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關禪師語錄卷之九
關燈
小
中
大
間苦瘵,使輦轂下無一物不在覆載煦濡之中,如此行履便是《華嚴》知識境界,又何必談玅說玄然後為修持徑路哉?惟在力行不倦,雖有剛強難化之民,亦惟將此不倦之心修菩提行,應折伏者而折伏之、應攝受者而攝受之,則頑石可以點化,況同稟血氣者乎?故諸佛菩薩從無量劫來化導眾生,多就國王宰官身,行其難行、忍其難忍,方成就福德智慧,誓度盡器界中一切有緣也。
與餘毓蟾刺史 捧來教,知枕席上多般生受,厭此苦器真度日如年也。
第業有定報、生有定命,促之莫得、延之無方,但拼著箇死字時節若到,撒手便行。
目前且隨痛忍痛、遇苦叫苦,更不作厭苦救痛之想,直於痛苦處看破此受痛苦底是阿誰?則痛苦奈何不下底亦連贓捉敗矣!此乃禪家對治病苦生死底玅藥,試為門下施此真方以博一笑,想門下見時必然噴案,惟善自調慰。
不贅。
與李龍石太守 學佛法易,先推倒此一座五蘊山頭為難,苟情關不破、識鎖未開,縱智辯過於鶖子、聞見齊於難陀,其奈命根不斷生滅熾然何?吾不知老居士何為而捷至於道如此其爽快耶?可謂香象過河,兔馬奚及。
往遊齊昌甚辱道愛,至今想毘耶齋頭團欒共話,真不減龐家父子也。
與袁滄孺刺史 明公江漢碩儒,雙融真俗,嚮慕光霽,匪夕斯朝,然未常不在鏡智中相對眉宇以譚第一義諦也。
昔張無垢居士與徑山杲公論格物,山笑曰:「子韶秪知格物,而不知物格。
」再徵辨問,士遂豁然有省,乃曰:「子韶格物,妙喜物格;欲識一貫,兩箇五百。
」山然之。
明公於此道參究有年必有深詣,貧衲敢借一問聊為相見,秪如格物與物格還是同箇鼻孔通風?還是各自咽喉出氣?未審格物在先,物格在後;抑物格在先,格物在後耶?若道本來無物可格,無後無先,便落在古人圈繢;若道有物可格,有先有後,又落在今時窠臼。
畢竟作麼生得箇不涉古今有無?請別道一句以慰翹渴,庶不虛與至人生同時、道同契也。
與彭質先國博 接手教,知近來工夫緊切道眼將開,故有種種魔事來擾。
昔黃面老人坐菩提樹下垂成正覺時,波旬弄盡伎倆不奈渠何,以得甘露滅,遂能降伏魔軍。
況我博地凡夫夙業深厚,初機入道,未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必須信力愈堅、道念愈篤,如豎金剛勝幢,彼將自隳裂矣!第徹理人分上,雖歷諸患難,如夢事、如影戲,不作苦境想、不作魔障想。
《法華》雲:「如有勇健能為難事,王解髻中明珠與之。
」以其能與諸魔共戰,兵勝有功也。
古德雲:「入得佛境界易,入得魔境界難。
」然則拂逆我者、顛沛我者,正是好遭際處,亦是天龍成就人處,如烹金謝火治玉蒙石則感恩無地,若更印以道眼,則又當作戰勝想、賜珠想,視此魔境即珠光發現,妙在撥轉便轆轆地耳!世尊曠劫修行,歷試諸境,皆極難行難忍之事,無一惡趣不生、無一業軀不受,大千世界無一芥子許不是捨身命處,然後靈山湧現,助揚法化,或為常隨、或為影響,所以打鼓弄琵琶,相逢兩會;家無一怨親,不為佛子也。
推此而言,則今之子女緣、冤賊緣皆當轉作道緣,則愛憎苦惱等情總是莊嚴菩提妙用。
