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選語錄卷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沙諸佛。
其金剛大士功德無量。
非口所說。
非意所陳。
無人能破壞者。
更不須問。
任意遊行。
獨脫無畏。
常有河沙賢聖之所覆護。
所在之處。
常得河沙天龍八部之所恭敬。
河沙善神來護。
永無障礙。
何處不得逍遙。
僧問。
古德雲。
青青翠竹。
盡是法身。
郁郁黃花。
無非般若。
有人不許。
雲是邪說。
亦有信者。
雲不思議。
不知若為。
師曰。
此蓋普賢文殊境界。
非諸凡小而能信受。
皆與大乘了義經意合。
故華嚴經雲。
佛身充滿于法界。
普現一切群生前。
随緣赴感靡不周。
而常處此菩提座。
翠竹既不出于法界。
豈非法身乎。
又般若經雲。
色無邊。
故般若亦無邊。
黃花既不越于色。
豈非般若乎。
深遠之言。
不省者難為措意。
于是禅客作禮而去。
僧問。
若為得成佛去。
師曰。
佛與衆生。
一時放卻。
當處解脫。
曰作麼生得相應去。
師曰。
善惡不思。
自見佛性。
曰若為得證法身。
師曰。
越毗盧之境界。
曰清淨法身作麼生得。
師曰。
不著佛求耳。
曰阿那個是佛。
師曰。
即心是佛。
曰心有煩惱否。
師曰。
煩惱性自離。
曰豈不斷耶。
師曰。
斷煩惱者。
即名二乘。
煩惱不生。
名大涅槃。
曰坐禅看靜。
此複若為。
師曰。
不垢不淨。
甯用起心而看淨相。
曰禅師見十方虛空是法身否。
師曰。
以想心取之。
則是颠倒見。
曰師心是佛。
還用修萬行否。
師曰。
諸聖尚皆具二嚴。
豈可撥無因果耶。
師将涅槃。
辭代宗。
代宗曰。
師滅度後。
弟子将何所記。
師曰。
告檀越。
造取一所無縫塔。
帝曰。
就師請取塔樣。
師良久曰。
會麼。
帝曰不會。
師曰。
貧道去後。
弟子應真。
卻知此事。
乞诏問之。
後诏應真問前語。
真良久曰。
聖上會麼。
帝曰。
不會。
真述偈曰。
湘之南。
潭之北。
中有黃金充一國。
無影樹下合同船。
琉璃殿上無知識。
耽源應真禅師 麻谷問十二面觀音。
豈不是聖。
師曰是。
麻谷與師一掴。
師曰。
想汝未到此境。
圭峰宗密禅師 山南溫造尚書問。
悟理息妄之人。
不複結業。
一期壽終之後。
靈性何依。
師曰。
一切衆生。
無不具有覺性。
靈明空寂。
與佛何殊。
但以無始劫來。
未曾了悟。
妄執身為我相。
故生愛惡等情。
随情造業。
随業受報。
生老病死。
長劫輪迥。
然身中覺性。
未曾生死。
如夢被驅役。
而身本安閑。
如水作冰。
而濕性不易。
若能悟此性。
即是法身。
本自無生。
何有依托。
靈靈不昧。
了了常知。
無所從來。
亦無所去。
然多生妄執。
習以性成。
喜怒哀樂。
微細流注。
真理雖然頓達。
此情難以卒除。
須常覺察。
損之又損。
如風頓止。
波浪漸停。
豈可一生所修。
便同諸佛力用。
但可以空寂為自體。
勿認色身。
以靈知為自心。
勿認妄念。
妄念若起。
都不随之。
即臨命終時。
自然業不能系。
雖有中陰。
所向自由。
天上人間随意奇托。
若愛惡之念巳泯。
即不受分段之身。
自能易短為長。
易粗為妙。
宗密有八句偈。
顯示此意。
于尚書處誦之。
偈曰。
作有義事。
是惺悟心。
作無義事。
是狂亂心。
狂亂随情念。
臨終被業牽。
惺悟不由情。
臨終能轉業情中欲作。
而察理不應。
即須便止。
情中不欲作。
而照理相應。
即須便作。
但由是非之理。
不由愛惡之情。
即臨命終時。
業不能系。
随意自在。
天上人間也。
通而言之。
但朝暮之間。
所作被情塵所牽。
即臨終被業所牽而受生。
若所作所為。
由于覺智不由情塵。
即臨終由我自在而受生。
不由業也。
當知欲驗臨終受生。
自在不自在。
但驗尋常行。
心于塵境。
自由不自由。
無名老宿 師曰。
祖師九年面壁。
為訪知音。
若恁麼會。
吃鐵棒有日在。
祖師九年面壁。
何不慚惶。
若恁麼會。
更買草鞋行腳三十年。
百丈懷海禅師 馬祖一日問師甚麼處來。
師曰。
山後來。
祖曰。
逢著一人麼。
曰不逢著。
祖曰。
為甚麼不逢著。
曰若逢著即舉似和尚。
祖曰。
甚麼處得這消息來。
曰某甲罪過。
祖曰。
卻是老僧罪過。
師謂衆曰。
有一人長不吃飯不道饑。
有一人終日吃飯不道飽。
師一日侍馬祖行次。
見一群野鴨飛過。
