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品 無礙解分别
關燈
小
中
大
一 經分别
四無礙解者,是義無礙解、法無礙解、詞無礙解、辯無礙解。
于義之智為義無礙解。
于法之智為法無礙解。
于其法之辭、說明智是詞無礙解。
于諸智之智是辯無礙解。
四無礙解者,是義無礙解、法無礙解、詞無礙解、辯無礙解。
于苦之智是義無礙解。
于苦集之智是法無礙解。
于苦滅之智是義無礙解。
于至苦滅道之智是法無礙解。
于其法之辭、說明智是詞無礙解。
于諸智之智是辯無礙解。
四無礙解者,是義無礙解、法無礙解、詞無礙解、辯無礙解。
于因智是法無礙解。
于因果智是義無礙解。
于其法之辭、說明智是詞無礙解。
于諸智智是辯無礙解。
四無礙解者,是義無礙解、法無礙解、詞無礙解、辯無礙解。
所有法之生、存在、等生、生起、現起、現前,于是等諸法智是義無礙解。
依其諸法,其諸法之生、存在、等生、生起、現起、現前,于是等諸法智是法無礙解。
其法之于解、說明智是詞無礙解。
于諸智智是辯無礙解。
四無礙解者,是義無礙解、法無礙解、詞無礙解、辯無礙解。
于老死智是義無礙解。
于老死之集智是法無礙解。
于老死之滅智是義無礙解。
于至老死之滅道智是法無礙解。
于其法之辭、說明智是詞無礙解。
于諸智智是辯無礙解。
四無礙解者,是義無礙解、法無礙解、詞無礙解、辯無礙解。
是于生之智、有之智、取之智、渴愛之智、受之智、觸之智、六處之智、名色之智、識之智、道之智是義無礙解。
于行之集智是法無礙解。
于行之滅智是義無礙解。
于至行滅之道智是法無礙解。
于其法之辭、說明智是詞無礙解。
于諸智智是辯無礙解。
四無礙解者,是義無礙解、法無礙解、詞無礙解、辯無礙解。
此中,如何為法無礙解耶?于世有比丘,知法為契經、應頌、記别、諷頌、自說、本事、本生、希法、方廣,是言法無礙解。
彼知彼彼之所說“是彼所說之義”、“是此所說之義”,是言義無礙解。
于其法之辭、說明智是詞無礙解。
于諸智智是辯無礙解。
二 對法分别 四無礙解者,是義無礙解、法無礙解、詞無礙解、辯無礙解。
如何諸法是善耶?于彼時有欲纏善心之生起,以喜俱行、智相應而或以色為所緣……乃至……或以法為所緣,或以彼彼為初起,其時有觸……乃至……不散亂,是等之諸法是善。
于是等諸法智是法無礙解。
于是等異熟智是義無礙解。
依彼辭而有是等諸法之表,于其法之辭、說明智是詞無礙解。
依彼智而知是等之諸智,“是等之諸智是以此為義明了者”,于諸智智為辯無礙解。
四無礙解者,是義無礙解、法無礙解、詞無礙解、辯無礙解。
如何諸法是善耶?彼時有欲纏善心之生起,以喜俱行、智相應、有行……喜俱行、智不相應……喜俱行、智不相應、有行……舍俱行、智相應……舍俱行、智相應、有行……舍俱行、智不相應……舍俱行、智不相應、有行而或以色為所緣……乃至……或以法為所緣,或以彼等為初起,其時有觸……乃至……不散亂,是等之諸法是善。
于是等諸法智是法無礙解。
于是等異熟智是義無礙解。
依彼辭而有是等諸法之表,于其法之辭、說明智是詞無礙解。
依彼智而知是等之諸智,“是等之諸智是以此為義明了者”,于諸智智是辯無礙解。
四無礙解者,是義無礙解、法無礙解、詞無礙解、辯無礙解。
如何諸法是善耶?于彼時修色生之道,離欲……乃至……地遍具足第一禅定而住;其時,有觸……乃至……不散亂。
是等之諸法是善。
于是等諸法智是法無礙解。
于是等異熟智是義無礙解。
依彼辭而有是等諸法之表,于其法之辭、說明智是詞無礙解。
依彼智而知是等之諸智,“是等之諸智是以此為義明了者”,于諸智智是辯無礙解……乃至…… 四無礙解者,是義無礙解、法無礙解、詞無礙解、辯無礙解。
如何諸法是善耶?于彼時修無色生之道,超越一切無所有處,以非想非非想處想俱行而斷樂……乃至……具足第四禅定而住;其時,有觸……乃至……不散亂,是等之諸法是善。
于是等諸法智是法無礙解。
于是等異熟智是義無礙解。
依彼辭而有是等諸法之表,于其法之辭、說明智是詞無礙解。
依彼智而知是等之諸智,“是等之諸智是以此為義明了者”,于諸智智是辯無礙解。
四無礙解者,是義無礙解、法無礙解、詞無礙解、辯無礙解。
如何諸法是善耶?于彼時修出世間禅定,以出離、能趣分散而舍離成見,得初地,離欲……乃至……苦遲通行具足第一禅定而住;其時,有觸……乃至……不散亂,
