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關禪師語錄卷之十

關燈
大力無畏,何難對壘乎? 復蘭谿邑侯吳公良 現宰官身與現比丘身,兩雖不同,其親踐實履似不可隔一絲毫。

    忝與居士俱遊博山之門,同氣相求惟此一著,先師座下一真實漢子,端有望于居士也。

    木佛天然,恰似渡江影子,但恐丹霞見而惡作,有些救他不得。

    奈何! 又 此事如賊入空屋,頭頭撞不著,若有些兒屏除不盡,即被竊弄矣!昔人謂「賊不打貧家」亦此意。

    古德雲:「十二處忘閒影響,三千界放淨光明。

    」此是得返魂香、換骨方,別開隻眼透向上生機活路者也。

    今初心參究,必須打併歸一,心無異緣,久久自成片段耳!居士根性明敏,善能辨析,將來入大光明藏,如百川到海、萬花坼春,朗月當空、寒潭無影,三昧王在掌握中矣! 與吳接侯孝廉 去歲,在博山相見後又在郡城相見,今遊虎林又得與居士相見,相見如此,道緣不為淺矣!何那事都忘卻耶?雪峰道:「望州亭與汝相見了也;烏石嶺與汝相見了也;僧堂前與汝相見了也。

    」此乃覿面相呈更無避諱,向這裏不瞥地,蹉過無位真人,莫怪被老僧推作門外漢,返不相識矣! 與龐序皇太守 虎林為昔年公憑熊地,一段清高風韻如寫在湖山煙光中,恨遊晚不及面承謦欬疊捧、瑤箋嘉貺,緣此中領一破院作粥飯主人,出門便如藤牽棘挂。

    不然尋大居士商榷公家舊案,秪如一口吸盡西江水,可曾和馬師鹽醬吞卻否?此時殊多清暇,要體究本有風光如倒囊出物。

    昔人謂:「探珠宜靜浪,動水取應難。

    」若是箇徹底漢,又好道:「不入驚人浪,難逢稱意魚。

    」此二語在居士分上,還是探珠時節、得魚光景耶?舍此不問,恐居士亦嬾作世諦語閒答耳!因風裁候,并謝高情。

     與蕭合初居士 此事貴在在決了,廉纖未盡遂有不諦當之語,是猶被解會所礙,此輩極多。

    公參究已極,但未盡卻疑情。

    古人道:「盡力推爺向裏頭。

    」此可舉似作道眼一助,但恐出而噦之,誠不足為公餉耳! 與張二水相國 浴佛前,二禪人來捧華劄并佳惠,何等慈念?未及裁答,以乏便郵耳!石刻起人清貪,既喜法韻鏘然,又愛墨妙道婉,金粟如來毫端說法,真令篋笥藏不住放光矣!想近日悟門都已忘卻,更不為老居士打葛藤,恐美食不中飽人餐也。

    前所供通,並是詣實。

     與林季翀太史 舊冬在懷玉道上,辱停車裁答,具見道念深衷,嘗謂:「傾蓋道傍,折節猶龍。

    」亦尼父遍參之意,雁不遺蹤、水無留影,虛懷相照,互證何妨?世尊見人舁豬子也須問過,況軒蓋到門而不一問,相見之情可乎?捧報章如生身父母之喻,甚善譬也,在居士偶然一交臂則可,在他人受法乳之深似不可,例恐損我師資道義也。

    然王臣外護自有付囑芳規,倘可以砥柱法門則力為之,金湯又何吝青蓮舌也?茲便鴻緻謝,并報區區伸問之私,原非劃空作界,亦遙服大居士所論誠是也。

     與沈君庸文學 居士偉姿傑骨,原是金剛種子,肯辦己躬下事,超格上流,非尋常能及,第不知是說得耶?行得耶?果決烈不回,則踏碓翁有一段機緣。

    有曹溪僧來也,公能助半臂力,勝著槽廠作務。

    道駕肯再過湖墅,劇此向上譚否?想秋涼可駐棹也延佇。

     答徐大玉太史 自大慈解制,轉為破寺主人,杖笠所至一味從緣,然則得住把茆、得飲口水屬有定分,若強作去住,未必在我不在龍天也。

    日甚懷念,未得消息,意大居士杜門壁觀,迥立千仞,其辦道堅銳,必若破釜焚舟,不決勝不休也。

    然大力量人,即車徒馳逐之間皆可臻悟,如所謂輪刀上陣亦得見之,何必冷坐閉目始為辦事乎? 又 昔大慧以偈寄張無垢雲:「上苑玉池方解凍,門前楊柳早垂春;山堂盡日焚香坐,長憶毘耶多口人。

    」每一舉此,宛見古人神交。

    居士入門最切,對面非遙,恨不時時得親玄唾為悵耳!承翰教下,慰如坐春風俟!當遣人奉迓,罄此秘譚。

     與沈英多文學 閩中行腳遊歷祖庭,此興亦不淺。

    第參方一事必須具眼,不然狐禪遍地卻被熱瞞,草裏有人翻成蹉過。

    如龐老子手腳快,便不犯鋒芒,截得人舌頭斷、栽得人命根活,到處咬得人怕。

    若枘鑿不相入,便被他捉住真老賊也。

    居士能如此拍弄,可謂竿木隨身、逢場作戲,快活何可當? 與鞠巖長居士 禪客雖多掠虛之病,淨土亦有靠實之過,二法融通纔好趨向上一路,可無滯隅擔版也。

    法丁諍劫,魔幟高張,故先大師與聞老宿皆救弊因時,乃有度幾箇老實禪人念佛之語。

    若一向安樁鑿孔、換局更籌,不若度幾箇老實念佛人參禪,亦不無其人,大都工夫做到家,一任亂翻筋鬥,倒拔釘楔,禪也料掉沒交涉、淨也料掉沒交涉、和料掉沒交涉、也料掉沒交涉,便知得楊侍郎傑無一可取、無一可捨,太虛空中之乎者也,將錯就錯西方極樂。

    公既承兩知識婆舌開導,必深有所得,來翰恐是試水探竿,茲不得已聊為葛藤一上。

    若要徹見念佛是誰?除是眼前空俗物、腳底露莖毛,自然補碎成片也。

     復樊紫蓋兵憲 既有包天納地胸襟,一腔悲憫,不見怨憎,此黃面老子度生心腸。

    雖歷劫捨身送命、乞目剜睛,無不應眾生之求,故作忍辱仙人五百生,任節節支解略無嗔念。

    大智慧人通身學佛,則觸境不但消融且歡喜順受,能轉令發菩提心,此所以度盡眾生無一生而不成佛者作用也。

    前八行已詳為公開譬,茲復再三無非要居士如紅爐點雪了無片滓為得也。

     與王大涵孝廉 令郎來,似為居士作善知識,提金剛王劍截斷愛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