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請問經疏一卷
關燈
小
中
大
之體名曰無生。
以無生故。
畢竟不滅。
聖人證此。
寂然涅槃。
常住安穩。
故是極樂。
此答意雲。
世間樂樂極則苦。
豈若涅槃無苦常樂。
故經雲。
高者必堕。
常者必盡。
合者必離。
樂者必苦。
此偈明生死妄樂樂極必苦。
又雲。
諸行無常有生滅法。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此偈明涅槃無苦。
畢竟常樂。
故言無生第一樂也。
經曰。
天複請曰。
何者愛非宜。
何者宜非愛。
何者極熱病。
誰是大良醫 述曰。
此下第六請答也。
此即先請。
亦有四問。
一問愛非宜。
二問宜非愛。
三問極熱病。
四問大良醫。
何者愛非宜何者宜非愛者此第一第二問。
且如甘飯雜毒雖是所愛。
而損身害命。
不宜食之。
又如良藥苦口即非所愛。
而利于病。
所宜服之。
又如谄辭順情雖是所愛。
而損于行。
不宜聽之。
忠言逆耳雖非所愛。
而利于行。
所宜聽之。
未知法中何者是情所愛。
而于身不宜。
何者于身有宜。
而非情所愛也。
何者極熱病者此第三問也。
迦摩羅病世稱熱病。
遇此病者必定當死。
世醫拱手。
未知法中頗更有病極過于此熱病以不。
誰是大良醫者此第四問。
良者善也。
醫者意也。
善識病源。
沙閑藥性。
療者必差。
稱曰良醫。
良醫有四義。
一知病。
二知病因。
三知病差。
四知差已不生。
未知法中頗有良醫大過如此良醫以不。
經曰。
世尊告曰。
諸欲愛非宜。
解說宜非愛。
貪為極熱病。
佛是大良醫 述曰。
此答也。
次第答前四問。
諸欲愛非宜者答第一問。
諸欲謂可愛色聲香味觸五欲境也。
能生欲心為所取故名欲也。
經雲。
五欲诳人。
如蜜塗刀舐者傷舌。
猶如炙疥初雖少樂。
後即大苦。
如逆風執火如其不放必定燒手。
如國王貪色遂失其位。
仙人愛聲從空墜林。
比丘嗅香河神責罵。
沙彌嘗味投池作龍。
藍弗染觸退失神足。
又此五欲現受三苦。
謂覓時生勤勞苦。
守時生怖畏苦。
失時生熱惱苦。
又為非法追求五欲。
複堕地獄餓鬼畜生多時受苦。
後生人天貧窮困苦。
愛别離苦。
怨增會苦。
如此等苦皆為貪著五欲因緣。
故知五欲雖是凡情欲心所愛。
而于行者極非所宜。
故言諸欲愛非宜。
解脫宜非愛者答第二問。
涅槃無為體絕衆縛。
故名解脫。
證解脫者永離生死。
常住湛然。
如其解脫資潤行者極是所宜。
而凡夫愚情之所不愛。
故言解脫宜非愛。
故經雲。
凡夫甯樂癞野幹身。
不樂涅槃。
野幹猶有眼耳心。
涅槃無故。
貪為極熱病者答第三問。
貪是貪使。
體通三界。
遍障五問。
六識俱行。
六塵齊染。
生死腳足苦惱根源。
世間熱病豈能比此。
如智度論說。
欲火熾發燒于天祀。
豈非貪愛是極熱病耶。
現在尚自火燒。
來生甯免湯镬。
故言貪為極熱病也。
佛是大良醫者答第四問。
如來五眼。
内明六通外朗。
豎觀三際。
橫睹十方。
至于身心病源對除藥法悉皆洞照無非目前。
故設教逗機皆稱根性。
随病授藥無不獲益。
是故佛是極大良醫。
阿含經說。
佛有四智。
一知苦。
二知苦因。
三知苦滅。
四知苦滅道。
故曰良醫。
又經雲。
世醫所療治。
雖差還複生。
如來所治者必竟不複發。
故言佛是大良醫也。
經曰。
天複請曰。
誰能覆世間。
世間誰所魅。
誰令舍親友。
誰複障生天 述曰。
此下第七請答。
此即先請。