祖曰。
是甚麼。
師曰。
野鴨子。
祖曰。
甚處去也。
師曰。
飛過去也。
祖遂把師鼻扭。
負痛失聲。
祖曰。
又道飛過去也。
師于言下有省。
師令僧去章敬處。
見伊上堂說法。
你便展開坐具禮拜。
起将一隻鞋。
以袖拂卻上塵。
倒頭覆下。
其僧到章敬一依師旨。
章敬雲。
老僧罪過。
有僧問。
抱璞投師。
請師一鑒。
師曰。
昨夜南山虎咬大蟲。
曰不謬真诠。
為甚麼不垂方便。
師曰。
掩耳偷鈴漢。
曰不遇中郎鑒。
還同野舍薪。
師便打。
曰蒼天蒼天。
師曰。
得與麼多口。
曰罕遇知音。
拂袖便行。
師曰。
百丈今日輸卻一半。
南泉普願禅師 師玩月次。
僧問幾時得似這個去。
師曰。
王老師二十年前。
亦恁麼來。
曰即今作麼生。
師便歸方丈。
師問黃檗定慧等學。
明見佛性。
此理如何。
檗曰。
十二時中不依倚一物。
師曰。
莫是長老見處麼。
檗曰。
不敢。
師曰。
漿水錢且置。
草鞋錢教阿誰還。
師與魯祖。
歸宗。
杉山四人。
離馬祖處。
各謀住庵。
于中路相别次。
師插下拄杖雲。
道得也被這個礙。
道不得也被這個礙。
宗拽拄杖打師一下雲。
也隻是這個王老師。
說甚麼礙不礙。
魯雲。
隻此一句語。
大播天下。
陸大夫向師道。
肇法師也甚奇怪。
解道天地與我同根。
萬物與我一體。
師指庭前牡丹花曰。
大夫。
時人見此一株花。
如夢相似。
陸罔測。
僧問師歸丈室。
将何指南。
師曰。
昨夜三更失卻牛。
天明起來失卻火。
師示衆雲。
喚作如如。
早是變了也。
如今師僧。
須向異類中行。
歸宗雲。
雖行畜生行。
不得畜生報。
師雲。
孟入郎漢。
又與麼去也。
師問僧雲。
夜來好風。
僧雲。
夜來好風。
師雲。
吹折門前一株松。
僧雲。
吹折門前一株松。
次問一僧雲。
夜來好風。
僧雲。
是甚麼風。
師雲。
吹折門前一株松。
僧雲。
是甚麼松。
師雲。
一得一失。
師雲。
三世諸佛不知有。
狸奴白牯卻知有大沩智雲。
三世諸佛既不知有。
狸奴白牯又何曾夢見。
灼然須知向上。
有知有底人始得。
師問維那今日普請作甚麼。
對曰拽磨。
師曰。
磨從你拽。
不得動著磨中心樹子。
那無語。
師在方丈。
與杉山向火次。
師曰。
不用指東指西。
直下本分事道來。
杉山插火箸叉手。
師曰。
雖然如是。
猶較王老師一線道。
鹽官海昌齊安國師 僧問如何是本身盧舍那。
師曰。
與老僧過淨瓶來。
僧将淨瓶至。
師曰。
卻安舊處著。
僧送至本處。
複來诘問。
師曰。
古佛過去久矣。
歸宗智常禅師 師嘗與南泉同行後。
忽一日相别。
煎茶次。
南泉問曰。
從來與師兄商量語句。
彼此巳知。
此後或有人問。
畢竟事作麼生。
師曰。
這一片地大好卓庵。
南泉曰。
卓庵且置。
畢竟事作麼生。
師乃打翻茶铫。
便起。
南泉曰。
師兄吃茶了。
普願未吃茶。
師曰。
作這個語話。
滴水也難銷。
幽州寶積禅師 上堂。
夫心月孤懸。
光吞萬象。
光非照境。
境亦非存。
光境俱亡。
複是何物。
上堂。
禅德。
可中學道。
似地擎山。
不知山之孤峻。
如石含玉。
不知玉之無瑕。
若如此者。
是名出家。
故導師雲。
法本不相礙。
三際亦複然。
無為無事人。
猶是金鎖難。
所以靈源獨耀。
道絕無生。
大智非明。
真空無迹。
真如凡聖。
皆是夢言。
佛及涅槃。
并為增語。
禅德。
直須自看。
無人替代。
上堂。
三界無法。
何處求心。
四大本空。
佛依何住。
璇玑不動。
寂爾無言。
觌面相呈。
更無餘事。
珍重。
石鞏慧藏禅師 師問西堂。
汝還解捉得虛空麼。
西堂曰。
捉得。
師曰。
作麼生捉。
西堂以手撮虛空。
師曰。
汝不解捉。
西堂卻問。
師兄作麼生捉。
師把西堂鼻孔拽。
西堂作忍痛聲曰。
太煞拽人鼻孔。
直欲脫去。
師曰。
直須恁麼捉虛空始得。
鵝湖大義禅師 唐憲宗诏入麟德殿論義。
有法師問。
欲界無禅。
禅居色界。
此土憑何而立禅。
師曰。
法師隻知欲界無禅。
不知禅界無欲。
曰如何是禅。
師以手點空。
法師無對。
帝曰。
法師講無窮經論。
隻這一點尚不奈何。
師卻問諸碩德曰。
行住坐卧。
畢竟以何為道。
有對知者是道。
師曰。
不可以智知。
不可以識識。
安得知者是乎。
有對無分别者是。
師曰。
善能分别諸法相。
于第一義而不動。
安得無分别是乎。
有對四禅八定是。
師曰。
佛身無為。
不堕諸數。
安在四禅八定耶。
衆皆杜口。
