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選語錄卷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卷十六
禦制序
達摩西來。
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
以此慧燈。
續佛慧命。
到者裡。
唯證乃知非可測。
見聞知覺。
一點難容。
才辨聰明。
絲毫無涉。
但将一句無義味話。
似銀山鐵壁看去。
一時不了。
閱一歲。
一歲不了。
閱一紀。
拚卻今生來生。
與之抵對。
久之久之。
一時參破。
萬有皆空。
并此無義味話。
亦了不可得。
樹頭果熟。
因風堕地。
五花八裂。
[囗@力]地一聲。
自然無著落處。
而知有著落在。
然此無義味話。
本同兔角龜毛。
豈為真實。
曰末後句曰活句者。
惟用以接引初機。
千篇一律。
正是敲門之瓦。
意在門開。
若持瓦不敲。
唯向門前之繞。
摩挲把玩。
瓦不釋手。
甚至謂人之瓦不良。
謂已之瓦至美。
張旗樹幟。
為瓦交鋒。
瓦戰彌深。
去門愈遠。
不曰狂徒。
不可得也。
今之宗門。
每以藏頭白。
海頭黑。
院主眉須堕落。
掇退果桌之類。
謂之末後句。
蓋因先從解路推求。
推到解路斷絕處。
則強為末後句。
翻成虛套實法也。
更有以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念佛的是誰。
等為死句。
以東山水上行。
庭前柏樹子。
唵啞吽。
蘇噜蘇噜嬌唎嬌唎。
等為活句。
蓋謂有字義可尋。
則為死句。
無字義可尋。
則曰活句也。
如此會取。
别末後句尚未是初句。
而活句巳盡成死句矣。
水裡月輪豈容撈漉。
空中火聚。
安可推排。
果能化毒藥為醍醐。
嚼金剛為香飯。
腳跟著地。
鼻孔撩天。
自然知得祖師所言。
無非末後句。
無非活句。
即至三藏十二分。
亦無非末後句。
無非活句。
否則千七百則公案。
盡是死句。
亦無一末後句。
古德雲。
有句無句。
如藤倚樹。
樹倒藤枯。
好一堆爛柴。
古人與麼老婆心切。
明明道出。
猶自不悟。
不肯向藤樹爛柴中直下承當。
體取活句。
隻管向有句無句邊。
分别初末。
衆生颠倒。
實為可憐。
甚至各立門庭。
回護祖父。
或乃當場敗阙。
嫉床同參。
揮剿情絕見之太阿鋒。
争情争見。
用療恚醫癡之甘露味。
增恚增癡。
不知轉得句圓。
辨得機捷。
與吾靈覺有何交涉。
佛祖慧命。
豈其在斯。
況此因緣。
本同龜毛兔角。
如曰勝。
則有言亦勝。
無言亦勝。
如曰負。
則一場[忏-千+麼][忏-千+羅]固負。
便百轉不窮。
愈見其負。
豈得曰勝者活句。
負者死句。
勝者知末後句。
負者不知末後句也。
朕二十餘年來。
于本分少得相應。
于藩邸時。
頗閱今時禅侶伎倆。
大抵不過如是。
嘗于此作遊戲三昧。
巍巍堂堂者。
折其頭角。
窈窈沉沉者。
碎其窟窠。
出泥牛于海心。
載之片葉。
驟玉麟于天上。
控以單絲。
機辨紛馳。
遇者盡屈于句下。
方之于古。
朕實不後于人。
然于所為本分相應者。
何嘗于此有絲毫交涉耶。
為憫學人。
身住大圓覺場。
而不得正悟。
魔外滋繁。
狂參益熾。
故選錄從上古德專提向上之語。
刊示叢林。
以期燈傳無盡。
而凡接引初機。
及問答如流。
機鋒迅利者。
并不入選。
又恐未經舉出。
學人眼目不明。
用是取其中不誤學者中止化城。
有礙正知正見者。
别錄一帙。
以供随喜。
蓋古人既于無梯航處。
設茲梯航。
朕即于無等次中。
分其等次。
譬如虛空。
方則空方。
圓則空圓。
朕以方還方。
以圓還圓。
而為分别。
然而方空圓空。
等是虛空。
非因分别而有同異也。
是選也。
譬如鼓瑟彈琴。
敲金擊石。
丹青書翰。
詠月吟花。
無非遊戲三昧。
可佐法喜禅悅。
尚不得作楊葉止啼會雲。
至其中有數十則可入前集者。
則以選閱指月錄等書之後。
采教外别傳。
禅宗正脈。
其時前集巳經刻成。
難于按次添入。
因即編之後集卷内。
事出偶然。
遂成别例。
閱此書者。
玩千番之玟石。
忽遇九華。
散百斛之小玑。
間逢七采。
發心參學。
未妨引起疑情。
明眼宗徒。
不必逐條指出。
譬如曾遊龍藏。
自然到眼立分。
若其生長荜門。
且任目迷五色。
爰識其緣起。
俟學人自擇焉。
雍正十一年癸醜八月望日。
禦選曆代禅師語錄後集上。
