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關禪師語錄卷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所覺空』者,非但遣卻聞慧,即思慧亦不立矣!又雲『空覺極圓』者,泐潭標此處修慧現前也。
又雲『空所空滅』者,此修慧亦遣也。
前三慧未空,宛成生滅;此三慧俱遣,頓入圓明,故下文雲『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又璿師分此段經文為四:一亡前塵、二盡內根、三空觀智、四滅諦理。
然則亡所之亡,亡前塵也;盡聞之盡,盡內根也;空覺之空,空觀智也;空滅之滅,滅諦理也。
尋繹斯旨,則曰思曰亡非漫無階梯,其中有觀照差別之異,如嚼蔗味漸入佳境。
若必如居士所謂『亡則不思,思則不亡』,此又似今時拍盲禪人,蔑裂教網混同作解,不顧教家銷文有次第、科經有節目,翻被渠笑為杜撰。
又來謂:『妄則不宜于思,真則不宜于亡』,此亦正坐前惑。
殊不知思則觀智深入,善銷能所之妄,何得不思?真乃寂滅現前頓亡生滅之見,何謂不亡?第思須防其邪思,防害乎觀智也;亡須汰乎斷空,恐傷於寂滅也。
若思得無思之思,即禪那愈朗;亡至絕待之亡,即真理圓照,斯又何害也?又來問:『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則聞與不聞皆非所計,又何必曰:從聞入,於聞中入流亡所耶?』此說近是,若再詳前意徹法源底,又深入一層也。
據宗旨直捷為人,如吹毛在手盡截情見,向世尊未開口已前會得猶較些子。
若要理會他教乘中事,又須向葛藤窠裏研窮鈔疏通諸解釋,然後下筆如流惑滯自遣。
公亦通人,或藉此為探竿,則山僧媿未師安,實不中難也。
然須如是,切忌錯下註腳。
」 (問雲)「生滅去來本如來藏性;又曰: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
不兩相反乎?又如而如來藏本妙圓心,非心非空,以至非常樂我淨;即如來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以至即常樂我淨。
皆兩相反。
何耶?豈所指性有二、心有二耶?抑五陰法塵所指有二耶?不然終于非、即本無二義不明也?」 (師雲)「迷則起眾生見,見有生滅去來,則如來藏性隨為去來生滅矣!悟則本如來藏,求其生死去來了無所得,則生滅去來皆合如來藏性也。
以迷悟相翻似反,若知真妄無別,則非反也。
又如來藏有三:初顯空如來藏離一切相,故俱非;次顯不空如來藏,故俱即;三顯空不空如來藏,故離即離非、是即非即,此合中道義。
以阿難首請妙奢摩他最初方便,世尊至此圓答三諦始酬前案。
居士詳此,則來問非即本無二義,無不洞然明了,更不疑性有二、心有二,及五蘊法塵有二也。
居士初疑其兩反者,蓋不聞雙即雙離之妙,故惑非即差岐、依違介念。
佛告富樓那雲:『汝以色空相傾相奪於如來藏,而如來藏隨為色空周遍法界;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而如來藏惟妙覺明圓照法界。
』泐潭謂:『此妙用如水投水,不分能所,繁興大用,起必全真。
』要以不思議心得不思議用,則三諦妙義皆日用中事,拈來無不是用處。
莫生疑!一涉思惟,徒勞蔔度。
」 (問雲)「以是因緣,世界相續,兩儀未生之先,妄想因緣何人何自而有生耶?又雲:諸佛如來妙覺明空,何當更出山河大地?則此世界諸佛所不容,不亦留礙乎?且山河大地不生則同混沌矣!又何以成世界耶?」 (師雲)「居士問:『兩儀未生之先,妄想因緣何人何自而有生耶?』此問大似演若迷頭,狂性未歇耳!豈不見經中道『寶覺真心,各各圓滿。
』若必推求他人之所自生,則居士寶覺真心全虧無分矣!佛不雲乎『如我按指,海印發光,汝暫舉心,塵勞先起。
』溫陵雲:『世界、業果、眾生皆妙心影,明如鏡中頭,分別則妄,不隨分別則狂心自歇也。
』所以本經亦自斷案,明白道:『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
』又雲:『妙淨明心,本周法界。
』審如是,則眾生界全是佛界,以迷妄故,虛空世界生起紛然;妄盡歸源,則山河大地純是一真法界。
《中論》亦雲:『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說無生。
