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關禪師語錄卷之九
關燈
小
中
大
過許多好事。
若他棒喝不是,你拈匙把箸做甚麼也不是。
所以不肯直下承當,便謂日用中都是塵勞分上事,便要去做背塵合覺工夫。
有塵可背、有覺可合,便分塵是外境、覺是內心,不能打成一片。
取捨心在,生滅宛然,可謂認賊為子,與道全乖矣!山僧為此不惜口業與居士通一線道:「不要走他家去,如油入麵。
縱饒三二十年苦工,秪到得一半,如來禪許會得,祖師禪未敢保在。
」莫見恁麼道,又疑他五燈未然之前皆失諦也,而宗出末世、量過群聖。
如今且莫管他過與不過,秪把箇萬法歸一提撕將去,行住坐臥、動靜語默總休暫捨,驀然撞破額樓大叫一聲,方好道著賊了也。
那時誾上座也藏羞無地。
何故?不合為公透引。
雖然如是,還我箇元字腳來再向汝道。
復鄭汝交使君 二千餘裡入閩,正欲尋一箇皮下有血底漢子,趁其性燥好與一足踏殺。
居士既肯拼卻性命,要來急索此事,正須上山商確,何故在屋裏販楊州耶?昔張子韶見妙喜便屏息家累,閉不動軒,矢志發明。
居士是大有才智人,近又為此念頓切,應好猛利一氣做上,更莫轉腦回頭,但秪看我主人翁面目落在何處,決要討箇分曉,雖應酬事事,莫作夾帶想亦莫作撇下想、莫作煩惱想亦莫作解脫想,貴在念念不放過、處處著眼覷,如此緊追密究到箇針劄不入處,忽然捉敗這枚賊,則曠劫無明當下摧破,便是大得手也。
待有如此光景,可打鼓相賀。
復鄭天柱居士 讀《鼓山志遊》見高才藻思,如畫出湧泉,令人心眼泠然。
翻思昔賢如白侍郎、蘇學士、黃太史輩,不甘流入名韻,耽風流文酒之癖,其一段精光收拾向禪理中方為究竟。
公人物英華不下諸公,不知肯聽招入蓮花社裏否?承佳句見投并索遊序,聊以寱語塞責,第不識毳袍可坐黼黻中耶? 與林狷庵明府 蠟屐遊山,頓醒千古之夢,昔人誤入桃花源,恐無此箇消息,明公以為奇覯否耶?略對麈譚,恍然猛省,知天機之靈妙夙植因深,佛謂人能聞法頓悟,如良驥窺鞭而追風,明公倘肯從此深入,必將心空及第,推倒選佛丹霞;眼豎頂門,笑殺聞雷清獻。
與徐大玉太史 昨得叨陪麈論,乃知大智慧人不昧夙因,外境諸緣超然莫繫,而一片真實心,必欲洞明己躬下事為急,且曰:「參禪此著,如救頭然。
」果激發如此,則可立地覯取,使曠大劫來不失之物頓獲現前無難矣!蓋過量人,妙能撲破虛空、吞吐華藏,得三昧王三昧,無纖毫空缺處、無一點滲漏處,自然事鏡出非、理鑒忘是,將佛法塵緣打成一片,為世出世間一大解脫觀自在豈不大快乎?王荊公嘗自謂:「我得百丈『是甚麼?』一句做宰相。
」然則宗門語句,其開豁人意,迥越常情,如披雲見日、如點鐵成金,所望居士得此末後句,他日補袞受用,豈不法門藉有重光乎?邂逅之緣似非偶爾,或般若因中曾有同參之約,第吾輩接機氣力尚弱,惟大居士高踞願乘汲引同類,則片語醒人力重千鈞,豈自了漢可窺其作略哉? 與陳雲怡居士 六祖雲:「欲識真不動,動上有不動。
」此語足與持衡經世者作箇金剛幢王。
居士履踐親切,雖有節旄柄文之冗,正好於煩劇中薦取不動之旨,撒手懸崖分身萬象,終日應酬不見有應酬之事,是名大了事人,又豈粘情帶識之流可企及其片晌受用哉? 答蔡宣遠明府 讀佳句心花燦露,不減優缽之香,知般若種子頓生于八識田中矣!倘從此勇念進嚮,忽於覓心不得處竟爾心安,則黃梅衣缽惟帶髮上人得之,居士幸無以鬚髮自礙也。