善慧傅大士 梁武帝請講金剛經。
士才升座。
以尺揮案一下。
便下座。
帝愕然。
聖師曰。
陛下還會麼。
帝曰。
不會。
聖師曰。
大士講經竟。
大士一日披衲頂冠靸履朝見。
帝問是僧耶。
士以手指冠。
帝曰。
是道耶。
士以手指靸履。
帝曰。
是俗耶。
士以手指衲衣。
偈曰。
空手把鋤頭。
步行騎水牛。
人在橋上過。
橋流水不流。
泗州僧伽大師 唐高宗時。
至長安洛陽行化。
曆吳楚間。
手執楊枝。
混于缁流。
或問師何姓。
即答曰。
我姓何。
又問師何國人。
師曰。
我何國人。
天台豐幹禅師 師欲遊五台。
問寒拾曰。
汝共我去遊五台。
便是我同流。
若不共我去遊五台。
不是我同流。
山曰。
你去遊五台作甚麼。
師曰。
禮文殊。
山曰。
你不是我同流。
師尋獨入五台。
逢一老人。
便問莫是文殊麼。
曰豈可有二文殊。
師作禮未起。
忽然不見。
師凡有人問佛理。
止答随時二字。
寒山大士 趙州遊天台。
路次相逢。
大士見牛迹。
問州曰。
還識牛麼。
州曰。
不識。
士指牛迹曰。
此是五百羅漢遊山。
州曰。
既是羅漢。
為甚麼卻作牛去。
士曰。
蒼天蒼天。
州呵呵大笑。
士曰。
作甚麼。
州曰。
蒼天蒼天。
士曰。
這厮兒宛有大人之作。
拾得大士 國清寺半月念戒。
衆集。
大士拍手曰。
聚頭作想。
那事如何。
維那叱之。
大士曰。
大德且住。
無嗔即是戒。
心淨即出家。
我性與你合。
一切法無差。
明州布袋和尚 有一僧在師前行。
師乃拊僧背一下。
僧回頭。
師曰。
乞我一文錢。
曰道得即與你一文。
師放下布袋。
叉手而立。
師在街衢立。
有僧問和尚在這裡作甚麼。
師曰。
等個人。
曰來也來也。
師雲。
汝不是這個人。
曰如何是這個人。
師曰。
乞我一文錢。
偈曰。
是非憎愛世偏多。
仔細思量奈我何。
寬卻肚腸須忍辱。
豁開心地任從他。
若逢知已須依分。
縱遇冤家也共和。
若能了此心頭事。
自然證得六波羅。
又偈曰。
一缽千家飯。
孤身萬裡遊。
青目睹人少。
問路白雲頭。
法華志言大士 丞相呂許公問佛法大意。
師曰。
本來無一物。
一味卻成真。
集仙王質問。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
青山影裡潑藍起。
寶塔高吟撼曉風。
又曰。
請法華燒香。
師曰。
未從齋戒覓。
不向佛邊求。
國子助教徐嶽。
問祖師西來意。
師曰。
街頭東畔底。
徐曰。
某甲未會。
師曰。
三般人不會。
僧問世有佛否。
師曰。
寺裡文殊有。
問師凡耶聖耶。
遂舉手曰。
我不在此住。
扣冰澡先禅師 師谒雪峰。
手攜凫茨一包。
醬一器獻之。
峰曰。
包中是何物。
師曰凫茨。
峰曰。
何處得來。
師曰泥中得。
峰日。
泥深多少。
師曰無丈數。
峰曰。
還更有麼。
師曰。
轉有轉深。
又問器中何物。
曰醬。
峰曰。
何處得來。
曰自合得。
峰曰。
還熟也未。
曰不較多。
峰異之曰。
子異日必為王者師。
初居溫嶺。
繼居将軍岩。
二虎侍側。
神人獻地為瑞岩院。
學者争集。
嘗謂衆曰。
古聖修行。
全憑苦節。
吾今夏則衣楮。
冬則扣冰而浴。
故人号為扣冰古佛。
有僧燒炭積成火龛。
曰請師入此修行。
曰真玉不随流水化。
琉璃争奪衆星明。
曰莫隻這便是麼。
曰且莫認奴作郎。
曰畢竟如何。
曰梅花臘月開。
天成戊子應閩王之召。
王敬禮謝。
茶次。
師提起橐子曰。
會麼。
曰不會。
曰人王法王。
各自照了。
留十日。
以疾辭。
懶殘大士 師有歌曰。
兀然無事無改換。
無事何須論一段。
直心無散亂。
他事不須斷。
過去巳過去。
未來猶莫算。
兀然無事坐。
何曾有人喚。
向外覓工夫。
總是癡頑漢。
糧不畜不粒。
逢飯但知嗎。
世人多事人。
相趁渾不及。
我不樂生天。
亦不愛福田。
饑來吃飯。
困來即眠。
愚人笑我。
智乃知焉。
不是癡鈍。
本體如然。
要去即去。
要住即住。
身披一破衲。
腳著娘生褲。
多言複多語。
由來反相誤。
若欲度衆生。
無過且自度。
莫謾求真佛。
真佛不可見。
妙性及靈台。
何須受薰煉。
心是無事心。
面是娘生面。
卻石可移動。
個中無改變。
無事本無事。
何須讀文字。
削除人我本。
冥合個中意。
種種勞筋骨。
不如林下睡兀兀。
舉頭見日高。
吃飯從頭[扛-工+聿]。
将功用功。
展轉冥蒙。
取即不得。
不取自通。
吾有一言。
絕慮忘緣。
巧說不得。
隻用心傳。
更有一語。
無過直與。
