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關禪師語錄卷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似今時孟八郎漢在三家村裏渾拈椎拂、亂施棒喝者同日而語哉?所以道參學者,若眼不別緇素、品不辯高下,此人雖參遍諸方,未免依然錯過。
且道錯過在甚麼處?」良久雲:「按圖易索千金駿,對面難知本色人。
」 徽州慈浚、了塵眾禪人請上堂:「達磨大師雲:『無上妙道,曠劫辛勤,豈可以輕心小智而求得乎?』二祖慧可聞誨,遂斷臂磨前求與安心,磨雲:『將心來,與汝安。
』可雲:『覓心了不可得!』磨雲:『與汝安心竟。
』這老臊胡,言翻語覆,知他是何心行?當時賴遇二祖,受得這等毒藥。
若似今時人,惟用俊鷹快鷂手腳,聞說箇『無上妙道,曠劫辛勤』,好與打折驢腰。
何故?直下便悟猶遲八刻,豈況教人釘樁搖艣、按牛喫草?至若石霜坐枯木堂、溈山置圓木枕、長慶七破蒲團、高峰不沾床凳、香林四十年打成一片、趙州三十年無雜用心,如此苦參皆成鈍漢,喚來與近代禪客提瓶挈杖也沒用處。
噫!末法輕囂,人尟實行,秪喜參容易禪,就機打發,籠罩得人,學者爭趨座下,背地裏習學問、答偈頌,機鋒轉語,傳授成家,自少林帕子之後,又出此一套惡風殊可憐憫,真箇達磨一宗掃土而盡。
殊不知識漏未乾無明最重,便道我能逼生蛇、化活龍,爭奈業軀未卸,安易吸盡萬頃滄波?衲僧家理不盡於心、機不盡乎妙,必須苦參力到徹底掀翻,豈可被師家愚弄,生受熱瞞?與箇冬瓜印子,便如生身父母感恩無地,更聞他家有人非,且相與搜尋貶剝無所不至,不推倒其門戶不休,如此行徑又何能夢見?丹霞參馬祖,復指見石頭;洛浦事臨濟,後服膺夾山,一種大人標格高越常流,豈以人情繫綴而為佛法流布?山僧則不然,山田脫粟飯,野菜淡黃虀;喫則從君喫,不喫任東西。
且道與芙蓉老祖是同是別?還知麼?竿頭不著閒香餌,直釣元求負命魚。
」 上堂:「五蘊山中,埋盡有情佛子;赤肉團上,裹卻無位真人。
終日拈匙把箸,不知饑飽為何?箇中俯仰折旋,借問主賓誰立?更有肆狼貪虎噬,甘自造銅柱鑊湯。
愆深似海,難教業浪拭乾;愛重如山,豈易罪花凋卸?輪迴路徒勞,建不拔根基;生死窠有幾箇,解抽身漢子?今日孝子周爌入山禮懺報薦先君,特請山僧陞座說法。
秪如山僧恁麼道?大似泥裏洗土塊,未為本分草料。
且道如何是本分草料?曾向百花叢裏過,果然一葉不沾身。
」 上堂:「癡盲無覺照,業識紛沉掉;起床忙到晚,伸腳睡到曉。
醉生夢死多,喪卻形山寶;縠穿雀驚飛,藤枯樹崩倒;無限聰明人,送命還閻老。
諸兄弟!此是未悟人光景,閻老子算飯錢也合甘受。
秪如大悟人分上,還被閻老子拘束也無?」驀卓杖子雲:「閻老子!你合喫山僧痛棒。
何故?不識廬陵米價,與人算甚飯錢?山僧倒行此令,蒼天抱屈含冤。
」靠拄杖下座。
上堂,僧問:「棄恩入無為,真是報恩者。
如何是報恩一句?」師雲:「穿過驢胎馬腹來。
」進雲:「驀然裂斷鐵繩頭,虛影未知落何所?」師雲:「闍黎繩頭在老僧手裏。
」進雲:「蒙師舒出一毫光,極目欣瞻華藏界。
」師雲:「釣鰲須是下金鉤。
」進雲:「綠野青山收不住。
」師雲:「有甚麼收不住?」進雲:「如今搭在玉欄杆。
」師雲:「猶帶藍毿,不堪乃白。
露柱產嬰兒,燈籠抱作子;結就肉團身,呼娘還認父。
夢裏強悲懽,空花成散聚;永劫苦輪迴,長夜醉生死。
不悟幻因緣,恩愛藤纏樹;畢竟事如何?要在知落處。
秪如慈林關主設齋供養大眾,報薦先君吳道辰居士,且道先靈聽法落在何處?」卓拄杖雲:「若願生西方,這裏好入路。
」又卓雲:「若願生娑婆,這裏好出路。
