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一十三 草木八
關燈
小
中
大
父親長住過漢陽,所以他說得很詳備。
人有中了野菌毒而發笑不止的,煎魚椹汁給他服下,立刻就好。
這是和尚光遠說的。
苔叙苔 苔錢亦謂之澤葵,又名董錢草,亦呼為宣癬,南人呼為垢草。
(出《述異記》) 苔錢也叫做“澤葵”,又名“董錢草”,也叫做“宣癬”,南方人叫它“垢草”。
地錢 地錢,葉圓莖細,有蔓,多生溪澗邊。
一曰積雪草,亦曰連錢草。
(出《酉陽雜俎》) 地錢,葉是圓的,莖較細,有蔓,大多生長在溪澗的邊上。
一名叫“積雪草”,也叫“連錢草”。
蔓金苔 晉梨國獻蔓金苔。
色如金,若螢火之聚,大如雞卵。
投之水中,蔓延波瀾之上,光出照日,皆如火生水上也。
乃于宮中穿池,廣百步,時時觀此苔,以樂宮人。
宮人有幸者,則以金苔賜之。
以置漆碗中,照耀滿室,名曰夜明苔。
著衣襟則如火光矣。
帝慮外人得之,炫惑百姓,诏使除苔塞池。
及皇家喪亂,猶有此物。
皆入胡中。
(出王子年《拾遺記》) 晉時梨國獻來了蔓金苔。
顔色宛如金子,像許許多多的螢火蟲聚集在一起,雞蛋大小。
把它投入水中,它的蔓伸延到波瀾之上,日光一照,都像火苗在水上燃燒。
于是就在宮中挖了一個一百步寬的大水池放養此苔,天天觀看,用來逗樂宮中美人。
受到寵愛的美人,皇帝就把蔓金苔賜給她。
把它放在一個漆碗裡,可以照耀滿屋,名叫“夜明苔”。
把它附着到衣襟上,那就像火光了。
皇帝擔心讓外人把蔓金苔弄了去誇耀迷惑百姓,就下诏把蔓金苔除掉了,把池子填上了。
等到皇家喪亂的時候,還有這種東西,都被弄到胡人那裡去了。
如苣苔 慈恩寺唐三藏院後檐楷,開成末,有苔狀如古苣,布于磚上,色如藍綠,輕軟可愛。
談論僧義林,大和初,改葬基法師,初開冢,香氣襲人。
側卧磚台上,形如生。
磚上苔厚二寸餘,作金色,氣如爇檀。
(出《酉陽雜俎》) 開成年末,慈恩寺唐三藏院後檐楷上長出苔來,樣子像古苣,分布在磚上,色如藍草綠,輕軟可愛。
大和年初,改葬基法師,剛打開墳墓的時候,香氣襲人。
基法師側卧在磚台上,像活人一樣。
磚上苔厚二寸還多,呈金黃色,氣味宛如爇檀。
石發 張乘言,南中水底有草,如石發。
每月三四日始生,至八九已後可采。
及月盡,悉爛。
似随月盛衰也。
(出《酉陽雜俎》) 張乘說,南方的水底下有一種草,好像石頭的頭發。
每月的初三初四開始生長,到初八初九以後便可采集了。
等到月底,全都爛掉。
它似乎是随着月亮的盛衰而盛衰。
瓦松 《廣雅》:“在屋曰昔耶,在牆曰垣衣。
”《廣志》謂之蘭香。
生于久屋之瓦。
魏明帝好之,命長安西載其瓦(“魏明帝”等十二字原缺,據《酉陽雜俎》十九補)于洛(“洛”原作“落”,據《酉陽雜俎》十九改)陽,以覆屋。
前後詞人詩中,多用“昔耶”。
梁簡文帝《詠薇》曰:“緣階覆碧绮,依檐映昔耶。
”或言構木上多松栽,土木氣洩,則瓦生松。
大曆中,修含元殿,有一人投狀請瓦,且言瓦工唯我所能。
祖父時嘗瓦此殿矣,衆工不能服。
因曰:“若有能瓦畢不生瓦松乎?”衆方服焉。
又有李阿黑者,亦能治(“治”原作“至”,據《酉陽雜俎》十九改)屋,布瓦如齒,間不通綖,亦無瓦松。
