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一十三 草木八
關燈
小
中
大
之者也。
(出《抱樸子》)
少室山的一個石洞中,還有更深的山谷,沒法過得去。
把石頭投入谷中,老半天還能聽到它的聲音。
離洞口十幾丈以外的地方,有一根石柱,柱上有一塊仰卧的蓋石,量南面的徑長估計能有一丈左右。
望去,蜜芝從石上滴落到在石仰蓋中。
很久,就有一滴,像雨後漏屋的餘漏,時不時地一落。
然而蜜芝不息地滴落,那仰蓋到底也因為裝不下而滴落了。
洞穴上方的石頭上刻着字,是蝌蚪文,說:“能服用石蜜芝一鬥的,可以活一萬歲。
”道士們都在想過去取石蜜芝的辦法,可誰也去不了。
隻可能把碗一類的東西綁在極長極結實的竹竿木杆的一端,伸過去接一點,但是到底沒有辦得到的。
從洞穴上邊的石刻題字看,一定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有能做得到的。
木芝 木芝者,松柏脂淪地千歲,化為茯苓;萬歲,其上生小木,狀似蓮花,名曰木威喜芝。
夜視有光,持之甚滑。
燒之不焦。
帶之辟兵。
以帶雞,而雜以雞十二頭籠之,去其處十二步,射十二箭,他雞皆傷,帶威喜芝者,終不傷也。
(出《抱樸子》) 木芝,是松柏的脂滴落到地上一千年後,化為茯苓;一萬年後,茯苓上長出小樹木,樣子像蓮花,名字叫“木威喜芝”。
木威喜芝晚上看有光,用手拿很光滑。
燒它不能把它燒焦。
把它帶在身上,可避兵匪之災。
把它帶到雞身上,把這隻雞與其它十一隻雞一起裝進一個籠子裡,離開十二步,向雞籠射十二箭,其它的雞全都射傷,這隻帶木芝的卻始終不傷。
螢火芝 良常山有螢火芝,其實是草,大如豆。
紫花,夜視有光。
食一枚,中心一孔明。
食至七,心七竅洞澈。
可以夜書。
(出《酉陽雜俎》) 良常山有一種靈芝叫“螢火芝”,它的果實是一種草,有豆子那麼大。
開紫色花,夜裡看它有光。
吃一枚,内心的一孔透明。
吃到七枚,心和七竅全都洞澈明亮。
夜間寫字,可以用螢火芝照明。
肉芝 昔有人泊渚登岸,忽見蘆葦間,有十餘昆侖偃卧,手足皆動。
驚報舟人。
舟人有嘗行海中者識之,菌也。
往視之,首皆連地。
割取食之,菌但無七竅。
《抱樸子》雲:“肉芝如人形,産于地。
”亦此類也。
何足怪哉?(出《嶺南異物志》) 從前有一個人乘船來到一個小島登岸,忽然間發現蘆葦叢中有十幾個黑皮膚的人仰卧在那裡,手腳都會動。
他大吃一驚,急忙告訴了别的乘船人。
乘船的人當中,有的曾經在海上航行過,認識這東西,是一種菌。
過去細看,見那東西頭全連着地。
于是就割取面食之。
它隻是沒有七竅,太像人了。
《抱樸子》說的:“肉芝像人的身形,從土地上長出。
”也是這一類東西,有什麼可怪的呢? 小人芝 或山中見小人,乘車馬,長七八寸者,肉芝也。
取服芝,即仙矣。
(出《抱樸子》) 有的人在山中看見一種小人,乘坐着車馬,有七八寸高,那是一種肉靈芝草。
把它弄來服下,立即就成仙。
地下肉芝 蘭陵蕭逸人,亡其名。
嘗舉進士下第,遂焚其書,隐居潭水上,從道士學神仙。
因絕粒吸氣,每旦屈伸支體,冀延其壽。
