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關禪師語錄卷之三
關燈
小
中
大
「見後如何?」師雲:「拈卻著。
」進雲:「青山青翠翠,綠水綠盈盈。
」師雲:「除卻山水之外,道一句來!」進雲:「此去博山不遠。
」師雲:「未夢見瀛山在。
」進雲:「門裏出身易即不問,如何是身裏出門難?」師雲:「一線通天別有門。
」進雲:「好箇無生曲,繇來和者稀。
」師雲:「誰是其人?」僧禮拜歸眾。
僧問:「如何是正中偏?」師雲:「當門見路。
」進雲:「如何是偏中正?」師雲:「把鏡照顏。
」進雲:「如何是正中來?」師雲:「珠簾倒卷。
」進雲:「如何是兼中至?」師雲:「露刃橫抽。
」進雲:「如何是兼中到?」師雲:「風流人不見,頭戴玉簪花。
」進雲:「五位已蒙師指示,談不及處乞師宣。
」師雲:「山僧柱杖子不曾發令,你喫得幾棒?」進雲:「恁麼則人天皆仰,四眾鹹尊去也?」師雲:「不在多言。
」僧問:「大冶紅爐煉聖煉凡,體非凡聖作麼生煉?」師雲:「烹金雖有彩,治玉本無瑕。
」進雲:「意旨如何?」師雲:「重疊關山千萬層。
」僧問:「曇瞿現世,地湧金蓮,和尚今日有何祥瑞?」師雲:「火裏青蓮朵朵鮮。
」進雲:「還有為人處也無?」師雲:「隨家豐儉。
」進雲:「分明踏在瀛山上,看到瀛山早已遲。
」師雲:「屋後青松繞翠屏。
」進雲:「向上玄津,更乞師指。
」師雲:「今日不向汝道。
」進雲:「為何不道?」師雲:「案山未曾點頭在。
」僧禮拜。
師乃雲:「諸禪德!調心正直,不落中邊,正是入門要領,入門之後,更須知有轉位就機乃正不立玄;轉機就位乃偏不附物;機位俱隱乃正偏不立;機位俱轉乃偏正互融。
妙在知婉知直、能剛能柔,處險不墮、即危常安,然後臨機應物,不滯一隅。
淩行婆雲:『語不知偏正、理不識倒邪,為人則禍生。
』看他是箇婆子,宛有丈夫作略,所以南泉趙州盡力把當亦不奈何。
不似而今人,依門傍戶尚且巴搆不上,又安易自己傑出手眼乎?我這裏粘帶不是、乾淨亦非,要箇直腰曲背的漢子,向此門裏覷箇四通八闢,然後向十字街頭揚聲大叫『土曠人稀,相逢者少。
』諸禪德!參須真參、悟須實悟,莫守頑期,結解如故,格外明宗,豈落今言中,取則聊稽古;直饒超越古今,瀛山拄杖子未肯點頭相許。
何故?」卓拄杖一下雲:「行盡石頭苔路滑,承渠恩力始知恩。
」便下座。
附各剎上堂法語 寶方黃海岸居士請上堂,舉:「傅大士雲:『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這老兒家玄則玄矣!且問他空手把鋤畢竟成何事業?壽昌先師翁則不然,一生秪將一把沒柄鋤頭,闢虛空而翻世界;更穿一領無縫簑衣,遮須彌而蓋華藏,非但成三大梵剎,且又掘開百萬人天腦門,厥功偉哉,非可傋述。
雖然,山僧恁麼實供,也是揚今抑古,未免笑破天下衲僧鼻孔。
殊不知傅大士是箇不唧瀏漢,恃他是補處慈尊,多端捏怪,將謂瞞盡天下人,豈料今日被誾上座和贓捉敗了也。
諸禪德!還知壽昌師翁前身麼?傅大士即是;要知傅大士後身麼?壽昌師翁即是。
且道以何為證?從來肥瘦雖差別,靠下鋤頭便一般。
」海岸居士問雲:「和尚還識傅大士否?」師雲:「居士從甚麼處來?」進雲:「和尚證明。
」師雲:「同在雙林寺裏,還記得否?」進雲:「從天降下時如何?」師雲:「高山雖凜聳,平步莫崎嶇。
」進雲:「從地湧出時如何?」師雲:「蓮花開朵朵,下載起清風。
」進雲:「壽昌佛法分付博山,博山佛法分付阿誰?」師雲:「謝居士證據。