《本草》:“瓦衣謂之屋遊。
”(出《酉陽雜俎》) 《廣雅》寫道:“生在屋上的叫‘昔耶’,生在牆上的叫‘垣衣’。
《廣志》叫它“蘭香”。
它生在老屋的瓦上。
魏明帝喜歡這玩藝兒,就命令把長安的瓦西運到洛陽,瓦到洛陽的屋頂上。
前前後後的詞人詩中,大多使用的是“昔耶”這一名稱。
梁簡文帝《詠薇》寫道:“緣階覆碧绮,依檐映昔耶。
”有的人說,建築上多用松木,土木之氣洩露出來,就生出瓦松。
大曆年中,修含元殿,有一個人投狀請求讓他為大殿蓋瓦,并且說,瓦工裡隻有他能行,他爺爺當年就為此殿瓦瓦。
衆瓦工不服氣。
于是他說:“你們瓦的瓦,能讓它永不生瓦松嗎?”衆瓦工這才服氣。
又有一個叫李阿黑的,也能蓋房子,布瓦如齒,緊湊無間,也不長瓦松。
《本草》:“瓦衣謂之屋遊。
” 瓦松賦 崔融《瓦松賦·序》雲:“崇文館瓦松者,産于屋溜之下。
謂之木也,訪山客而未詳;謂之草也,驗農皇而罕記。
”賦雲:“煌煌特秀,狀金芝之産溜。
曆曆虛懸,若星榆之種天。
葩條郁毓,根祗連拳。
間紫苔而裛露,淩碧瓦而含煙。
”又曰:“慚魏宮之烏悲,恧漢殿之紅蓮。
”崔公學博,無不該悉,豈不知瓦松已有著說乎?(出《酉陽雜俎》) 崔融在《瓦松賦》的序中說:“崇文館瓦松,生長在屋檐之下。
說它是樹木吧,訪問山上熟悉樹木的人也問不明白;說它是草呢,查驗農耕之書也不見記載。
”賦說:“煌煌特秀,狀金芝之産溜。
曆曆虛懸,若星榆之種天。
葩條郁毓,根祗連拳。
問紫苔而裛露,淩碧瓦而含煙。
”又說:“慚魏宮之烏悲,恧漢殿之紅蓬。
”崔公學識淵博,沒有不具備不熟悉的,難道不知道已經有了關于瓦松的著說了嗎?
人有中了野菌毒而發笑不止的,煎魚椹汁給他服下,立刻就好。
這是和尚光遠說的。
苔叙苔 苔錢亦謂之澤葵,又名董錢草,亦呼為宣癬,南人呼為垢草。
(出《述異記》) 苔錢也叫做“澤葵”,又名“董錢草”,也叫做“宣癬”,南方人叫它“垢草”。
地錢 地錢,葉圓莖細,有蔓,多生溪澗邊。
一曰積雪草,亦曰連錢草。
(出《酉陽雜俎》) 地錢,葉是圓的,莖較細,有蔓,大多生長在溪澗的邊上。
一名叫“積雪草”,也叫“連錢草”。
蔓金苔 晉梨國獻蔓金苔。
色如金,若螢火之聚,大如雞卵。
投之水中,蔓延波瀾之上,光出照日,皆如火生水上也。
乃于宮中穿池,廣百步,時時觀此苔,以樂宮人。
宮人有幸者,則以金苔賜之。
以置漆碗中,照耀滿室,名曰夜明苔。
著衣襟則如火光矣。
帝慮外人得之,炫惑百姓,诏使除苔塞池。
及皇家喪亂,猶有此物。
皆入胡中。
(出王子年《拾遺記》) 晉時梨國獻來了蔓金苔。
顔色宛如金子,像許許多多的螢火蟲聚集在一起,雞蛋大小。
把它投入水中,它的蔓伸延到波瀾之上,日光一照,都像火苗在水上燃燒。
于是就在宮中挖了一個一百步寬的大水池放養此苔,天天觀看,用來逗樂宮中美人。
受到寵愛的美人,皇帝就把蔓金苔賜給她。
把它放在一個漆碗裡,可以照耀滿屋,名叫“夜明苔”。
把它附着到衣襟上,那就像火光了。
皇帝擔心讓外人把蔓金苔弄了去誇耀迷惑百姓,就下诏把蔓金苔除掉了,把池子填上了。
等到皇家喪亂的時候,還有這種東西,都被弄到胡人那裡去了。
如苣苔 慈恩寺唐三藏院後檐楷,開成末,有苔狀如古苣,布于磚上,色如藍綠,輕軟可愛。