此是點鐵成金語,知此則可轉禍為福、轉物為道,造化入吾手矣!蓋大凡修因,必須就緣境打得過,要見千摧不倒、百折不壞,方成一株大樹,覆蔭得天下人也。
來雲:「家道殘破矣!骨肉慘傷矣!功名偃蹇矣!尚自寢食不失其常、志願不更其故。
」雖亦忍力所到,尚似排遣未盡釋然、忘情消融歸于寂滅地耳!又雲:「晨起奔馳,夜就鼾睡,驀然開眼,戲耶?夢耶?世事如斯,究竟安在?」此乃心猶涉境,工夫不得力處。
若還信得及、把得定,十二時中有自繇分,豈被識情所轉耶?如雪巖問高峰:「日間浩浩作得主麼?睡夢中作得主麼?」峰俱答雲:「作得主。
」及問他:「無夢無想,主在甚麼處?」便不能加答。
後因鄰單推枕落地,便豁然大悟雲:「由來秪是舊時人,不改舊時行履處。
」質先居士但恁麼依樣畫葫蘆參去,定有徹頭日子在,幸深信焉! 與袁公寮太學 事貴高識、行貴實踐、理貴真參,唯雄傑丈夫肯自己擔當,則世出世間不見有難為之事;苟從旁觀望欲入不入,所謂繞指柔非百鍊鋼耳!故一超直入,唯廣額先生颺下刀來,自謂千佛中一數,豈不稱大勇烈哉?然以理觀之,舊佛新成尚多箇成字,況以難字為關,便如萬裡望崖州,恨不得到耶?即到後更須洗刮陶汰,極盡功力,然後處順如逆、居逆猶順,于一切境緣中得遊戲自在,不然荊棘林非容易過得也。
答周貫庵居士 即心是佛,是馬大師答大梅和尚問也。
大梅住山三十年,秪將這話頭用心,後馬大師著僧往問:「汝得何道理便此住山?」梅雲:「大師教我即心是佛。
」僧雲:「大師如今卻又道非心非佛!」梅雲:「這老漢惑亂人無有了時,任他非心非佛,我秪管即心是佛。
」僧回,舉似大師,大師雲:「梅子熟矣!」如今若有箇不受惑底漢子,秪把這句即心是佛一味參去,管甚麼廿五聖旋根返元證聖得果?管甚麼瞿曇拈花、達磨面壁?任他五家宗師有等玄言妙句、棒喝槌拂,盡是弄猢孫家具、祭鬼神茶飯。
何故?實際理地著不得箇元字腳,秪這一句即心是佛,早是遭他老鼠藥了,何況餘事耶?所以趙州雲:「佛之一字,吾不喜聞。
」佛且不喜,則伊沒閒工夫向他家門庭東覷西睹可知也。
若實不曾到得這田地,不可便一切撥置,須知他人不是謼神嚇鬼,秪如臨濟一喝如金剛王寶劍;一喝如踞地師子;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時一喝不作一喝用;會得時一喝中便具四喝。
若在這一喝上徹見得去,說甚麼宗與教、離與合、是與非,直得不疑生、不疑死、不疑先聖後聖、不疑生滅寂滅,釋迦老子便是素王、素王便是釋迦老子,旁流異派總是一源、千門萬戶都是一喝。
秪是不得作一喝會,若作一喝會,入地獄如箭射;若不作一喝會,入地獄如箭射。
這裏大須審細始得。
至如諸家拈棒、擎叉、挽弓、豎帚,雖拈弄不同,要皆同一機用也。
來問雲:「寂滅現前,正覺正定中何故忽生此相?豈有大人儀則,將非賣弄家風而於正宗無當耶?」如上所難,問者蓋不明他機用之妙,故有此疑。
昔世尊因乾闥婆王獻樂,於時山河大地皆作琴聲,迦葉起舞,王問:「迦葉豈不是漏盡羅漢,何更有餘習耶?」佛曰:「實無餘習,莫謗法也。
」王復撫琴三度,迦葉起舞如前,王曰:「迦葉作舞,豈不是?」佛曰:「實不作舞。
」王曰:「世尊何得妄語?」佛曰:「不妄語。
汝撫琴,山河大地皆作琴聲,豈不是?」王曰:「是!」佛曰:「迦葉亦然,所以實不曾作舞。
