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修身慎行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阙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阙殆慎行其餘則寡悔等此雖言身慎德秪在此身豈知習解脫之因而出生死等也。
▲鈔蠕飛者音軟又音喘皆蟲動之貌也即蟲類也飛即羽族也。
▲鈔四相遷流者生住異滅也言皆由緣力者由心生滅等緣萬法豈能常住又緣聚則生緣離則滅非由日月令遷也言力負自爾者即莊子雲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彼疏雲夜半暗冥以譬之理玄遠也有力者造化也夫藏舟於海壑正合其冥隐山於澤中謂之得所然而造化之力相負而趨夔故曰新驟如遊水凡惑之徒心靈愚昧而不知也)。
鈔故謀未兆下德經雲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言人正性安靜之時将欲執持令不散亂次雖欲起心尚未形兆謀度絕之使令不起并甚易爾)其脆易破其微易散(欲心初染尚自危脆能絕之者則易破禍患初起形兆尚微将欲防之則易散)言故受而喜之者莊子雲受而喜之(不問所受者何物過之而無不适也)忘而複之(複之不由於識)疏雲上句喜所遇下句反未生也言絕於聖下即道經具雲絕聖棄智注雲絕聖人言教之迹則化無為言不住不染者若心不住着不染污道谛也逈超生死之外體性離斷離常滅谛也高出空有之巅又滅谛無在雲不住性靜故不染逈超生死之外道谛離斷常之見高出空有之巅又道於諸境無住雲無住滅本無其方所雲無住道能除漏雲不染滅性本寂雲不染言因心下依心造業集也三界輪回苦也較言下明二宗逈異比較其言無一可得同也。
鈔染非染下老以等者道經雲絕仁民複孝慈失道而有兼愛之仁絕兼愛之仁則複於大孝慈言欲害下道經雲常有欲以見其徼常無欲以觀其妙言利累於下道經雲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注雲人矜偏能巧必有争利之心故絕巧則人不争棄利則人自足則不為盜賊矣言禮出於亂下德經雲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注雲制禮者為忠信衰薄而以禮為救亂之首爾)又莊子雲禮者道之華而亂之首言理由於道下德經雲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注雲垂拱無為不出教令於戶外是知理天下之道人事知則天象順故不煩窺牖而天道可知也)其出彌遠其智彌少(若不能無為假使出入彌遠其智理天下之道彌少)不為而成(不為言教而天下化成)為者敗之(凡情不能因任營為分外為者求遂理必敗之)言得在於時下道經雲将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者大寶之位也有道之者必待曆數在躬若暴亂之人将欲以力取而為之主者故或雲吾見其不得矣)言不在於争也者有本雲不在於事然争字為正言欲為生死下圓覺雲一切衆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既能絕之故超生死言教方既别者方者法也二教所诠之法既别二教全異之理易知。
鈔歸非歸異者有本雲歸異歸别有本雲歸别歸異然皆約所歸辯異也言可搴可拔者搴音褰又音蹇皆訓取也言控禦下已上皆始末信解自下并如理修行言逈登下克證菩提妙智無所不達如登高台而遠鑒故仁王經雲如登高台普觀一切無不明了涅盤具德聖靈遊集謂之園苑湛然下覆釋二依妙果存泯無礙嶷(魚力切高也)。
鈔生與死命也下莊子雲死生存亡賢與不肖命也捍(音旱抵也)則能安處下莊子雲是遁天倍情亡其所受(天性所受各有本分不可逃亦不可加)安時而處順哀樂所不入也(夫哀樂生於得失也今玄通合變之士無時而不安無順而不處冥然與造化為一則無住而所我矣将何得何失孰為生哉故任其所受而哀樂無所措其間矣)言孤劭者一音翹二音邵若翹音即精意之意若劭音即勉也即孤然得精意於寰中亦自勉於寰中也言澹然下莊子雲澹然無極而衆美從之平易恬澹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泯然與正理俱住)故無天災(災生於逆天故)無物累(累生於逆物故)泊音怕也言所歸既異下總結以所歸究竟既異能歸發迹亦殊其一人東行一人西往相去渺然何限千裡。
鈔此上之十異即冀審思慎之深衷等者似勸勉於學者思之然有本雲李思慎之深衷姓李名思慎故準弘決雲自古先賢久判真僞近代名德仍因是非不如儒俗猶分清濁如李思慎十異等文故知姓李名思慎也不須異釋言衷者正也是此人甚深中正之理故言多以小乘等者鈔主斷詞顯少用大乘故有本雲多用大乘者非也況乎下方是大乘故五教可知。
▲鈔無得下遮過習邪下明損圓。
▲覺疏雲宿遇邪宗既熏其心積習成種故於聖道難起信心傳授之人下更偏誡說法之人於上邪正不善揀擇為人演說聞者信順如指引盲故圓覺經雲若諸衆生雖求善友遇邪見者未得正悟是則名為外道種性邪師過謬非衆生咎也。
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三十六 音釋 狶 (音喜又弋枝切)。
挈 (苦結切提挈也)。
忒 (他得切差也更也)。
杯 (布回切)。