于義之智為義無礙解。
于法之智為法無礙解。
于其法之辭、說明智是詞無礙解。
于諸智之智是辯無礙解。
四無礙解者,是義無礙解、法無礙解、詞無礙解、辯無礙解。
于苦之智是義無礙解。
于苦集之智是法無礙解。
于苦滅之智是義無礙解。
于至苦滅道之智是法無礙解。
于其法之辭、說明智是詞無礙解。
于諸智之智是辯無礙解。
四無礙解者,是義無礙解、法無礙解、詞無礙解、辯無礙解。
于因智是法無礙解。
于因果智是義無礙解。
于其法之辭、說明智是詞無礙解。
于諸智智是辯無礙解。
四無礙解者,是義無礙解、法無礙解、詞無礙解、辯無礙解。
所有法之生、存在、等生、生起、現起、現前,于是等諸法智是義無礙解。
依其諸法,其諸法之生、存在、等生、生起、現起、現前,于是等諸法智是法無礙解。
其法之于解、說明智是詞無礙解。
于諸智智是辯無礙解。
四無礙解者,是義無礙解、法無礙解、詞無礙解、辯無礙解。
于老死智是義無礙解。
于老死之集智是法無礙解。
于老死之滅智是義無礙解。
于至老死之滅道智是法無礙解。
于其法之辭、說明智是詞無礙解。
于諸智智是辯無礙解。
四無礙解者,是義無礙解、法無礙解、詞無礙解、辯無礙解。
是于生之智、有之智、取之智、渴愛之智、受之智、觸之智、六處之智、名色之智、識之智、道之智是義無礙解。
于行之集智是法無礙解。
于行之滅智是義無礙解。
于至行滅之道智是法無礙解。
于其法之辭、說明智是詞無礙解。
于諸智智是辯無礙解。
四無礙解者,是義無礙解、法無礙解、詞無礙解、辯無礙解。
此中,如何為法無礙解耶?于世有比丘,知法為契經、應頌、記别、諷頌、自說、本事、本生、希法、方廣,是言法無礙解。
彼知彼彼之所說“是彼所說之義”、“是此所說之義”,是言義無礙解。
于其法之辭、說明智是詞無礙解。
于諸智智是辯無礙解。
二 對法分别 四無礙解者,是義無礙解、法無礙解、詞無礙解、辯無礙解。
如何諸法是善耶?于彼時有欲纏善心之生起,以喜俱行、智相應而或以色為所緣……乃至……或以法為所緣,或以彼彼為初起,其時有觸……乃至……不散亂,是等之諸法是善。
于是等諸法智是法無礙解。
于是等異熟智是義無礙解。
依彼辭而有是等諸法之表,于其法之辭、說明智是詞無礙解。
依彼智而知是等之諸智,“是等之諸智是以此為義明了者”,于諸智智為辯無礙解。
四無礙解者,是義無礙解、法無礙解、詞無礙解、辯無礙解。
如何諸法是善耶?彼時有欲纏善心之生起,以喜俱行、智相應、有行……喜俱行、智不相應……喜俱行、智不相應、有行……舍俱行、智相應……舍俱行、智相應、有行……舍俱行、智不相應……舍俱行、智不相應、有行而或以色為所緣……乃至……或以法為所緣,或以彼等為初起,其時有觸……乃至……不散亂,是等之諸法是善。
于是等諸法智是法無礙解。
于是等異熟智是義無礙解。
依彼辭而有是等諸法之表,于其法之辭、說明智是詞無礙解。
依彼智而知是等之諸智,“是等之諸智是以此為義明了者”,于諸智智是辯無礙解。
四無礙解者,是義無礙解、法無礙解、詞無礙解、辯無礙解。
如何諸法是善耶?于彼時修色生之道,離欲……乃至……地遍具足第一禅定而住;其時,有觸……乃至……不散亂。
是等之諸法是善。
于是等諸法智是法無礙解。
于是等異熟智是義無礙解。
依彼辭而有是等諸法之表,于其法之辭、說明智是詞無礙解。
依彼智而知是等之諸智,“是等之諸智是以此為義明了者”,于諸智智是辯無礙解……乃至…… 四無礙解者,是義無礙解、法無礙解、詞無礙解、辯無礙解。
如何諸法是善耶?于彼時修無色生之道,超越一切無所有處,以非想非非想處想俱行而斷樂……乃至……具足第四禅定而住;其時,有觸……乃至……不散亂,是等之諸法是善。
于是等諸法智是法無礙解。
于是等異熟智是義無礙解。
依彼辭而有是等諸法之表,于其法之辭、說明智是詞無礙解。
依彼智而知是等之諸智,“是等之諸智是以此為義明了者”,于諸智智是辯無礙解。
四無礙解者,是義無礙解、法無礙解、詞無礙解、辯無礙解。
如何諸法是善耶?于彼時修出世間禅定,以出離、能趣分散而舍離成見,得初地,離欲……乃至……苦遲通行具足第一禅定而住;其時,有觸……乃至……不散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