」士禮拜雲:「且喜博山佛法有幸!」師雲:「莫塗汙人好。
」 中天寺上堂:「造極登峰事若何?魔宮虎穴盡穿過;白雲深處無人到,誰共吟風嘯月歌?天台韶國師雲:『通玄峰頂,不是人間;心外無法,滿目青山。
』既是滿目青山,何處不是通玄峰頂?既是心外無法,何處別有人間?所以道:『一切智智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若曉得這般說話,便知山僧未離博山,初步身已遍坐道場,雖居中天寺裏,跡亦週遊華藏。
何故?盡大地是此箇峰頭,藏博山於中天寺裏亦得;遍剎塵是吾家國土,置中天于博山寺裏亦得。
諸禪德!還知此山來歷麼?乃國初儀忠禪師道場,舊曰『天堂』,先大師易名『中天寺』,囑累剡兄率眾住持。
山僧今日到來,秪見門庭清迥蒼翠鬱,盤立千仞而不危,自是沉沉氣象;環眾山而荅響,分明落落圓音。
烹茶分活水,泉眼常流;倚樹聽幽禽,松竽疊奏。
山川既能助道,此地必爾毓靈,將來龍象駢臻,叢席恢擴,深有望矣!雖然,秪如今日熊希亮居士設齋,懇請山僧登座特為舉揚,且道將何為證?」良久雲:「眉毛拖地渾無影,舌底舒光孰可量。
」 西禪上堂:「閩山矗秀參天漢,閩水通靈接海潮;不獨朝端多宰輔,從來法窟產英豪。
歷觀全閩尊宿,聲光半列傳燈;遍覽諸祖道場,剎竿盡標名勝。
門庭此際灰冷奚堪?豈是宗風寥落,大都不肯承當?若也肯心頓發,阿誰欠少毛頭?不見當時此山有長慶稜禪師,苦心參究,坐破七箇蒲團,因捲簾大悟,便解道:『也大差!也大差!捲起簾來見天下,有人問我解何宗?拈起拂子劈口打。
』玄沙是伊親兄,於時不肯放過,他便頌雲:『萬象之中獨露身,唯人自肯乃方親;多年誤向途中覓,今日拈來火裏水。
』沙乃深肯之。
諸禪德!快須打起精彩,莫錯過時光,提一句無義味話頭,疑情頓發,參教徹頭徹尾,討箇自肯底時節,始不讓長慶好手能拈火裏冰也。
今日乃華雨上人與性端林居士及眾宰官等特請山僧上堂,欲振興西禪祖席,故不免為大眾說箇因緣。
昔龐居士學道,沉十萬家私於湘水,帶累靈照女做一長柄笊籬,至今撈漉不出。
若人撈漉得出,直下已竟檀波;其或未然,好把一文來乞我,剎竿扶起大家看。
」 興濟堂上堂:「來從淵關來,去從淵關去;來去自奔波,淵關渾如故。
不見祖師道:『萬法本閒,惟人自鬧。
』若知鬧底即是閒底,便是燈花燦爛色不關情;若知閒底即是鬧底,便見簫鼓駢闐聲非礙耳!何以故?有物為物,則被物物礙膺;塵本非情,則可塵塵合道。
」舉起拂子雲:「拂子是塵,喚甚麼作道?拂子是道,喚甚麼作塵?」擲下拂子雲:「還知麼?關津雖放過,不許販私鹽。
」 雙漈寺上堂:「夫信心難生,人能具真信心者,即是成佛種子,譬如良田雖具,若無嘉苗焉能登獲?佛性皆有,若無信心焉能悟入?雖然如是,且道闡提成佛,還具信心也無?一超直入猶嫌近,搥碎香臺不坐蓮。
珍重。
」 開元寺上堂:「古德雲:『一拳拳倒黃鶴樓,一踢踢翻鸚鵡洲;有意氣時添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
』慚媿!古人露手露腳,鼓粥飯氣,太似箇白拈賊。
殊不知天關未轉、地軸未旋,徒爾驚群,難極底蘊。
山僧則不然,展開坐具包群象,抖擻袈裟裏太虛;六臂三頭誇好漢,輪王未與髻中珠。
何故?大方無軌則,應物任偏圓。
」 董巖上堂:「道人用處,如風行空,理透徹而意自玄;機虛閒而神自王。
羅籠不住,方能與住境而潛通;呼喚不回,正好回身魂而遍覆。
