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儀表莊嚴大方,眉清目秀,須髯根根見肉,腰間下垂紫帶,手裡拿着書簡,向樵夫揖拜後就坐下了。
舉飲滿杯的酒,酒過兩巡,兩個酒壺的酒快要沒了。
樵夫燒了一根鐵筷子,烙了穿紫衣服的人一下說:“可以走了。
”當時東方亮了,于是供手告别。
樵夫就對王子芝說:“認識先前來的人嗎?一會兒,可以到河神廟去看一看。
”王子芝送走樵夫,就到廟中,看見了夜裡來共同喝酒的人,竟然是廟中的神。
鐵筷子的烙印依稀還在。
趙均郎中時在幕府,親眼所見,可以驗證此事。
弘文館校書郎蘇悅也寄寓于中條,非常熟悉事情的來龍去脈。
那以後,王子芝再遇到樵仙,另外向王子芝傳授了修煉的秘訣,因而王子芝成為地仙了。
劉商 劉商,彭城人也,家于長安。
少好學強記,精思攻文,有胡笳十八拍,盛行于世,兒童婦女,鹹悉誦之。
進士擢第,曆台省為郎。
性耽道術,逢道士即師資之,煉丹服氣,靡不勤切。
每歎光陰甚促,筋骸漸衰,朝馳暮止,但自勞苦,浮榮世官,何益于己。
古賢皆隳官以求道,多得度世。
幸畢婚嫁,不為俗累,豈劣于許遠遊哉。
由是以病免官,道服東遊。
入廣陵,于城街逢一道士,方賣藥,聚衆極多。
所賣藥,人言頗有靈效。
衆中見(“見”原作“間”,據明抄本改。
)商,目之相異。
乃罷藥,攜手登樓,以酒為勸。
道士所談,自秦漢曆代事,皆如目睹。
商驚異,師敬之。
複言神仙道術不可得也。
及暮,商歸僑止。
道士下樓,閃然不見。
商益訝之。
商翌日,又于城街訪之。
道士仍賣藥,見商愈喜,複挈上酒樓,劇談勸醉,出一小藥囊贈商,并戲吟曰:“無事到揚州,相攜上酒樓。
藥囊為贈别,千載更何求。
”商記其吟,暮乃别去。
後商累尋之,不複見也。
乃開囊視,重紙裹一葫蘆子,得九粒藥,如麻粟,依道士口訣吞之,頓覺神爽不饑,身輕醒然。
過江遊茅山。
久之,複往宜興張公洞。
當遊之時,愛竃畫溪之景,遂于胡父渚葺居,隐于山中,近樵者猶見之。
曰:(曰字原缺,據《雲笈七簽》一一三補。
)“我劉郎中也。
”而莫知所止。
已為地仙矣。
(出《續仙傳》) 劉商,是彭城人,家在長安。
青年時期很好學,并且善于記憶,精于思考,深入鑽研文學,有胡笳十八拍傳世,在世上盛行。
兒童婦女,全都能詳盡地背誦它。
劉商進士考試登第,選到台省作郎官。
但他的性情愛好道術而沉浸在其中,每逢遇見道士,就拜他做老師,并給予資助。
自己煉丹服氣,沒有不努力和懇切的地方。
常常歎息光陰太短促,身體漸漸衰老。
早晨開始就如車馬疾行,晚上方能停止,隻是自己勞累辛苦,虛浮的榮耀和世間的官位,對自己有什麼好處呢?古代的賢人都棄官而去尋求道術,大多都能獲得出世。
有幸已經完成了兒女的婚姻嫁娶,不再被世俗所累,難道比去各地方遠遊還不好嗎?由于這樣想,劉商就借口有病請求辭官,穿上道服東遊,進入廣陵,在城内街市遇到一個道士,正在賣藥,聚集的人非常多。
道士賣的藥,人們都說很有效。
道士在衆人當中看見劉商,他看着劉商,覺得和常人不同,就停止賣藥,拉着劉商的手登上酒樓,對劉商殷勤勸酒,道士談的内容,是從秦漢以來曆代的事,談的非常逼真,都象親眼所見一樣。
劉商很驚異,象對待老師那樣尊敬他。
劉商又說了神仙道術很難學得。
等到晚上,劉商到客店栖息。
道士下樓,一閃就不見了。
劉商更加驚奇。
第二天,劉商又在城内街市上尋訪他。
道士仍然賣藥,看見劉商越發高興,又領着劉商上了酒樓,高談勸酒,拿出一個小藥囊贈給劉商,并戲吟說:“無事到揚州,相攜上酒樓。
藥囊為贈别,千載更何求。
”劉商記住了他的戲吟,天黑了才告别離去。
以後,劉商屢次尋找道士,再也沒有見到,劉商就打開了藥囊看,裡面用多重紙包了一個小葫蘆,得到了九粒藥,象麻籽。
劉商按照道士的口訣吞下了藥,立刻覺得精神清爽,也不饑餓,身體輕健,心裡清醒。
過江遊茅山,過了好久,又去宜興張公洞。
正當劉商遊張公洞的時候,喜愛竃畫溪的景色。
就在胡父渚用茅草蓋屋居住,隐居在山中。
附近的樵夫還看見過他,他說:“我是劉郎中。