伊阙伏牛自在禅師 上堂曰。
即心即佛。
是無病求藥句。
非心非佛。
是藥病對治句。
僧問。
如何是脫灑底句。
師曰。
伏牛山下古今傳。
興善惟寬禅師 僧問。
狗子還有佛性否。
師曰有。
曰和尚還有否。
師曰我無。
曰一切衆生皆有佛性。
和尚因何獨無。
師曰。
我非一切衆生。
曰既非衆生。
莫是佛否。
師曰。
不是佛。
曰究竟是何物。
師曰。
亦不是物。
曰可見可思否。
師曰。
思之不及。
議之不得。
故曰。
不可思議。
問道在何處。
師曰。
隻在目前。
曰我何不見。
師曰。
汝有我故。
所以不見。
曰我有我故即不見。
和尚還見否。
師曰。
有汝有我。
展轉不見。
曰無我無汝還見否。
師曰。
無汝無我。
阿誰求見。
楊岐甄叔禅師 示衆曰。
群靈一源假名為佛。
體竭形消而不滅。
金流樸散而常存。
性海無風。
金波自湧。
心靈絕兆。
萬像齊照。
體斯理者。
不言而遍曆河沙。
不用而功益玄化。
如何背覺反合塵勞。
于陰界中妄自囚執。
潭州華林善覺禅師 師常持錫杖夜出林麓間。
七步一振錫。
一稱觀音名号。
夾山問。
遠聞和尚念觀音是否。
師曰然。
山曰。
騎卻頭時如何。
師曰。
出頭即從汝騎。
不出頭騎甚麼。
山無對。
僧參。
方展坐具。
師曰緩緩。
曰和尚見甚麼。
師曰。
可惜許磕破鐘樓。
其僧從此悟入。
觀察使裴休訪之。
問曰。
還有侍者否。
師曰。
有一兩個。
隻是不可見客。
裴曰。
在甚麼處。
師乃喚大空小空。
時二虎自庵後而出。
裴睹之驚悸。
師語虎曰。
有客且去。
二虎哮吼而去。
裴問曰。
師作何行業。
感得如斯。
師乃良久曰會麼。
曰不會。
師曰。
山僧常念觀世音。
襄州龐蘊居士 至藥山。
山命十禅客相送。
至門首。
士乃指空中雪曰。
好雪。
片片不落别處。
有全禅客曰。
落在甚處。
士遂與一掌。
全曰。
也不得草草。
士日。
恁麼稱禅客。
閻羅老子未放你在。
全曰。
居士作麼生。
士又掌曰。
眼見如盲。
口說如啞。
偈曰。
心如境亦如。
無實亦無虛。
有亦不管。
無亦不拘。
不是聖賢。
了事凡夫。
易複易。
即此五蘊有真智。
十方世界一乘同。
無相法身豈有二。
若舍煩惱入菩提。
不知何方有佛地。
藥山惟俨禅師 師參禮馬祖。
于言下契悟。
便禮拜。
祖曰。
你見甚麼道理便禮拜。
師曰。
某甲在石頭處。
如蚊子上鐵牛。
祖曰。
汝既如是。
善自護持。
侍奉三年。
一日祖問。
子近日見處作麼生。
師曰。
皮膚脫落盡。
惟有一真實。
祖曰。
子之所得。
可謂協于心體。
布于四肢。
既然如是。
将三條篾束取肚皮。
随處住山去。
師曰。
某甲又是何人。
敢言住山。
祖曰。
不然。
未有常行而不住。
未有常住而不行。
欲益無所益。
欲為無所為。
宜作舟航。
無久住此。
師乃辭祖返石頭。
一日在石上坐次。
石頭問曰。
汝在這裡作麼。
師曰。
一物不為。
頭曰。
恁麼即閑坐也。
曰若閑坐即為也。
頭曰。
汝道不為。
不為個甚麼。
曰千聖亦不識。
頭以偈贊曰。
從來共住不知名。
任運相将隻麼行。
自古上賢猶不識。
造次凡流豈可明。
石頭垂語曰。
言語動用沒交涉。
師曰。
非言語動用。
亦沒交涉。
頭曰。
我這裡針劄不入。
師曰。
我這裡如石上栽花。
頭然之。
坐次。
道吾雲岩侍立。
師指按山上枯榮二樹。
問道吾曰。
枯者是。
榮者是。
吾曰。
榮者是。
師曰。
灼然一切處。
光明燦爛去。
又問雲岩。
枯者是。
榮者是。
岩曰。
枯者是。
師曰。
灼然一切處。
放教枯澹去。
高沙彌忽至。
師曰。
枯者是。
榮者是。
彌曰。
枯者從他枯。
榮者從他榮。
師顧道吾雲岩曰。
不是不是。
僧問平田淺草。
麈鹿成群。
如何射得麈中主。
師曰。
看箭。
僧放身便倒。
師曰。
侍者拖出這死漢。
僧便走。
師曰。
弄泥團漢。
有甚麼限。
看經次。
僧問和尚尋常不許人看經。
為甚麼卻自看。
師曰。
我隻圖遮眼。
曰某甲學和尚。
還得也無。
師曰。
你若看。
牛皮也須穿。
師坐次。
僧問兀兀地思量甚麼。
師曰。
思量個不思量底。
曰不思量底如何思量。
師曰。
非思量。
朗州刺史李翺。
問師何姓。
師曰。
正是時。
李不委。
卻問院主。
某甲适來問和尚姓。
和尚曰正是時。
未審姓甚麼。
主曰。
恁麼則姓韓也。
師聞乃曰。
得恁麼不識好惡。
若是夏時對他。
便是姓熱李初向師玄化。
屢請不赴。
乃躬谒師。
師執經卷不顧。
侍者曰。