積十年餘,發盡白,色枯而背偻,齒有堕者。
一旦引鏡自視,勃然發怒,且曰:“吾棄聲利,隐身田野間,絕粒吸氣,冀得長生。
今亦衰瘠如是,豈我之心哉?”即還居邺下,學商人逐什一之利。
凡數年,資用大饒,為富家。
後因治園屋,發地得物,狀類人手,肥而且潤,色微紅。
逸人得之驚曰:“豈非禍之芽?且吾聞太歲所在,不可興土事。
脫有犯者,當有修肉出其下,固不祥也。
今果有,奈何?然吾聞:得肉食之,或可以免。
”于是烹而食,味甚美,食且盡。
自是逸人聽視明,力愈壯,貌愈少。
發之秃者,盡黰然而長矣;齒之堕者,亦骈然而生矣。
逸人默自奇異,不敢告于人。
後有道士至邺下,逢逸人。
驚曰:“先生嘗得餌仙藥乎?何神氣清晤如是?”道士因診其脈。
久之又曰:“先生嘗食靈芝矣。
夫靈芝狀類人手,肥而且潤,色微紅者是也。
”逸人悟其事,以告。
道士賀曰:“先生之壽,可與龜鶴齊矣。
然不宜居塵俗間,當退休山林,棄人事,神仙可緻。
”逸人喜而從其語,遂去。
竟不知所在。
(出《宣室志》)
蘭陵有一個姓蕭的隐士,我忘了他叫什麼名字了。
他曾經考進士沒有考中,一氣之下,就把書全都燒了,隐居到潭水之上,跟着道士學成仙之道。
于是他就不吃糧食,隻吸空氣,每天早晨起來屈伸肢體,希望延長壽命。
十幾年之後,他的頭發全白了,臉色枯幹,背也駝了,牙齒也有掉的。
一天早上他照了一下鏡子,立刻就勃然大怒,并且說道:“我放棄了名利,隐身在田野之間,隻吸氣不吃糧,希望能夠長生不老。
現在竟衰老到這種程度,哪是我的心願哪!”于是他馬上還居邺下,跟商人學着追逐那十分之一的小利。
共幾年,他家的資用就多起來,成為富足人家。
後來由于建宅院,挖地挖出一個東西來,這東西樣子很像人的一隻手,肥厚而且潤滑,色微紅。
他看見了
(出《
把石頭投入谷中,老半天還能聽到它的聲音。
離洞口十幾丈以外的地方,有一根石柱,柱上有一塊仰卧的蓋石,量南面的徑長估計能有一丈左右。
望去,蜜芝從石上滴落到在石仰蓋中。
很久,就有一滴,像雨後漏屋的餘漏,時不時地一落。
然而蜜芝不息地滴落,那仰蓋到底也因為裝不下而滴落了。
洞穴上方的石頭上刻着字,是蝌蚪文,說:“能服用石蜜芝一鬥的,可以活一萬歲。
”道士們都在想過去取石蜜芝的辦法,可誰也去不了。
隻可能把碗一類的東西綁在極長極結實的竹竿木杆的一端,伸過去接一點,但是到底沒有辦得到的。
從洞穴上邊的石刻題字看,一定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有能做得到的。
木芝 木芝者,松柏脂淪地千歲,化為茯苓;萬歲,其上生小木,狀似蓮花,名曰木威喜芝。
夜視有光,持之甚滑。
燒之不焦。
帶之辟兵。
以帶雞,而雜以雞十二頭籠之,去其處十二步,射十二箭,他雞皆傷,帶威喜芝者,終不傷也。
(出《抱樸子》) 木芝,是松柏的脂滴落到地上一千年後,化為茯苓;一萬年後,茯苓上長出小樹木,樣子像蓮花,名字叫“木威喜芝”。
木威喜芝晚上看有光,用手拿很光滑。
燒它不能把它燒焦。
把它帶在身上,可避兵匪之災。
把它帶到雞身上,把這隻雞與其它十一隻雞一起裝進一個籠子裡,離開十二步,向雞籠射十二箭,其它的雞全都射傷,這隻帶木芝的卻始終不傷。
