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
初雙觀(義說) 後别照(以其)
二斷惑别(二)
初正釋斷義(二)
初自宗斷惑(二)
初正釋斷别(二)
初有斷無釋(言斷)後二俱有斷釋(二)
初成立後得有斷(護法)後引論具證(二)
初引論(故瑜) 後釋義(相傳)
後結顯不斷(斷迷)
後揀異性宗(不同)
後顯疏文略(北中)
三證理别(二)
初别顯能證(二)
初正辨(言以) 後揀異(土明)
後雙釋能所(二)
初揀異(前緣) 後正釋(能證)
鈔了俗由於證真等者此暗用唯識論意正當四智緣境中大圓鏡智緣境之文今當引之對文自見論雲大圓鏡智相應心品有義但緣真如為境是無分别非後得智行相所緣不可知故有義此品緣一切法莊嚴論說大圓鏡智於一切境不愚迷故佛地經說如來智境諸處境識衆像現故又此決定緣無漏種及身土等諸影像故行緣微細說不可知如阿賴耶亦緣俗故緣真如故是無分别緣餘境故後得智攝其體是一随用分二了俗由證真故說為後得(上皆論文)今正用此意謂既後得智了俗由於證真即顯後得智有雙觀義由根本智證真方能了俗即顯根本智有雙觀義故二智皆雙觀也。
▲鈔根本智斷迷理随眠等者十地疏雲眠伏藏識随逐纏繞故迷事理境故立二名體即二障種子然雖亦斷現行約正斷時現行已伏正斷種子故也然此段鈔文全依唯識第十釋能斷道中文有二師義今當逐段具引論文初有斷無斷者論雲有義根本無分别智親證二空所顯真理無境相故能斷随眠後得不然故非所斷(唯此今鈔應雲根本智斷迷理随眠後得不斷今不爾者應是後人随意加之或别有所據今且依論科之)。
鈔護法雲下即二智俱有斷也論雲有義(即護法正義也)後得有分别智雖不親證二空真理無力能斷迷理随眠而於安立非安立相明了現前無倒證故亦能永斷迷事随眠(成立後得有斷也)意雲後得智不斷者不能斷迷理随眠不親證理故而於安立四谛之理無颠倒證知體是依他故但斷迷事随眠被疏雲迷理随眠行相深遠要證彼理方能斷之迷事随眠行相淺近雖實有相觀亦能斷之準百法。
鈔問後得智能斷惑者未審能斷何惑答慈恩有二解一雲但約二乘後得智能斷俱生中迷事随眠不約菩薩說也即顯煩惱通本後二智能斷若所知障唯根本智斷二雲菩薩後得智亦能斷所知障所知障中有迷理迷事迷理執故難斷唯根本斷若迷事非執易斷後得亦能斷。
鈔故瑜伽說等者即護法引論為證也具雲故瑜伽說修道位中有出世斷道世出世斷道無純世間道永害随眠諸見所斷及修所斷迷理随眠唯有根本無分别智親證理故能正斷彼餘修所斷迷事随眠根本後得俱能正斷(上皆論文)釋曰此護法引瑜伽出世斷道證根本智斷迷理随(根本智名出世間者唯識第九雲是出世間無分别智斷世間故名出世間二取随眠是世間本唯此能斷獨得出名或出世間依二義立謂體無漏及證真如此智具斯二種義故獨得出世即十地中無分别智也今由此智斷迷理故名出世斷道也)引世出世斷道雙證根本後得斷迷事随眠言世出世者揀純世間故意言是世之出世故雲世出世此約修道位中雲迷事惑目之曰世揀純世間複雲出世此斷道既通二智故引為證也或可此迷事是後得所斷道曰世亦是根本所斷道故複雲出世也。
鈔相傳釋雲下正體者即根本智釋上可知。
▲鈔斷迷理時等者雖明緣境意顯斷惑不即也此明所緣不即既言下明能斷不即亦顯所斷不即也。
鈔不同法性一斷一切斷者此言法性即是終教終教理事相即二智雙融若根本既即後得正斷迷理時亦能斷一切迷事即是一斷一切斷若後得智亦即根本亦能證如正斷迷事時一切迷理亦斷亦是一斷一切斷也此約理事無礙不約圓宗事事無礙言通意别故又準教義說終教菩薩於二障中不分俱生及分别但有正使(即是種子正所斷故十地疏引十地論雲随順逐縛義故如世公使随逐衆生得便系縛又楞伽雲如鼠毒發回向鈔楞伽雲西方有鼠齧人甚毒在身中其瘡雖差忽遇雷聲其瘡還發正使亦爾忽遇境雷則還發動)及習氣地前伏使現行初地斷使種子初地已上除習氣佛地究竟淨(此上總明下别釋雲)然三賢位中初既即不堕二乘地故煩惱障自在能斷留故不斷為除智障等故故梁攝論雲十解(即十住位已去)得出世淨心又雲十解已上名聖人不堕二乘地仁王經說地前得人空而不取證等又起信雲得少分見法身作八相等皆此義也(此留惑義此法相宗較一增祇劫光也)以此菩薩唯怖智障(即所知障)故修唯識真如等觀伏斷彼障然於煩惱障非直不怖不修對治亦乃故留助成勝行是故二障不分見修(不同法相見道斷分别修道斷俱生)至初地時正使俱盡名一斷一切斷彌勒所問經論雲菩薩見修道中一切煩惱能障利益衆生行故即見道中一切俱斷地地之中但除習氣至佛果位習氣俱盡準此則餘說四相等随位别斷皆是寄惑粗細顯位優劣。
