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覺忞禪師北遊集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須有箇悟頭,方始超卓。
如東坡是五祖戒後身,故下筆清空靈妙,但轉過頭來卻於己事生疏,然亦暫時岐路。
」因舉:「溈山與寒拾相見機緣,拾雲:『休休,他三生曾做國王來,一總忘卻了也。
』古人多有隔陰之迷,唯皇上果位中人,雖現身為生民主,而念念不忘此事,誠過古人遠矣。
」 上問:「有箇雪嶠和尚,聞渠真率不事事,末後示寂甚超脫,老和尚可知其人及曾親近否?」師雲:「先法叔住開先時曾受西堂之職,及示寂雲門遺命主其後事。
」乃述:「雪老人于丁亥年八月十九日示微疾,次日封鐘版,親書一紙示眾雲:『小兒曹!生死路上須逍遙,皎月冰霜曉,喫杯茶,坐脫去了。
』至二十六日酉時果索茶飲,口唱雪華飛之句,奄然坐逝。
然近代如林臯和尚之陞堂告眾、若菴和尚之預定逝期,其事詳載塔銘,皆忞所撰,則又不止一雪嶠老人也。
」 上雲:「學道須是恁麼方好?」師雲:「此中亦有淆訛,如真點胸乃一代大知識,臨示寂展轉痛苦。
侍者雲:『和尚終日訶佛罵祖,而今卻恁般漏逗。
』真雲:『你作者般見解。
』遂起身趺坐而逝。
古來尊宿如此不一,儘有人不識修行、不聞佛法,也能預知時至,無疾而終。
所以此事貴在眼明,眼若不明,即坐脫立亡未足多也。
」上問:「先天童和尚示滅如何?」師雲:「示現微疾,臨期按行工築,歸方丈,吉祥而逝。
」上問:「有箇熊開元,曾見老和尚否?」師雲:「曾見。
」上雲:「渠出家參禪有悟處麼?」師雲:「覺得胸次未能灑然,但人品極是高卓,數為靈嵒分衛供眾。
」上問:「靈嵒何人?」師雲:「法姪弘儲漢月藏和尚之嗣。
」 是日自辰至午,坐譚十餘刻方始回宮。
十月十五日,敘譚餘事,別記。
十月二十八日,敘譚餘事,別記。
十月二十九日,敘譚餘事,別記。
臘月十五日,敘譚餘事,別記。
庚子年正月初二日,敘譚餘事,別記。
正月初三日,敘譚餘事,別記。
正月十一日,敘譚餘事,別記。
三月十五日,駕至方丈,上雲:「者幾日在宮中多看語錄,見有上堂、晚參、小參、示眾之不同,何也?」師雲:「先德叢林,凡遇為國開堂及至節、元旦,皆陞座拈香祝聖,其餘三八朔朢垂示俱名上堂。
所謂晚參者,古來學者朝參暮請,善知識亦為之暮而陞堂,即上堂之異名也。
小參者,所謂家教是也,與示眾均名,隨宜開導。
雖立名不同,要皆時時刻刻以此事提撕學者耳。
」 上乃命學士王熙問:「『有句無句,如藤倚樹』,意旨如何?」師雲:「有句無句且置,樹倒藤枯,畢竟何歸何處?」士雲:「求老和尚分明開導。
」師雲:「事不如此。
欲求老僧分明開導,即誤賺居士了也。
」 上隨問:「『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如何是不傳底事?」師良久,問上雲:「陛下會麼?」上雲:「不會。
」師雲:「隻者不會底是箇甚麼?是何境界?作何體段?皇上但恁麼翻覆自看,看來看去,忽若桶子底脫,自然了辦。
」上雲:「求老和尚更下一語看。
」師雲:「無毛鐵鷂過新羅。
」 上又問:「如何做工夫始得與此事相應?」?溪進雲:「皇上當謝絕諸緣,閉門靜坐,饑來喫飯,困來打眠,如大死人相似始得。
」師雲:「此語在我禪和家即得,皇上日應萬幾,若一日稍不勵精,則諸務叢脞矣。
」上雲:「畢竟如何用心即得?」師雲:「先德有言:『但能於心無事、于事無心,則虛而靈、寂而妙。
』皇上但遇大小事務,不妨隨時支應,事後返觀向來酬應底,畢竟從甚麼處起?從甚麼處滅?刻刻提撕,念念不舍,自然打成一片,事事無礙。
」上雲:「恐有間斷時如何?」師雲:「參禪無別訣,隻要生死切。
皇上!果生死切時,如孝子器卻父母,即欲不哀痛不可得也。
」上雲:「生死心切,誠如老和尚所說,但見聞覺知昔人所訶,今欲用心參禪,未免落他見聞覺知。
」師雲:「譬如大火聚,觸之即燎人,然道火何曾燒卻口?不見古人道:『即此見聞非見聞,無餘聲色可呈君』,箇中若了全無事,體用何妨分不分?」上雲:「參禪悟道後還入輪迴麼?」師雲:「唯悟明生死底人正可入他輪迴。
譬如皇上尊居黃閣,忞與群臣何由得望恩光?皇上唯屈尊就卑,故忞等乃得共天語聞法要。
所以八地菩薩當證真之後如夢斯覺,上無佛道可成、下無眾生可度,即欲入般涅槃,十方諸佛同聲勸請:『善男子!爾雖證此法門,然而眾生沒在諸苦。
我諸佛等不以證此便為究竟,不妨示如幻之法門、覺如夢之眾生。
』從此起大功行,較前所修日劫相倍焉。
