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告) 二外道[穴/耤]法喻(長者) 三無師自攝喻(賊得) 四學佛求常喻(爾時) 五求常不得喻(我等) 六妄加己情喻(爾時) 七加情損失喻(以水)
二合分(二)
初正合前五喻(五)
一合第二喻(凡夫) 二合第三喻(諸凡) 三合第五喻(以是) 四合第六喻(如彼) 五合第七喻(寶亦)
後重顯加水之相(是諸)
二辨正異邪(三)
初法(是故)二喻(六)
一如來出現喻(如轉法輪) 二外道退散喻(福德) 三正法無損喻(牛無) 四付人修學喻(時轉) 五修學得常喻(是人) 六得常廣益喻(以醍)
三合(六)
一如來出現喻(如轉法輪) 二外道退散喻(諸凡) 三正法無損喻(爾時) 四付人修學喻(為衆) 五修學得常喻(菩薩) 六得常廣益喻(複合)
三結勸修學(二)
初結(以是) 後勸(迦葉)
鈔性常者即數論師自性谛常也後征中言世性者弘決雲謂世間由冥谛而有即冥谛為世間本性也。
▲鈔譬如長者下長者喻過佛牛喻行法行門差别名色種種同顯一诠名共一群委修行者随緣修習名牧放人随逐水草為得涅盤不期餘報名但為醍醐不求乳酪菩薩如牧牛者依法思量說之為構得義充神名為自食。
▲鈔長者命終下過佛示滅名為命終諸外道等盜佛正法安置己典名為群賊之所抄掠(上楚孝切奪也下力約切取也劫也)。
▲鈔賊得牛下彼無善巧解釋之師名為婦女出情圖度名自構捋憶想作解以用充神名得已食。
▲鈔彼大長者下遠尋聖意我等下學佛求常夫醍醐下歎其所求。
▲鈔我等無器下外道自忖身無道機名無器依法修善名為得乳無有道機錄彼善行名無妄處外道唯有世俗善機收錄彼善故唯有皮囊不能觀察破相求實不知攢搖(正觀名攢旁推名搖)世善頗生名漿猶難得道果絕分名況生酥。
▲鈔以醍醐故下欲得常果於生死中妄相建立宣說自在天等以為常樂。
▲鈔以水多下由加妄情失於世善名為失乳失於賢聖所修道行名為失酪不得涅盤名失醍醐此等應得不得故名失也。
▲鈔凡夫亦爾下但合五喻略不合第一第四合第二喻中先正合何以下釋如彼下舉喻以帖。
▲鈔凡夫雖得戒定慧者即說三學文也合賊得牛無有方便不能解說者合無婦女。
▲鈔以是義下合漿猶難得況複生酥如彼下舉喻以帖。
▲鈔如彼群賊下先牒舉前喻凡夫下舉法以合。
▲鈔實亦不得下合乳酪等一切俱失如彼下舉喻以帖。
▲鈔是諸凡夫下人天少善如所加乳妄說常等名為加水。
▲鈔如轉輪王者輪王喻佛出現世間名出現於世言以諸牛下喻佛以正法附諸菩薩言是人方便即得醍醐下喻菩薩巧修證會常法以己所得化佗同證令出生死名無患苦。
▲鈔所謂如來常樂我淨者喻中雲無患苦合中言得常樂言左右耳。
▲鈔抨驢乳等者抨字二切若披耕切訓彈也若補耕切訓使也從也二訓皆通若訓彈則彈捋之義若訓使即用謂故用驢乳不成酥酪又從驢出乳安成酥酪。
▲鈔依外教修行但招苦果者不能出生死故如西域記第二說人壽百歲時波你尼仙造千頌聲明論盛行於世後五百年有大羅漢見梵志為小童誦其聲明不及乃打之羅漢因而大哭梵志問其所以羅漢曰聞昔波你尼仙人否彼答曰曾聞今誦聲明即所造也羅漢曰今小童即彼仙人後身也但以強識玩習世典不究真理神智唐捐流轉未息是知習世俗之典展轉愚暗無所成益。
鈔然西方下已上正消疏文自下文外别叙以對外宗之異先舉西方外道之勝尚去佛道懸遠言真源小差者由不了自心何知正道從颠倒慧增長諸惡是故诃為邪說況此方下以全迷三世因果故又不及西方外道之多雲何三教得同也。
▲鈔善止一身者謂行善隻在現在一身雖禮記雲父母亡殁君子有終身之憂小人有三年持孝而不慮父母他世之何如。
▲鈔齊死生一榮枯者莊子雲古之真人不知悅生不知惡死又雲其有旦夜之常天之道也窮達貧富命也言聚散氣為生死者莊子雲人之生也氣之聚也散則為死言歸無物者道經雲繩繩不可名複歸於無物(注雲繩繩者運動不息之意妙本湛然故雲複歸於無物也)此上之說彼皆為至極之道若方之釋教如以十歲之童望百歲之老不合言其同年也。
鈔棄智者亦即道經注雲棄凡夫智詐之用淳樸淳樸則巧僞不作絕聰者莊子雲黜聰明注雲内不覺有一身外不覺有天地然後曠然與變化為體而無不通也言萬行會本者性本清淨由無明颠倒故生死長往能知真淨法身靈鑒真心即不妄認四大緣慮身心無邊煩惱秪為此身既不認此身即貪嗔自息貪嗔既息則不造業無業則無六道之報念念離過念念稱性修行而顯恒沙性德契會本性矣。
