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覺忞禪師北遊集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此事?故出家修行,願我 皇萬勿萌此念頭。
」 上以為然。
上一日問師:「叢林日逐,如何行持?」師為陳說一遍。
上曰:「朕觀老和尚上堂與報恩和尚不同,何也?」師曰:「道忞舉行出自《清規》,玉兄尤仍時套,蓋一向沿習教家故耳。
」 上曰:「何謂清規?」師曰:「佛法初入東土,一切僧家依律而住,祇分上座、大眾,就如今時粥飯叢林相似,無有堂頭統攝其間。
至大覺懷海禪師刱建百丈叢林,乃準律儀、參王制,倣朝廷官府之儀,以立方丈主法之人,分知事頭首為東西兩序,并諸內外雜職。
于是坐立有序、動靜有規,勒而成書,總祝釐報本等事,分為九章,累朝奉敕刊行,所謂百丈清規也。
」 上曰:「老和尚帶得有此書麼?」師曰:「帶有此書。
」 上曰:「可將來與朕,待回宮細閱,亦知得叢林規矩也。
」師乃呈上。
上律身極節儉,凡諸服禦概從樸素。
一日語師曰:「朕衣裳非左右請澣,則終歲不更。
」舉秋羅中衣示師,曰:「今日齋戒祭祀乃易此耳,然褻服尤然,紵葛數經澣濯者。
」復指青袍與履,曰:「出見群臣,不好意思服此,妝箇體面。
若在宮,則布鞋布襪,即此靴亦不穿也。
」又舉腰間黃條曰:「此帶亦繫了五年。
」師為熟視,覺已破損,乃歎曰:「我 皇惜福,雖大禹何加焉?」 上一日為師敘述滿州風土:「地方雖小,而山高壤沃,可以樹藝五穀,即果實亦佳。
所乏者,布帛耳。
至于人參、貂鼠,則南方又少矣。
」為言:「參苗在土,固大小不偷,必高出群卉之上,故掘參者得以覘取,然亦在人財喜,有當面錯過而後來反見者。
凡入山須裏糧結伴以往,或半月十日始回,間有傷于虎狼、斃于高嵒深澗亦艱虞事也。
往時有采參誤踐熊庭者,夜昏不能出矣,熊乃采果飼之。
天明得隊,反引眾射殺其熊,後來其人卒生惡疾而死。
」又言:「西韃子則逐水艸而居,五穀不生,唯食禽獸肉,故其人腥臊不可聞,與朕東方大不同也。
」復問師:「聞南方虎豹極小,即大者僅類黃牛耳;然朕北方豺狼俱大,若虎則過如壯馬。
此復何故?」師曰:「亦風土使然也。
」 上一日攜王學士至方丈坐次,師奏曰:「先師語錄, 皇上許為入藏,莫要箇本麼?」 上曰:「要箇本,朕方可批部施行。
老和尚可有本麼?」師曰:「有。
」 上曰:「將出來。
」師遂陳上, 上細覽一過,仍入套中,執持在手停刻,適近侍奉茶至, 上乃遞與曰:「好生收著。
」 三日後, 上復至,師奏曰:「昨日禮部有官來,說先師語錄 皇上已俞允入藏矣,敬謝 天恩。
」 上曰:「此亦小事。
」師復奏曰:「今此間北藏, 皇上未經修理,江寧有南藏,乞 皇上命禮部可移咨江寧,先入流通。
」 上曰:「南藏收藏何處?甚麼官員職掌?」師曰:「版藏大報恩寺,明朝管屬禮部,我朝不設此官,或責在僧司也。
」 上命侍臣著北京僧錄司移咨江寧去。
上復謂師曰:「先和尚語錄還有麼?」師曰:「有。
」 上曰:「可存一部在文書館,俟他日修北藏時可刊行。
」師復進呈。
