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一十七 草木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不怕,反而打開窗子。
這時聽到有吟嘯之聲。
鄧珪不以為怪,問道:“你是誰?”對方回答說:“我隐居山谷有年頭了。
今晚任風月而遊,聽說先生在此,特意來拜見。
實在不應該坐先生的坐席,願能坐到窗外,聽先生和客人談話就滿足了。
”鄧珪同意了。
坐下之後,那東西和人們談笑談得極歡。
過了許久,便告退。
臨走時說:“明晚應該再來。
希望先生不要排斥我。
”走後,鄧珪對大夥說:“這一定是個鬼。
如果不追查他的蹤迹,将成為禍患了。
”于是用絲搓了一根數百尋長的繩子,等候他再來,一定要縛住他。
第二天晚上他果然來了,又把手從窗戶伸進來。
鄧珪就把繩子系到他的手臂上,系得很牢,沒法解開。
人們聽到他在窗外問:“我有什麼罪而綁我?那講好的協議哪去了?莫不是後悔了?”于是就拖着繩子跑了。
到天明,鄧珪和客人們一起追尋他的蹤迹。
到寺北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棵葡萄,特别繁茂,而繩子就系在葡萄藤上。
有一片葉子像人手,正是人們從窗戶見到的那隻手。
于是讓人挖出它的根,把它全部燒掉。
劉皂 靈石縣南嘗夜中妖怪,由是裡中人無敢夜經其地者。
元和(“元和”原作“大初”,據明抄本、陳校本改)年,董叔經為西河守。
時有彭城劉皂,假孝義尉。
皂頃嘗以書忤董叔,怒甚,遂棄職。
入汾水關,夜至靈石南,逢一人立于路旁。
其狀絕異,皂馬驚而墜。
久之乃起。
其路旁立者,即解皂衣袍而自衣之。
皂以為劫,不敢拒。
既而西走近十餘裡,至逆旅,因言其事。
逆旅人曰:“邑南夜中有妖怪,固非賊爾。
”明日,有自縣南來者,謂皂曰:“縣南野中有蓬蔓,狀類人,披一青袍,不亦異乎?”皂往視之,果己之袍也。
裡中人始悟,為妖者乃蓬蔓耳。
由是盡焚,其妖遂絕。
(出《宣室志》) 靈石縣南曾經夜間出現妖怪,從此鄉裡人沒有敢夜間從那路過的。
元和年間,董叔經是西河太守。
當時有一個彭城人劉皂,在他手下做孝義尉。
劉皂近來因事與董叔經不和睦,劉皂很生氣,一氣之下便棄官不做,一走了之。
劉皂進入汾水關,正好是夜間來到靈石縣南,碰上有一個人站在路旁。
那人樣子怪異,劉皂的馬驚了,他便從馬上掉下來。
老半天他才起來。
站在路旁的那個人就上來脫劉皂的衣服,穿到自己身上。
劉皂以為是打劫的,不敢反抗。
然後向西跑出十多裡,來到一家客棧,就講了這件事。
客棧裡的人說:“縣南夜裡有妖怪,本來不是強盜。
”次日,有從縣南來的人,對劉皂說:“縣南田野中有一棵蓬蔓,樣子像人,披了一件青色衣袍,你說怪不怪!”劉皂去看了看,果然是自己的那件袍子。
鄉裡人才明白,原來作妖的是一棵蓬蔓罷了。
于是把它全燒掉,那妖便滅絕了。
田布 唐田布,田悅之子也。
元和中,嘗過蔡比,路側有草如蒿。
莖大如指,其端聚葉,若鹪鹩巢在葦。
折視之,葉中有小鼠數十,才若皂莢子,目猶未開,啾啾有聲。
(出《酉陽雜俎》) 唐朝的田布,是田悅的兒子。
元和年中,田布有一天路過蔡比,見路旁有一種草很像蒿子。
草的莖有手指那麼粗,它的頂端聚集着葉子,就像鹪鹩在蘆葦上築的巢。
他把它折下來一看,葉子裡裹着幾十隻小老鼠,才隻像皂莢子那麼個小不點,眼睛還沒睜開,吱吱直叫。
梁生 唐興平之西,有梁生别墅,其後園有梨樹十餘株。
太和四年冬十一月,初雪霁,其梨忽有花發,芳而且茂。
梁生甚奇之,以為吉兆。
有韋氏謂梁生曰:“夫木以春而榮,冬而瘁,固其常矣。
焉可謂之吉兆乎?”生聞之不悅。
後月餘,梁生父卒。
(出《宣室志》) 唐時,興平之西有梁生的别墅,别墅後園裡有十幾棵梨樹。
太和四年冬十一月,頭場雪剛下完,那梨樹忽然有的開了花,芳香而且繁茂。
梁生特别驚奇,以為是吉兆。
有個姓韋的人對梁生說:“樹木在春天繁榮,在冬天枯敗,是不可改變的規律,怎麼能說這是吉兆呢?”梁生聽了不大高興。
後來一個多月,梁生的父親死了。
蘇昌遠 中和中,有士人蘇昌遠居蘇州屬邑。
有小莊去官道十裡。
吳中水鄉率多荷芰。
忽一日,見一女郎,素衣紅臉,容質豔麗。
閱其色,恍若神仙中人。
自是與之相狎,以莊為幽會之所。
蘇生惑之既甚,嘗以玉環贈之,結系殷勤。
或一日,見檻前白蓮花開敷殊異,俯而玩之。
見花房中有物。
細視,乃所贈玉環也。
因折之,其妖遂絕。
(出《北夢瑣言》)
中和年間,有個叫蘇昌遠的人居住在蘇州所屬的縣城裡。
