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請問經疏一卷
關燈
小
中
大
(前阙)
經曰。
世尊告曰。
少欲最安樂。
知足大富貴。
持戒恒端嚴。
破戒常醜陋 述曰此答也。
即次第答前少欲最安樂者。
答第一問。
儉約為少。
耽嗜名欲。
世間耽嗜唯少唯廣□□愚情速即破壞。
尋生追戀。
苦惱切心。
佛法反俗貴尚無為。
少欲少求最為安樂。
又經雲。
少欲之人則無谄曲。
以求人意。
直爾少欲尚應修習。
何況能生諸功德。
有少欲者則有涅槃。
涅槃之樂樂中之最。
如此最樂因少欲得。
因含果說。
故言少欲最安樂也。
知足大富貴者答第二問。
世間凡愚雖得富貴 貪求轉甚常懷不足。
知足之人無為無事。
無可減奪。
常自有餘。
故大富貴。
經雲。
知足之人。
雖卧地上猶為安樂。
不知足者雖處天堂。
亦不稱意。
如頂生王等即是其事。
又雲。
不知足者雖富而貧。
知足之人雖貧而富。
故言知足大富貴也。
持戒恒端嚴者答第三問。
持戒之人屍羅清淨。
近得人天可喜妙相。
遠得三乘端嚴法身。
故言持戒恒端嚴也。
如優陀羨王有相夫人持一日戒。
其夜命終即生天上得端正身。
依王先契。
還下報王。
嫌王身臭 卻歸天上。
即是其事。
破戒常醜陋者答第四問。
破戒之人罪業增長。
堕三惡道。
受避陋身。
若生人中。
諸根不具。
邊地下賤形儀鄙拙人不喜見。
經百千生。
故言破戒常醜陋也。
經曰。
天複請曰。
誰為善眷屬。
誰為惡心怨。
雲何極重苦。
雲何第一樂 述曰。
此下第五請答。
此即請也。
亦有四問。
一問善眷屬。
二問惡心怨。
三問極重苦。
四問第一樂。
誰為善眷屬者此第一問。
眷謂家眷。
屬謂親屬。
世間眷屬或父不慈。
或子不孝。
或兄不順。
或弟不恭。
或内外親不仁不義。
情相乖阻狀若怨家。
雖名眷屬。
而非是善。
若父慈子孝兄順弟恭内外諸親仁義相向情無乖阻。
水乳和同。
如此眷屬名之為善。
未知法中誰得名為純善眷屬。
雲何惡心怨者此第二問。
妒賢嫉勝名為惡心。
欲相加害名為怨也。
未知法中誰是行者惡心怨也。
雲何極重苦者此第三問。
世間殺縛枷鎖囚禁怨會愛離病死所逼名之為苦。
未知法中更有苦惱重過此以不。
雲何第一樂者此第四問。
世間富貴乘肥衣輕。
目觀美豔耳聽絲竹。
田遊殺獵淫酒是耽。
放縱歡娛名之為樂。
未知法中更有快樂過此以不。
經曰。
世尊告曰。
福為善眷屬。
罪為惡心怨。
地獄極重苦。
無生第一樂 述曰。
此答也。
次第答前四問。
福為善眷屬者答第一問。
福謂施戒修三德。
施有三種。
一财施。
由無貪善根成。
二無畏施。
由無嗔善根成。
三法施。
由無癡善根成。
戒有三種。
一攝他戒。
謂身三。
由無貪善根成。
二不娆他戒。
謂口四。
由無嗔善根成。
三饒益戒。
謂受持此二福相續生。
由無癡善根成。
修有三種。
一四靜慮。
由無貪善根成。
二四無量。
由無嗔善根成。
三四無色。
由無癡善根成。
又六度中前五亦是福也。
如此福德皆以十善業道為性。
若施戒二福。
生生之處内感欲界人天勝身。
外招十善清淨眷屬。
所謂命不中夭。
大富梵行。
所言誠谛。
常以軟語。
眷屬不離。
善和诤訟。
言必饒益。
不嫉不恚。
正見之人以為眷屬。
若修定福。
感得色無色界殊勝之身。
此之三福乃至遠得三乘聖果也。
答意雲。
世善眷屬暫會永離。
難聚易散。
不保終久。