細如毫末。
大無方所。
本自圓成。
不勞機杼。
世事悠悠。
不如山邱。
青松蔽日。
碧澗長流。
山雲當幕。
夜月為鈎。
卧藤蘿下。
塊石枕頭。
不朝天子。
豈羨王侯。
生死無慮。
更複何憂。
水月無影。
我常隻甯。
萬法皆爾。
本自無生。
兀然無事坐。
春來草自青。
法順大師 師作法身頌曰。
喜州牛吃禾。
益州馬腹脹。
天下覓醫人。
灸豬左膊上。
南嶽懷讓禅師 有大德問如鏡鑄像。
像成後未審光向甚麼處去。
師曰。
如大德為童子時。
相貌何在。
曰隻如像成後。
為甚麼不鑒照。
師曰。
雖然不鑒照。
謾他一點不得。
馬大師闡化于江西。
師問衆曰。
道一為衆說法否。
衆曰。
巳為衆說法。
師曰。
總未見人持個消息來。
衆無對。
因遣一僧去。
囑曰。
待伊上堂時。
但問作麼生。
伊道底言語。
記将來。
僧去一如師旨。
回謂師曰。
馬師雲。
自從胡亂後。
三十年不曾少鹽醬。
師然之。
青原行思禅師 希遷詣靜居參禮。
師曰。
子何方來。
遷曰曹溪。
師曰。
将得甚麼來。
曰未到曹溪亦不失。
師曰。
若恁麼。
用去曹溪作甚麼。
曰若不到曹溪。
争知不失。
遷又曰。
曹溪大師還識和尚否。
師曰。
汝今識吾否。
曰識又争能識得。
師曰。
衆角雖多。
一麟足矣。
遷又問和尚自離曹溪。
甚麼時至此間。
師曰。
我卻知汝早晚離曹溪。
曰希遷不從曹溪來。
師曰。
我亦知汝去處也。
曰和尚幸是大人。
莫造次。
他日師複問遷汝甚麼處來。
曰曹溪。
師乃舉拂子曰。
曹溪還有這個麼。
曰非但曹溪。
西天亦無。
師曰。
子莫曾到西天否。
曰若到即有也。
師曰。
未在更道。
曰和尚也須取一半。
莫全靠學人。
師曰。
不辭向汝道。
恐巳後無人承當。
馬祖道一禅師 僧問和尚為甚麼說即心即佛。
曰為止小兒啼。
曰啼止時如何。
師曰。
非心非佛。
曰除此二種人來如何指示。
師曰。
向伊道不是物。
曰忽遇其中人來時如何。
曰且教伊體會大道。
一夕西堂百丈南泉随侍玩月次。
師問正恁麼時如何。
堂曰。
正好供養。
丈曰。
正好修行。
泉拂袖便行。
師曰。
經入藏禅歸海。
惟有普願。
獨超物外。
僧參次。
師乃畫一圓相雲。
入也打。
不入也打。
僧才入。
師便打。
僧雲。
和尚打某甲不得。
師靠拄杖休去。
問如何得合道。
師曰。
我早不合道。
有小師耽源行腳回。
于師前畫個圓相。
就上拜了立。
師曰。
汝莫欲作佛否。
曰某甲不解捏目。
師曰。
吾不如汝。
小師不對。
鄧隐峰辭師。
師曰。
甚麼處去。
曰石頭去。
師曰。
石頭路滑。
曰竿木随身。
逢場作戲。
便去。
才到石頭。
即繞禅床一匝。
振錫一聲。
問是何宗旨。
石頭曰。
蒼天蒼天。
峰無語。
卻回舉似師。
師曰。
汝更去問。
待他有答。
汝便噓兩聲。
峰又去。
依前問。
石頭乃噓兩聲。
峰又無語。
回舉似師。
師曰。
向汝道石頭路滑。
有僧于師前作四畫。
上一畫長。
下三畫短。
曰不得道一畫長三畫短。
離此四字外。
請和尚答。
師乃畫地一畫曰。
不得道長短。
答汝了也。
師問僧什麼處來。
雲湖南來。
師雲。
東湖水滿也未。
雲未。
師雲。
許多時雨水尚未滿。
石頭希遷禅師 門人道悟問曹溪意旨誰人得。
師曰。
會佛法人得。
曰師還得否。
師曰。
不得。
曰為甚麼不得。
曰我不會佛法。
牛頭山法融禅師 師年十九。
學通經史。
尋閱大部般若。
曉達真空。
忽一日歎曰。
儒學世典。
非究竟法。
般若真觀。
出世舟航。
遂隐茅山。
投師落發。
後入牛頭山幽栖寺北岩之石室。
有百鳥銜花之異。
四祖遙觀氣象。
知彼山有異人。
乃躬自尋訪。
問寺僧此間有道人否。
曰出家兒那個不是道人。
祖曰。
阿那個是道人。
僧無對。
别僧曰。
此去山中十裡許。
有一懶融。
見人不起。
亦不合掌。
莫是道人麼。
祖遂入山。
見師端坐自若。
曾無所顧。
祖問曰。
在此作甚麼。
師曰觀心。
祖曰。
觀是何人。
心是何物。
師無對。
便起作禮曰。
大德高栖何所。
祖曰。
貧道不決所止。
或東或西。
師曰。
還識道信禅師否。
祖曰。
何以問他。
師曰。
向德滋久。
冀一禮谒。
祖曰。
道信禅師。
貧道是也。
師曰。
因何降此。
祖曰。
特來相訪。
莫更有宴息之處否。
師指後面曰。
别有小庵。
遂引祖至庵所。
繞庵惟見虎狼之類。
祖乃舉兩手作怖勢。
師曰。
猶有這個在。
祖曰。
這個是甚麼。
師無語。
少選。
祖卻于師宴坐石上書一佛字。
師視之竦然。