』然則兩儀未生已前,早箇依正互嚴、生佛齊現,喚作無生猶不可,喚作妄想因緣又可乎?況疑其他生自生,抑又可乎?又豈可落在頑空作斷滅想?將謂佛界成,則不容有眾生界,矧又疑山河大地不生,則混混沌沌不成世界耶?此問正似滿慈騰疑,細研佛答則所惑自袪。
昔長水璿師問琅琊:『清淨本然,雲何忽生山河大地?』琊憑淩答雲:『清淨本然,雲何忽生山河大地。
』璿公于此悟入。
居士兼參此旨,則即時豁然便得本心,不俟予叨叨饒舌也。
」 答優曇菴主三問 (問雲)「『止止不須說,我法妙難思。
』意旨如何?」 (師雲)「好消息。
」 (進雲)「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如何不能出女子定?」 (師雲)「倒捲簾兒別有人。
」 (進雲)「達磨至震旦,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何又有面壁之說?」 (師雲)「待壁倒向汝道。
」 (進雲)「龐公自取涅槃,如何靈照先登一步?」 (師雲)「俊鷹生兒成快鷂。
」 答毛奇生居士問 (問雲)「猛虎喉中飛活雀,怎能得入、怎能得出?」 (答雲)「喚作雀兒即不可。
」 (問雲)「三十年來富貴過眼成空,直將一刀斬斷,何處著力?」 (答雲)「易開終始口,難保歲寒心。
」 答天旋禪人問 (問雲)「外緣不入,內緣不出,一念不生,萬境空寂,正恁麼時,還許學人受用也未?」 (答雲)「秪恐你縫罅太多。
」 (問雲)「有人不在地上走、不涉水中行,有時動身撞倒須彌、有時舉步蹋破長安,這漢子未審腳跟點地也未?」 (答雲)「且道藕絲孔裏藏得幾箇阿修羅王?」 (問雲)「單刀直入萬人陣,八面箭鋒匝地圍,翻身跳出時如何?」 (答雲)「險阱更難過。
」 (問雲)「一人在高峰絕頂立,一人在東洋海底坐,兩人擬欲相見,作何商量?」 (答雲)「待轆轤先生來作通事始得。
」 答徑山語風禪師問 師赴司理黃海岸居士招西湖泛舟,時徑山語風老宿在坐,(問雲)「師何不上徑山?」 (師曰)「腳頭未便。
」 (風雲)「有何不便?」 (師曰)「有些病痛。
」 (風雲)「我一生不病。
」 (師曰)「病過一番亦好。
」 黃問風曰:「秪如古人道:『吾有大病,非世所醫。
』未審是何病?」 風摩胸雲:「阿?!阿?!」 (師曰)「老老大大,話作兩截;先說一生沒病,而今又叫苦痛?」 風指黃雲:「他是箇賊。
」 (師曰)「還是捉住他好?縱容他好?」 風含笑不答。
(師曰)「著賊了也。
」 少頃同登小舠,蓬忽礙 師頂,風笑曰:「打頭不遇作家。
」 師指蓬架曰:「這蓬頭果不作家。
」眾大笑。
方子凡居士問:「靈隱有石佛七尊埋在地下,今已掘出,秪得六尊;大師若住靈隱可補一尊?」 風搖手雲:「我不在數內。
」 (師曰)「補數也好。
」 (風雲)「何為?」 (師曰)「業在其中。
」 師請語風老宿齋次,(風曰)「先大師專持淨土一門誘攝群機,道有西方可生。
秪如古佛道:『身從無相中受生,猶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無,罪福皆空無所住。
』既無所住,要往西方作麼?」 (師雲)「無住即西方。
」 (風曰)「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又分甚麼東西?」 (師雲)「恁麼道,徒稱雲棲腳下兒孫。
」 (風曰)「我不喫他茶飯。
」 (師雲)「也要拈他一片香。
」 (風曰)「我卻不信西方。
」 (師雲)「若論向上人,說箇東方,好與三十棒;說箇西方,好與三十棒。
」 風呵呵大笑。
(師雲)「地獄未為苦,此一笑最苦。
」 風連叫曰:「苦苦!」 師乃笑曰:「我卻快活。
」 風又問:「教中道『十方虛空悉皆消殞』,此意如何?」 (師曰)「要費許多氣力消殞作麼?」 (風雲)「徑山不在其中?」 (師曰)「蚤消殞了也。
」 風又問:「趙州道:『有佛處不得住,無佛處急走過。
』意作麼生?」 師指案雲:「此食品新鮮,不作餿氣。
」 風以箸挾菜雲:「且喫菜好。
」 (師曰)「還有果子請你喫。
」 (風曰)「古人道:『我有箇休糧方子。
』如何是休糧方子?」 (師曰)「喫到飽方休。
」 師復謂風雲:「長老骨氣稜層,必然高壽。
」 (風曰)「多蒙授記。
」 (師雲)「爭得恁麼甘心?」 齋罷,(風曰)「靈隱住得成,還可時時相見,有得葛藤打在。