太守在此。
李性褊急。
乃曰。
見面不如聞名。
拂袖便去。
師曰。
太守何得貴耳賤目。
李回拱謝。
問曰。
如何是道。
師以手指上下曰。
會麼。
曰不會。
師曰。
雲在青天水在瓶。
李欣然作禮。
述偈曰。
煉得身形似鶴形。
千株松下兩函經。
我來問道無餘話。
雲在青天水在瓶。
李又問如何是戒定慧。
師曰。
貧道這裡無此閑家具。
李罔測玄旨。
師曰。
太守欲保任此事。
須向高高山頂立。
深深海底行。
閨閣中物舍不得。
便為滲漏。
潭州長髭曠禅師 師曹溪禮祖塔回參石頭。
頭問甚麼處來。
曰嶺南來。
頭曰。
大庾嶺頭一鋪功德。
成就也未。
師曰。
成就久矣。
隻欠點眼在。
頭曰。
莫要點眼麼。
師曰。
便請。
頭乃垂下一足。
師禮拜。
頭曰。
汝見個甚麼道理便禮拜。
師曰。
據某甲所見。
如紅爐上一點雪。
天王道悟禅師 師谒馬祖。
祖曰。
識取自心本來是佛。
不屬漸次。
不假修持。
體自如如。
萬德圓滿。
師于言下大悟。
祖囑曰。
汝若住持。
莫離舊處。
師蒙旨巳。
便返荊門。
去郭不遠。
結草為廬。
節使來訪。
師不為加禮。
使怒。
擒師擲江中。
及歸。
見遍衙火發。
且聞空中天王神嗔責聲。
遂哀悔設拜。
煙焰頓息。
宛然如初。
乃躬往江邊迎師。
見師在水。
都不濕衣。
益自敬重。
于府西造天王寺供師。
龍潭信問。
從上相承底事如何。
師曰。
不是明汝來處不得。
潭曰。
這個眼目。
幾人具得。
師曰。
淺草易為長蘆師常雲。
快活快活。
及臨終時。
叫苦苦。
又雲。
閻羅王來取我也。
院主問曰。
和尚當時被節使抛向水中。
神色不動。
如今何得恁麼地。
師舉枕子雲。
汝道當時是。
如今是。
院主無對。
黃檗希運禅師 百丈一日因普請開田回。
問師曰。
運阇黎。
開田不易。
師曰。
随衆作務。
丈曰。
有煩道用。
師曰。
争敢辭勞。
丈曰。
開得多少田。
師将钁築地三下。
丈便喝。
師掩耳而去一日捧缽向南泉位上坐。
泉入堂見。
乃問長老甚年行道。
師曰。
威音王巳前。
泉曰。
猶是王老師兒孫。
下去。
師便過第一位坐。
泉休去。
泉一日曰。
老僧有牧牛歌。
請長老和。
師曰。
某甲自有師在。
師辭南泉。
泉門送。
提起師笠曰。
長老身材沒量大。
笠子太小生。
師曰。
雖然如此。
大千世界總在裡許。
泉曰。
王老師呢。
師戴笠便行。
裴相國一日托一尊佛于師前跪曰。
請師安名。
師召曰裴休。
公應諾。
師曰。
與汝安名竟。
公禮拜。
師一日捏拳曰。
天下老和尚總在這裡。
我若放一線道。
從汝七縱八橫。
若不放過。
不消一捏。
僧問放一線道時如何。
師曰。
七縱八橫。
曰不放過不消一捏時如何。
師曰。
普。
示裴公美曰。
諸佛與一切衆生。
唯是一心。
更無别法。
此心無始巳來。
不曾生。
不曾滅。
不青不黃。
無形無相。
不屬有無。
不計新舊。
非長非短。
非大非小。
惟此一心即是佛。
佛與衆生。
更無别異。
若觀佛作清淨光明。
解脫之相。
觀衆生作垢濁暗昧。
生死之相。
作此解者。
曆河沙劫。
終不得菩提。
為著相故。
唯此一心。
更無微塵許法可得。
即心是佛。
如今學道人。
不悟此心體。
便于心上生心。
向外求佛。
著相修行。
皆是惡法。
非菩提道。
維摩者淨名也。
淨者性也。
名者相也。
性相不異。
故号淨名。
諸大菩薩所表者。
人皆有之。
不離一心。
悟之即是。
今學道人。
不向自心中悟。
乃于心外著相取境。
皆與道背。
恒河沙者。
佛說是沙。
諸佛菩薩。
釋梵諸天。
步履而過。
沙亦不喜。
牛羊蟲蟻。
踐踏而行。
沙亦不怒。
珍寶馨香。
沙亦不貪。
糞尿臭穢。
沙亦不惡。
此心即無心之心。
離一切相。
衆生諸佛。
更無差别。
但能無心。
便是究竟。
學道人若不直下無心。
累劫修行。
終不成道。
造惡造善。
皆是著相。
著相造惡。
枉受輪迥。
著相造善。
枉受勞苦。
總不如言下便自認取本法。
此法即心。
心外無法。
此心即法。
法外無心。
心自無心。
亦無無心者。
将心無心。
心卻成有。
默契而巳。
絕諸思議。
故曰言語道斷。
心行處滅。
此心是本源清淨佛。
人皆有之。
蠢動含靈。
與諸佛菩薩一體不異。
深自悟入。
直下便是。
圓滿具足。
更無所欠。
師雲。
若欲得知要訣。
但莫于心上著一物。
言佛真法身。
猶若虛空。
此是喻法身即虛空。
虛空即法身。
常人謂法身遍虛空處。
虛空中含容法身。