祖曰。
猶有這個在。
博陵王問曰。
恰恰用心時。
若為安隐好。
師曰。
恰恰用心時。
恰恰無心用。
曲談名相勞。
直說無繁重。
無心恰恰用。
常用恰恰無。
今說無心處。
不與有心殊。
問曰。
智者引妙言。
與心相會當。
言與心路别。
合則萬倍乖。
師曰。
方便說妙言。
破病大乘道。
非關本性談。
還從空化道。
無念為真常。
終當絕心路。
離念性不動。
生滅無乖誤。
谷響既有聲。
鏡像能回顧。
天柱崇慧禅師 僧問達摩未來此土時。
還有佛法也無。
師曰。
未來且置。
即今事作麼生。
曰某甲不會。
乞師指示。
師曰。
萬古長空。
一朝風月。
僧無語。
師複曰。
阇黎會麼。
曰不會。
師曰。
自已分上作麼生。
幹他達摩來與未來作麼。
他家來大似賣蔔漢。
見汝不會。
為汝錐破卦文。
才生吉兇。
盡在汝分上。
一切自看。
僧曰。
如何是解蔔度人。
師曰。
汝才出門時。
便不中也。
徑山道欽禅師 馬祖令人送書到。
書中作一圓相。
師發緘。
于圓相中著一點。
卻封回。
鳥窠道林禅師 白居易守杭時。
入山谒師。
問曰。
禅師住處甚危險。
師曰。
太守危險尤甚。
白曰。
弟子位鎮江山。
何險之有。
師曰。
薪火相交。
識性不停。
得非險乎。
又問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曰。
諸惡莫作。
衆善奉行。
白曰。
三歲孩兒也解恁麼道。
師曰三歲孩兒雖道得。
八十老人行不得。
白作禮而退。
壽州道樹禅師 師得法于北宗秀。
蔔壽州三峰山結茅而居。
常有野人。
服色素樸。
言談詭異。
時忽化作佛。
及菩薩羅漢。
天仙等形。
或放神光。
或呈聲響。
師之學徒睹之皆不能測。
如此涉十年。
後寂無形影。
師告衆曰。
野人作多色伎倆。
眩惑于人。
隻消老僧不見不聞。
伊伎倆有窮。
吾不見不聞無盡。
嵩嶽破竈堕和尚 師不稱名氏。
言行叵測。
隐居嵩嶽。
山塢有廟甚靈。
殿中惟安一竈。
遠近祭祀不辍。
烹宰物命甚多。
師一日領寺僧入廟。
以杖敲竈三下曰。
咄。
此竈隻是泥瓦合成。
聖從何來。
靈從何起。
恁麼烹宰物命。
又打三下。
竈乃傾破堕落。
須臾有一人青衣峨冠設拜師前。
師曰。
是甚麼人。
曰我本此廟竈神。
久受業報。
今日蒙師說無生法。
得脫此處。
生在天中。
特來緻謝。
師曰。
是汝本有之性。
非吾強言。
神再禮而沒。
少選侍僧問曰。
某等久侍和尚。
不蒙示誨。
竈神得甚麼徑旨。
便得生天。
師曰。
我隻向伊道是泥瓦合成。
别也無道理為伊。
侍僧無言。
師曰。
會麼。
僧曰不會。
師曰。
本有之性。
為其麼不會。
侍僧等乃禮拜。
師曰。
破也破也。
堕也堕也。
嵩嶽元圭禅師 師得法安國師。
隐于嶽之龐塢。
一日有神人率群從谒師。
師睹其貌。
奇偉非常。
乃問曰。
善來仁者。
胡為而至。
彼曰。
師甯識我耶。
師曰。
吾觀佛與衆生等。
吾一目之。
豈分别耶。
彼曰。
吾此嶽神也。
能生死于人。
師安得一目我哉。
師曰。
吾本不生。
汝焉能死。
吾視身與空等。
視吾與汝等。
汝能壞空與汝乎。
苟能壞空及汝。
吾則不生不滅也。
汝尚不能如是。
又安能生死吾耶。
神稽首曰。
我亦聰明正直于餘神。
讵知師有廣大之智辯乎。
願授以正戒。
令我度世。
師曰。
汝既乞戒。
即既戒也。
所以者何。
戒外無戒。
又何戒哉。
神曰。
此理也。
我聞茫昧。
止求師戒。
我身為門弟子。
師即為張座秉爐正幾曰。
付汝五戒。
若能奉持。
即應曰能。
不能。
即曰否。
曰謹受教。
師曰。
汝能不淫乎。
日我亦娶也。
師曰。
非謂此也。
謂無羅欲也。
曰能。
師曰。
汝能不盜乎。
曰何乏我也。
焉有盜取哉。
師曰。
非謂此也。
謂向而福淫。
不供而禍善也。
曰能。
師曰。
汝能不殺乎。
曰實司其柄。
焉曰不殺。
師曰。
非謂此也。
謂有濫誤疑混也。
曰能。
師曰。
汝能不妄乎。
曰我正直。
焉有妄乎。
師曰。
非謂此也。
謂先後不合天心也。
曰能。
師曰。
汝不遭酒敗乎。
曰能。
師曰。
如上是為佛戒也。
又言。
以有心奉持。
而無心拘執。
以有心為物。
而無心想身。
能如是。
則先天地生不為精。
後天地死不為老。
終日變化而不為動。
畢盡寂默而不為休。
信此則雖娶非妻也。
雖向非取也。
雖柄非權也。
雖作非故也。
雖醉非惛也。
若能無心于萬物。
則羅欲不為淫。
福淫禍善不為盜。
濫誤疑混不為殺。