未知法中三福善業真實牢固。
常資行人多有利益。
諸眷屬中此為最善也。
罪為惡心怨者答第二問。
破滅三寶五逆十惡并名為罪。
由此罪故。
能令衆生輪墜三塗。
長劫受苦。
此答意雲世間惡心但害一身。
尚名為怨。
法中罪業。
能害多身。
豈非大怨。
故言罪為惡心怨也。
地獄極重苦者此答第三問。
梵音雲那落迦。
舊雲泥犁訛也。
唐雲不可樂處。
然以不可樂處即是地獄。
多在地下故雲地獄也。
地獄有三熱二寒三邊。
熱地獄有八。
一等活。
二黑繩。
三衆合。
四叫喚。
五大叫喚。
六燒熱。
七大熱燒。
八無間。
此八在贍部洲下。
重累而住。
前二有主治。
次三少主治。
後三無主治。
然此八為本。
一一各有十六園。
一面有四。
四面合十六。
通本為十七。
八個十七合有一百三十六所。
罪人于中受熱惱苦。
寒地獄亦八。
一頞浮陀。
由寒苦所逼肉生細胞。
二尼賴浮陀。
由寒風所吹通身成胞。
三阿吒。
由唇不得動唯舌得動。
故作此聲。
四阿波波。
由舌不得動唯唇得動。
故作此聲。
五嘔喉喉。
由唇舌皆不得動振氣故作此聲。
六郁波羅。
此是青蓮華。
此花葉細。
由肉色細坼似此花開。
七波頭摩。
此是赤蓮華。
由肉色大坼似此花開。
八芬陀利。
此是白蓮華。
由彼骨坼似此花開。
前二從身相受名。
次三從聲相受名。
後三從瘡相受名。
又前二了叫。
次三不了叫。
後三不叫。
此八在四洲間。
著鐵圍山底。
仰向居心。
罪人于中受寒凍苦。
邊地獄有三。
一山間。
二水間。
三曠野。
受别業報。
寒熱雜受。
此答意雲。
雖有人間殺縛枷鎖怨會愛離病死等苦及以畜生餓鬼之苦。
比于地獄百分不及其一。
乃至千萬那由他分亦不及其一。
故言地獄極重苦也。
無生第一樂者答第四問。
涅槃
世尊告曰。
少欲最安樂。
知足大富貴。
持戒恒端嚴。
破戒常醜陋 述曰此答也。
即次第答前少欲最安樂者。
答第一問。
儉約為少。
耽嗜名欲。
世間耽嗜唯少唯廣□□愚情速即破壞。
尋生追戀。
苦惱切心。
佛法反俗貴尚無為。
少欲少求最為安樂。
又經雲。
少欲之人則無谄曲。
以求人意。
直爾少欲尚應修習。
何況能生諸功德。
有少欲者則有涅槃。
涅槃之樂樂中之最。
如此最樂因少欲得。
因含果說。
故言少欲最安樂也。
知足大富貴者答第二問。
世間凡愚雖得富貴 貪求轉甚常懷不足。
知足之人無為無事。
無可減奪。
常自有餘。
故大富貴。
經雲。
知足之人。
雖卧地上猶為安樂。
不知足者雖處天堂。
亦不稱意。
如頂生王等即是其事。
又雲。
不知足者雖富而貧。
知足之人雖貧而富。
故言知足大富貴也。
持戒恒端嚴者答第三問。
持戒之人屍羅清淨。
近得人天可喜妙相。
遠得三乘端嚴法身。
故言持戒恒端嚴也。
如優陀羨王有相夫人持一日戒。
其夜命終即生天上得端正身。
依王先契。
還下報王。
嫌王身臭 卻歸天上。
即是其事。
破戒常醜陋者答第四問。
破戒之人罪業增長。
堕三惡道。
受避陋身。
若生人中。
諸根不具。
邊地下賤形儀鄙拙人不喜見。
經百千生。
故言破戒常醜陋也。
經曰。
天複請曰。
誰為善眷屬。
誰為惡心怨。
雲何極重苦。
雲何第一樂 述曰。
此下第五請答。
此即請也。
亦有四問。
一問善眷屬。
二問惡心怨。
三問極重苦。
四問第一樂。
誰為善眷屬者此第一問。
眷謂家眷。
屬謂親屬。
世間眷屬或父不慈。
或子不孝。
或兄不順。
或弟不恭。
或内外親不仁不義。
情相乖阻狀若怨家。
