    鼻頭今日又不痛也。

    祖曰。

    汝深明昨日事。

    師作禮而退。

     師再參。

    侍立次。

    祖目視繩床角拂子。

    師曰。

    即此用。

    離此用。

    祖曰。

    汝向後開兩片皮将何為人。

    師取拂子豎起。

    祖曰。

    即此用離此用。

    師挂拂子于舊處。

    祖振威一喝。

    師直得三日耳聾。

    未幾大雄山。

    以所處岩巒唆極。

    故号百丈。

    四方學者麇至。

    一日謂衆曰。

    佛法不是小事。

    老僧昔被馬大師一喝。

    直得三日耳聾。

    黃檗聞舉不覺吐吞。

    師曰。

    子巳後莫承嗣馬祖去麼。

    檗曰不然。

    今日因和尚舉。

    得見馬祖大機之之用。

    然且不識馬祖。

    若嗣馬祖。

    巳後喪我兒孫。

    師曰。

    如是如是。

    見與師齊。

    減師半德。

    見過于師。

    方堪傳授。

    子甚有超師之見。

    檗便禮拜。

     住後。

    馬師寄三甕醬至。

    師集衆上堂。

    開書了。

    拈拄杖指甕曰。

    道得即不打破。

    道不得即打破。

    衆無語。

    師打破歸方丈。

     沩山五峰雲岩侍立次。

    師問沩山。

    并卻咽喉唇吻作麼生道。

    山曰。

    卻請和尚道。

    師曰。

    不辭向汝道。

    恐巳後喪汝兒孫。

    又問五峰。

    峰曰。

    和尚也須并卻。

    師曰。

    無人處斫額望汝。

    又問雲岩。

    岩曰。

    和尚有也未。

    師曰。

    喪我兒孫。

     師每上堂。

    有一老人随衆聽法。

    一日衆退。

    唯老人不去。

    師問汝是何人。

    老人曰。

    某非人也。

    于過去迦葉佛時。

    曾住此山。

    因學人問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

    某對雲不落因果。

    遂五百生堕野狐身。

    今請和尚代一轉語。

    貴脫野狐身。

    師曰汝問。

    老人曰。

    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

    師曰。

    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

    作禮曰。

    某巳脫野狐身。

    住在山後。

    敢乞依亡僧津送。

    師食後領衆至山後岩下。

    以杖挑出一死野狐。

    乃依法火葬。

    師至晚上堂。

    舉前因綠。

    黃檗便問古人錯祗對一轉語。

    堕五百生野狐身。

    轉轉不錯。

    合作個甚麼。

    師曰。

    近前來向汝道。

    檗近前打師一掌。

    師笑曰。

    将謂胡須赤。

    更有赤須胡。

    時沩山在會下作典座。

    司馬頭陀舉野狐話。

    問典座作麼生。

    座撼門扇三下。

    司馬曰。

    太粗生。

    座曰。

    佛法不是這個道理。

     普請钁地次。

    忽有一僧聞鼓鳴。

    舉钁頭大笑便歸。

    師曰俊哉。

    此是觀音入理之門。

    師歸院。

    喚其僧問。

    适來見其麼道理便恁麼。

    曰适來肚饑。

    聞鼓聲歸吃飯。

    師乃笑。

     僧問西堂。

    有問有答即且置。

    無問無答時如何。

    堂曰。

    怕爛卻那。

    師聞舉乃曰。

    從來疑這個老兄。

    曰請和尚道。

    師曰。

    一人合相不可得。

     雲岩問每日區區為阿誰。

    師曰。

    有一人要。

    岩曰。

    因甚麼不教伊自作。

    師曰。

    他無家活。

     趙州參。

    師問近離甚處。

    曰南泉。

    師曰。

    南泉近日有何言句。

    曰未得之人直須悄然。

    師曰。

    悄然一句且置。

    茫然一句作麼生道。

    州進前三步。

    師便喝。

    州作縮身勢。

    師曰。

    大好悄然。

    州便出去。

     師有時說法竟。

    大衆下堂。

    乃召之。

    大衆回首。

    師曰。

    是甚麼。

     上堂。

    靈光獨耀。

    迥脫根塵。

    體露真常。

    不拘文字。

    心性無染。

    本自圓成。

    但離妄緣。

    即如如佛。

     南泉普願禅師 南泉山下有一庵主。

    人謂曰。

    近日南泉和尚出世。

