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品 覺支分别

關燈
一 經分别 七覺支者是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舍覺支。

     此中,如何為念覺支耶?于世有比丘,成就最勝之念總慧,若久時所作、久時所說為憶持、随憶持,是言念覺支。

     彼住于此念,且依彼法于慧而為簡擇、極簡擇、遍尋思,是言擇法覺支。

     彼依彼法于慧而為簡擇、極簡擇、遍尋思,且為發勤精進、無[怡-台+怠],是言精進覺支。

     發勤精進而發生勝喜且遠離愛味,是言喜覺支。

     以喜意之身為輕安,心亦為輕安,是言輕安覺支。

     輕安身之快樂即是定心,是言定覺支。

     彼如斯定而心善好、增上舍,是言舍覺支。

     七覺支者,是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舍覺支。

     此中,如何為念覺支耶?是于内法有念,于外法有念。

    于内法有念者,則其時有念覺支,導于智、等覺、涅槃。

    亦于外法有念者,則其時有念覺支,導于智、等覺、涅槃。

     此中,如何為擇法覺支耶?是于内法有簡擇,于外法有簡擇、于内法有簡擇者,則其時有擇法覺支,導于智、等覺、涅槃。

    亦于外法有簡擇者,則其時有擇法覺支,導于智、等覺、涅槃。

     此中,如何為精進覺支耶?是身有精進、心有精進、身有精進者,則其時有精進覺支,導于智、等覺、涅槃、亦心有精進者,則其時有精進覺支,導于智,等覺、涅槃。

     此中,如何為喜覺支耶?是有有尋有伺之喜、無尋無伺之喜,有有尋有伺之喜者,則其時有喜覺支,導于智、等覺、涅槃。

    亦有無尋無伺之喜丈,則其時有喜覺支,導于智,等覺,涅槃。

     此中,如何為輕安覺支耶?是有身之輕安、心之輕安。

    有身之輕安者,則其時有輕安覺支,導于智、等覺、涅槃。

    亦有心之輕安者,則其時有輕安覺支,導于智、等覺、涅槃。

     此中,如何為定覺支耶?是有有尋有伺之定、無尋無伺之定。

    有有尋有伺之定者,則其時有定覺支,導于智、等覺、涅槃、亦有無尋無伺之定者,則其時有定覺支,導于智、等覺、涅槃。

     此中,如何為舍覺支耶?是于内法有舍、于外法有舍。

    于内法有舍者,則其時有舍覺支,導于智、等覺、涅槃。

    亦于外法之舍,則其時有舍覺支,導于智、等覺、涅槃。

     七覺支者,即念覺支……乃至……舍覺支。

     此中,如何為念覺支耶?于世有比丘,修念覺支而為依止離、依止離貪、依止滅,舍離轉回。

    修擇法覺支……乃至……修精進覺支……乃至……修喜覺支……乃至……修輕安覺支……乃至……修定覺支……乃至……修舍覺支而為依止離、依止離貪、依止滅,舍離轉回。

     二 對法分别 七覺支者,是念覺支……乃至……舍覺支。

     此中,如何為七覺支耶?于世有比丘,彼時修出世間禅定,以出離、能趣分散而舍離成見,得初地,離欲……乃至……具足苦遲通行之第一禅定而住;其時,有七覺支,有念覺支……乃至……舍覺支。

     此中,如何為念覺支耶?是所有之念、随念……乃至……正念、念覺支、道支、道所屬,是言念覺支。

     此中,如何為擇法覺支耶?是所有之慧、知……乃至……無癡、擇法、正見、擇法覺支、道支、道所屬,是言擇法覺支。

     此中,如何為精進覺支耶?是所有心之發勤……乃至……正精進、精進覺支、道支、道所屬,是言精進覺支。

     此中,如何為喜覺支耶?是所有之喜、極喜、喜悅、極悅、欣、極欣、旺喜、喜歡、滿足、心之喜覺支,是言喜覺支。

     此中,如何為輕安覺支耶?是所有之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之輕安、止息、息靜、止息靜、息靜性、輕安覺支,是言輕安覺支。

     此中,如何為定覺支耶?是所有心之住……乃至……正定、定覺支、道支、道所屬,是言定覺支。

     此中,如何為舍覺支耶?是所有之舍、舍性、增上舍、中庸性、心之舍覺支,是言舍覺支。

     是等言七覺支。

    餘之諸法者是七覺支相應。

     七覺支者,是念覺支……乃至……舍覺支。

     此中,如何為念覺支耶?于世有比丘,彼時修出世間禅定,以出離、能趣分散而舍離成見,得初地,離欲……乃至……具足苦遲通行之第一禅定而住,其時所有之念、随念……乃至……正念、念覺支、道支、道所屬,是言念覺支。

    餘之諸法是念覺支相應……乃至……餘之諸法是擇法覺支相應……乃至……餘之諸法是精進覺支相應……乃至……餘之諸法是喜覺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