▲鈔唯約根本斷惑而說者出能證體唯字揀非後得後得不證理故。
▲鈔上明下揀異也問根本斷惑上已辯明今何重耶故此揀也。
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二十五 音釋 謬 (靡幼切誤也)。
瞬 (式閏切目動也)。
錐 (之惟切針也)。
插 (初洽切刺入也)。
較 (古教切兵車也)。
▲鈔根本智斷迷理随眠等者十地疏雲眠伏藏識随逐纏繞故迷事理境故立二名體即二障種子然雖亦斷現行約正斷時現行已伏正斷種子故也然此段鈔文全依唯識第十釋能斷道中文有二師義今當逐段具引論文初有斷無斷者論雲有義根本無分别智親證二空所顯真理無境相故能斷随眠後得不然故非所斷(唯此今鈔應雲根本智斷迷理随眠後得不斷今不爾者應是後人随意加之或别有所據今且依論科之)。
鈔護法雲下即二智俱有斷也論雲有義(即護法正義也)後得有分别智雖不親證二空真理無力能斷迷理随眠而於安立非安立相明了現前無倒證故亦能永斷迷事随眠(成立後得有斷也)意雲後得智不斷者不能斷迷理随眠不親證理故而於安立四谛之理無颠倒證知體是依他故但斷迷事随眠被疏雲迷理随眠行相深遠要證彼理方能斷之迷事随眠行相淺近雖實有相觀亦能斷之準百法。
鈔問後得智能斷惑者未審能斷何惑答慈恩有二解一雲但約二乘後得智能斷俱生中迷事随眠不約菩薩說也即顯煩惱通本後二智能斷若所知障唯根本智斷二雲菩薩後得智亦能斷所知障所知障中有迷理迷事迷理執故難斷唯根本斷若迷事非執易斷後得亦能斷。
鈔故瑜伽說等者即護法引論為證也具雲故瑜伽說修道位中有出世斷道世出世斷道無純世間道永害随眠諸見所斷及修所斷迷理随眠唯有根本無分别智親證理故能正斷彼餘修所斷迷事随眠根本後得俱能正斷(上皆論文)釋曰此護法引瑜伽出世斷道證根本智斷迷理随(根本智名出世間者唯識第九雲是出世間無分别智斷世間故名出世間二取随眠是世間本唯此能斷獨得出名或出世間依二義立謂體無漏及證真如此智具斯二種義故獨得出世即十地中無分别智也今由此智斷迷理故名出世斷道也)引世出世斷道雙證根本後得斷迷事随眠言世出世者揀純世間故意言是世之出世故雲世出世此約修道位中雲迷事惑目之曰世揀純世間複雲出世此斷道既通二智故引為證也或可此迷事是後得所斷道曰世亦是根本所斷道故複雲出世也。
鈔相傳釋雲下正體者即根本智釋上可知。
▲鈔斷迷理時等者雖明緣境意顯斷惑不即也此明所緣不即既言下明能斷不即亦顯所斷不即也。
鈔不同法性一斷一切斷者此言法性即是終教終教理事相即二智雙融若根本既即後得正斷迷理時亦能斷一切迷事即是一斷一切斷若後得智亦即根本亦能證如正斷迷事時一切迷理亦斷亦是一斷一切斷也此約理事無礙不約圓宗事事無礙言通意别故又準教義說終教菩薩於二障中不分俱生及分别但有正使(即是種子正所斷故十地疏引十地論雲随順逐縛義故如世公使随逐衆生得便系縛又楞伽雲如鼠毒發回向鈔楞伽雲西方有鼠齧人甚毒在身中其瘡雖差忽遇雷聲其瘡還發正使亦爾忽遇境雷則還發動)及習氣地前伏使現行初地斷使種子初地已上除習氣佛地究竟淨(此上總明下别釋雲)然三賢位中初既即不堕二乘地故煩惱障自在能斷留故不斷為除智障等故故梁攝論雲十解(即十住位已去)得出世淨心又雲十解已上名聖人不堕二乘地仁王經說地前得人空而不取證等又起信雲得少分見法身作八相等皆此義也(此留惑義此法相宗較一增祇劫光也)以此菩薩唯怖智障(即所知障)故修唯識真如等觀伏斷彼障然於煩惱障非直不怖不修對治亦乃故留助成勝行是故二障不分見修(不同法相見道斷分别修道斷俱生)至初地時正使俱盡名一斷一切斷彌勒所問經論雲菩薩見修道中一切煩惱能障利益衆生行故即見道中一切俱斷地地之中但除習氣至佛果位習氣俱盡準此則餘說四相等随位别斷皆是寄惑粗細顯位優劣。
▲鈔唯約根本斷惑而說者出能證體唯字揀非後得後得不證理故。
▲鈔上明下揀異也問根本斷惑上已辯明今何重耶故此揀也。
華嚴懸談會玄記卷第二十五 音釋 謬 (靡幼切誤也)。
瞬 (式閏切目動也)。
錐 (之惟切針也)。
插 (初洽切刺入也)。
較 (古教切兵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