與天台邑侯彭赤霞 龐公問馬師:「不與萬法為侶是甚麼人?」師雲:「待汝一口汲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公於言下大悟。
此老費盡一生氣力,到這裏卸角馱、收籠頭,較馬師道:「自從胡亂後,三十年不曾少鹽醬。
」卻又別是一段風光。
一人破家蕩產、一人立業興家,兩箇共鼻竅出氣,不識居士於此古錐舌頭,還一齊截斷否耶?想日親簿書,翻著自家公案,放渠熱棒,不啻徑山竹篦決牘如流,總是大用現前。
葛洪有言:「若不是腳跟線斷也難得箇自繇。
」敢問居士還是自繇耶?繇人耶?簡點得出,好箇不少分相應。
與仁和邑侯宋喜公 城北破院前,得台車枉顧,群公在座,裾舄駢臨,不及與居士瀾翻舌本極譚妙旨,雖上上根人不待揚眉鼓舌已自知音,然格外相逢,非世間尋常機會,似不可當面蹉過,倘不鄙野鹿行蹤,相期於郊坰之外,得罄半日清譚,誰謂公事與佛事相擔閣耶?昔人道:「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似君,誰有不平事?」借彼證此,可作一偈,為公盡情道破也。
與聞子將孝廉 春來為脾家受虧,至今猶未疆飯,思得一晤,以旅泊風光時時領珠唾蘭芬不落枯寂,何快如之?月潭禪友至,詢知起居違和,不勝同病相憐之意。
洞山老人看病,不見有病,此固得安閒法耳!老子雲:「吾有大患,為吾有身。
」此即外其身而身存。
古人內脫身心、外遺世累,則身雖病,攢簇他不得、黏綴他不得,八苦交煎總不妨公,示同淨名說法,此等身心患業已皎然澄瑩,即抱痾亦遊戲乎!因布候不覺甚贅! 復吳心石鹺使 大居士天真不擾、性地虛明,肯於向上一路如推車相似,忽然撞著石壁尋箇入頭,自然出息不涉眾緣、入息不居陰界,常光體露,滾似盤珠。
果得如此受用,則世間境情,何樂可喻乎? 與徐獨往兵曹 喫人殘唾是近來學人無化腐氣質,若單愛自家杜撰,亦是聰明好辯所受病處。
石頭老祖雲:「乘言須會宗,勿自立規矩。
」此千古明眼證據。
今師家無此法,故衡物失準、第灸必著。
穴斧不留痕,方為了手人,善能高鑒,若恣性奇談,不以平心較論,恐螳螂捕蟬,莫知黃雀在後。
古人簡點抑揚,都與人做箇手眼,所以賞罰分明,不似今人一棒打殺都無救活手段,妙在殺得人,活得人,臨機應變與奪隨宜,公於此覷透則如所駁者,政所謂:「劍為不平離寶匣,藥因救病出金瓶。
」 復西水超座元 虎跑一期纔散,又住一破院,想公曹溪閒光景卻無此等繁難,便西水堂聞風規頗整,眾心信嚮大有可觀,老居士亦欣然助喜,不媿博山家聲。
所以舉公者,本分為人,謙卑自牧,善誘後來,大都道香價重,自然出一頭地。
百凡望加珍重,不令人覷破底囊,此大受用也。
與薛緱山兵憲 斂剎土於毫端、截眾流於一句,此是入門捷徑。
若不如此則識心紛飛,縱然門外覓車、路途打遶,其奈到家轉遠何?昨承大居士積誠問道,故不敢更作葛藤語,恐負來機,但請急地看箇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工夫綿密如絃路直,忽然磕著額樓,不妨道箇相隨來也。
此時快活不徹,亦須把得住;不然,流入歡喜魔自亦不覺,先要照破始得。
涼色漸多,軒帷還可晤譚,并問約之何日? 雪關禪師語錄卷之九終