」 (師曰)「有心開飯店,不怕大肚漢。
」 臨行,風問曰:「一口汲盡西江水時若何?」 (師曰)「何不更喫一盃
又雲『空所空滅』者,此修慧亦遣也。
前三慧未空,宛成生滅;此三慧俱遣,頓入圓明,故下文雲『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又璿師分此段經文為四:一亡前塵、二盡內根、三空觀智、四滅諦理。
然則亡所之亡,亡前塵也;盡聞之盡,盡內根也;空覺之空,空觀智也;空滅之滅,滅諦理也。
尋繹斯旨,則曰思曰亡非漫無階梯,其中有觀照差別之異,如嚼蔗味漸入佳境。
若必如居士所謂『亡則不思,思則不亡』,此又似今時拍盲禪人,蔑裂教網混同作解,不顧教家銷文有次第、科經有節目,翻被渠笑為杜撰。
又來謂:『妄則不宜于思,真則不宜于亡』,此亦正坐前惑。
殊不知思則觀智深入,善銷能所之妄,何得不思?真乃寂滅現前頓亡生滅之見,何謂不亡?第思須防其邪思,防害乎觀智也;亡須汰乎斷空,恐傷於寂滅也。
若思得無思之思,即禪那愈朗;亡至絕待之亡,即真理圓照,斯又何害也?又來問:『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則聞與不聞皆非所計,又何必曰:從聞入,於聞中入流亡所耶?』此說近是,若再詳前意徹法源底,又深入一層也。
據宗旨直捷為人,如吹毛在手盡截情見,向世尊未開口已前會得猶較些子。
若要理會他教乘中事,又須向葛藤窠裏研窮鈔疏通諸解釋,然後下筆如流惑滯自遣。
公亦通人,或藉此為探竿,則山僧媿未師安,實不中難也。
然須如是,切忌錯下註腳。
」 (問雲)「生滅去來本如來藏性;又曰: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
不兩相反乎?又如而如來藏本妙圓心,非心非空,以至非常樂我淨;即如來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以至即常樂我淨。
皆兩相反。
何耶?豈所指性有二、心有二耶?抑五陰法塵所指有二耶?不然終于非、即本無二義不明也?」 (師雲)「迷則起眾生見,見有生滅去來,則如來藏性隨為去來生滅矣!悟則本如來藏,求其生死去來了無所得,則生滅去來皆合如來藏性也。
以迷悟相翻似反,若知真妄無別,則非反也。
又如來藏有三:初顯空如來藏離一切相,故俱非;次顯不空如來藏,故俱即;三顯空不空如來藏,故離即離非、是即非即,此合中道義。
以阿難首請妙奢摩他最初方便,世尊至此圓答三諦始酬前案。
居士詳此,則來問非即本無二義,無不洞然明了,更不疑性有二、心有二,及五蘊法塵有二也。
居士初疑其兩反者,蓋不聞雙即雙離之妙,故惑非即差岐、依違介念。
佛告富樓那雲:『汝以色空相傾相奪於如來藏,而如來藏隨為色空周遍法界;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而如來藏惟妙覺明圓照法界。
』泐潭謂:『此妙用如水投水,不分能所,繁興大用,起必全真。
』要以不思議心得不思議用,則三諦妙義皆日用中事,拈來無不是用處。
莫生疑!一涉思惟,徒勞蔔度。
」 (問雲)「以是因緣,世界相續,兩儀未生之先,妄想因緣何人何自而有生耶?又雲:諸佛如來妙覺明空,何當更出山河大地?則此世界諸佛所不容,不亦留礙乎?且山河大地不生則同混沌矣!又何以成世界耶?」 (師雲)「居士問:『兩儀未生之先,妄想因緣何人何自而有生耶?』此問大似演若迷頭,狂性未歇耳!豈不見經中道『寶覺真心,各各圓滿。
』若必推求他人之所自生,則居士寶覺真心全虧無分矣!佛不雲乎『如我按指,海印發光,汝暫舉心,塵勞先起。
』溫陵雲:『世界、業果、眾生皆妙心影,明如鏡中頭,分別則妄,不隨分別則狂心自歇也。
』所以本經亦自斷案,明白道:『汝但不隨分別世間、業果、眾生三種相續,三緣斷故,三因不生。
』又雲:『妙淨明心,本周法界。
』審如是,則眾生界全是佛界,以迷妄故,虛空世界生起紛然;妄盡歸源,則山河大地純是一真法界。
《中論》亦雲:『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說無生。
』然則兩儀未生已前,早箇依正互嚴、生佛齊現,喚作無生猶不可,喚作妄想因緣又可乎?況疑其他生自生,抑又可乎?又豈可落在頑空作斷滅想?將謂佛界成,則不容有眾生界,矧又疑山河大地不生,則混混沌沌不成世界耶?此問正似滿慈騰疑,細研佛答則所惑自袪。