二俱不願生」,復卓雲:「且住!且住!」 上堂,舉:「玄沙大師問鏡清雲:『古人道「不見一法是大過患」,你且道不見甚麼法?』清指露柱雲:『莫是這箇法麼?』沙雲:『浙中清水白米從你喫,佛法未夢見在。
』」師雲:「此則公案,不識者將謂玄沙不肯鏡清,殊不知兩尊宿俱遊雪峰之門,旗鼓相當、塤箎疊奏,可稱難兄難弟矣!所以天童老人道:『鏡清久不作佛法夢也。
』又雲:『須是玄沙同參始得。
』天童可謂善知無舌語、解聽沒絃琴,真箇是二老賞音者也。
若作勝負商量,此人未夢見佛法在。
近來法門淡薄,兄弟家相見惟敘寒溫情面款待,佛法兩字絕口不談。
看他古人一唱一酬,如函合蓋、似箭投鋒,足為千古眼目。
今日是五慈禪友從浙中來,曾與張午正居士法喜交深,以久參先博山之故特來掃塔,仍請山僧上堂激揚斯道。
可見世雖末法,人尚古風;然正眼觀來不是好心。
何故?你在浙中喫了清水白米,卻來累及山僧償他口債。
且道口債作麼生償?」師舉起拂子擊香案雲:「不見道:『布施我者,不名福田;供養我者,墮三惡道。
』與麼道卻又反累施主還債耶?」擲下拂子雲:「除是維摩老,知吾施受心。
」 浴佛日,楊鏡菱居士請上堂,僧問:「世尊初生,手指天地雲:『天上天下,唯吾獨尊。
』且道見箇甚麼便開恁麼大口?」師雲:「老成見慣渾閒事。
」進雲:「後來雲門大師道:『我當時若見,一棒打殺。
』未審具甚麼眼?」師雲:「我不似雲門著惑。
」進雲:「萬古浴龍水,年年一度澆時如何?」師雲:「你一定作浴佛會。
」師舉:「僧問五祖演禪師:『如何是佛?』祖雲:『新生孩子擲金盤。
』又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祖雲:『荊棘林中舞柘枝。
』諸兄弟!這僧問處也尋常,老宿答處甚奇特,若向這兩轉語裏會去,如鏡裏看形,面影皆真,非但親見世尊,亦乃親見祖師;若以意識蔔度思量,如畫上寫照,雖豐神酷肖,亦秪匹似間耳!更道箇年年四月八,喚作釋迦生,大似風吹垢,傷人好眼睛。
畢竟如何?」卓拄杖,便下座。
中秋上堂,僧問:「八月中秋月,夜深光皎潔。
請問和尚!如何是中秋月?」師雲:「不隔千重縠。
」進雲:「清蟾飛上界,丘壑悉皆明一句作麼生道?」師雲:「劈破崑崙弄得圓。
」進雲:「恁麼則人人得玩賞,箇箇盡同看去也?」師雲:「誰是月中人?」僧禮拜雲:「謝師答話。
」僧問:「落葉知秋即不問,如何是把定乾坤句?」師雲:「恰值中秋節。
」進雲:「四至風月,橫擔拄杖,是阿誰境界?」師雲:「非闍黎境界。
」進雲:「是誰境界?」師雲:「還他向上人。
」進雲:「不跨雲橋浪裏舟,因甚人在彼岸?」師雲:「闍黎掉在水裏。
」進雲:「恁麼風捲嶺頭雲,浪翻潭底月去也?」師雲:「那裏學得虛頭來?」僧禮拜雲:「看腳下。
」師雲:「好與三十棒。
」乃曰:「道非明暗,若以明暗而論道者,好與三十拄杖;時無寒暑,若以寒暑而論時者,好與三十拄杖;月無虧盈,若以虧盈而論月者,好與三十拄杖。
何故?不曾見諦終迷茫,光影門頭;直饒識真翻不轉,明白窠臼。
山僧棒頭有眼,打人極有分曉,爭肯模糊放過也!寒山道:『吾心似秋月,碧潭光皎潔;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這老兒家雖是階下漢,卻較些子,將華藏世界熬成一箇大月餅,與盡大地人同賞中秋。
還有一口吞得盡底麼?」良久雲:「縱然咬得百雜碎,細嚼麤餐尚欠功。
」 結制上堂,僧問:「象王行處絕狐蹤時如何?」師雲:「放牛須越嶺,下馬急收韁。
」進雲:「恁麼大地沒遮攔去也?」師雲:「鷺立三溪水,雲遊五座峰。
」進雲:「虛空沒縫罅,雲水逗清光。
」師雲:「更須釘取這一縫。
」乃曰:「諸方狂浪滔天,博山死水浸殺;看來擔闆禪和,枉費鉤錐點撥。