一任神駒蹴踏;還如靈鶴翺翔,
」進雲:「青山青翠翠,綠水綠盈盈。
」師雲:「除卻山水之外,道一句來!」進雲:「此去博山不遠。
」師雲:「未夢見瀛山在。
」進雲:「門裏出身易即不問,如何是身裏出門難?」師雲:「一線通天別有門。
」進雲:「好箇無生曲,繇來和者稀。
」師雲:「誰是其人?」僧禮拜歸眾。
僧問:「如何是正中偏?」師雲:「當門見路。
」進雲:「如何是偏中正?」師雲:「把鏡照顏。
」進雲:「如何是正中來?」師雲:「珠簾倒卷。
」進雲:「如何是兼中至?」師雲:「露刃橫抽。
」進雲:「如何是兼中到?」師雲:「風流人不見,頭戴玉簪花。
」進雲:「五位已蒙師指示,談不及處乞師宣。
」師雲:「山僧柱杖子不曾發令,你喫得幾棒?」進雲:「恁麼則人天皆仰,四眾鹹尊去也?」師雲:「不在多言。
」僧問:「大冶紅爐煉聖煉凡,體非凡聖作麼生煉?」師雲:「烹金雖有彩,治玉本無瑕。
」進雲:「意旨如何?」師雲:「重疊關山千萬層。
」僧問:「曇瞿現世,地湧金蓮,和尚今日有何祥瑞?」師雲:「火裏青蓮朵朵鮮。
」進雲:「還有為人處也無?」師雲:「隨家豐儉。
」進雲:「分明踏在瀛山上,看到瀛山早已遲。
」師雲:「屋後青松繞翠屏。
」進雲:「向上玄津,更乞師指。
」師雲:「今日不向汝道。
」進雲:「為何不道?」師雲:「案山未曾點頭在。
」僧禮拜。
師乃雲:「諸禪德!調心正直,不落中邊,正是入門要領,入門之後,更須知有轉位就機乃正不立玄;轉機就位乃偏不附物;機位俱隱乃正偏不立;機位俱轉乃偏正互融。
妙在知婉知直、能剛能柔,處險不墮、即危常安,然後臨機應物,不滯一隅。
淩行婆雲:『語不知偏正、理不識倒邪,為人則禍生。
』看他是箇婆子,宛有丈夫作略,所以南泉趙州盡力把當亦不奈何。
不似而今人,依門傍戶尚且巴搆不上,又安易自己傑出手眼乎?我這裏粘帶不是、乾淨亦非,要箇直腰曲背的漢子,向此門裏覷箇四通八闢,然後向十字街頭揚聲大叫『土曠人稀,相逢者少。
』諸禪德!參須真參、悟須實悟,莫守頑期,結解如故,格外明宗,豈落今言中,取則聊稽古;直饒超越古今,瀛山拄杖子未肯點頭相許。
何故?」卓拄杖一下雲:「行盡石頭苔路滑,承渠恩力始知恩。
」便下座。
附各剎上堂法語 寶方黃海岸居士請上堂,舉:「傅大士雲:『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這老兒家玄則玄矣!且問他空手把鋤畢竟成何事業?壽昌先師翁則不然,一生秪將一把沒柄鋤頭,闢虛空而翻世界;更穿一領無縫簑衣,遮須彌而蓋華藏,非但成三大梵剎,且又掘開百萬人天腦門,厥功偉哉,非可傋述。
雖然,山僧恁麼實供,也是揚今抑古,未免笑破天下衲僧鼻孔。
殊不知傅大士是箇不唧瀏漢,恃他是補處慈尊,多端捏怪,將謂瞞盡天下人,豈料今日被誾上座和贓捉敗了也。
諸禪德!還知壽昌師翁前身麼?傅大士即是;要知傅大士後身麼?壽昌師翁即是。
且道以何為證?從來肥瘦雖差別,靠下鋤頭便一般。
」海岸居士問雲:「和尚還識傅大士否?」師雲:「居士從甚麼處來?」進雲:「和尚證明。
」師雲:「同在雙林寺裏,還記得否?」進雲:「從天降下時如何?」師雲:「高山雖凜聳,平步莫崎嶇。
」進雲:「從地湧出時如何?」師雲:「蓮花開朵朵,下載起清風。
」進雲:「壽昌佛法分付博山,博山佛法分付阿誰?」師雲:「謝居士證據。
」士禮拜雲:「且喜博山佛法有幸!」師雲:「莫塗汙人好。