上一日早朝傳旨:「可將景山新鑄滲金大佛擡至萬善殿與老和尚隨喜。
」巳牌舁到,師瞻禮竟, 駕隨至,問師:「適來佛相何如?」師曰:「真所謂希有世尊也,道忞此生固然未見,恐古亦罕有。
蓋從上帝王莊嚴象設,何代無之?不過捐發帑金,命臣工監造而已,爭似 皇上親為指授,所以精妙無比。
」 上曰:「此象經朕相度不知幾回。
已剝蠟將就爐矣,朕忽下階回看,覺頂相不正,重命更改,故三載始落成也。
」師問滲金之法,上曰:「先用皁礬水銀塗象,後上金箔,以火煆之,金著礬汞即滲入銅內,然必三五回上金,方得通透無瑕。
」師曰:「將來此象安奉何處?」 上曰:「朕在南苑刱有新寺,老和尚想未知道。
」師曰:「忞亦微聞, 皇上為皇太後祝釐聖躬,故建茲寺。
」 上曰:「要老和尚隨喜,意下如何?」師曰: 「皇上建殊勝功德,賜忞瞻禮,誠為萬幸,不知何日可去?」 上曰:「俟朕打疊停妥,然後來請。
」 過數日, 上復至,語師曰:「南苑有玄靈宮,亦朕刱建,左右碑文係閣臣金之俊與劉正宗所撰。
今新寺碑要老和尚撰文,不命臣工也。
」師曰:「道忞山林野逸,那裏曉作朝廷文字?以 皇上高深,使忞揆度,得無井窺天、蠡酌海哉。
」 上曰:「老和尚不要如此謙虛,待請隨喜了便可屬筆。
」師曰:「明日可去麼?」 上曰:「朕今日齋戒,明日祭祀,夜來示牲,五更行禮,則通夕不寐矣。
回宮得寢息半日,午後方出南苑,至明日著人來請也。
」 時上已命禦膳、禦茶兩衙門官就玄靈宮供辦以待,至次晚, 上差包裏三大臣就萬善殿迎師,四鼓發足,平明抵玄靈宮,包裏臣馳奏, 上問:「齋可辦得齊備未?」奏雲:「已備。
」 上曰:「俟老和尚齋畢,引至新寺前後隨喜了,請老和尚回萬善殿。
是日也山殽海錯,無物不備
」 上以為然。
上一日問師:「叢林日逐,如何行持?」師為陳說一遍。
上曰:「朕觀老和尚上堂與報恩和尚不同,何也?」師曰:「道忞舉行出自《清規》,玉兄尤仍時套,蓋一向沿習教家故耳。
」 上曰:「何謂清規?」師曰:「佛法初入東土,一切僧家依律而住,祇分上座、大眾,就如今時粥飯叢林相似,無有堂頭統攝其間。
至大覺懷海禪師刱建百丈叢林,乃準律儀、參王制,倣朝廷官府之儀,以立方丈主法之人,分知事頭首為東西兩序,并諸內外雜職。
于是坐立有序、動靜有規,勒而成書,總祝釐報本等事,分為九章,累朝奉敕刊行,所謂百丈清規也。
」 上曰:「老和尚帶得有此書麼?」師曰:「帶有此書。
」 上曰:「可將來與朕,待回宮細閱,亦知得叢林規矩也。
」師乃呈上。
上律身極節儉,凡諸服禦概從樸素。
一日語師曰:「朕衣裳非左右請澣,則終歲不更。
」舉秋羅中衣示師,曰:「今日齋戒祭祀乃易此耳,然褻服尤然,紵葛數經澣濯者。
」復指青袍與履,曰:「出見群臣,不好意思服此,妝箇體面。
若在宮,則布鞋布襪,即此靴亦不穿也。
」又舉腰間黃條曰:「此帶亦繫了五年。
」師為熟視,覺已破損,乃歎曰:「我 皇惜福,雖大禹何加焉?」 上一日為師敘述滿州風土:「地方雖小,而山高壤沃,可以樹藝五穀,即果實亦佳。
所乏者,布帛耳。
至于人參、貂鼠,則南方又少矣。
」為言:「參苗在土,固大小不偷,必高出群卉之上,故掘參者得以覘取,然亦在人財喜,有當面錯過而後來反見者。