離官道十裡的地方有一個小村莊。
吳中水鄉一般都多有荷花菱角什麼的。
忽然有一天,蘇昌遠見
這時聽到有吟嘯之聲。
鄧珪不以為怪,問道:“你是誰?”對方回答說:“我隐居山谷有年頭了。
今晚任風月而遊,聽說先生在此,特意來拜見。
實在不應該坐先生的坐席,願能坐到窗外,聽先生和客人談話就滿足了。
”鄧珪同意了。
坐下之後,那東西和人們談笑談得極歡。
過了許久,便告退。
臨走時說:“明晚應該再來。
希望先生不要排斥我。
”走後,鄧珪對大夥說:“這一定是個鬼。
如果不追查他的蹤迹,将成為禍患了。
”于是用絲搓了一根數百尋長的繩子,等候他再來,一定要縛住他。
第二天晚上他果然來了,又把手從窗戶伸進來。
鄧珪就把繩子系到他的手臂上,系得很牢,沒法解開。
人們聽到他在窗外問:“我有什麼罪而綁我?那講好的協議哪去了?莫不是後悔了?”于是就拖着繩子跑了。
到天明,鄧珪和客人們一起追尋他的蹤迹。
到寺北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棵葡萄,特别繁茂,而繩子就系在葡萄藤上。
有一片葉子像人手,正是人們從窗戶見到的那隻手。
于是讓人挖出它的根,把它全部燒掉。
劉皂 靈石縣南嘗夜中妖怪,由是裡中人無敢夜經其地者。
元和(“元和”原作“大初”,據明抄本、陳校本改)年,董叔經為西河守。
時有彭城劉皂,假孝義尉。
皂頃嘗以書忤董叔,怒甚,遂棄職。
入汾水關,夜至靈石南,逢一人立于路旁。
其狀絕異,皂馬驚而墜。
久之乃起。
其路旁立者,即解皂衣袍而自衣之。
皂以為劫,不敢拒。
既而西走近十餘裡,至逆旅,因言其事。
逆旅人曰:“邑南夜中有妖怪,固非賊爾。
”明日,有自縣南來者,謂皂曰:“縣南野中有蓬蔓,狀類人,披一青袍,不亦異乎?”皂往視之,果己之袍也。
裡中人始悟,為妖者乃蓬蔓耳。
由是盡焚,其妖遂絕。
(出《宣室志》) 靈石縣南曾經夜間出現妖怪,從此鄉裡人沒有敢夜間從那路過的。
元和年間,董叔經是西河太守。
當時有一個彭城人劉皂,在他手下做孝義尉。
劉皂近來因事與董叔經不和睦,劉皂很生氣,一氣之下便棄官不做,一走了之。
劉皂進入汾水關,正好是夜間來到靈石縣南,碰上有一個人站在路旁。
那人樣子怪異,劉皂的馬驚了,他便從馬上掉下來。
老半天他才起來。
站在路旁的那個人就上來脫劉皂的衣服,穿到自己身上。
劉皂以為是打劫的,不敢反抗。
然後向西跑出十多裡,來到一家客棧,就講了這件事。
客棧裡的人說:“縣南夜裡有妖怪,本來不是強盜。
”次日,有從縣南來的人,對劉皂說:“縣南田野中有一棵蓬蔓,樣子像人,披了一件青色衣袍,你說怪不怪!”劉皂去看了看,果然是自己的那件袍子。
鄉裡人才明白,原來作妖的是一棵蓬蔓罷了。
于是把它全燒掉,那妖便滅絕了。
田布 唐田布,田悅之子也。
元和中,嘗過蔡比,路側有草如蒿。
莖大如指,其端聚葉,若鹪鹩巢在葦。
折視之,葉中有小鼠數十,才若皂莢子,目猶未開,啾啾有聲。
(出《酉陽雜俎》) 唐朝的田布,是田悅的兒子。
元和年中,田布有一天路過蔡比,見路旁有一種草很像蒿子。
草的莖有手指那麼粗,它的頂端聚集着葉子,就像鹪鹩在蘆葦上築的巢。
他把它折下來一看,葉子裡裹着幾十隻小老鼠,才隻像皂莢子那麼個小不點,眼睛還沒睜開,吱吱直叫。
梁生 唐興平之西,有梁生别墅,其後園有梨樹十餘株。
太和四年冬十一月,初雪霁,其梨忽有花發,芳而且茂。
梁生甚奇之,以為吉兆。
有韋氏謂梁生曰:“夫木以春而榮,冬而瘁,固其常矣。
焉可謂之吉兆乎?”生聞之不悅。
後月餘,梁生父卒。
(出《宣室志》) 唐時,興平之西有梁生的别墅,别墅後園裡有十幾棵梨樹。
太和四年冬十一月,頭場雪剛下完,那梨樹忽然有的開了花,芳香而且繁茂。
梁生特别驚奇,以為是吉兆。
有個姓韋的人對梁生說:“樹木在春天繁榮,在冬天枯敗,是不可改變的規律,怎麼能說這是吉兆呢?”梁生聽了不大高興。
後來一個多月,梁生的父親死了。
蘇昌遠 中和中,有士人蘇昌遠居蘇州屬邑。
有小莊去官道十裡。
吳中水鄉率多荷芰。
忽一日,見一女郎,素衣紅臉,容質豔麗。
閱其色,恍若神仙中人。
自是與之相狎,以莊為幽會之所。
蘇生惑之既甚,嘗以玉環贈之,結系殷勤。
或一日,見檻前白蓮花開敷殊異,俯而玩之。
見花房中有物。
細視,乃所贈玉環也。
因折之,其妖遂絕。
(出《
離官道十裡的地方有一個小村莊。
吳中水鄉一般都多有荷花菱角什麼的。
忽然有一天,蘇昌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