若他棒喝不是,你拈匙把箸做甚麼也不是。
所以不肯直下承當,便謂日用中都是塵勞分上事,便要去做背塵合覺工夫。
有塵可背、有覺可合,便分塵是外境、覺是內心,不能打成一片。
取捨心在,生滅宛然,可謂認賊為子,與道全乖矣!山僧為此不惜口業與居士通一線道:「不要走他家去,如油入麵。
縱饒三二十年苦工,秪到得一半,如來禪許會得,祖師禪未敢保在。
」莫見恁麼道,又疑他五燈未然之前皆失諦也,而宗出末世、量過群聖。
如今且莫管他過與不過,秪把箇萬法歸一提撕將去,行住坐臥、動靜語默總休暫捨,驀然撞破額樓大叫一聲,方好道著賊了也。
那時誾上座也藏羞無地。
何故?不合為公透引。
雖然如是,還我箇元字腳來再向汝道。
復鄭汝交使君 二千餘裡入閩,正欲尋一箇皮下有血底漢子,趁其性燥好與一足踏殺。
居士既肯拼卻性命,要來急索此事,正須上山商確,何故在屋裏販楊州耶?昔張子韶見妙喜便屏息家累,閉不動軒,矢志發明。
居士是大有才智人,近又為此念頓切,應好猛利一氣做上,更莫轉腦回頭,但秪看我主人翁面目落在何處,決要討箇分曉,雖應酬事事,莫作夾帶想亦莫作撇下想、莫作煩惱想亦莫作解脫想,貴在念念不放過、處處著眼覷,如此緊追密究到箇針劄不入處,忽然捉敗這枚賊,則曠劫無明當下摧破,便是大得手也。
待有如此光景,可打鼓相賀。
復鄭天柱居士 讀《鼓山志遊》見高才藻思,如畫出湧泉,令人心眼泠然。
翻思昔賢如白侍郎、蘇學士、黃太史輩,不甘流入名韻,耽風流文酒之癖,其一段精光收拾向禪理中方為究竟。
公人物英華不下諸公,不知肯聽招入蓮花社裏否?承佳句見投并索遊序,聊以寱語塞責,第不識毳袍可坐黼黻中耶? 與林狷庵明府 蠟屐遊山,頓醒千古之夢,昔人誤入桃花源,恐無此箇消息,明公以為奇覯否耶?略對麈譚,恍然猛省,知天機之靈妙夙植因深,佛謂人能聞法頓悟,如良驥窺鞭而追風,明公倘肯從此深入,必將心空及第,推倒選佛丹霞;眼豎頂門,笑殺聞雷清獻。
與徐大玉太史 昨得叨陪麈論,乃知大智慧人不昧夙因,外境諸緣超然莫繫,而一片真實心,必欲洞明己躬下事為急,且曰:「參禪此著,如救頭然。
」果激發如此,則可立地覯取,使曠大劫來不失之物頓獲現前無難矣!蓋過量人,妙能撲破虛空、吞吐華藏,得三昧王三昧,無纖毫空缺處、無一點滲漏處,自然事鏡出非、理鑒忘是,將佛法塵緣打成一片,為世出世間一大解脫觀自在豈不大快乎?王荊公嘗自謂:「我得百丈『是甚麼?』一句做宰相。
」然則宗門語句,其開豁人意,迥越常情,如披雲見日、如點鐵成金,所望居士得此末後句,他日補袞受用,豈不法門藉有重光乎?邂逅之緣似非偶爾,或般若因中曾有同參之約,第吾輩接機氣力尚弱,惟大居士高踞願乘汲引同類,則片語醒人力重千鈞,豈自了漢可窺其作略哉? 與陳雲怡居士 六祖雲:「欲識真不動,動上有不動。
」此語足與持衡經世者作箇金剛幢王。
居士履踐親切,雖有節旄柄文之冗,正好於煩劇中薦取不動之旨,撒手懸崖分身萬象,終日應酬不見有應酬之事,是名大了事人,又豈粘情帶識之流可企及其片晌受用哉? 答蔡宣遠明府 讀佳句心花燦露,不減優缽之香,知般若種子頓生于八識田中矣!倘從此勇念進嚮,忽於覓心不得處竟爾心安,則黃梅衣缽惟帶髮上人得之,居士幸無以鬚髮自礙也。
