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六

關燈
國師道猶較些子。

    當時但呵呵大笑。

    複問和尚此間如何示徒。

    待雲三點如流水曲似刈禾鐮。

    又呵呵大笑。

    教他國師進且無門退亦無路。

    何故。

    入虎穴撩虎尾。

    須是其人。

     姜山方雲。

    大小國師有頭無尾。

    待伊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何不亦向道是甚麼語話。

    豈不光前絕後。

     古南門雲。

    馬祖國師鼻孔總被伏牛穿卻了也。

    忽有個漢出來道是什麼語話。

    劈脊棒雲。

    三段不同。

    收歸上科。

     國師問紫璘供奉。

    佛是什麼義。

    曰覺義。

    師曰佛曾迷否。

    曰不曾迷。

    師曰用覺作麼。

    奉無語。

     徑山杲雲。

    若不入水。

    怎見長人。

     資福侶雲。

    國師也是從井救人。

     國師因涅盤時至乃辭代宗帝。

    帝曰師滅度後弟子将何所記。

    師曰告檀越與老僧造個無縫塔。

    帝曰請師塔樣。

    師良久曰會麼。

    帝曰不會。

    師曰。

    貧道去後。

    有侍者應真卻谙此事。

    乞诏問之。

    後代宗诏應真入内問前語。

    真良久曰聖上會麼。

    帝曰不會。

    真乃述偈曰。

    湘之南。

    潭之北。

    中有黃金充一國。

    無影樹下合同船。

    琉璃殿上無知識。

     雪窦顯雲。

    代宗不會且置。

    耽源還會麼。

    祇消個請師塔樣。

    盡西天此土諸位祖師遭者一拶。

    不免将南作北。

    有旁不肯底出來。

    我要問你。

    那個是無縫塔。

     神鼎諲雲。

    耽源恁麼頌。

    且道盡善不盡善。

    神鼎與諸人下四轉語。

    湘之南潭之北。

    君臣有路。

    中有黃金充一國。

    淨妙體圓。

    無影樹下合同船。

    千聖同轍。

    琉璃殿上無知識。

    凡聖路絕。

    若與麼會去必不相賺。

    神鼎與麼注解。

    隻是孤負國師。

     保甯勇雲。

    所謂非父不生其子。

    雖然如是。

    瞞代宗一人即得。

    怎奈天下衲僧眼何。

    且道那個是衲僧眼。

    便下座。

     五祖演雲。

    國師良久。

    懸鼓待槌。

    當時代宗若是個作家君王。

    待伊教诏耽源。

    便好道國師何必。

     瀛山誾雲。

    國師塔樣大[囗@昆]囫生。

    耽源塔樣大玲珑生。

    且道國師底是耽源底是。

     古南門雲。

    出身猶可易。

    脫體道應難。

    當時待代宗道請師塔樣。

    但道想陛下造者塔不得。

    更有問那個是無縫塔。

    蓦口掴雲合取口。

     金粟元雲。

    好個塔樣。

    從古至今未曾有一人識得。

    耽源與麼頌。

    非惟欺瞞皇帝。

    亦乃辜負國師。

     崇先奇雲。

    大小雪窦抑己揚人。

    殊不知無縫塔樣至今巋然不動。

    可惜代宗錯過。

    若是作家君王。

    如飛龍在天光被四表。

    又何止衲僧門下。

    後來耽源述偈。

    也是父為子隐子為父隐。

    具眼者試邈摸看。

     永嘉玄覺禅師(六一大鑒能嗣) 證道歌雲。

    心是根。

    法是塵。

    兩種猶如鏡上痕。

    痕垢盡時光始現。

    心法雙忘性即真。

     百丈雪雲。

    我雲門者裡又且不然。

    心是根。

    法是塵。

    兩種猶如車兩輪。

    兩輪未轉車無用。

    兩輪轉處示車身。

     永嘉雲。

    江月照。

    松風吹。

    永夜清宵何所為。

    佛性戒珠心地印。

    霧露雲霞體上衣。

     徑山杲雲。

    者個阿師好與三十棒。

    且道過在甚麼處。

    不合将常住物入衣缽下。

     薦福璨雲。

    江月照。

    松風吹。

    永夜清宵何所為。

    顧視大衆雲。

    薦福門下若有個樣衲僧。

    喚來洗腳。

    何故。

    無為無事人。

    猶是金鎖難。

     報恩賢雲。

    妙喜雖則捉賊獻贓棒不虛發。

    怎奈不顧自家失利。

    大衆還知妙喜老人失利處麼。

    不許他人富。

    甘得自家貧。

     永嘉雲。

    大丈夫。

    秉慧劍。

    般若鋒兮金剛焰。

    非但空摧外道心。

    且曾落卻天魔膽。

     一指海雲。

    永嘉老頭兒元來膽小。

    山僧則不然。

    大丈夫。

    秉慧劍。

    般若鋒兮金剛焰。

    非但空摧佛祖心。

    早曾落卻虛空膽。

     吉州耽源山應真禅師(六二南陽忠嗣) 參方回省觐馬祖。

    卻於祖前畫一圓相就上禮拜。

    祖曰子莫欲作佛否。

    源曰某甲不解捏目。

    祖曰吾不如汝。

     雪窦顯雲。

    然猛虎不食其子。

    怎奈來言不豐。

    諸人要識耽源麼。

    隻是個藏身露影漢。

     南堂欲雲。

    耽源歸省獻個胡餅。

    馬祖舐犢自不勝情。

    雪窦雲然猛虎不食其子怎奈來言不豐。

    檢點将來。

    恰踏着耽源影子。

     海舟慈雲。

    耽源識得馬祖。

    前箭雖避後箭難逃。

    若是伶俐衲僧。

    收坐具便出。

     古南門雲。

    耽源作個圓相。

    佛固不欲作。

    怎奈早已捏目。

    馬祖道吾不如汝。

    大似信其言而不觀其行。

    雖然。

    馬駒踏殺天下人。

    莫道不食其子。

     □□通雲。

    耽源者漢拟歸省時。

    早自捏目了也。

    更有個馬簸箕把不住道吾不如汝。

    又豈止捏目而已。

     耽源問國師。

    百年後有人問極則事。

    作麼生。

    國師曰。

    幸自可憐生。

    須要個護身符子作什麼。

     五祖戒代雲。

    和尚終是老婆心切。

     大沩泰雲。

    大小耽源被國師一坐。

    直至如今起不得。

    若是大沩即不然。

    待道幸自可憐生要須個護身符子作什麼。

    向道暗中為照燭。

    崄處作津梁。

     白岩符雲。

    幸自可憐生要須個護身符子作什麼。

    粉骨碎身難報此恩。

    大沩道暗中為照燭險處作津梁。

    且道與麼說話還契他國師意也無。

    山僧代耽源進一語。

    貴與國師相見。

    幸自可憐生要須個護身符子作什麼。

    對道某甲今日悔出此問。

     宗門拈古彙集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