先後違天不為
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
以此慧燈。
續佛慧命。
到者裡。
唯證乃知非可測。
見聞知覺。
一點難容。
才辨聰明。
絲毫無涉。
但将一句無義味話。
似銀山鐵壁看去。
一時不了。
閱一歲。
一歲不了。
閱一紀。
拚卻今生來生。
與之抵對。
久之久之。
一時參破。
萬有皆空。
并此無義味話。
亦了不可得。
樹頭果熟。
因風堕地。
五花八裂。
[囗@力]地一聲。
自然無著落處。
而知有著落在。
然此無義味話。
本同兔角龜毛。
豈為真實。
曰末後句曰活句者。
惟用以接引初機。
千篇一律。
正是敲門之瓦。
意在門開。
若持瓦不敲。
唯向門前之繞。
摩挲把玩。
瓦不釋手。
甚至謂人之瓦不良。
謂已之瓦至美。
張旗樹幟。
為瓦交鋒。
瓦戰彌深。
去門愈遠。
不曰狂徒。
不可得也。
今之宗門。
每以藏頭白。
海頭黑。
院主眉須堕落。
掇退果桌之類。
謂之末後句。
蓋因先從解路推求。
推到解路斷絕處。
則強為末後句。
翻成虛套實法也。
更有以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
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念佛的是誰。
等為死句。
以東山水上行。
庭前柏樹子。
唵啞吽。
蘇噜蘇噜嬌唎嬌唎。
等為活句。
蓋謂有字義可尋。
則為死句。
無字義可尋。
則曰活句也。
如此會取。
别末後句尚未是初句。
而活句巳盡成死句矣。
水裡月輪豈容撈漉。
空中火聚。
安可推排。
果能化毒藥為醍醐。
嚼金剛為香飯。
腳跟著地。
鼻孔撩天。
自然知得祖師所言。
無非末後句。
無非活句。
即至三藏十二分。
亦無非末後句。
無非活句。
否則千七百則公案。
盡是死句。
亦無一末後句。
古德雲。
有句無句。
如藤倚樹。
樹倒藤枯。
好一堆爛柴。
古人與麼老婆心切。
明明道出。
猶自不悟。
不肯向藤樹爛柴中直下承當。
體取活句。
隻管向有句無句邊。
分别初末。
衆生颠倒。
實為可憐。
甚至各立門庭。
回護祖父。
或乃當場敗阙。
嫉床同參。
揮剿情絕見之太阿鋒。
争情争見。
用療恚醫癡之甘露味。
增恚增癡。
不知轉得句圓。
辨得機捷。
與吾靈覺有何交涉。
佛祖慧命。
豈其在斯。
況此因緣。
本同龜毛兔角。
如曰勝。
則有言亦勝。
無言亦勝。
如曰負。
則一場[忏-千+麼][忏-千+羅]固負。
便百轉不窮。
愈見其負。
豈得曰勝者活句。
負者死句。
勝者知末後句。
負者不知末後句也。
朕二十餘年來。
于本分少得相應。
于藩邸時。
頗閱今時禅侶伎倆。
大抵不過如是。
嘗于此作遊戲三昧。
巍巍堂堂者。
折其頭角。
窈窈沉沉者。
碎其窟窠。
出泥牛于海心。
載之片葉。
驟玉麟于天上。
控以單絲。
機辨紛馳。
遇者盡屈于句下。
方之于古。
朕實不後于人。
然于所為本分相應者。
何嘗于此有絲毫交涉耶。
為憫學人。
身住大圓覺場。
而不得正悟。
魔外滋繁。
狂參益熾。
故選錄從上古德專提向上之語。
刊示叢林。
以期燈傳無盡。
而凡接引初機。
及問答如流。
機鋒迅利者。
并不入選。
又恐未經舉出。
學人眼目不明。
用是取其中不誤學者中止化城。
有礙正知正見者。
别錄一帙。
以供随喜。
蓋古人既于無梯航處。
設茲梯航。
朕即于無等次中。
分其等次。
譬如虛空。
方則空方。
圓則空圓。
朕以方還方。
以圓還圓。
而為分别。
然而方空圓空。
等是虛空。
非因分别而有同異也。
是選也。
譬如鼓瑟彈琴。
敲金擊石。
丹青書翰。
詠月吟花。
無非遊戲三昧。
可佐法喜禅悅。
尚不得作楊葉止啼會雲。
至其中有數十則可入前集者。
則以選閱指月錄等書之後。
采教外别傳。
禅宗正脈。
其時前集巳經刻成。
難于按次添入。
因即編之後集卷内。
事出偶然。
遂成别例。
閱此書者。
玩千番之玟石。
忽遇九華。
散百斛之小玑。
間逢七采。
發心參學。
未妨引起疑情。
明眼宗徒。
不必逐條指出。
譬如曾遊龍藏。
自然到眼立分。
若其生長荜門。
且任目迷五色。
爰識其緣起。
俟學人自擇焉。
雍正十一年癸醜八月望日。
禦選曆代禅師語錄後集上。
善慧傅大士 梁武帝請講金剛經。
士才升座。
以尺揮案一下。
便下座。
帝愕然。
聖師曰。
陛下還會麼。
帝曰。
不會。
聖師曰。