螢火芝 良常山有螢火芝,其實是草,大如豆。
紫花,夜視有光。
食一枚,中心一孔明。
食至七,心七竅洞澈。
可以夜書。
(出《酉陽雜俎》) 良常山有一種靈芝叫“螢火芝”,它的果實是一種草,有豆子那麼大。
開紫色花,夜裡看它有光。
吃一枚,内心的一孔透明。
吃到七枚,心和七竅全都洞澈明亮。
夜間寫字,可以用螢火芝照明。
肉芝 昔有人泊渚登岸,忽見蘆葦間,有十餘昆侖偃卧,手足皆動。
驚報舟人。
舟人有嘗行海中者識之,菌也。
往視之,首皆連地。
割取食之,菌但無七竅。
《抱樸子》雲:“肉芝如人形,産于地。
”亦此類也。
何足怪哉?(出《嶺南異物志》) 從前有一個人乘船來到一個小島登岸,忽然間發現蘆葦叢中有十幾個黑皮膚的人仰卧在那裡,手腳都會動。
他大吃一驚,急忙告訴了别的乘船人。
乘船的人當中,有的曾經在海上航行過,認識這東西,是一種菌。
過去細看,見那東西頭全連着地。
于是就割取面食之。
它隻是沒有七竅,太像人了。
《抱樸子》說的:“肉芝像人的身形,從土地上長出。
”也是這一類東西,有什麼可怪的呢? 小人芝 或山中見小人,乘車馬,長七八寸者,肉芝也。
取服芝,即仙矣。
(出《抱樸子》) 有的人在山中看見一種小人,乘坐着車馬,有七八寸高,那是一種肉靈芝草。
把它弄來服下,立即就成仙。
地下肉芝 蘭陵蕭逸人,亡其名。
嘗舉進士下第,遂焚其書,隐居潭水上,從道士學神仙。
因絕粒吸氣,每旦屈伸支體,冀延其壽。
積十年餘,發盡白,色枯而背偻,齒有堕者。
一旦引鏡自視,勃然發怒,且曰:“吾棄聲利,隐身田野間,絕粒吸氣,冀得長生。
今亦衰瘠如是,豈我之心哉?”即還居邺下,學商人逐什一之利。
凡數年,資用大饒,為富家。
後因治園屋,發地得物,狀類人手,肥而且潤,色微紅。
逸人得之驚曰:“豈非禍之芽?且吾聞太歲所在,不可興土事。
脫有犯者,當有修肉出其下,固不祥也。
今果有,奈何?然吾聞:得肉食之,或可以免。
”于是烹而食,味甚美,食且盡。
自是逸人聽視明,力愈壯,貌愈少。
發之秃者,盡黰然而長矣;齒之堕者,亦骈然而生矣。
逸人默自奇異,不敢告于人。
後有道士至邺下,逢逸人。
驚曰:“先生嘗得餌仙藥乎?何神氣清晤如是?”道士因診其脈。
久之又曰:“先生嘗食靈芝矣。
夫靈芝狀類人手,肥而且潤,色微紅者是也。
”逸人悟其事,以告。
道士賀曰:“先生之壽,可與龜鶴齊矣。
然不宜居塵俗間,當退休山林,棄人事,神仙可緻。
”逸人喜而從其語,遂去。
竟不知所在。
(出《
他曾經考進士沒有考中,一氣之下,就把書全都燒了,隐居到潭水之上,跟着道士學成仙之道。
于是他就不吃糧食,隻吸空氣,每天早晨起來屈伸肢體,希望延長壽命。
十幾年之後,他的頭發全白了,臉色枯幹,背也駝了,牙齒也有掉的。
一天早上他照了一下鏡子,立刻就勃然大怒,并且說道:“我放棄了名利,隐身在田野之間,隻吸氣不吃糧,希望能夠長生不老。
現在竟衰老到這種程度,哪是我的心願哪!”于是他馬上還居邺下,跟商人學着追逐那十分之一的小利。
共幾年,他家的資用就多起來,成為富足人家。
後來由于建宅院,挖地挖出一個東西來,這東西樣子很像人的一隻手,肥厚而且潤滑,色微紅。
他看見了