」 中天寺上堂:「造極登峰事若何?魔宮虎穴盡穿過;白雲深處無人到,誰共吟風嘯月歌?天台韶國師雲:『通玄峰頂,不是人間;心外無法,滿目青山。
』既是滿目青山,何處不是通玄峰頂?既是心外無法,何處別有人間?所以道:『一切智智清淨,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
』若曉得這般說話,便知山僧未離博山,初步身已遍坐道場,雖居中天寺裏,跡亦週遊華藏。
何故?盡大地是此箇峰頭,藏博山於中天寺裏亦得;遍剎塵是吾家國土,置中天于博山寺裏亦得。
諸禪德!還知此山來歷麼?乃國初儀忠禪師道場,舊曰『天堂』,先大師易名『中天寺』,囑累剡兄率眾住持。
山僧今日到來,秪見門庭清迥蒼翠鬱,盤立千仞而不危,自是沉沉氣象;環眾山而荅響,分明落落圓音。
烹茶分活水,泉眼常流;倚樹聽幽禽,松竽疊奏。
山川既能助道,此地必爾毓靈,將來龍象駢臻,叢席恢擴,深有望矣!雖然,秪如今日熊希亮居士設齋,懇請山僧登座特為舉揚,且道將何為證?」良久雲:「眉毛拖地渾無影,舌底舒光孰可量。
」 西禪上堂:「閩山矗秀參天漢,閩水通靈接海潮;不獨朝端多宰輔,從來法窟產英豪。
歷觀全閩尊宿,聲光半列傳燈;遍覽諸祖道場,剎竿盡標名勝。
門庭此際灰冷奚堪?豈是宗風寥落,大都不肯承當?若也肯心頓發,阿誰欠少毛頭?不見當時此山有長慶稜禪師,苦心參究,坐破七箇蒲團,因捲簾大悟,便解道:『也大差!也大差!捲起簾來見天下,有人問我解何宗?拈起拂子劈口打。
』玄沙是伊親兄,於時不肯放過,他便頌雲:『萬象之中獨露身,唯人自肯乃方親;多年誤向途中覓,今日拈來火裏水。
』沙乃深肯之。
諸禪德!快須打起精彩,莫錯過時光,提一句無義味話頭,疑情頓發,參教徹頭徹尾,討箇自肯底時節,始不讓長慶好手能拈火裏冰也。
今日乃華雨上人與性端林居士及眾宰官等特請山僧上堂,欲振興西禪祖席,故不免為大眾說箇因緣。
昔龐居士學道,沉十萬家私於湘水,帶累靈照女做一長柄笊籬,至今撈漉不出。
若人撈漉得出,直下已竟檀波;其或未然,好把一文來乞我,剎竿扶起大家看。
」 興濟堂上堂:「來從淵關來,去從淵關去;來去自奔波,淵關渾如故。
不見祖師道:『萬法本閒,惟人自鬧。
』若知鬧底即是閒底,便是燈花燦爛色不關情;若知閒底即是鬧底,便見簫鼓駢闐聲非礙耳!何以故?有物為物,則被物物礙膺;塵本非情,則可塵塵合道。
」舉起拂子雲:「拂子是塵,喚甚麼作道?拂子是道,喚甚麼作塵?」擲下拂子雲:「還知麼?關津雖放過,不許販私鹽。
」 雙漈寺上堂:「夫信心難生,人能具真信心者,即是成佛種子,譬如良田雖具,若無嘉苗焉能登獲?佛性皆有,若無信心焉能悟入?雖然如是,且道闡提成佛,還具信心也無?一超直入猶嫌近,搥碎香臺不坐蓮。
珍重。
」 開元寺上堂:「古德雲:『一拳拳倒黃鶴樓,一踢踢翻鸚鵡洲;有意氣時添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
』慚媿!古人露手露腳,鼓粥飯氣,太似箇白拈賊。
殊不知天關未轉、地軸未旋,徒爾驚群,難極底蘊。
山僧則不然,展開坐具包群象,抖擻袈裟裏太虛;六臂三頭誇好漢,輪王未與髻中珠。
何故?大方無軌則,應物任偏圓。
」 董巖上堂:「道人用處,如風行空,理透徹而意自玄;機虛閒而神自王。
羅籠不住,方能與住境而潛通;呼喚不回,正好回身魂而遍覆。
一任神駒蹴踏;還如靈鶴翺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