大士講經竟。
大士一日披衲頂冠靸履朝見。
帝問是僧耶。
士以手指冠。
帝曰。
是道耶。
士以手指靸履。
帝曰。
是俗耶。
士以手指衲衣。
偈曰。
空手把鋤頭。
步行騎水牛。
人在橋上過。
橋流水不流。
泗州僧伽大師 唐高宗時。
至長安洛陽行化。
曆吳楚間。
手執楊枝。
混于缁流。
或問師何姓。
即答曰。
我姓何。
又問師何國人。
師曰。
我何國人。
天台豐幹禅師 師欲遊五台。
問寒拾曰。
汝共我去遊五台。
便是我同流。
若不共我去遊五台。
不是我同流。
山曰。
你去遊五台作甚麼。
師曰。
禮文殊。
山曰。
你不是我同流。
師尋獨入五台。
逢一老人。
便問莫是文殊麼。
曰豈可有二文殊。
師作禮未起。
忽然不見。
師凡有人問佛理。
止答随時二字。
寒山大士 趙州遊天台。
路次相逢。
大士見牛迹。
問州曰。
還識牛麼。
州曰。
不識。
士指牛迹曰。
此是五百羅漢遊山。
州曰。
既是羅漢。
為甚麼卻作牛去。
士曰。
蒼天蒼天。
州呵呵大笑。
士曰。
作甚麼。
州曰。
蒼天蒼天。
士曰。
這厮兒宛有大人之作。
拾得大士 國清寺半月念戒。
衆集。
大士拍手曰。
聚頭作想。
那事如何。
維那叱之。
大士曰。
大德且住。
無嗔即是戒。
心淨即出家。
我性與你合。
一切法無差。
明州布袋和尚 有一僧在師前行。
師乃拊僧背一下。
僧回頭。
師曰。
乞我一文錢。
曰道得即與你一文。
師放下布袋。
叉手而立。
師在街衢立。
有僧問和尚在這裡作甚麼。
師曰。
等個人。
曰來也來也。
師雲。
汝不是這個人。
曰如何是這個人。
師曰。
乞我一文錢。
偈曰。
是非憎愛世偏多。
仔細思量奈我何。
寬卻肚腸須忍辱。
豁開心地任從他。
若逢知已須依分。
縱遇冤家也共和。
若能了此心頭事。
自然證得六波羅。
又偈曰。
一缽千家飯。
孤身萬裡遊。
青目睹人少。
問路白雲頭。
法華志言大士 丞相呂許公問佛法大意。
師曰。
本來無一物。
一味卻成真。
集仙王質問。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
青山影裡潑藍起。
寶塔高吟撼曉風。
又曰。
請法華燒香。
師曰。
未從齋戒覓。
不向佛邊求。
國子助教徐嶽。
問祖師西來意。
師曰。
街頭東畔底。
徐曰。
某甲未會。
師曰。
三般人不會。
僧問世有佛否。
師曰。
寺裡文殊有。
問師凡耶聖耶。
遂舉手曰。
我不在此住。
扣冰澡先禅師 師谒雪峰。
手攜凫茨一包。
醬一器獻之。
峰曰。
包中是何物。
師曰凫茨。
峰曰。
何處得來。
師曰泥中得。
峰日。
泥深多少。
師曰無丈數。
峰曰。
還更有麼。
師曰。
轉有轉深。
又問器中何物。
曰醬。
峰曰。
何處得來。
曰自合得。
峰曰。
還熟也未。
曰不較多。
峰異之曰。
子異日必為王者師。
初居溫嶺。
繼居将軍岩。
二虎侍側。
神人獻地為瑞岩院。
學者争集。
嘗謂衆曰。
古聖修行。
全憑苦節。
吾今夏則衣楮。
冬則扣冰而浴。
故人号為扣冰古佛。
有僧燒炭積成火龛。
曰請師入此修行。
曰真玉不随流水化。
琉璃争奪衆星明。
曰莫隻這便是麼。
曰且莫認奴作郎。
曰畢竟如何。
曰梅花臘月開。
天成戊子應閩王之召。
王敬禮謝。
茶次。
師提起橐子曰。
會麼。
曰不會。
曰人王法王。
各自照了。
留十日。
以疾辭。
懶殘大士 師有歌曰。
兀然無事無改換。
無事何須論一段。
直心無散亂。
他事不須斷。
過去巳過去。
未來猶莫算。
兀然無事坐。
何曾有人喚。
向外覓工夫。
總是癡頑漢。
糧不畜不粒。
逢飯但知嗎。
世人多事人。
相趁渾不及。
我不樂生天。
亦不愛福田。
饑來吃飯。
困來即眠。
愚人笑我。
智乃知焉。
不是癡鈍。
本體如然。
要去即去。
要住即住。
身披一破衲。
腳著娘生褲。
多言複多語。
由來反相誤。
若欲度衆生。
無過且自度。
莫謾求真佛。
真佛不可見。
妙性及靈台。
何須受薰煉。
心是無事心。
面是娘生面。
卻石可移動。
個中無改變。
無事本無事。
何須讀文字。
削除人我本。
冥合個中意。
種種勞筋骨。
不如林下睡兀兀。
舉頭見日高。
吃飯從頭[扛-工+聿]。
将功用功。
展轉冥蒙。
取即不得。
不取自通。
吾有一言。
絕慮忘緣。
巧說不得。
隻用心傳。
更有一語。
無過直與。
細如毫末。
大無方所。
本自圓成。
不勞機杼。
世事悠悠。
不如山邱。
青松蔽日。
碧澗長流。
山雲當幕。
夜月為鈎。