與天台邑侯彭赤霞 龐公問馬師:「不與萬法為侶是甚麼人?」師雲:「待汝一口汲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公於言下大悟。
此老費盡一生氣力,到這裏卸角馱、收籠頭,較馬師道:「自從胡亂後,三十年不曾少鹽醬。
」卻又別是一段風光。
一人破家蕩產、一人立業興家,兩箇共鼻竅出氣,不識居士於此古錐舌頭,還一齊截斷否耶?想日親簿書,翻著自家公案,放渠熱棒,不啻徑山竹篦決牘如流,總是大用現前。
葛洪有言:「若不是腳跟線斷也難得箇自繇。
」敢問居士還是自繇耶?繇人耶?簡點得出,好箇不少分相應。
與仁和邑侯宋喜公 城北破院前,得台車枉顧,群公在座,裾舄駢臨,不及與居士瀾翻舌本極譚妙旨,雖上上根人不待揚眉鼓舌已自知音,然格外相逢,非世間尋常機會,似不可當面蹉過,倘不鄙野鹿行蹤,相期於郊坰之外,得罄半日清譚,誰謂公事與佛事相擔閣耶?昔人道:「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似君,誰有不平事?」借彼證此,可作一偈,為公盡情道破也。
與聞子將孝廉 春來為脾家受虧,至今猶未疆飯,思得一晤,以旅泊風光時時領珠唾蘭芬不落枯寂,何快如之?月潭禪友至,詢知起居違和,不勝同病相憐之意。
洞山老人看病,不見有病,此固得安閒法耳!老子雲:「吾有大患,為吾有身。
」此即外其身而身存。
古人內脫身心、外遺世累,則身雖病,攢簇他不得、黏綴他不得,八苦交煎總不妨公,示同淨名說法,此等身心患業已皎然澄瑩,即抱痾亦遊戲乎!因布候不覺甚贅! 復吳心石鹺使 大居士天真不擾、性地虛明,肯於向上一路如推車相似,忽然撞著石壁尋箇入頭,自然出息不涉眾緣、入息不居陰界,常光體露,滾似盤珠。
果得如此受用,則世間境情,何樂可喻乎? 與徐獨往兵曹 喫人殘唾是近來學人無化腐氣質,若單愛自家杜撰,亦是聰明好辯所受病處。
石頭老祖雲:「乘言須會宗,勿自立規矩。
」此千古明眼證據。
今師家無此法,故衡物失準、第灸必著。
穴斧不留痕,方為了手人,善能高鑒,若恣性奇談,不以平心較論,恐螳螂捕蟬,莫知黃雀在後。
古人簡點抑揚,都與人做箇手眼,所以賞罰分明,不似今人一棒打殺都無救活手段,妙在殺得人,活得人,臨機應變與奪隨宜,公於此覷透則如所駁者,政所謂:「劍為不平離寶匣,藥因救病出金瓶。
」 復西水超座元 虎跑一期纔散,又住一破院,想公曹溪閒光景卻無此等繁難,便西水堂聞風規頗整,眾心信嚮大有可觀,老居士亦欣然助喜,不媿博山家聲。
所以舉公者,本分為人,謙卑自牧,善誘後來,大都道香價重,自然出一頭地。
百凡望加珍重,不令人覷破底囊,此大受用也。
與薛緱山兵憲 斂剎土於毫端、截眾流於一句,此是入門捷徑。
若不如此則識心紛飛,縱然門外覓車、路途打遶,其奈到家轉遠何?昨承大居士積誠問道,故不敢更作葛藤語,恐負來機,但請急地看箇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工夫綿密如絃路直,忽然磕著額樓,不妨道箇相隨來也。
此時快活不徹,亦須把得住;不然,流入歡喜魔自亦不覺,先要照破始得。
涼色漸多,軒帷還可晤譚,并問約之何日? 雪關禪師語錄卷之九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