」王乃信受。
此箇公案,恰當居士疑他正定寂滅中有此相,便疑迦葉作舞一般。
若非此可為證,則與居士終辯不及,因不明這一喝妙處,所以疑情不解,何得不疑?諸師零言碎語棒喝等情這裏錯過,不知日用中錯
與餘毓蟾刺史 捧來教,知枕席上多般生受,厭此苦器真度日如年也。
第業有定報、生有定命,促之莫得、延之無方,但拼著箇死字時節若到,撒手便行。
目前且隨痛忍痛、遇苦叫苦,更不作厭苦救痛之想,直於痛苦處看破此受痛苦底是阿誰?則痛苦奈何不下底亦連贓捉敗矣!此乃禪家對治病苦生死底玅藥,試為門下施此真方以博一笑,想門下見時必然噴案,惟善自調慰。
不贅。
與李龍石太守 學佛法易,先推倒此一座五蘊山頭為難,苟情關不破、識鎖未開,縱智辯過於鶖子、聞見齊於難陀,其奈命根不斷生滅熾然何?吾不知老居士何為而捷至於道如此其爽快耶?可謂香象過河,兔馬奚及。
往遊齊昌甚辱道愛,至今想毘耶齋頭團欒共話,真不減龐家父子也。
與袁滄孺刺史 明公江漢碩儒,雙融真俗,嚮慕光霽,匪夕斯朝,然未常不在鏡智中相對眉宇以譚第一義諦也。
昔張無垢居士與徑山杲公論格物,山笑曰:「子韶秪知格物,而不知物格。
」再徵辨問,士遂豁然有省,乃曰:「子韶格物,妙喜物格;欲識一貫,兩箇五百。
」山然之。
明公於此道參究有年必有深詣,貧衲敢借一問聊為相見,秪如格物與物格還是同箇鼻孔通風?還是各自咽喉出氣?未審格物在先,物格在後;抑物格在先,格物在後耶?若道本來無物可格,無後無先,便落在古人圈繢;若道有物可格,有先有後,又落在今時窠臼。
畢竟作麼生得箇不涉古今有無?請別道一句以慰翹渴,庶不虛與至人生同時、道同契也。
與彭質先國博 接手教,知近來工夫緊切道眼將開,故有種種魔事來擾。
昔黃面老人坐菩提樹下垂成正覺時,波旬弄盡伎倆不奈渠何,以得甘露滅,遂能降伏魔軍。
況我博地凡夫夙業深厚,初機入道,未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必須信力愈堅、道念愈篤,如豎金剛勝幢,彼將自隳裂矣!第徹理人分上,雖歷諸患難,如夢事、如影戲,不作苦境想、不作魔障想。
《法華》雲:「如有勇健能為難事,王解髻中明珠與之。
」以其能與諸魔共戰,兵勝有功也。
古德雲:「入得佛境界易,入得魔境界難。
」然則拂逆我者、顛沛我者,正是好遭際處,亦是天龍成就人處,如烹金謝火治玉蒙石則感恩無地,若更印以道眼,則又當作戰勝想、賜珠想,視此魔境即珠光發現,妙在撥轉便轆轆地耳!世尊曠劫修行,歷試諸境,皆極難行難忍之事,無一惡趣不生、無一業軀不受,大千世界無一芥子許不是捨身命處,然後靈山湧現,助揚法化,或為常隨、或為影響,所以打鼓弄琵琶,相逢兩會;家無一怨親,不為佛子也。
推此而言,則今之子女緣、冤賊緣皆當轉作道緣,則愛憎苦惱等情總是莊嚴菩提妙用。
此是點鐵成金語,知此則可轉禍為福、轉物為道,造化入吾手矣!蓋大凡修因,必須就緣境打得過,要見千摧不倒、百折不壞,方成一株大樹,覆蔭得天下人也。
來雲:「家道殘破矣!骨肉慘傷矣!功名偃蹇矣!尚自寢食不失其常、志願不更其故。
」雖亦忍力所到,尚似排遣未盡釋然、忘情消融歸于寂滅地耳!又雲:「晨起奔馳,夜就鼾睡,驀然開眼,戲耶?夢耶?世事如斯,究竟安在?」此乃心猶涉境,工夫不得力處。