亦有四問。
一問覆世。
二問魅世。
三問舍友。
四問障天。
誰能覆世間者此第一問。
覆謂障蔽。
世間眼目為暗盲覆蔽。
不見色像。
未知法中更有何物覆蔽世間。
不識道理。
世間誰所魅者此第二問。
如世間鬼魅魅人令癡。
或悲或喜。
未知法中更有何物能魅世間。
令其迷亂。
誰令舍親友者此第三問。
朋流交密即為親友。
若因财密。
财盡則疏。
若因勢親。
勢歇便阻。
如張陳兇終蕭朱隙末是也。
未知法中誰令衆生舍于親友。
誰複障生天者此第四問。
天之勝報人皆受樂。
由誰為障不得上生。
經曰。
世尊告曰無智覆世間。
世間癡所魅。
悭貪舍親友。
染著障生天 述曰。
此答也。
次第答前四問。
無智覆世間者答第一問。
無苦集滅道四谛智。
或無真俗二谛智。
名為無智。
無智即無明使也。
由無智故。
不知生死苦果集因。
不知解脫道因滅果。
不知真谛一相無為。
不知俗谛三世因果。
此答意雲。
世間盲暗但覆肉眼。
無智能覆世間慧眼。
故言無智覆世間也。
世間癡所魅者答第二問。
癡即無明别名也。
由癡魅故。
于無常見常。
于無我見我。
于不淨見淨。
于苦見樂。
所有行解并皆颠倒。
如此颠倒并由愚癡。
故言世間癡所魅也。
悭貪舍親友者答第三問。
悭是吝于己物。
貪是欲于他财。
如律中說。
有一比丘池邊習定。
池龍敬德以身繞之。
比丘心惡欲令其去。
方便說偈從索珠雲。
光耀摩尼寶。
璎珞莊嚴身。
若能施我者。
是名為善親。
池龍悭惜說此偈答。
我愛摩尼寶。
遇汝比丘身。
我終不施汝。
任汝不相親。
佛因此事複說偈雲。
多貪人所惡。
數乞朋友乖。
比丘乞龍珠。
一去不複回。
故知悭貪能舍親友也。
又由貪故唯欲他财。
由于悭故不行惠施。
所生之處貧窮乏少。
無父無母。
無妻無子
以無生故。
畢竟不滅。
聖人證此。
寂然涅槃。
常住安穩。
故是極樂。
此答意雲。
世間樂樂極則苦。
豈若涅槃無苦常樂。
故經雲。
高者必堕。
常者必盡。
合者必離。
樂者必苦。
此偈明生死妄樂樂極必苦。
又雲。
諸行無常有生滅法。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此偈明涅槃無苦。
畢竟常樂。
故言無生第一樂也。
經曰。
天複請曰。
何者愛非宜。
何者宜非愛。
何者極熱病。
誰是大良醫 述曰。
此下第六請答也。
此即先請。
亦有四問。
一問愛非宜。
二問宜非愛。
三問極熱病。
四問大良醫。
何者愛非宜何者宜非愛者此第一第二問。
且如甘飯雜毒雖是所愛。
而損身害命。
不宜食之。
又如良藥苦口即非所愛。
而利于病。
所宜服之。
又如谄辭順情雖是所愛。
而損于行。
不宜聽之。
忠言逆耳雖非所愛。
而利于行。
所宜聽之。
未知法中何者是情所愛。
而于身不宜。
何者于身有宜。
而非情所愛也。
何者極熱病者此第三問也。
迦摩羅病世稱熱病。
遇此病者必定當死。
世醫拱手。
未知法中頗更有病極過于此熱病以不。
誰是大良醫者此第四問。
良者善也。
醫者意也。
善識病源。
沙閑藥性。
療者必差。
稱曰良醫。
良醫有四義。
一知病。
二知病因。
三知病差。
四知差已不生。
未知法中頗有良醫大過如此良醫以不。
經曰。
世尊告曰。
諸欲愛非宜。
解說宜非愛。
貪為極熱病。
佛是大良醫 述曰。
此答也。
次第答前四問。
諸欲愛非宜者答第一問。
諸欲謂可愛色聲香味觸五欲境也。
能生欲心為所取故名欲也。
經雲。
五欲诳人。
如蜜塗刀舐者傷舌。
猶如炙疥初雖少樂。