點不點!撥不撥!把斷關津須定奪,龍王按劍絕傍觀,看誰來把虎鬚捋。
還有捋虎鬚者麼?」眾無對,師笑雲:「直饒捋得,
且道錯過在甚麼處?」良久雲:「按圖易索千金駿,對面難知本色人。
」 徽州慈浚、了塵眾禪人請上堂:「達磨大師雲:『無上妙道,曠劫辛勤,豈可以輕心小智而求得乎?』二祖慧可聞誨,遂斷臂磨前求與安心,磨雲:『將心來,與汝安。
』可雲:『覓心了不可得!』磨雲:『與汝安心竟。
』這老臊胡,言翻語覆,知他是何心行?當時賴遇二祖,受得這等毒藥。
若似今時人,惟用俊鷹快鷂手腳,聞說箇『無上妙道,曠劫辛勤』,好與打折驢腰。
何故?直下便悟猶遲八刻,豈況教人釘樁搖艣、按牛喫草?至若石霜坐枯木堂、溈山置圓木枕、長慶七破蒲團、高峰不沾床凳、香林四十年打成一片、趙州三十年無雜用心,如此苦參皆成鈍漢,喚來與近代禪客提瓶挈杖也沒用處。
噫!末法輕囂,人尟實行,秪喜參容易禪,就機打發,籠罩得人,學者爭趨座下,背地裏習學問、答偈頌,機鋒轉語,傳授成家,自少林帕子之後,又出此一套惡風殊可憐憫,真箇達磨一宗掃土而盡。
殊不知識漏未乾無明最重,便道我能逼生蛇、化活龍,爭奈業軀未卸,安易吸盡萬頃滄波?衲僧家理不盡於心、機不盡乎妙,必須苦參力到徹底掀翻,豈可被師家愚弄,生受熱瞞?與箇冬瓜印子,便如生身父母感恩無地,更聞他家有人非,且相與搜尋貶剝無所不至,不推倒其門戶不休,如此行徑又何能夢見?丹霞參馬祖,復指見石頭;洛浦事臨濟,後服膺夾山,一種大人標格高越常流,豈以人情繫綴而為佛法流布?山僧則不然,山田脫粟飯,野菜淡黃虀;喫則從君喫,不喫任東西。
且道與芙蓉老祖是同是別?還知麼?竿頭不著閒香餌,直釣元求負命魚。
」 上堂:「五蘊山中,埋盡有情佛子;赤肉團上,裹卻無位真人。
終日拈匙把箸,不知饑飽為何?箇中俯仰折旋,借問主賓誰立?更有肆狼貪虎噬,甘自造銅柱鑊湯。
愆深似海,難教業浪拭乾;愛重如山,豈易罪花凋卸?輪迴路徒勞,建不拔根基;生死窠有幾箇,解抽身漢子?今日孝子周爌入山禮懺報薦先君,特請山僧陞座說法。
秪如山僧恁麼道?大似泥裏洗土塊,未為本分草料。
且道如何是本分草料?曾向百花叢裏過,果然一葉不沾身。
」 上堂:「癡盲無覺照,業識紛沉掉;起床忙到晚,伸腳睡到曉。
醉生夢死多,喪卻形山寶;縠穿雀驚飛,藤枯樹崩倒;無限聰明人,送命還閻老。
諸兄弟!此是未悟人光景,閻老子算飯錢也合甘受。
秪如大悟人分上,還被閻老子拘束也無?」驀卓杖子雲:「閻老子!你合喫山僧痛棒。
何故?不識廬陵米價,與人算甚飯錢?山僧倒行此令,蒼天抱屈含冤。
」靠拄杖下座。
上堂,僧問:「棄恩入無為,真是報恩者。
如何是報恩一句?」師雲:「穿過驢胎馬腹來。
」進雲:「驀然裂斷鐵繩頭,虛影未知落何所?」師雲:「闍黎繩頭在老僧手裏。
」進雲:「蒙師舒出一毫光,極目欣瞻華藏界。
」師雲:「釣鰲須是下金鉤。
」進雲:「綠野青山收不住。
」師雲:「有甚麼收不住?」進雲:「如今搭在玉欄杆。
」師雲:「猶帶藍毿,不堪乃白。
露柱產嬰兒,燈籠抱作子;結就肉團身,呼娘還認父。
夢裏強悲懽,空花成散聚;永劫苦輪迴,長夜醉生死。
不悟幻因緣,恩愛藤纏樹;畢竟事如何?要在知落處。
秪如慈林關主設齋供養大眾,報薦先君吳道辰居士,且道先靈聽法落在何處?」卓拄杖雲:「若願生西方,這裏好入路。
」又卓雲:「若願生娑婆,這裏好出路。
二俱不願生」,復卓雲:「且住!且住!」 上堂,舉:「玄沙大師問鏡清雲:『古人道「不見一法是大過患」,你且道不見甚麼法?』清指露柱雲:『莫是這箇法麼?』沙雲:『浙中清水白米從你喫,佛法未夢見在。
』」師雲:「此則公案,不識者將謂玄沙不肯鏡清,殊不知兩尊宿俱遊雪峰之門,旗鼓相當、塤箎疊奏,可稱難兄難弟矣!所以天童老人道:『鏡清久不作佛法夢也。