不知法身即虛空。
虛空即法身也。
若定言有虛空。
虛空不
其金剛大士功德無量。
非口所說。
非意所陳。
無人能破壞者。
更不須問。
任意遊行。
獨脫無畏。
常有河沙賢聖之所覆護。
所在之處。
常得河沙天龍八部之所恭敬。
河沙善神來護。
永無障礙。
何處不得逍遙。
僧問。
古德雲。
青青翠竹。
盡是法身。
郁郁黃花。
無非般若。
有人不許。
雲是邪說。
亦有信者。
雲不思議。
不知若為。
師曰。
此蓋普賢文殊境界。
非諸凡小而能信受。
皆與大乘了義經意合。
故華嚴經雲。
佛身充滿于法界。
普現一切群生前。
随緣赴感靡不周。
而常處此菩提座。
翠竹既不出于法界。
豈非法身乎。
又般若經雲。
色無邊。
故般若亦無邊。
黃花既不越于色。
豈非般若乎。
深遠之言。
不省者難為措意。
于是禅客作禮而去。
僧問。
若為得成佛去。
師曰。
佛與衆生。
一時放卻。
當處解脫。
曰作麼生得相應去。
師曰。
善惡不思。
自見佛性。
曰若為得證法身。
師曰。
越毗盧之境界。
曰清淨法身作麼生得。
師曰。
不著佛求耳。
曰阿那個是佛。
師曰。
即心是佛。
曰心有煩惱否。
師曰。
煩惱性自離。
曰豈不斷耶。
師曰。
斷煩惱者。
即名二乘。
煩惱不生。
名大涅槃。
曰坐禅看靜。
此複若為。
師曰。
不垢不淨。
甯用起心而看淨相。
曰禅師見十方虛空是法身否。
師曰。
以想心取之。
則是颠倒見。
曰師心是佛。
還用修萬行否。
師曰。
諸聖尚皆具二嚴。
豈可撥無因果耶。
師将涅槃。
辭代宗。
代宗曰。
師滅度後。
弟子将何所記。
師曰。
告檀越。
造取一所無縫塔。
帝曰。
就師請取塔樣。
師良久曰。
會麼。
帝曰不會。
師曰。
貧道去後。
弟子應真。
卻知此事。
乞诏問之。
後诏應真問前語。
真良久曰。
聖上會麼。
帝曰。
不會。
真述偈曰。
湘之南。
潭之北。
中有黃金充一國。
無影樹下合同船。
琉璃殿上無知識。
耽源應真禅師 麻谷問十二面觀音。
豈不是聖。
師曰是。
麻谷與師一掴。
師曰。
想汝未到此境。
圭峰宗密禅師 山南溫造尚書問。
悟理息妄之人。
不複結業。
一期壽終之後。
靈性何依。
師曰。
一切衆生。
無不具有覺性。
靈明空寂。
與佛何殊。
但以無始劫來。
未曾了悟。
妄執身為我相。
故生愛惡等情。
随情造業。
随業受報。
生老病死。
長劫輪迥。
然身中覺性。
未曾生死。
如夢被驅役。
而身本安閑。
如水作冰。
而濕性不易。
若能悟此性。
即是法身。
本自無生。
何有依托。
靈靈不昧。
了了常知。
無所從來。
亦無所去。
然多生妄執。
習以性成。
喜怒哀樂。
微細流注。
真理雖然頓達。
此情難以卒除。
須常覺察。
損之又損。
如風頓止。
波浪漸停。
豈可一生所修。
便同諸佛力用。
但可以空寂為自體。
勿認色身。
以靈知為自心。
勿認妄念。
妄念若起。
都不随之。
即臨命終時。
自然業不能系。
雖有中陰。
所向自由。
天上人間随意奇托。
若愛惡之念巳泯。
即不受分段之身。
自能易短為長。
易粗為妙。
宗密有八句偈。
顯示此意。
于尚書處誦之。
偈曰。
作有義事。
是惺悟心。
作無義事。
是狂亂心。
狂亂随情念。
臨終被業牽。
惺悟不由情。
臨終能轉業情中欲作。
而察理不應。
即須便止。
情中不欲作。
而照理相應。
即須便作。
但由是非之理。
不由愛惡之情。
即臨命終時。
業不能系。
随意自在。
天上人間也。
通而言之。
但朝暮之間。
所作被情塵所牽。
即臨終被業所牽而受生。
若所作所為。
由于覺智不由情塵。
即臨終由我自在而受生。
不由業也。
當知欲驗臨終受生。
自在不自在。
但驗尋常行。
心于塵境。
自由不自由。
無名老宿 師曰。
祖師九年面壁。
為訪知音。
若恁麼會。
吃鐵棒有日在。
祖師九年面壁。
何不慚惶。
若恁麼會。
更買草鞋行腳三十年。
百丈懷海禅師 馬祖一日問師甚麼處來。
師曰。
山後來。
祖曰。
逢著一人麼。
曰不逢著。
祖曰。
為甚麼不逢著。
曰若逢著即舉似和尚。
祖曰。
甚麼處得這消息來。
曰某甲罪過。
祖曰。
卻是老僧罪過。
師謂衆曰。
有一人長不吃飯不道饑。
有一人終日吃飯不道飽。
師一日侍馬祖行次。
見一群野鴨飛過。
祖曰。
是甚麼。
師曰。
野鴨子。
祖曰。
甚處去也。
師曰。
飛過去也。
祖遂把師鼻扭。
負痛失聲。
祖曰。
又道飛過去也。
師于言下有省。
師令僧去章敬處。