」 上復問:「老莊悟處,與佛祖為同?為別?」師雲:「此中大有淆
如東坡是五祖戒後身,故下筆清空靈妙,但轉過頭來卻於己事生疏,然亦暫時岐路。
」因舉:「溈山與寒拾相見機緣,拾雲:『休休,他三生曾做國王來,一總忘卻了也。
』古人多有隔陰之迷,唯皇上果位中人,雖現身為生民主,而念念不忘此事,誠過古人遠矣。
」 上問:「有箇雪嶠和尚,聞渠真率不事事,末後示寂甚超脫,老和尚可知其人及曾親近否?」師雲:「先法叔住開先時曾受西堂之職,及示寂雲門遺命主其後事。
」乃述:「雪老人于丁亥年八月十九日示微疾,次日封鐘版,親書一紙示眾雲:『小兒曹!生死路上須逍遙,皎月冰霜曉,喫杯茶,坐脫去了。
』至二十六日酉時果索茶飲,口唱雪華飛之句,奄然坐逝。
然近代如林臯和尚之陞堂告眾、若菴和尚之預定逝期,其事詳載塔銘,皆忞所撰,則又不止一雪嶠老人也。
」 上雲:「學道須是恁麼方好?」師雲:「此中亦有淆訛,如真點胸乃一代大知識,臨示寂展轉痛苦。
侍者雲:『和尚終日訶佛罵祖,而今卻恁般漏逗。
』真雲:『你作者般見解。
』遂起身趺坐而逝。
古來尊宿如此不一,儘有人不識修行、不聞佛法,也能預知時至,無疾而終。
所以此事貴在眼明,眼若不明,即坐脫立亡未足多也。
」上問:「先天童和尚示滅如何?」師雲:「示現微疾,臨期按行工築,歸方丈,吉祥而逝。
」上問:「有箇熊開元,曾見老和尚否?」師雲:「曾見。
」上雲:「渠出家參禪有悟處麼?」師雲:「覺得胸次未能灑然,但人品極是高卓,數為靈嵒分衛供眾。
」上問:「靈嵒何人?」師雲:「法姪弘儲漢月藏和尚之嗣。
」 是日自辰至午,坐譚十餘刻方始回宮。
十月十五日,敘譚餘事,別記。
十月二十八日,敘譚餘事,別記。
十月二十九日,敘譚餘事,別記。
臘月十五日,敘譚餘事,別記。
庚子年正月初二日,敘譚餘事,別記。
正月初三日,敘譚餘事,別記。
正月十一日,敘譚餘事,別記。
三月十五日,駕至方丈,上雲:「者幾日在宮中多看語錄,見有上堂、晚參、小參、示眾之不同,何也?」師雲:「先德叢林,凡遇為國開堂及至節、元旦,皆陞座拈香祝聖,其餘三八朔朢垂示俱名上堂。
所謂晚參者,古來學者朝參暮請,善知識亦為之暮而陞堂,即上堂之異名也。
小參者,所謂家教是也,與示眾均名,隨宜開導。
雖立名不同,要皆時時刻刻以此事提撕學者耳。
」 上乃命學士王熙問:「『有句無句,如藤倚樹』,意旨如何?」師雲:「有句無句且置,樹倒藤枯,畢竟何歸何處?」士雲:「求老和尚分明開導。
」師雲:「事不如此。
欲求老僧分明開導,即誤賺居士了也。
」 上隨問:「『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如何是不傳底事?」師良久,問上雲:「陛下會麼?」上雲:「不會。
」師雲:「隻者不會底是箇甚麼?是何境界?作何體段?皇上但恁麼翻覆自看,看來看去,忽若桶子底脫,自然了辦。
」上雲:「求老和尚更下一語看。
」師雲:「無毛鐵鷂過新羅。
」 上又問:「如何做工夫始得與此事相應?」?溪進雲:「皇上當謝絕諸緣,閉門靜坐,饑來喫飯,困來打眠,如大死人相似始得。
」師雲:「此語在我禪和家即得,皇上日應萬幾,若一日稍不勵精,則諸務叢脞矣。
」上雲:「畢竟如何用心即得?」師雲:「先德有言:『但能於心無事、于事無心,則虛而靈、寂而妙。
』皇上但遇大小事務,不妨隨時支應,事後返觀向來酬應底,畢竟從甚麼處起?從甚麼處滅?刻刻提撕,念念不舍,自然打成一片,事事無礙。
」上雲:「恐有間斷時如何?」師雲:「參禪無別訣,隻要生死切。
皇上!果生死切時,如孝子器卻父母,即欲不哀痛不可得也。
」上雲:「生死心切,誠如老和尚所說,但見聞覺知昔人所訶,今欲用心參禪,未免落他見聞覺知。
」師雲:「譬如大火聚,觸之即燎人,然道火何曾燒卻口?不見古人道:『即此見聞非見聞,無餘聲色可呈君』,箇中若了全無事,體用何妨分不分?」上雲:「參禪悟道後還入輪迴麼?」師雲:「唯悟明生死底人正可入他輪迴。
譬如皇上尊居黃閣,忞與群臣何由得望恩光?皇上唯屈尊就卑,故忞等乃得共天語聞法要。
所以八地菩薩當證真之後如夢斯覺,上無佛道可成、下無眾生可度,即欲入般涅槃,十方諸佛同聲勸請:『善男子!爾雖證此法門,然而眾生沒在諸苦。
我諸佛等不以證此便為究竟,不妨示如幻之法門、覺如夢之眾生。
』從此起大功行,較前所修日劫相倍焉。
」 上復問:「老莊悟處,與佛祖為同?為別?」師雲:「此中大有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