”然而,卻不知道他居住的地方。
他已經成為地仙了。
舉飲滿杯的酒,酒過兩巡,兩個酒壺的酒快要沒了。
樵夫燒了一根鐵筷子,烙了穿紫衣服的人一下說:“可以走了。
”當時東方亮了,于是供手告别。
樵夫就對王子芝說:“認識先前來的人嗎?一會兒,可以到河神廟去看一看。
”王子芝送走樵夫,就到廟中,看見了夜裡來共同喝酒的人,竟然是廟中的神。
鐵筷子的烙印依稀還在。
趙均郎中時在幕府,親眼所見,可以驗證此事。
弘文館校書郎蘇悅也寄寓于中條,非常熟悉事情的來龍去脈。
那以後,王子芝再遇到樵仙,另外向王子芝傳授了修煉的秘訣,因而王子芝成為地仙了。
劉商 劉商,彭城人也,家于長安。
少好學強記,精思攻文,有胡笳十八拍,盛行于世,兒童婦女,鹹悉誦之。
進士擢第,曆台省為郎。
性耽道術,逢道士即師資之,煉丹服氣,靡不勤切。
每歎光陰甚促,筋骸漸衰,朝馳暮止,但自勞苦,浮榮世官,何益于己。
古賢皆隳官以求道,多得度世。
幸畢婚嫁,不為俗累,豈劣于許遠遊哉。
由是以病免官,道服東遊。
入廣陵,于城街逢一道士,方賣藥,聚衆極多。
所賣藥,人言頗有靈效。
衆中見(“見”原作“間”,據明抄本改。
)商,目之相異。
乃罷藥,攜手登樓,以酒為勸。
道士所談,自秦漢曆代事,皆如目睹。
商驚異,師敬之。
複言神仙道術不可得也。
及暮,商歸僑止。
道士下樓,閃然不見。
商益訝之。
商翌日,又于城街訪之。
道士仍賣藥,見商愈喜,複挈上酒樓,劇談勸醉,出一小藥囊贈商,并戲吟曰:“無事到揚州,相攜上酒樓。
藥囊為贈别,千載更何求。
”商記其吟,暮乃别去。
後商累尋之,不複見也。
乃開囊視,重紙裹一葫蘆子,得九粒藥,如麻粟,依道士口訣吞之,頓覺神爽不饑,身輕醒然。
過江遊茅山。
久之,複往宜興張公洞。
當遊之時,愛竃畫溪之景,遂于胡父渚葺居,隐于山中,近樵者猶見之。
曰:(曰字原缺,據《雲笈七簽》一一三補。
)“我劉郎中也。
”而莫知所止。
已為地仙矣。
(出《續仙傳》) 劉商,是彭城人,家在長安。
青年時期很好學,并且善于記憶,精于思考,深入鑽研文學,有胡笳十八拍傳世,在世上盛行。
兒童婦女,全都能詳盡地背誦它。
劉商進士考試登第,選到台省作郎官。
但他的性情愛好道術而沉浸在其中,每逢遇見道士,就拜他做老師,并給予資助。
自己煉丹服氣,沒有不努力和懇切的地方。
常常歎息光陰太短促,身體漸漸衰老。
早晨開始就如車馬疾行,晚上方能停止,隻是自己勞累辛苦,虛浮的榮耀和世間的官位,對自己有什麼好處呢?古代的賢人都棄官而去尋求道術,大多都能獲得出世。
有幸已經完成了兒女的婚姻嫁娶,不再被世俗所累,難道比去各地方遠遊還不好嗎?由于這樣想,劉商就借口有病請求辭官,穿上道服東遊,進入廣陵,在城内街市遇到一個道士,正在賣藥,聚集的人非常多。
道士賣的藥,人們都說很有效。
道士在衆人當中看見劉商,他看着劉商,覺得和常人不同,就停止賣藥,拉着劉商的手登上酒樓,對劉商殷勤勸酒,道士談的内容,是從秦漢以來曆代的事,談的非常逼真,都象親眼所見一樣。
劉商很驚異,象對待老師那樣尊敬他。
劉商又說了神仙道術很難學得。
等到晚上,劉商到客店栖息。
道士下樓,一閃就不見了。
劉商更加驚奇。
第二天,劉商又在城内街市上尋訪他。
道士仍然賣藥,看見劉商越發高興,又領着劉商上了酒樓,高談勸酒,拿出一個小藥囊贈給劉商,并戲吟說:“無事到揚州,相攜上酒樓。
藥囊為贈别,千載更何求。
”劉商記住了他的戲吟,天黑了才告别離去。
以後,劉商屢次尋找道士,再也沒有見到,劉商就打開了藥囊看,裡面用多重紙包了一個小葫蘆,得到了九粒藥,象麻籽。
劉商按照道士的口訣吞下了藥,立刻覺得精神清爽,也不饑餓,身體輕健,心裡清醒。
過江遊茅山,過了好久,又去宜興張公洞。
正當劉商遊張公洞的時候,喜愛竃畫溪的景色。
就在胡父渚用茅草蓋屋居住,隐居在山中。
附近的樵夫還看見過他,他說:“我是劉郎中。
”然而,卻不知道他居住的地方。
他已經成為地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