若還信得及、把得定,十二時中有自繇分,豈被識情所轉耶?如雪巖問高峰:「日間浩浩作得主麼?睡夢中作得主麼?」峰俱答雲:「作得主。
」及問他:「無夢無想,主在甚麼處?」便不能加答。
後因鄰單推枕落地,便豁然大悟雲:「由來秪是舊時人,不改舊時行履處。
」質先居士但恁麼依樣畫葫蘆參去,定有徹頭日子在,幸深信焉! 與袁公寮太學 事貴高識、行貴實踐、理貴真參,唯雄傑丈夫肯自己擔當,則世出世間不見有難為之事;苟從旁觀望欲入不入,所謂繞指柔非百鍊鋼耳!故一超直入,唯廣額先生颺下刀來,自謂千佛中一數,豈不稱大勇烈哉?然以理觀之,舊佛新成尚多箇成字,況以難字為關,便如萬裡望崖州,恨不得到耶?即到後更須洗刮陶汰,極盡功力,然後處順如逆、居逆猶順,于一切境緣中得遊戲自在,不然荊棘林非容易過得也。
答周貫庵居士 即心是佛,是馬大師答大梅和尚問也。
大梅住山三十年,秪將這話頭用心,後馬大師著僧往問:「汝得何道理便此住山?」梅雲:「大師教我即心是佛。
」僧雲:「大師如今卻又道非心非佛!」梅雲:「這老漢惑亂人無有了時,任他非心非佛,我秪管即心是佛。
」僧回,舉似大師,大師雲:「梅子熟矣!」如今若有箇不受惑底漢子,秪把這句即心是佛一味參去,管甚麼廿五聖旋根返元證聖得果?管甚麼瞿曇拈花、達磨面壁?任他五家宗師有等玄言妙句、棒喝槌拂,盡是弄猢孫家具、祭鬼神茶飯。
何故?實際理地著不得箇元字腳,秪這一句即心是佛,早是遭他老鼠藥了,何況餘事耶?所以趙州雲:「佛之一字,吾不喜聞。
」佛且不喜,則伊沒閒工夫向他家門庭東覷西睹可知也。
若實不曾到得這田地,不可便一切撥置,須知他人不是謼神嚇鬼,秪如臨濟一喝如金剛王寶劍;一喝如踞地師子;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時一喝不作一喝用;會得時一喝中便具四喝。
若在這一喝上徹見得去,說甚麼宗與教、離與合、是與非,直得不疑生、不疑死、不疑先聖後聖、不疑生滅寂滅,釋迦老子便是素王、素王便是釋迦老子,旁流異派總是一源、千門萬戶都是一喝。
秪是不得作一喝會,若作一喝會,入地獄如箭射;若不作一喝會,入地獄如箭射。
這裏大須審細始得。
至如諸家拈棒、擎叉、挽弓、豎帚,雖拈弄不同,要皆同一機用也。
來問雲:「寂滅現前,正覺正定中何故忽生此相?豈有大人儀則,將非賣弄家風而於正宗無當耶?」如上所難,問者蓋不明他機用之妙,故有此疑。
昔世尊因乾闥婆王獻樂,於時山河大地皆作琴聲,迦葉起舞,王問:「迦葉豈不是漏盡羅漢,何更有餘習耶?」佛曰:「實無餘習,莫謗法也。
」王復撫琴三度,迦葉起舞如前,王曰:「迦葉作舞,豈不是?」佛曰:「實不作舞。
」王曰:「世尊何得妄語?」佛曰:「不妄語。
汝撫琴,山河大地皆作琴聲,豈不是?」王曰:「是!」佛曰:「迦葉亦然,所以實不曾作舞。
」王乃信受。
此箇公案,恰當居士疑他正定寂滅中有此相,便疑迦葉作舞一般。
若非此可為證,則與居士終辯不及,因不明這一喝妙處,所以疑情不解,何得不疑?諸師零言碎語棒喝等情這裏錯過,不知日用中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