雖名眷屬。
而非是善。
若父慈子孝兄順弟恭内外諸親仁義相向情無乖阻。
水乳和同。
如此眷屬名之為善。
未知法中誰得名為純善眷屬。
雲何惡心怨者此第二問。
妒賢嫉勝名為惡心。
欲相加害名為怨也。
未知法中誰是行者惡心怨也。
雲何極重苦者此第三問。
世間殺縛枷鎖囚禁怨會愛離病死所逼名之為苦。
未知法中更有苦惱重過此以不。
雲何第一樂者此第四問。
世間富貴乘肥衣輕。
目觀美豔耳聽絲竹。
田遊殺獵淫酒是耽。
放縱歡娛名之為樂。
未知法中更有快樂過此以不。
經曰。
世尊告曰。
福為善眷屬。
罪為惡心怨。
地獄極重苦。
無生第一樂 述曰。
此答也。
次第答前四問。
福為善眷屬者答第一問。
福謂施戒修三德。
施有三種。
一财施。
由無貪善根成。
二無畏施。
由無嗔善根成。
三法施。
由無癡善根成。
戒有三種。
一攝他戒。
謂身三。
由無貪善根成。
二不娆他戒。
謂口四。
由無嗔善根成。
三饒益戒。
謂受持此二福相續生。
由無癡善根成。
修有三種。
一四靜慮。
由無貪善根成。
二四無量。
由無嗔善根成。
三四無色。
由無癡善根成。
又六度中前五亦是福也。
如此福德皆以十善業道為性。
若施戒二福。
生生之處内感欲界人天勝身。
外招十善清淨眷屬。
所謂命不中夭。
大富梵行。
所言誠谛。
常以軟語。
眷屬不離。
善和诤訟。
言必饒益。
不嫉不恚。
正見之人以為眷屬。
若修定福。
感得色無色界殊勝之身。
此之三福乃至遠得三乘聖果也。
答意雲。
世善眷屬暫會永離。
難聚易散。
不保終久。
未知法中三福善業真實牢固。
常資行人多有利益。
諸眷屬中此為最善也。
罪為惡心怨者答第二問。
破滅三寶五逆十惡并名為罪。
由此罪故。
能令衆生輪墜三塗。
長劫受苦。
此答意雲世間惡心但害一身。
尚名為怨。
法中罪業。
能害多身。
豈非大怨。
故言罪為惡心怨也。
地獄極重苦者此答第三問。
梵音雲那落迦。
舊雲泥犁訛也。
唐雲不可樂處。
然以不可樂處即是地獄。
多在地下故雲地獄也。
地獄有三熱二寒三邊。
熱地獄有八。
一等活。
二黑繩。
三衆合。
四叫喚。
五大叫喚。
六燒熱。
七大熱燒。
八無間。
此八在贍部洲下。
重累而住。
前二有主治。
次三少主治。
後三無主治。
然此八為本。
一一各有十六園。
一面有四。
四面合十六。
通本為十七。
八個十七合有一百三十六所。
罪人于中受熱惱苦。
寒地獄亦八。
一頞浮陀。
由寒苦所逼肉生細胞。
二尼賴浮陀。
由寒風所吹通身成胞。
三阿吒。
由唇不得動唯舌得動。
故作此聲。
四阿波波。
由舌不得動唯唇得動。
故作此聲。
五嘔喉喉。
由唇舌皆不得動振氣故作此聲。
六郁波羅。
此是青蓮華。
此花葉細。
由肉色細坼似此花開。
七波頭摩。
此是赤蓮華。
由肉色大坼似此花開。
八芬陀利。
此是白蓮華。
由彼骨坼似此花開。
前二從身相受名。
次三從聲相受名。
後三從瘡相受名。
又前二了叫。
次三不了叫。
後三不叫。
此八在四洲間。
著鐵圍山底。
仰向居心。
罪人于中受寒凍苦。
邊地獄有三。
一山間。
二水間。
三曠野。
受别業報。
寒熱雜受。
此答意雲。
雖有人間殺縛枷鎖怨會愛離病死等苦及以畜生餓鬼之苦。
比于地獄百分不及其一。
乃至千萬那由他分亦不及其一。
故言地獄極重苦也。
無生第一樂者答第四問。
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