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覺忞禪師北遊集卷第三

關燈
臣製序,將謀剞劂,宣示中外,使天下愚民不為左道所惑。

    」師曰: 「皇上此舉功流萬世,奚啻出民水火之中。

    顧先師大義微言,何幸折衷我 皇聖人哉?」 上遂問師:「天主教書,老和尚曾看過麼?」師曰:「崇禎末年,廣閩盛行其說,有同參唯一潤者從福建回,持有此書,因而獲睹。

    」 上曰:「湯若望曾將進禦,朕亦備知其詳,意天下古今荒唐悠謬之說無踰此書,何緣惑世反從其教?真不可解。

    」師曰:「此含生之所以出沒三途如遊園觀,蓋邪見為之糾纏也。

    」 上一日問師:「聞具德為一麤行僧痛打一頓,真有此事否?」師曰:「有之。

    」 上曰:「者僧何處人?見甚麼道理,敢打善知識?」師曰:「聞是河南固始人,科頭赤腳,到處叢林行杜多苦行,便以己方人,見知識過,如為神農之言者,責滕君厲民自養底意思故。

    非但靈隱,即報恩和尚亦思痛下一番毒手,因伺候兩月不得其便乃止。

    」 上曰:「老和尚曾著他手麼?」師雲:「道忞在維揚,曾來會下住了數日,幸而得免,想叨 皇上威靈故耳。

    」上為大笑。

     上一日問師:「明季狀元楊廷鑑,老和尚可曾與他相會麼?」師曰:「道忞昔年過毘陵,叨承供養。

    」 上曰:「他與我朝狀元呂宮為兩聯襟,一箇人家生兩女,嫁了兩箇狀元,亦是人間希有之事。

    今廷鑑子又入翰林,年甚少而才學亦高。

    」師曰:「三十年來江南科第之盛獨數毘陵,至兩婿皆狀元,恐古今罕有也。

    」 上一日持一韻本示師曰:「此詞曲家所用之韻,與沈約詩韻大不相同。

    」師為展閱一過, 上曰:「北京說話獨遺入聲韻,蓋凡遇入聲字眼,皆翻作平、上、去聲耳。

    」於是, 上親以喉、脣、齒、舌、鼻之音調為平、上、去、入之韻與師聽之。

    又言:「西廂亦有南北調之不同,老和尚可曾看過麼?」師曰:「少年曾繙閱,至於南北西廂,忞實未辦也。

    」 上曰:「老和尚看此詞何如?」師曰:「風情韻緻皆從男女居室上體貼出來,故非諸詞所逮也。

    」師乃問 上:「紅拂記曾經 禦覽否?」 上曰:「紅拂詞妙,而道白不佳。

    」師曰:「何如?」 上曰:「不合用四六詞,反覺頭巾氣,使人聽之生趣索然矣。

    」師曰:「敬服 聖論。

    」 上曰:「蘇州有箇金若寀,老和尚可知其人麼?」師曰:「聞有箇金聖歎,未知是否?」 上曰:「正是其人,他曾批評得有《西廂》、《水滸傳》,議論儘有遐思,未免太生穿鑿想,是才高而見僻者。

    」師曰:「與明朝李贄所謂卓吾子者同一派頭耳。

    」 上一日語師:「朕前者因海氛之警,將親統六師屆于南徐,會江寧捷至中止。

    若果南行,當親入天童見老和尚,不須法錫遠來也。

    」師曰:「父召無諾,君命召不俟駕而行,以 皇上君父之命臨,忞艸莽之臣敢憚修途,第慚愚拙,無由克副 宸衷耳。

    」 上曰:「鄭成功真箇起義,興復明朝,此亦好事,朕豈怪他?緣順治初年曾經投順,今復入海。

    楊波則是在清、在明均為叛賊,此朕所以饒他不得。

    」師曰:「聞渠父芝龍在京,不知存沒何如?」 上曰:「收禁在城,亦是沒帳算底人,就教他下海濟得甚事?打死不如放生,故著人好好養活他一生罷了。

    」師合掌曰:「我 皇真天覆地載之量也。

    」 上一日語師:「適纔為雲南獻俘,朕特臨軒召問,蓋明朝國公姓桑名某者,本義王孫,可望將領,投了李定國故。

    義王失勢,歸順我朝頃,定國敗逃,此人落竄民間,為遊徼偵獲,并妻孥七八口杻械至京。

    朕熟視其人亦是箇漢,及詳細問他,則慷慨陳詞,殊無悚戁之意,乃命解其束縛,與他散官一員,俾隨朕駕。

    」師曰:「此人有一千箇死字在項,賴我 皇起白骨而肉之,然復宜何縻軀而報聖恩也?」 上曰:「天下之大,似此等輩奚啻萬千,必欲依罪議刑,將不勝其誅戮矣。

    太上以好生為德,隻當買雀放生也好。

    」師曰: 「皇上深仁厚澤如此,豈直令他反側子自安,從此窮荒絕漠盡入版章矣。

    」 上一日早朝後見師,曰:「今晨有官赴巡撫任辭朝者,其人才略儘好,朕慮他過用其才,因面諭之:『你才足辦此方事,但隨力隨分任運做去便了;若更加豪末其間,則生事害民,非國家與你之福也。

    』」師曰:「大哉王言!昔曹參治齊用此道也,人謂其善黃老術,不知即三代牧民之法也。

    忞見處處地方清靜寧一,後遂不靜寧者。

    皆官更擾之耳,我 皇此訓足垂萬世。

    」 上一日問師:「曹洞下近來有甚麼人?」師曰:「儘有說法主導一方者,如雲門下弁山之子百愚,曾繼道忞住大能仁寺,可稱善說法要,座下常有數百眾,即學問行解亦色色俱佳。

    」 上曰:「何處人?名甚麼?」師曰:「名淨斯,河南人。

    又石雨和尚亦雲門下,有天愚、遠門輩一般好門人。

    」 上曰:「聞三宜亦曹洞宗。

    」師曰:「百愚輩即其姪也。

    」 上曰:「聞他常講經,既稱宗師,當提持向上事,講經卻不相宜。

    」師曰:「始于雲門湛和尚以堠卒出家,信得此事,銳于參禪,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