』又雲:『須是玄沙同參始得。
』天童可謂善知無舌語、解聽沒絃琴,真箇是二老賞音者也。
若作勝負商量,此人未夢見佛法在。
近來法門淡薄,兄弟家相見惟敘寒溫情面款待,佛法兩字絕口不談。
看他古人一唱一酬,如函合蓋、似箭投鋒,足為千古眼目。
今日是五慈禪友從浙中來,曾與張午正居士法喜交深,以久參先博山之故特來掃塔,仍請山僧上堂激揚斯道。
可見世雖末法,人尚古風;然正眼觀來不是好心。
何故?你在浙中喫了清水白米,卻來累及山僧償他口債。
且道口債作麼生償?」師舉起拂子擊香案雲:「不見道:『布施我者,不名福田;供養我者,墮三惡道。
』與麼道卻又反累施主還債耶?」擲下拂子雲:「除是維摩老,知吾施受心。
」 浴佛日,楊鏡菱居士請上堂,僧問:「世尊初生,手指天地雲:『天上天下,唯吾獨尊。
』且道見箇甚麼便開恁麼大口?」師雲:「老成見慣渾閒事。
」進雲:「後來雲門大師道:『我當時若見,一棒打殺。
』未審具甚麼眼?」師雲:「我不似雲門著惑。
」進雲:「萬古浴龍水,年年一度澆時如何?」師雲:「你一定作浴佛會。
」師舉:「僧問五祖演禪師:『如何是佛?』祖雲:『新生孩子擲金盤。
』又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祖雲:『荊棘林中舞柘枝。
』諸兄弟!這僧問處也尋常,老宿答處甚奇特,若向這兩轉語裏會去,如鏡裏看形,面影皆真,非但親見世尊,亦乃親見祖師;若以意識蔔度思量,如畫上寫照,雖豐神酷肖,亦秪匹似間耳!更道箇年年四月八,喚作釋迦生,大似風吹垢,傷人好眼睛。
畢竟如何?」卓拄杖,便下座。
中秋上堂,僧問:「八月中秋月,夜深光皎潔。
請問和尚!如何是中秋月?」師雲:「不隔千重縠。
」進雲:「清蟾飛上界,丘壑悉皆明一句作麼生道?」師雲:「劈破崑崙弄得圓。
」進雲:「恁麼則人人得玩賞,箇箇盡同看去也?」師雲:「誰是月中人?」僧禮拜雲:「謝師答話。
」僧問:「落葉知秋即不問,如何是把定乾坤句?」師雲:「恰值中秋節。
」進雲:「四至風月,橫擔拄杖,是阿誰境界?」師雲:「非闍黎境界。
」進雲:「是誰境界?」師雲:「還他向上人。
」進雲:「不跨雲橋浪裏舟,因甚人在彼岸?」師雲:「闍黎掉在水裏。
」進雲:「恁麼風捲嶺頭雲,浪翻潭底月去也?」師雲:「那裏學得虛頭來?」僧禮拜雲:「看腳下。
」師雲:「好與三十棒。
」乃曰:「道非明暗,若以明暗而論道者,好與三十拄杖;時無寒暑,若以寒暑而論時者,好與三十拄杖;月無虧盈,若以虧盈而論月者,好與三十拄杖。
何故?不曾見諦終迷茫,光影門頭;直饒識真翻不轉,明白窠臼。
山僧棒頭有眼,打人極有分曉,爭肯模糊放過也!寒山道:『吾心似秋月,碧潭光皎潔;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這老兒家雖是階下漢,卻較些子,將華藏世界熬成一箇大月餅,與盡大地人同賞中秋。
還有一口吞得盡底麼?」良久雲:「縱然咬得百雜碎,細嚼麤餐尚欠功。
」 結制上堂,僧問:「象王行處絕狐蹤時如何?」師雲:「放牛須越嶺,下馬急收韁。
」進雲:「恁麼大地沒遮攔去也?」師雲:「鷺立三溪水,雲遊五座峰。
」進雲:「虛空沒縫罅,雲水逗清光。
」師雲:「更須釘取這一縫。
」乃曰:「諸方狂浪滔天,博山死水浸殺;看來擔闆禪和,枉費鉤錐點撥。
點不點!撥不撥!把斷關津須定奪,龍王按劍絕傍觀,看誰來把虎鬚捋。
還有捋虎鬚者麼?」眾無對,師笑雲:「直饒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