見伊上堂說法。
你便展開坐具禮拜。
起将一隻鞋。
以袖拂卻上塵。
倒頭覆下。
其僧到章敬一依師旨。
章敬雲。
老僧罪過。
有僧問。
抱璞投師。
請師一鑒。
師曰。
昨夜南山虎咬大蟲。
曰不謬真诠。
為甚麼不垂方便。
師曰。
掩耳偷鈴漢。
曰不遇中郎鑒。
還同野舍薪。
師便打。
曰蒼天蒼天。
師曰。
得與麼多口。
曰罕遇知音。
拂袖便行。
師曰。
百丈今日輸卻一半。
南泉普願禅師 師玩月次。
僧問幾時得似這個去。
師曰。
王老師二十年前。
亦恁麼來。
曰即今作麼生。
師便歸方丈。
師問黃檗定慧等學。
明見佛性。
此理如何。
檗曰。
十二時中不依倚一物。
師曰。
莫是長老見處麼。
檗曰。
不敢。
師曰。
漿水錢且置。
草鞋錢教阿誰還。
師與魯祖。
歸宗。
杉山四人。
離馬祖處。
各謀住庵。
于中路相别次。
師插下拄杖雲。
道得也被這個礙。
道不得也被這個礙。
宗拽拄杖打師一下雲。
也隻是這個王老師。
說甚麼礙不礙。
魯雲。
隻此一句語。
大播天下。
陸大夫向師道。
肇法師也甚奇怪。
解道天地與我同根。
萬物與我一體。
師指庭前牡丹花曰。
大夫。
時人見此一株花。
如夢相似。
陸罔測。
僧問師歸丈室。
将何指南。
師曰。
昨夜三更失卻牛。
天明起來失卻火。
師示衆雲。
喚作如如。
早是變了也。
如今師僧。
須向異類中行。
歸宗雲。
雖行畜生行。
不得畜生報。
師雲。
孟入郎漢。
又與麼去也。
師問僧雲。
夜來好風。
僧雲。
夜來好風。
師雲。
吹折門前一株松。
僧雲。
吹折門前一株松。
次問一僧雲。
夜來好風。
僧雲。
是甚麼風。
師雲。
吹折門前一株松。
僧雲。
是甚麼松。
師雲。
一得一失。
師雲。
三世諸佛不知有。
狸奴白牯卻知有大沩智雲。
三世諸佛既不知有。
狸奴白牯又何曾夢見。
灼然須知向上。
有知有底人始得。
師問維那今日普請作甚麼。
對曰拽磨。
師曰。
磨從你拽。
不得動著磨中心樹子。
那無語。
師在方丈。
與杉山向火次。
師曰。
不用指東指西。
直下本分事道來。
杉山插火箸叉手。
師曰。
雖然如是。
猶較王老師一線道。
鹽官海昌齊安國師 僧問如何是本身盧舍那。
師曰。
與老僧過淨瓶來。
僧将淨瓶至。
師曰。
卻安舊處著。
僧送至本處。
複來诘問。
師曰。
古佛過去久矣。
歸宗智常禅師 師嘗與南泉同行後。
忽一日相别。
煎茶次。
南泉問曰。
從來與師兄商量語句。
彼此巳知。
此後或有人問。
畢竟事作麼生。
師曰。
這一片地大好卓庵。
南泉曰。
卓庵且置。
畢竟事作麼生。
師乃打翻茶铫。
便起。
南泉曰。
師兄吃茶了。
普願未吃茶。
師曰。
作這個語話。
滴水也難銷。
幽州寶積禅師 上堂。
夫心月孤懸。
光吞萬象。
光非照境。
境亦非存。
光境俱亡。
複是何物。
上堂。
禅德。
可中學道。
似地擎山。
不知山之孤峻。
如石含玉。
不知玉之無瑕。
若如此者。
是名出家。
故導師雲。
法本不相礙。
三際亦複然。
無為無事人。
猶是金鎖難。
所以靈源獨耀。
道絕無生。
大智非明。
真空無迹。
真如凡聖。
皆是夢言。
佛及涅槃。
并為增語。
禅德。
直須自看。
無人替代。
上堂。
三界無法。
何處求心。
四大本空。
佛依何住。
璇玑不動。
寂爾無言。
觌面相呈。
更無餘事。
珍重。
石鞏慧藏禅師 師問西堂。
汝還解捉得虛空麼。
西堂曰。
捉得。
師曰。
作麼生捉。
西堂以手撮虛空。
師曰。
汝不解捉。
西堂卻問。
師兄作麼生捉。
師把西堂鼻孔拽。
西堂作忍痛聲曰。
太煞拽人鼻孔。
直欲脫去。
師曰。
直須恁麼捉虛空始得。
鵝湖大義禅師 唐憲宗诏入麟德殿論義。
有法師問。
欲界無禅。
禅居色界。
此土憑何而立禅。
師曰。
法師隻知欲界無禅。
不知禅界無欲。
曰如何是禅。
師以手點空。
法師無對。
帝曰。
法師講無窮經論。
隻這一點尚不奈何。
師卻問諸碩德曰。
行住坐卧。
畢竟以何為道。
有對知者是道。
師曰。
不可以智知。
不可以識識。
安得知者是乎。
有對無分别者是。
師曰。
善能分别諸法相。
于第一義而不動。
安得無分别是乎。
有對四禅八定是。
師曰。
佛身無為。
不堕諸數。
安在四禅八定耶。
衆皆杜口。
伊阙伏牛自在禅師 上堂曰。
即心即佛。
是無病求藥句。
非心非佛。
是藥病對治句。
僧問。
如何是脫灑底句。
師曰。
伏牛山下古今傳。
興善惟寬禅師 僧問。
狗子還有佛性否。