昔長水璿師問琅琊:『清淨本然,雲何忽生山河大地?』琊憑淩答雲:『清淨本然,雲何忽生山河大地。
』璿公于此悟入。
居士兼參此旨,則即時豁然便得本心,不俟予叨叨饒舌也。
」 答優曇菴主三問 (問雲)「『止止不須說,我法妙難思。
』意旨如何?」 (師雲)「好消息。
」 (進雲)「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如何不能出女子定?」 (師雲)「倒捲簾兒別有人。
」 (進雲)「達磨至震旦,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何又有面壁之說?」 (師雲)「待壁倒向汝道。
」 (進雲)「龐公自取涅槃,如何靈照先登一步?」 (師雲)「俊鷹生兒成快鷂。
」 答毛奇生居士問 (問雲)「猛虎喉中飛活雀,怎能得入、怎能得出?」 (答雲)「喚作雀兒即不可。
」 (問雲)「三十年來富貴過眼成空,直將一刀斬斷,何處著力?」 (答雲)「易開終始口,難保歲寒心。
」 答天旋禪人問 (問雲)「外緣不入,內緣不出,一念不生,萬境空寂,正恁麼時,還許學人受用也未?」 (答雲)「秪恐你縫罅太多。
」 (問雲)「有人不在地上走、不涉水中行,有時動身撞倒須彌、有時舉步蹋破長安,這漢子未審腳跟點地也未?」 (答雲)「且道藕絲孔裏藏得幾箇阿修羅王?」 (問雲)「單刀直入萬人陣,八面箭鋒匝地圍,翻身跳出時如何?」 (答雲)「險阱更難過。
」 (問雲)「一人在高峰絕頂立,一人在東洋海底坐,兩人擬欲相見,作何商量?」 (答雲)「待轆轤先生來作通事始得。
」 答徑山語風禪師問 師赴司理黃海岸居士招西湖泛舟,時徑山語風老宿在坐,(問雲)「師何不上徑山?」 (師曰)「腳頭未便。
」 (風雲)「有何不便?」 (師曰)「有些病痛。
」 (風雲)「我一生不病。
」 (師曰)「病過一番亦好。
」 黃問風曰:「秪如古人道:『吾有大病,非世所醫。
』未審是何病?」 風摩胸雲:「阿?!阿?!」 (師曰)「老老大大,話作兩截;先說一生沒病,而今又叫苦痛?」 風指黃雲:「他是箇賊。
」 (師曰)「還是捉住他好?縱容他好?」 風含笑不答。
(師曰)「著賊了也。
」 少頃同登小舠,蓬忽礙 師頂,風笑曰:「打頭不遇作家。
」 師指蓬架曰:「這蓬頭果不作家。
」眾大笑。
方子凡居士問:「靈隱有石佛七尊埋在地下,今已掘出,秪得六尊;大師若住靈隱可補一尊?」 風搖手雲:「我不在數內。
」 (師曰)「補數也好。
」 (風雲)「何為?」 (師曰)「業在其中。
」 師請語風老宿齋次,(風曰)「先大師專持淨土一門誘攝群機,道有西方可生。
秪如古佛道:『身從無相中受生,猶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無,罪福皆空無所住。
』既無所住,要往西方作麼?」 (師雲)「無住即西方。
」 (風曰)「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又分甚麼東西?」 (師雲)「恁麼道,徒稱雲棲腳下兒孫。
」 (風曰)「我不喫他茶飯。
」 (師雲)「也要拈他一片香。
」 (風曰)「我卻不信西方。
」 (師雲)「若論向上人,說箇東方,好與三十棒;說箇西方,好與三十棒。
」 風呵呵大笑。
(師雲)「地獄未為苦,此一笑最苦。
」 風連叫曰:「苦苦!」 師乃笑曰:「我卻快活。
」 風又問:「教中道『十方虛空悉皆消殞』,此意如何?」 (師曰)「要費許多氣力消殞作麼?」 (風雲)「徑山不在其中?」 (師曰)「蚤消殞了也。
」 風又問:「趙州道:『有佛處不得住,無佛處急走過。
』意作麼生?」 師指案雲:「此食品新鮮,不作餿氣。
」 風以箸挾菜雲:「且喫菜好。
」 (師曰)「還有果子請你喫。
」 (風曰)「古人道:『我有箇休糧方子。
』如何是休糧方子?」 (師曰)「喫到飽方休。
」 師復謂風雲:「長老骨氣稜層,必然高壽。
」 (風曰)「多蒙授記。
」 (師雲)「爭得恁麼甘心?」 齋罷,(風曰)「靈隱住得成,還可時時相見,有得葛藤打在。
」 (師曰)「有心開飯店,不怕大肚漢。
」 臨行,風問曰:「一口汲盡西江水時若何?」 (師曰)「何不更喫一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