凡入山須裏糧結伴以往,或半月十日始回,間有傷于虎狼、斃于高嵒深澗亦艱虞事也。
往時有采參誤踐熊庭者,夜昏不能出矣,熊乃采果飼之。
天明得隊,反引眾射殺其熊,後來其人卒生惡疾而死。
」又言:「西韃子則逐水艸而居,五穀不生,唯食禽獸肉,故其人腥臊不可聞,與朕東方大不同也。
」復問師:「聞南方虎豹極小,即大者僅類黃牛耳;然朕北方豺狼俱大,若虎則過如壯馬。
此復何故?」師曰:「亦風土使然也。
」 上一日攜王學士至方丈坐次,師奏曰:「先師語錄, 皇上許為入藏,莫要箇本麼?」 上曰:「要箇本,朕方可批部施行。
老和尚可有本麼?」師曰:「有。
」 上曰:「將出來。
」師遂陳上, 上細覽一過,仍入套中,執持在手停刻,適近侍奉茶至, 上乃遞與曰:「好生收著。
」 三日後, 上復至,師奏曰:「昨日禮部有官來,說先師語錄 皇上已俞允入藏矣,敬謝 天恩。
」 上曰:「此亦小事。
」師復奏曰:「今此間北藏, 皇上未經修理,江寧有南藏,乞 皇上命禮部可移咨江寧,先入流通。
」 上曰:「南藏收藏何處?甚麼官員職掌?」師曰:「版藏大報恩寺,明朝管屬禮部,我朝不設此官,或責在僧司也。
」 上命侍臣著北京僧錄司移咨江寧去。
上復謂師曰:「先和尚語錄還有麼?」師曰:「有。
」 上曰:「可存一部在文書館,俟他日修北藏時可刊行。
」師復進呈。
上一日早朝傳旨:「可將景山新鑄滲金大佛擡至萬善殿與老和尚隨喜。
」巳牌舁到,師瞻禮竟, 駕隨至,問師:「適來佛相何如?」師曰:「真所謂希有世尊也,道忞此生固然未見,恐古亦罕有。
蓋從上帝王莊嚴象設,何代無之?不過捐發帑金,命臣工監造而已,爭似 皇上親為指授,所以精妙無比。
」 上曰:「此象經朕相度不知幾回。
已剝蠟將就爐矣,朕忽下階回看,覺頂相不正,重命更改,故三載始落成也。
」師問滲金之法,上曰:「先用皁礬水銀塗象,後上金箔,以火煆之,金著礬汞即滲入銅內,然必三五回上金,方得通透無瑕。
」師曰:「將來此象安奉何處?」 上曰:「朕在南苑刱有新寺,老和尚想未知道。
」師曰:「忞亦微聞, 皇上為皇太後祝釐聖躬,故建茲寺。
」 上曰:「要老和尚隨喜,意下如何?」師曰: 「皇上建殊勝功德,賜忞瞻禮,誠為萬幸,不知何日可去?」 上曰:「俟朕打疊停妥,然後來請。
」 過數日, 上復至,語師曰:「南苑有玄靈宮,亦朕刱建,左右碑文係閣臣金之俊與劉正宗所撰。
今新寺碑要老和尚撰文,不命臣工也。
」師曰:「道忞山林野逸,那裏曉作朝廷文字?以 皇上高深,使忞揆度,得無井窺天、蠡酌海哉。
」 上曰:「老和尚不要如此謙虛,待請隨喜了便可屬筆。
」師曰:「明日可去麼?」 上曰:「朕今日齋戒,明日祭祀,夜來示牲,五更行禮,則通夕不寐矣。
回宮得寢息半日,午後方出南苑,至明日著人來請也。
」 時上已命禦膳、禦茶兩衙門官就玄靈宮供辦以待,至次晚, 上差包裏三大臣就萬善殿迎師,四鼓發足,平明抵玄靈宮,包裏臣馳奏, 上問:「齋可辦得齊備未?」奏雲:「已備。
」 上曰:「俟老和尚齋畢,引至新寺前後隨喜了,請老和尚回萬善殿。
是日也山殽海錯,無物不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