師曰有。
曰和尚還有否。
師曰我無。
曰一切衆生皆有佛性。
和尚因何獨無。
師曰。
我非一切衆生。
曰既非衆生。
莫是佛否。
師曰。
不是佛。
曰究竟是何物。
師曰。
亦不是物。
曰可見可思否。
師曰。
思之不及。
議之不得。
故曰。
不可思議。
問道在何處。
師曰。
隻在目前。
曰我何不見。
師曰。
汝有我故。
所以不見。
曰我有我故即不見。
和尚還見否。
師曰。
有汝有我。
展轉不見。
曰無我無汝還見否。
師曰。
無汝無我。
阿誰求見。
楊岐甄叔禅師 示衆曰。
群靈一源假名為佛。
體竭形消而不滅。
金流樸散而常存。
性海無風。
金波自湧。
心靈絕兆。
萬像齊照。
體斯理者。
不言而遍曆河沙。
不用而功益玄化。
如何背覺反合塵勞。
于陰界中妄自囚執。
潭州華林善覺禅師 師常持錫杖夜出林麓間。
七步一振錫。
一稱觀音名号。
夾山問。
遠聞和尚念觀音是否。
師曰然。
山曰。
騎卻頭時如何。
師曰。
出頭即從汝騎。
不出頭騎甚麼。
山無對。
僧參。
方展坐具。
師曰緩緩。
曰和尚見甚麼。
師曰。
可惜許磕破鐘樓。
其僧從此悟入。
觀察使裴休訪之。
問曰。
還有侍者否。
師曰。
有一兩個。
隻是不可見客。
裴曰。
在甚麼處。
師乃喚大空小空。
時二虎自庵後而出。
裴睹之驚悸。
師語虎曰。
有客且去。
二虎哮吼而去。
裴問曰。
師作何行業。
感得如斯。
師乃良久曰會麼。
曰不會。
師曰。
山僧常念觀世音。
襄州龐蘊居士 至藥山。
山命十禅客相送。
至門首。
士乃指空中雪曰。
好雪。
片片不落别處。
有全禅客曰。
落在甚處。
士遂與一掌。
全曰。
也不得草草。
士日。
恁麼稱禅客。
閻羅老子未放你在。
全曰。
居士作麼生。
士又掌曰。
眼見如盲。
口說如啞。
偈曰。
心如境亦如。
無實亦無虛。
有亦不管。
無亦不拘。
不是聖賢。
了事凡夫。
易複易。
即此五蘊有真智。
十方世界一乘同。
無相法身豈有二。
若舍煩惱入菩提。
不知何方有佛地。
藥山惟俨禅師 師參禮馬祖。
于言下契悟。
便禮拜。
祖曰。
你見甚麼道理便禮拜。
師曰。
某甲在石頭處。
如蚊子上鐵牛。
祖曰。
汝既如是。
善自護持。
侍奉三年。
一日祖問。
子近日見處作麼生。
師曰。
皮膚脫落盡。
惟有一真實。
祖曰。
子之所得。
可謂協于心體。
布于四肢。
既然如是。
将三條篾束取肚皮。
随處住山去。
師曰。
某甲又是何人。
敢言住山。
祖曰。
不然。
未有常行而不住。
未有常住而不行。
欲益無所益。
欲為無所為。
宜作舟航。
無久住此。
師乃辭祖返石頭。
一日在石上坐次。
石頭問曰。
汝在這裡作麼。
師曰。
一物不為。
頭曰。
恁麼即閑坐也。
曰若閑坐即為也。
頭曰。
汝道不為。
不為個甚麼。
曰千聖亦不識。
頭以偈贊曰。
從來共住不知名。
任運相将隻麼行。
自古上賢猶不識。
造次凡流豈可明。
石頭垂語曰。
言語動用沒交涉。
師曰。
非言語動用。
亦沒交涉。
頭曰。
我這裡針劄不入。
師曰。
我這裡如石上栽花。
頭然之。
坐次。
道吾雲岩侍立。
師指按山上枯榮二樹。
問道吾曰。
枯者是。
榮者是。
吾曰。
榮者是。
師曰。
灼然一切處。
光明燦爛去。
又問雲岩。
枯者是。
榮者是。
岩曰。
枯者是。
師曰。
灼然一切處。
放教枯澹去。
高沙彌忽至。
師曰。
枯者是。
榮者是。
彌曰。
枯者從他枯。
榮者從他榮。
師顧道吾雲岩曰。
不是不是。
僧問平田淺草。
麈鹿成群。
如何射得麈中主。
師曰。
看箭。
僧放身便倒。
師曰。
侍者拖出這死漢。
僧便走。
師曰。
弄泥團漢。
有甚麼限。
看經次。
僧問和尚尋常不許人看經。
為甚麼卻自看。
師曰。
我隻圖遮眼。
曰某甲學和尚。
還得也無。
師曰。
你若看。
牛皮也須穿。
師坐次。
僧問兀兀地思量甚麼。
師曰。
思量個不思量底。
曰不思量底如何思量。
師曰。
非思量。
朗州刺史李翺。
問師何姓。
師曰。
正是時。
李不委。
卻問院主。
某甲适來問和尚姓。
和尚曰正是時。
未審姓甚麼。
主曰。
恁麼則姓韓也。
師聞乃曰。
得恁麼不識好惡。
若是夏時對他。
便是姓熱李初向師玄化。
屢請不赴。
乃躬谒師。
師執經卷不顧。
侍者曰。
太守在此。
李性褊急。
乃曰。
見面不如聞名。
拂袖便去。
師曰。
太守何得貴耳賤目。
李回拱謝。
問曰。
如何是道。
師以手指上下曰。
會麼。
曰不會。
師曰。