卧藤蘿下。
塊石枕頭。
不朝天子。
豈羨王侯。
生死無慮。
更複何憂。
水月無影。
我常隻甯。
萬法皆爾。
本自無生。
兀然無事坐。
春來草自青。
法順大師 師作法身頌曰。
喜州牛吃禾。
益州馬腹脹。
天下覓醫人。
灸豬左膊上。
南嶽懷讓禅師 有大德問如鏡鑄像。
像成後未審光向甚麼處去。
師曰。
如大德為童子時。
相貌何在。
曰隻如像成後。
為甚麼不鑒照。
師曰。
雖然不鑒照。
謾他一點不得。
馬大師闡化于江西。
師問衆曰。
道一為衆說法否。
衆曰。
巳為衆說法。
師曰。
總未見人持個消息來。
衆無對。
因遣一僧去。
囑曰。
待伊上堂時。
但問作麼生。
伊道底言語。
記将來。
僧去一如師旨。
回謂師曰。
馬師雲。
自從胡亂後。
三十年不曾少鹽醬。
師然之。
青原行思禅師 希遷詣靜居參禮。
師曰。
子何方來。
遷曰曹溪。
師曰。
将得甚麼來。
曰未到曹溪亦不失。
師曰。
若恁麼。
用去曹溪作甚麼。
曰若不到曹溪。
争知不失。
遷又曰。
曹溪大師還識和尚否。
師曰。
汝今識吾否。
曰識又争能識得。
師曰。
衆角雖多。
一麟足矣。
遷又問和尚自離曹溪。
甚麼時至此間。
師曰。
我卻知汝早晚離曹溪。
曰希遷不從曹溪來。
師曰。
我亦知汝去處也。
曰和尚幸是大人。
莫造次。
他日師複問遷汝甚麼處來。
曰曹溪。
師乃舉拂子曰。
曹溪還有這個麼。
曰非但曹溪。
西天亦無。
師曰。
子莫曾到西天否。
曰若到即有也。
師曰。
未在更道。
曰和尚也須取一半。
莫全靠學人。
師曰。
不辭向汝道。
恐巳後無人承當。
馬祖道一禅師 僧問和尚為甚麼說即心即佛。
曰為止小兒啼。
曰啼止時如何。
師曰。
非心非佛。
曰除此二種人來如何指示。
師曰。
向伊道不是物。
曰忽遇其中人來時如何。
曰且教伊體會大道。
一夕西堂百丈南泉随侍玩月次。
師問正恁麼時如何。
堂曰。
正好供養。
丈曰。
正好修行。
泉拂袖便行。
師曰。
經入藏禅歸海。
惟有普願。
獨超物外。
僧參次。
師乃畫一圓相雲。
入也打。
不入也打。
僧才入。
師便打。
僧雲。
和尚打某甲不得。
師靠拄杖休去。
問如何得合道。
師曰。
我早不合道。
有小師耽源行腳回。
于師前畫個圓相。
就上拜了立。
師曰。
汝莫欲作佛否。
曰某甲不解捏目。
師曰。
吾不如汝。
小師不對。
鄧隐峰辭師。
師曰。
甚麼處去。
曰石頭去。
師曰。
石頭路滑。
曰竿木随身。
逢場作戲。
便去。
才到石頭。
即繞禅床一匝。
振錫一聲。
問是何宗旨。
石頭曰。
蒼天蒼天。
峰無語。
卻回舉似師。
師曰。
汝更去問。
待他有答。
汝便噓兩聲。
峰又去。
依前問。
石頭乃噓兩聲。
峰又無語。
回舉似師。
師曰。
向汝道石頭路滑。
有僧于師前作四畫。
上一畫長。
下三畫短。
曰不得道一畫長三畫短。
離此四字外。
請和尚答。
師乃畫地一畫曰。
不得道長短。
答汝了也。
師問僧什麼處來。
雲湖南來。
師雲。
東湖水滿也未。
雲未。
師雲。
許多時雨水尚未滿。
石頭希遷禅師 門人道悟問曹溪意旨誰人得。
師曰。
會佛法人得。
曰師還得否。
師曰。
不得。
曰為甚麼不得。
曰我不會佛法。
牛頭山法融禅師 師年十九。
學通經史。
尋閱大部般若。
曉達真空。
忽一日歎曰。
儒學世典。
非究竟法。
般若真觀。
出世舟航。
遂隐茅山。
投師落發。
後入牛頭山幽栖寺北岩之石室。
有百鳥銜花之異。
四祖遙觀氣象。
知彼山有異人。
乃躬自尋訪。
問寺僧此間有道人否。
曰出家兒那個不是道人。
祖曰。
阿那個是道人。
僧無對。
别僧曰。
此去山中十裡許。
有一懶融。
見人不起。
亦不合掌。
莫是道人麼。
祖遂入山。
見師端坐自若。
曾無所顧。
祖問曰。
在此作甚麼。
師曰觀心。
祖曰。
觀是何人。
心是何物。
師無對。
便起作禮曰。
大德高栖何所。
祖曰。
貧道不決所止。
或東或西。
師曰。
還識道信禅師否。
祖曰。
何以問他。
師曰。
向德滋久。
冀一禮谒。
祖曰。
道信禅師。
貧道是也。
師曰。
因何降此。
祖曰。
特來相訪。
莫更有宴息之處否。
師指後面曰。
别有小庵。
遂引祖至庵所。
繞庵惟見虎狼之類。
祖乃舉兩手作怖勢。
師曰。
猶有這個在。
祖曰。
這個是甚麼。
師無語。
少選。
祖卻于師宴坐石上書一佛字。
師視之竦然。
祖曰。
猶有這個在。
博陵王問曰。
恰恰用心時。
若為安隐好。
師曰。
恰恰用心時。
恰恰無心用。
曲談名相勞。