    何不去禮見。

    主曰。

    非但南泉出世。

    直饒千佛出興。

    我亦不去。

    師聞。

    乃令趙州去勘。

    州去便設拜。

    主不顧。

    州從東過西。

    又從西過東。

    主亦不顧。

    州曰。

    草賊大敗。

    遂拽下簾子便歸。

    舉似師。

    師曰。

    我從來疑著這漢。

    次日。

    師與沙彌攜茶一瓶盞三隻。

    到庵。

    擲向地上。

    乃曰昨日底昨日底。

    主曰。

    昨日底是甚麼。

    師于沙彌背上拍一下曰。

    賺我來賺我來。

    拂袖便回。

     趙州問。

    道非物外。

    物外非道。

    如何是物外道。

    師便打。

    州捉住棒雲。

    巳後莫錯打人。

    師曰。

    龍蛇易辨。

    衲子難瞞。

     師參百丈涅槃和尚。

    丈問從上諸聖還有不為人說底法麼。

    師曰有。

    丈曰。

    作麼生是不為人說底法。

    師曰。

    不是心。

    不是佛。

    不是物。

    丈曰。

    說了也。

    師曰。

    某甲隻恁麼。

    和尚作麼生。

    丈曰。

    我又不是大善知識。

    争知有說不說。

    師曰。

    某甲不會。

    丈曰。

    我忒煞為你說了也。

     師同魯祖杉山歸宗吃茶次。

    魯祖提起茶盞雲。

    世界未成時。

    便有這個。

    師雲。

    今人隻識這個。

    未識世界。

    宗雲是。

    師雲。

    師兄莫同此見麼。

    宗卻拈起盞雲。

    向世界未成時道得麼。

    師作掌勢。

    宗以面作承掌勢。

     麻谷持錫到章敬。

    繞禅床三匝振錫一下。

    卓然而立。

    敬雲是是。

    谷又到師處。

    亦繞禅床三匝振錫一下。

    卓然而立。

    師雲。

    不是不是。

    谷雲。

    章敬道是。

    和尚為甚麼道不是。

    師雲。

    章敬即是。

    是汝不是。

    此是風力所轉。

    終成敗壞。

     鹽官謂衆曰。

    虛空為鼓。

    須彌為椎。

    甚麼人打得。

    衆無對。

    有僧舉似師。

    師雲。

    王老師不打這破鼓笛。

     師與歸宗麻谷。

    同去參禮南陽國師。

    師于路上畫一圓相。

    曰道得即去。

    宗便于圓相中坐。

    谷便作女人拜。

    師曰。

    恁麼則不去也。

    宗曰。

    是什麼心行。

    師乃相喚便回。

    更不去禮國師。

     有一座主辭師。

    師問甚麼處去。

    對曰山下去。

    師曰。

    第一不得謗王老師。

    對曰争敢謗和尚。

    師乃噴嚏曰多少。

    主便出去。

     師一日掩方丈門。

    将灰圍卻門外。

    曰若有人道得即開。

    或有祗對。

    多未惬師意。

    趙州曰蒼天。

    師便開門。

     陸大夫問。

    弟子家中有一片石。

    或時坐。

    或時卧。

    如今拟镌作佛得否。

    師曰得。

    陸曰。

    莫不得否。

    師曰不得。

     問父母未生時。

    鼻孔在甚麼處。

    師曰。

    父母巳生了。

    鼻孔在甚麼處。

     師問神山何處來。

    神山雲。

    打羅來。

    師曰。

    手打腳打。

    山無語。

    師曰。

    你問我。

    我與你道。

    山如問。

    師曰。

    分明記取。

    巳後遇明眼人舉似他。

     師問座主講甚麼經。

    座主雲。

    彌勒下生經。

    師雲。

    彌勒幾時下生。

    主雲。

    現在天宮未來。

    師雲。

    天上無彌勒。

    地下無彌勒。

     師住庵時。

    有一僧到庵。

    師向伊道我上山去作務。

    待齋時作飯自吃了。

    送一分上來。

    少時其僧作飯自吃了。

    卻一時打破家事。

    就床卧。

    師待不見來。

    便歸庵。

    見僧卧。

    師亦就伊邊卧。

    僧便起去。

    師住後曰。

    我往前住庵時。

    有個靈利道者。

    直至如今不見。

     師因東西兩堂争貓兒。

    師遇之。

    白衆曰。

    道得即救取貓兒。

    道不得即斬卻也。

    衆無對。

    師便斬之。

    趙州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