髯 (汝[(土*?)/皿]切頰須也)。
窈 (深鳥切於遠也)。
[狁-兒+月] (古縣切急也)。
颙 (牛兇切仰也)。
顗 (牛豈切靜也)。
猱 (奴刀切猴也)。
▲鈔蠕飛者音軟又音喘皆蟲動之貌也即蟲類也飛即羽族也。
▲鈔四相遷流者生住異滅也言皆由緣力者由心生滅等緣萬法豈能常住又緣聚則生緣離則滅非由日月令遷也言力負自爾者即莊子雲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彼疏雲夜半暗冥以譬之理玄遠也有力者造化也夫藏舟於海壑正合其冥隐山於澤中謂之得所然而造化之力相負而趨夔故曰新驟如遊水凡惑之徒心靈愚昧而不知也)。
鈔故謀未兆下德經雲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言人正性安靜之時将欲執持令不散亂次雖欲起心尚未形兆謀度絕之使令不起并甚易爾)其脆易破其微易散(欲心初染尚自危脆能絕之者則易破禍患初起形兆尚微将欲防之則易散)言故受而喜之者莊子雲受而喜之(不問所受者何物過之而無不适也)忘而複之(複之不由於識)疏雲上句喜所遇下句反未生也言絕於聖下即道經具雲絕聖棄智注雲絕聖人言教之迹則化無為言不住不染者若心不住着不染污道谛也逈超生死之外體性離斷離常滅谛也高出空有之巅又滅谛無在雲不住性靜故不染逈超生死之外道谛離斷常之見高出空有之巅又道於諸境無住雲無住滅本無其方所雲無住道能除漏雲不染滅性本寂雲不染言因心下依心造業集也三界輪回苦也較言下明二宗逈異比較其言無一可得同也。
鈔染非染下老以等者道經雲絕仁民複孝慈失道而有兼愛之仁絕兼愛之仁則複於大孝慈言欲害下道經雲常有欲以見其徼常無欲以觀其妙言利累於下道經雲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注雲人矜偏能巧必有争利之心故絕巧則人不争棄利則人自足則不為盜賊矣言禮出於亂下德經雲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注雲制禮者為忠信衰薄而以禮為救亂之首爾)又莊子雲禮者道之華而亂之首言理由於道下德經雲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注雲垂拱無為不出教令於戶外是知理天下之道人事知則天象順故不煩窺牖而天道可知也)其出彌遠其智彌少(若不能無為假使出入彌遠其智理天下之道彌少)不為而成(不為言教而天下化成)為者敗之(凡情不能因任營為分外為者求遂理必敗之)言得在於時下道經雲将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者大寶之位也有道之者必待曆數在躬若暴亂之人将欲以力取而為之主者故或雲吾見其不得矣)言不在於争也者有本雲不在於事然争字為正言欲為生死下圓覺雲一切衆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既能絕之故超生死言教方既别者方者法也二教所诠之法既别二教全異之理易知。
鈔歸非歸異者有本雲歸異歸别有本雲歸别歸異然皆約所歸辯異也言可搴可拔者搴音褰又音蹇皆訓取也言控禦下已上皆始末信解自下并如理修行言逈登下克證菩提妙智無所不達如登高台而遠鑒故仁王經雲如登高台普觀一切無不明了涅盤具德聖靈遊集謂之園苑湛然下覆釋二依妙果存泯無礙嶷(魚力切高也)。
鈔生與死命也下莊子雲死生存亡賢與不肖命也捍(音旱抵也)則能安處下莊子雲是遁天倍情亡其所受(天性所受各有本分不可逃亦不可加)安時而處順哀樂所不入也(夫哀樂生於得失也今玄通合變之士無時而不安無順而不處冥然與造化為一則無住而所我矣将何得何失孰為生哉故任其所受而哀樂無所措其間矣)言孤劭者一音翹二音邵若翹音即精意之意若劭音即勉也即孤然得精意於寰中亦自勉於寰中也言澹然下莊子雲澹然無極而衆美從之平易恬澹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泯然與正理俱住)故無天災(災生於逆天故)無物累(累生於逆物故)泊音怕也言所歸既異下總結以所歸究竟既異能歸發迹亦殊其一人東行一人西往相去渺然何限千裡。
鈔此上之十異即冀審思慎之深衷等者似勸勉於學者思之然有本雲李思慎之深衷姓李名思慎故準弘決雲自古先賢久判真僞近代名德仍因是非不如儒俗猶分清濁如李思慎十異等文故知姓李名思慎也不須異釋言衷者正也是此人甚深中正之理故言多以小乘等者鈔主斷詞顯少用大乘故有本雲多用大乘者非也況乎下方是大乘故五教可知。
▲鈔無得下遮過習邪下明損圓。
▲覺疏雲宿遇邪宗既熏其心積習成種故於聖道難起信心傳授之人下更偏誡說法之人於上邪正不善揀擇為人演說聞者信順如指引盲故圓覺經雲若諸衆生雖求善友遇邪見者未得正悟是則名為外道種性邪師過謬非衆生咎也。
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三十六 音釋 狶 (音喜又弋枝切)。
挈 (苦結切提挈也)。
忒 (他得切差也更也)。
杯 (布回切)。
髯 (汝[(土*?)/皿]切頰須也)。
窈 (深鳥切於遠也)。
[狁-兒+月] (古縣切急也)。
颙 (牛兇切仰也)。
顗 (牛豈切靜也)。
猱 (奴刀切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