談論僧義林,大和初,改葬基法師,初開冢,香氣襲人。
側卧磚台上,形如生。
磚上苔厚二寸餘,作金色,氣如爇檀。
(出《酉陽雜俎》) 開成年末,慈恩寺唐三藏院後檐楷上長出苔來,樣子像古苣,分布在磚上,色如藍草綠,輕軟可愛。
大和年初,改葬基法師,剛打開墳墓的時候,香氣襲人。
基法師側卧在磚台上,像活人一樣。
磚上苔厚二寸還多,呈金黃色,氣味宛如爇檀。
石發 張乘言,南中水底有草,如石發。
每月三四日始生,至八九已後可采。
及月盡,悉爛。
似随月盛衰也。
(出《酉陽雜俎》) 張乘說,南方的水底下有一種草,好像石頭的頭發。
每月的初三初四開始生長,到初八初九以後便可采集了。
等到月底,全都爛掉。
它似乎是随着月亮的盛衰而盛衰。
瓦松 《廣雅》:“在屋曰昔耶,在牆曰垣衣。
”《廣志》謂之蘭香。
生于久屋之瓦。
魏明帝好之,命長安西載其瓦(“魏明帝”等十二字原缺,據《酉陽雜俎》十九補)于洛(“洛”原作“落”,據《酉陽雜俎》十九改)陽,以覆屋。
前後詞人詩中,多用“昔耶”。
梁簡文帝《詠薇》曰:“緣階覆碧绮,依檐映昔耶。
”或言構木上多松栽,土木氣洩,則瓦生松。
大曆中,修含元殿,有一人投狀請瓦,且言瓦工唯我所能。
祖父時嘗瓦此殿矣,衆工不能服。
因曰:“若有能瓦畢不生瓦松乎?”衆方服焉。
又有李阿黑者,亦能治(“治”原作“至”,據《酉陽雜俎》十九改)屋,布瓦如齒,間不通綖,亦無瓦松。
《本草》:“瓦衣謂之屋遊。
”(出《酉陽雜俎》) 《廣雅》寫道:“生在屋上的叫‘昔耶’,生在牆上的叫‘垣衣’。
《廣志》叫它“蘭香”。
它生在老屋的瓦上。
魏明帝喜歡這玩藝兒,就命令把長安的瓦西運到洛陽,瓦到洛陽的屋頂上。
前前後後的詞人詩中,大多使用的是“昔耶”這一名稱。
梁簡文帝《詠薇》寫道:“緣階覆碧绮,依檐映昔耶。
”有的人說,建築上多用松木,土木之氣洩露出來,就生出瓦松。
大曆年中,修含元殿,有一個人投狀請求讓他為大殿蓋瓦,并且說,瓦工裡隻有他能行,他爺爺當年就為此殿瓦瓦。
衆瓦工不服氣。
于是他說:“你們瓦的瓦,能讓它永不生瓦松嗎?”衆瓦工這才服氣。
又有一個叫李阿黑的,也能蓋房子,布瓦如齒,緊湊無間,也不長瓦松。
《本草》:“瓦衣謂之屋遊。
” 瓦松賦 崔融《瓦松賦·序》雲:“崇文館瓦松者,産于屋溜之下。
謂之木也,訪山客而未詳;謂之草也,驗農皇而罕記。
”賦雲:“煌煌特秀,狀金芝之産溜。
曆曆虛懸,若星榆之種天。
葩條郁毓,根祗連拳。
間紫苔而裛露,淩碧瓦而含煙。
”又曰:“慚魏宮之烏悲,恧漢殿之紅蓮。
”崔公學博,無不該悉,豈不知瓦松已有著說乎?(出《酉陽雜俎》) 崔融在《瓦松賦》的序中說:“崇文館瓦松,生長在屋檐之下。
說它是樹木吧,訪問山上熟悉樹木的人也問不明白;說它是草呢,查驗農耕之書也不見記載。
”賦說:“煌煌特秀,狀金芝之産溜。
曆曆虛懸,若星榆之種天。
葩條郁毓,根祗連拳。
問紫苔而裛露,淩碧瓦而含煙。
”又說:“慚魏宮之烏悲,恧漢殿之紅蓬。
”崔公學識淵博,沒有不具備不熟悉的,難道不知道已經有了關于瓦松的著說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