▲鈔以聚氣下系辭雲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注雲精氣氤氛聚而成物聚極則散而遊魂為變也遊魂言其遊散也言死則歸天天地等者上天字誤書應是夫字禮記雲魂氣歸乎天形魄歸乎地。
▲鈔縱言慎其所習也如雲
▲鈔譬如長者下長者喻過佛牛喻行法行門差别名色種種同顯一诠名共一群委修行者随緣修習名牧放人随逐水草為得涅盤不期餘報名但為醍醐不求乳酪菩薩如牧牛者依法思量說之為構得義充神名為自食。
▲鈔長者命終下過佛示滅名為命終諸外道等盜佛正法安置己典名為群賊之所抄掠(上楚孝切奪也下力約切取也劫也)。
▲鈔賊得牛下彼無善巧解釋之師名為婦女出情圖度名自構捋憶想作解以用充神名得已食。
▲鈔彼大長者下遠尋聖意我等下學佛求常夫醍醐下歎其所求。
▲鈔我等無器下外道自忖身無道機名無器依法修善名為得乳無有道機錄彼善行名無妄處外道唯有世俗善機收錄彼善故唯有皮囊不能觀察破相求實不知攢搖(正觀名攢旁推名搖)世善頗生名漿猶難得道果絕分名況生酥。
▲鈔以醍醐故下欲得常果於生死中妄相建立宣說自在天等以為常樂。
▲鈔以水多下由加妄情失於世善名為失乳失於賢聖所修道行名為失酪不得涅盤名失醍醐此等應得不得故名失也。
▲鈔凡夫亦爾下但合五喻略不合第一第四合第二喻中先正合何以下釋如彼下舉喻以帖。
▲鈔凡夫雖得戒定慧者即說三學文也合賊得牛無有方便不能解說者合無婦女。
▲鈔以是義下合漿猶難得況複生酥如彼下舉喻以帖。
▲鈔如彼群賊下先牒舉前喻凡夫下舉法以合。
▲鈔實亦不得下合乳酪等一切俱失如彼下舉喻以帖。
▲鈔是諸凡夫下人天少善如所加乳妄說常等名為加水。
▲鈔如轉輪王者輪王喻佛出現世間名出現於世言以諸牛下喻佛以正法附諸菩薩言是人方便即得醍醐下喻菩薩巧修證會常法以己所得化佗同證令出生死名無患苦。
▲鈔所謂如來常樂我淨者喻中雲無患苦合中言得常樂言左右耳。
▲鈔抨驢乳等者抨字二切若披耕切訓彈也若補耕切訓使也從也二訓皆通若訓彈則彈捋之義若訓使即用謂故用驢乳不成酥酪又從驢出乳安成酥酪。
▲鈔依外教修行但招苦果者不能出生死故如西域記第二說人壽百歲時波你尼仙造千頌聲明論盛行於世後五百年有大羅漢見梵志為小童誦其聲明不及乃打之羅漢因而大哭梵志問其所以羅漢曰聞昔波你尼仙人否彼答曰曾聞今誦聲明即所造也羅漢曰今小童即彼仙人後身也但以強識玩習世典不究真理神智唐捐流轉未息是知習世俗之典展轉愚暗無所成益。
鈔然西方下已上正消疏文自下文外别叙以對外宗之異先舉西方外道之勝尚去佛道懸遠言真源小差者由不了自心何知正道從颠倒慧增長諸惡是故诃為邪說況此方下以全迷三世因果故又不及西方外道之多雲何三教得同也。
▲鈔善止一身者謂行善隻在現在一身雖禮記雲父母亡殁君子有終身之憂小人有三年持孝而不慮父母他世之何如。
▲鈔齊死生一榮枯者莊子雲古之真人不知悅生不知惡死又雲其有旦夜之常天之道也窮達貧富命也言聚散氣為生死者莊子雲人之生也氣之聚也散則為死言歸無物者道經雲繩繩不可名複歸於無物(注雲繩繩者運動不息之意妙本湛然故雲複歸於無物也)此上之說彼皆為至極之道若方之釋教如以十歲之童望百歲之老不合言其同年也。
鈔棄智者亦即道經注雲棄凡夫智詐之用淳樸淳樸則巧僞不作絕聰者莊子雲黜聰明注雲内不覺有一身外不覺有天地然後曠然與變化為體而無不通也言萬行會本者性本清淨由無明颠倒故生死長往能知真淨法身靈鑒真心即不妄認四大緣慮身心無邊煩惱秪為此身既不認此身即貪嗔自息貪嗔既息則不造業無業則無六道之報念念離過念念稱性修行而顯恒沙性德契會本性矣。
▲鈔以聚氣下系辭雲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注雲精氣氤氛聚而成物聚極則散而遊魂為變也遊魂言其遊散也言死則歸天天地等者上天字誤書應是夫字禮記雲魂氣歸乎天形魄歸乎地。
▲鈔縱言慎其所習也如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