後即大苦。
如逆風執火如其不放必定燒手。
如國王貪色遂失其位。
仙人愛聲從空墜林。
比丘嗅香河神責罵。
沙彌嘗味投池作龍。
藍弗染觸退失神足。
又此五欲現受三苦。
謂覓時生勤勞苦。
守時生怖畏苦。
失時生熱惱苦。
又為非法追求五欲。
複堕地獄餓鬼畜生多時受苦。
後生人天貧窮困苦。
愛别離苦。
怨增會苦。
如此等苦皆為貪著五欲因緣。
故知五欲雖是凡情欲心所愛。
而于行者極非所宜。
故言諸欲愛非宜。
解脫宜非愛者答第二問。
涅槃無為體絕衆縛。
故名解脫。
證解脫者永離生死。
常住湛然。
如其解脫資潤行者極是所宜。
而凡夫愚情之所不愛。
故言解脫宜非愛。
故經雲。
凡夫甯樂癞野幹身。
不樂涅槃。
野幹猶有眼耳心。
涅槃無故。
貪為極熱病者答第三問。
貪是貪使。
體通三界。
遍障五問。
六識俱行。
六塵齊染。
生死腳足苦惱根源。
世間熱病豈能比此。
如智度論說。
欲火熾發燒于天祀。
豈非貪愛是極熱病耶。
現在尚自火燒。
來生甯免湯镬。
故言貪為極熱病也。
佛是大良醫者答第四問。
如來五眼。
内明六通外朗。
豎觀三際。
橫睹十方。
至于身心病源對除藥法悉皆洞照無非目前。
故設教逗機皆稱根性。
随病授藥無不獲益。
是故佛是極大良醫。
阿含經說。
佛有四智。
一知苦。
二知苦因。
三知苦滅。
四知苦滅道。
故曰良醫。
又經雲。
世醫所療治。
雖差還複生。
如來所治者必竟不複發。
故言佛是大良醫也。
經曰。
天複請曰。
誰能覆世間。
世間誰所魅。
誰令舍親友。
誰複障生天 述曰。
此下第七請答。
此即先請。
亦有四問。
一問覆世。
二問魅世。
三問舍友。
四問障天。
誰能覆世間者此第一問。
覆謂障蔽。
世間眼目為暗盲覆蔽。
不見色像。
未知法中更有何物覆蔽世間。
不識道理。
世間誰所魅者此第二問。
如世間鬼魅魅人令癡。
或悲或喜。
未知法中更有何物能魅世間。
令其迷亂。
誰令舍親友者此第三問。
朋流交密即為親友。
若因财密。
财盡則疏。
若因勢親。
勢歇便阻。
如張陳兇終蕭朱隙末是也。
未知法中誰令衆生舍于親友。
誰複障生天者此第四問。
天之勝報人皆受樂。
由誰為障不得上生。
經曰。
世尊告曰無智覆世間。
世間癡所魅。
悭貪舍親友。
染著障生天 述曰。
此答也。
次第答前四問。
無智覆世間者答第一問。
無苦集滅道四谛智。
或無真俗二谛智。
名為無智。
無智即無明使也。
由無智故。
不知生死苦果集因。
不知解脫道因滅果。
不知真谛一相無為。
不知俗谛三世因果。
此答意雲。
世間盲暗但覆肉眼。
無智能覆世間慧眼。
故言無智覆世間也。
世間癡所魅者答第二問。
癡即無明别名也。
由癡魅故。
于無常見常。
于無我見我。
于不淨見淨。
于苦見樂。
所有行解并皆颠倒。
如此颠倒并由愚癡。
故言世間癡所魅也。
悭貪舍親友者答第三問。
悭是吝于己物。
貪是欲于他财。
如律中說。
有一比丘池邊習定。
池龍敬德以身繞之。
比丘心惡欲令其去。
方便說偈從索珠雲。
光耀摩尼寶。
璎珞莊嚴身。
若能施我者。
是名為善親。
池龍悭惜說此偈答。
我愛摩尼寶。
遇汝比丘身。
我終不施汝。
任汝不相親。
佛因此事複說偈雲。
多貪人所惡。
數乞朋友乖。
比丘乞龍珠。
一去不複回。
故知悭貪能舍親友也。
又由貪故唯欲他财。
由于悭故不行惠施。
所生之處貧窮乏少。
無父無母。
無妻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