雲在青天水在瓶。
李欣然作禮。
述偈曰。
煉得身形似鶴形。
千株松下兩函經。
我來問道無餘話。
雲在青天水在瓶。
李又問如何是戒定慧。
師曰。
貧道這裡無此閑家具。
李罔測玄旨。
師曰。
太守欲保任此事。
須向高高山頂立。
深深海底行。
閨閣中物舍不得。
便為滲漏。
潭州長髭曠禅師 師曹溪禮祖塔回參石頭。
頭問甚麼處來。
曰嶺南來。
頭曰。
大庾嶺頭一鋪功德。
成就也未。
師曰。
成就久矣。
隻欠點眼在。
頭曰。
莫要點眼麼。
師曰。
便請。
頭乃垂下一足。
師禮拜。
頭曰。
汝見個甚麼道理便禮拜。
師曰。
據某甲所見。
如紅爐上一點雪。
天王道悟禅師 師谒馬祖。
祖曰。
識取自心本來是佛。
不屬漸次。
不假修持。
體自如如。
萬德圓滿。
師于言下大悟。
祖囑曰。
汝若住持。
莫離舊處。
師蒙旨巳。
便返荊門。
去郭不遠。
結草為廬。
節使來訪。
師不為加禮。
使怒。
擒師擲江中。
及歸。
見遍衙火發。
且聞空中天王神嗔責聲。
遂哀悔設拜。
煙焰頓息。
宛然如初。
乃躬往江邊迎師。
見師在水。
都不濕衣。
益自敬重。
于府西造天王寺供師。
龍潭信問。
從上相承底事如何。
師曰。
不是明汝來處不得。
潭曰。
這個眼目。
幾人具得。
師曰。
淺草易為長蘆師常雲。
快活快活。
及臨終時。
叫苦苦。
又雲。
閻羅王來取我也。
院主問曰。
和尚當時被節使抛向水中。
神色不動。
如今何得恁麼地。
師舉枕子雲。
汝道當時是。
如今是。
院主無對。
黃檗希運禅師 百丈一日因普請開田回。
問師曰。
運阇黎。
開田不易。
師曰。
随衆作務。
丈曰。
有煩道用。
師曰。
争敢辭勞。
丈曰。
開得多少田。
師将钁築地三下。
丈便喝。
師掩耳而去一日捧缽向南泉位上坐。
泉入堂見。
乃問長老甚年行道。
師曰。
威音王巳前。
泉曰。
猶是王老師兒孫。
下去。
師便過第一位坐。
泉休去。
泉一日曰。
老僧有牧牛歌。
請長老和。
師曰。
某甲自有師在。
師辭南泉。
泉門送。
提起師笠曰。
長老身材沒量大。
笠子太小生。
師曰。
雖然如此。
大千世界總在裡許。
泉曰。
王老師呢。
師戴笠便行。
裴相國一日托一尊佛于師前跪曰。
請師安名。
師召曰裴休。
公應諾。
師曰。
與汝安名竟。
公禮拜。
師一日捏拳曰。
天下老和尚總在這裡。
我若放一線道。
從汝七縱八橫。
若不放過。
不消一捏。
僧問放一線道時如何。
師曰。
七縱八橫。
曰不放過不消一捏時如何。
師曰。
普。
示裴公美曰。
諸佛與一切衆生。
唯是一心。
更無别法。
此心無始巳來。
不曾生。
不曾滅。
不青不黃。
無形無相。
不屬有無。
不計新舊。
非長非短。
非大非小。
惟此一心即是佛。
佛與衆生。
更無别異。
若觀佛作清淨光明。
解脫之相。
觀衆生作垢濁暗昧。
生死之相。
作此解者。
曆河沙劫。
終不得菩提。
為著相故。
唯此一心。
更無微塵許法可得。
即心是佛。
如今學道人。
不悟此心體。
便于心上生心。
向外求佛。
著相修行。
皆是惡法。
非菩提道。
維摩者淨名也。
淨者性也。
名者相也。
性相不異。
故号淨名。
諸大菩薩所表者。
人皆有之。
不離一心。
悟之即是。
今學道人。
不向自心中悟。
乃于心外著相取境。
皆與道背。
恒河沙者。
佛說是沙。
諸佛菩薩。
釋梵諸天。
步履而過。
沙亦不喜。
牛羊蟲蟻。
踐踏而行。
沙亦不怒。
珍寶馨香。
沙亦不貪。
糞尿臭穢。
沙亦不惡。
此心即無心之心。
離一切相。
衆生諸佛。
更無差别。
但能無心。
便是究竟。
學道人若不直下無心。
累劫修行。
終不成道。
造惡造善。
皆是著相。
著相造惡。
枉受輪迥。
著相造善。
枉受勞苦。
總不如言下便自認取本法。
此法即心。
心外無法。
此心即法。
法外無心。
心自無心。
亦無無心者。
将心無心。
心卻成有。
默契而巳。
絕諸思議。
故曰言語道斷。
心行處滅。
此心是本源清淨佛。
人皆有之。
蠢動含靈。
與諸佛菩薩一體不異。
深自悟入。
直下便是。
圓滿具足。
更無所欠。
師雲。
若欲得知要訣。
但莫于心上著一物。
言佛真法身。
猶若虛空。
此是喻法身即虛空。
虛空即法身。
常人謂法身遍虛空處。
虛空中含容法身。
不知法身即虛空。
虛空即法身也。
若定言有虛空。
虛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