直說無繁重。
無心恰恰用。
常用恰恰無。
今說無心處。
不與有心殊。
問曰。
智者引妙言。
與心相會當。
言與心路别。
合則萬倍乖。
師曰。
方便說妙言。
破病大乘道。
非關本性談。
還從空化道。
無念為真常。
終當絕心路。
離念性不動。
生滅無乖誤。
谷響既有聲。
鏡像能回顧。
天柱崇慧禅師 僧問達摩未來此土時。
還有佛法也無。
師曰。
未來且置。
即今事作麼生。
曰某甲不會。
乞師指示。
師曰。
萬古長空。
一朝風月。
僧無語。
師複曰。
阇黎會麼。
曰不會。
師曰。
自已分上作麼生。
幹他達摩來與未來作麼。
他家來大似賣蔔漢。
見汝不會。
為汝錐破卦文。
才生吉兇。
盡在汝分上。
一切自看。
僧曰。
如何是解蔔度人。
師曰。
汝才出門時。
便不中也。
徑山道欽禅師 馬祖令人送書到。
書中作一圓相。
師發緘。
于圓相中著一點。
卻封回。
鳥窠道林禅師 白居易守杭時。
入山谒師。
問曰。
禅師住處甚危險。
師曰。
太守危險尤甚。
白曰。
弟子位鎮江山。
何險之有。
師曰。
薪火相交。
識性不停。
得非險乎。
又問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曰。
諸惡莫作。
衆善奉行。
白曰。
三歲孩兒也解恁麼道。
師曰三歲孩兒雖道得。
八十老人行不得。
白作禮而退。
壽州道樹禅師 師得法于北宗秀。
蔔壽州三峰山結茅而居。
常有野人。
服色素樸。
言談詭異。
時忽化作佛。
及菩薩羅漢。
天仙等形。
或放神光。
或呈聲響。
師之學徒睹之皆不能測。
如此涉十年。
後寂無形影。
師告衆曰。
野人作多色伎倆。
眩惑于人。
隻消老僧不見不聞。
伊伎倆有窮。
吾不見不聞無盡。
嵩嶽破竈堕和尚 師不稱名氏。
言行叵測。
隐居嵩嶽。
山塢有廟甚靈。
殿中惟安一竈。
遠近祭祀不辍。
烹宰物命甚多。
師一日領寺僧入廟。
以杖敲竈三下曰。
咄。
此竈隻是泥瓦合成。
聖從何來。
靈從何起。
恁麼烹宰物命。
又打三下。
竈乃傾破堕落。
須臾有一人青衣峨冠設拜師前。
師曰。
是甚麼人。
曰我本此廟竈神。
久受業報。
今日蒙師說無生法。
得脫此處。
生在天中。
特來緻謝。
師曰。
是汝本有之性。
非吾強言。
神再禮而沒。
少選侍僧問曰。
某等久侍和尚。
不蒙示誨。
竈神得甚麼徑旨。
便得生天。
師曰。
我隻向伊道是泥瓦合成。
别也無道理為伊。
侍僧無言。
師曰。
會麼。
僧曰不會。
師曰。
本有之性。
為其麼不會。
侍僧等乃禮拜。
師曰。
破也破也。
堕也堕也。
嵩嶽元圭禅師 師得法安國師。
隐于嶽之龐塢。
一日有神人率群從谒師。
師睹其貌。
奇偉非常。
乃問曰。
善來仁者。
胡為而至。
彼曰。
師甯識我耶。
師曰。
吾觀佛與衆生等。
吾一目之。
豈分别耶。
彼曰。
吾此嶽神也。
能生死于人。
師安得一目我哉。
師曰。
吾本不生。
汝焉能死。
吾視身與空等。
視吾與汝等。
汝能壞空與汝乎。
苟能壞空及汝。
吾則不生不滅也。
汝尚不能如是。
又安能生死吾耶。
神稽首曰。
我亦聰明正直于餘神。
讵知師有廣大之智辯乎。
願授以正戒。
令我度世。
師曰。
汝既乞戒。
即既戒也。
所以者何。
戒外無戒。
又何戒哉。
神曰。
此理也。
我聞茫昧。
止求師戒。
我身為門弟子。
師即為張座秉爐正幾曰。
付汝五戒。
若能奉持。
即應曰能。
不能。
即曰否。
曰謹受教。
師曰。
汝能不淫乎。
日我亦娶也。
師曰。
非謂此也。
謂無羅欲也。
曰能。
師曰。
汝能不盜乎。
曰何乏我也。
焉有盜取哉。
師曰。
非謂此也。
謂向而福淫。
不供而禍善也。
曰能。
師曰。
汝能不殺乎。
曰實司其柄。
焉曰不殺。
師曰。
非謂此也。
謂有濫誤疑混也。
曰能。
師曰。
汝能不妄乎。
曰我正直。
焉有妄乎。
師曰。
非謂此也。
謂先後不合天心也。
曰能。
師曰。
汝不遭酒敗乎。
曰能。
師曰。
如上是為佛戒也。
又言。
以有心奉持。
而無心拘執。
以有心為物。
而無心想身。
能如是。
則先天地生不為精。
後天地死不為老。
終日變化而不為動。
畢盡寂默而不為休。
信此則雖娶非妻也。
雖向非取也。
雖柄非權也。
雖作非故也。
雖醉非惛也。
若能無心于萬物。
則羅欲不為淫。
福淫禍善不為盜。
濫誤疑混不為殺。
先後違天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